第六章 建文元年:玄武湖的暗潮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天呐下鱼了 本章:第六章 建文元年:玄武湖的暗潮

    建文元年:玄武湖的暗潮

    建文元年:玄武湖的暗潮

    建文元年五月十六,酉时三刻。

    玄武湖畔的柳树林中,朱瞻膳的坐骑踏碎最后一片晚霞。春桃翻身下马,腰间梅花镖在暮色中泛着冷光:“小王爷,胡先生已在画舫等候。”湖面上雾气氤氲,三艘绘着并蒂莲的画舫并排而立,中间那艘的帘子掀开一角,露出半卷《贞观政要》——这是燕藩密探的接头暗号。

    舱内烛火摇曳,胡广身着青衫,正对着一幅《黄河改道图》皱眉。案上摆着刚开封的密报,朱砂笔圈出“观音奴”三字:“北元余孽竟藏在后宫二十年,当真是灯下黑。”他抬头时,目光扫过朱瞻膳腰间的忠勇伯金印,“皇太孙这招‘封爵固权’倒是巧妙,既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又将你置于火炉之上。”

    朱瞻膳伸手拨弄烛芯,火光在他眼底跳动:“更巧妙的是,他明知我们手中有假遗诏,却故意让方孝孺随我们入太庙。”想起昨夜太庙崩塌时,方孝孺眼中一闪而过的复杂神色,他忽然捏紧袖口,“先生可曾想过,那批锦衣卫为何来得如此及时?”

    胡广手指在地图上点了点:“玄武湖连通皇宫水道,画舫下的暗渠能直通乾清宫。”他抽出腰间玉笛,轻轻敲击舱壁,三块木板应声翻转,露出下面刻着的皇宫舆图,“三个月前,忠勇卫在湖底捞出过梅花卫的传讯鸽,羽毛上染着沉香与蒙汗药的混合气息——和昨夜太庙的香气一模一样。”

    春桃忽然压低声音:“小王爷,您闻这烛油味道。”她捏起一点蜡油搓碎,空气中浮起若有若无的甜腥气,“是西域‘醉生梦死’,遇热散毒,三日内必死无疑。”

    朱瞻膳猛地推开胡广,两人滚到舱角时,船身剧烈晃动。水面传来数声闷响,竟是有人从湖底凿穿船板!春桃挥镖砍断缆绳,画舫瞬间漂离原位,一支弩箭擦着朱瞻膳耳际钉入舱柱,尾部绑着素梅的黑色面纱。

    “分头走!”胡广将舆图塞进朱瞻膳怀中,自己则抓起《贞观政要》跃入水中。朱瞻膳刚掀开底板,就见湖底升起数十个黑影,月光照在他们脸上,赫然是戴着梅花刺青的死士。春桃甩出七枚透骨钉,拽着他跃上船头:“去西岸!忠勇卫暗桩在芦苇荡!”

    两人在芦苇间左突右冲,身后死士的刀光越来越近。朱瞻膳忽然踩到硬物,借着月光看清是具尸体,腰间挂着的腰牌刻着“济州卫”三字。他灵光一闪,抓起尸体手中的火把掷向身后——湖面顿时腾起绿色火焰,竟是涂了磷粉的毒烟!

    “屏住呼吸!”春桃扯下衣襟捂住口鼻,远处传来马蹄声,数十盏写着“忠勇卫”的灯笼破浪而来。为首者正是昨夜在太庙见过的锦衣卫千户,他甩出水袖射出信号箭,天空中绽开一朵金色牡丹——这是皇太孙亲军的调令标志。

    子时初刻,乾清宫西暖阁。

    朱允炆盯着舆图上的红点,手指在玄武湖位置反复摩挲:“三艘画舫,十七具尸体,其中五具是济州卫旧部。”他抬头看向方孝孺,后者手中捧着染血的《贞观政要》,书页间夹着半片带齿痕的密报,“张先生对此事怎么看?”

    方孝孺推了推眼镜,镜片在烛光下闪过冷光:“济州卫指挥张麒虽死,但其旧部仍掌控着南京水闸。若燕藩借此炸开玄武湖堤,半个应天府都要被淹。”他忽然指向舆图上的“燕子矶”,“更蹊跷的是,胡广逃生后。他继续往下翻,瞳孔突然收缩——其中一页画着南京城防图,标注着各个城门的火器配置,落款是“梅花卫指挥使

    素梅”。

    身后突然传来水流声,朱瞻膳迅速将密档收入怀中,转身时只见素梅戴着青铜面具,手中握着带倒刺的水链。她的水链缠住他手腕时,他闻到对方身上淡淡的沉香——正是昨夜太庙的味道。

    (请)

    n

    建文元年:玄武湖的暗潮

    “小王爷好雅兴,”素梅的声音透过面具传来,“可惜你来得太晚了。”她手腕翻转,水链上的倒刺划破朱瞻膳手背,“知道为什么皇太孙今早突然让你进宫吗?因为方孝孺已经查到,你兄长昨夜根本没去给岳母祝寿——他去了城西的铁匠铺,定制了三百副锁子甲。”

    朱瞻膳心中剧震,这正是梅花卫最阴毒的栽赃——私造甲胄,形同谋反。他强忍疼痛挥拳击向素梅面门,却见她突然松开手,指向上方。水面传来数十道黑影,竟是穿着潜水服的忠勇卫锦衣卫!

    “皇太孙有旨,”为首的千户浮出水面,“忠勇伯私闯禁地,意图盗取国宝,着即拿下!”

    朱瞻膳转身想逃,却被水链缠住脚踝。素梅的面具在水中脱落,露出左颊的梅花刺青:“忘了告诉你,这暗礁群里全是机关,就算你拿到遗诏——”她忽然扯动水链,暗礁后方传来巨石滚动声,“也出不去了。”

    千钧一发之际,湖面传来炮声。春桃驾着小船撞开暗礁,船上的胡广举起一个青铜令箭:“奉皇太孙口谕,特赦忠勇伯!”令箭上“如朕亲临”四字在阳光下清晰可见,锦衣卫们纷纷让开。

    朱瞻膳被拉上小船时,瞥见素梅潜入水中的背影,她腰间挂着的正是朱棣所说的并蒂莲铜盒。胡广递来金疮药,低声道:“方才燕王府传来消息,皇太孙的使者已到,正在前厅宣旨。”

    申时正刻,燕王府前厅。

    朱允炆的使者展开黄绫时,朱棣的目光一直盯着对方袖口的暗纹——那是梅花卫的标志。宣旨声中,“私造甲胄”“意图不轨”等词如重锤砸在众人耳边,朱瞻基忽然往前半步:“敢问天使,证据何在?”

    使者冷笑一声,从怀中取出个油纸包,里面是片锁子甲的鳞片:“这是从城西铁匠铺搜出的,上面刻着燕王府的标记。”

    朱棣忽然大笑,声如洪钟:“笑话!本王的甲胄皆用燕京特供的精铁,你这鳞片用的却是江南熟铁!”他抽出佩刀劈开鳞片,里面果然露出暗红色纹路,“再者,本王若要谋反,为何让儿子去领忠勇伯封号?难道生怕天下人不知道燕藩有反心?”

    使者脸色微变,忽见朱瞻膳冲进前厅,怀中露出半片密档。朱棣目光一凛,立刻明白这是扭转局势的关键:“天使且看,这是方才在玄武湖底找到的北元密档,里面清楚写着梅花卫如何伪造证据,嫁祸本王!”

    使者想抢密档,却被春桃用镖抵住咽喉。朱瞻膳趁机展开《北元复辟计划》,当“刺杀藩王,挑起内战”的字迹映入众人眼帘时,厅外突然传来马蹄声。方孝孺带着忠勇卫闯入,手中举着个血迹斑斑的铜盒——正是素梅腰间的并蒂莲盒。

    “启禀燕王,”方孝孺的目光扫过密档,“此盒乃从观音奴贴身婢女手中缴获,里面装着梅花卫的调令文书,还有……”他取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太祖爷真遗诏的抄本,上面明确写着‘藩王有清君侧之权’。”

    朱棣的瞳孔骤缩,这正是最危险的双刃剑——若真遗诏承认清君侧合法性,朱允炆必视燕藩为心腹大患;若否认,则坐实梅花卫伪造遗诏的罪名。朱瞻膳忽然意识到,朱允炆为何迟迟不公布太庙遗诏的查验结果——他在等一个让双方都无法否认的时机。

    “方大人,”朱瞻膳忽然开口,“能否容在下一观真遗诏抄本?”他接过纸张时,故意让袖口的血迹沾到纸上,“太祖爷的指印用的是‘朱砂混龙血’,遇血会显金纹。”

    众人屏息凝视,果然见纸上指印处浮现出细小的金色纹路,正是朱元璋的帝王之相。方孝孺脸色凝重:“看来梅花卫不仅伪造了遗诏,还散布了多个版本的‘真相’,其目的就是要让朝廷与藩王自相残杀。”

    朱棣忽然单膝跪地:“既然真相大白,还请方大人回禀皇太孙,本王愿领三万燕军,直捣北元余孽老巢,以表忠心。”

    这句话如巨石投入深潭。朱瞻膳清楚,这是父亲的以退为进——若朱允炆同意,燕军将名正言顺离开南京,摆脱朝廷监视;若拒绝,则坐实“猜忌藩王”的罪名。方孝孺盯着朱棣,良久才道:“燕王忠心可鉴,某定当如实回奏。不过……”他看向朱瞻膳,“忠勇伯需随某进宫,向皇太孙详述玄武湖之事。”

    酉时初刻,乾清宫。

    朱允炆听完奏报,盯着朱瞻膳腰间染血的密档:“所以,梅花卫的真正目的,是借遗诏之乱,让朕与燕王两败俱伤,他们好趁机扶持观音奴的儿子上位?”他忽然咳嗽得几乎握不住茶杯,方孝孺连忙递上参汤,“传旨,晋封观音奴之子为顺义王,赐居凤阳——实则软禁。至于梅花卫……”

    他忽然从龙椅后取出完,全文共5387字)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皇孙》,方便以后阅读大明皇孙第六章 建文元年:玄武湖的暗潮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皇孙第六章 建文元年:玄武湖的暗潮并对大明皇孙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