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羽翼丰满后对自己权力的威胁。
在这种充满压抑与猜忌的宫廷环境中,顺治皇帝艰难地成长着,等待着亲政的那一天,以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第西节:南明的抗争与覆灭:大清南下的风云清军入关后,虽然占据了北京,但南方仍存在着多个明朝宗室建立的政权,史称南明。
这些政权试图凭借南方的富庶和民众的支持,恢复明朝的统治,与大清展开了激烈的抗争。
弘光政权是南明的第一个政权,由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
然而,弘光政权内部腐败不堪,君臣只顾享乐,不思进取。
尽管有史可法等忠臣良将试图力挽狂澜,但终究无法抵挡清军的南下。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在多铎的率领下,渡过长江,迅速攻占南京,弘光帝被俘,弘光政权宣告覆灭。
弘光政权覆灭后,隆武政权在福州建立,由唐王朱聿键称帝。
隆武帝朱聿键颇有抱负,他试图整顿军队,抗击清军。
但隆武政权同样面临诸多困境,其政权内部矛盾重重,且受制于郑芝龙等地方势力。
郑芝龙为保存实力,在清军进攻时选择投降,导致隆武政权失去了军事支柱。
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攻入福建,隆武帝在逃亡途中被俘,绝食而死,隆武政权也随之灭亡。
此后,还有绍武政权与永历政权等。
绍武政权存在时间极短,在与永历政权的内耗以及清军的进攻下,迅速覆灭。
永历政权则在西南地区坚持了较长时间,得到了张献忠余部李定国等将领的支持,曾多次击败清军。
但随着吴三桂等清军将领的持续进攻,以及内部的权力斗争,永历政权最终也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走向覆灭。
南明诸政权的抗争,为大清统一全国的进程增添了不少波折,但终究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
第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