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年君主的施政野心顺治帝福临,虽年少登基,却有着远超年龄的政治抱负。
在摆脱多尔衮摄政阴影后,他深知要真正掌控大清江山,必须在政治布局上大做文章。
顺治帝大力整顿吏治,这是他改革的关键一步。
当时的官场,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多尔衮摄政时期虽有一定制度,但诸多官员阳奉阴违。
顺治帝决心以雷霆手段整治。
他下诏“朝廷治国安民,首在严惩贪官”,并制定了一系列严苛的惩罚措施。
对于贪污数额达到一定标准的官员,不仅革职查办,还会抄家问斩。
为了确保政策落实,顺治帝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监察体系。
他选拔了一批清正廉洁、敢于首谏的官员,充实到都察院等监察机构。
这些监察官员被赋予了极大权力,可风闻奏事,也就是说哪怕只是听闻官员有不法行为,无需确凿证据,便可上奏弹劾。
一时间,官场人人自危,那些平日里贪污受贿的官员,行事开始收敛起来。
比如,当时有个叫王尔禄的地方知府,在当地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
他以为天高皇帝远,顺治帝不会知晓他的恶行。
然而,顺治帝派出的监察御史在民间微服私访时,搜集到了大量王尔禄贪污的证据。
顺治帝得知后,立刻下旨将王尔禄革职,押解进京审讯。
最终,王尔禄被判处死刑,家产充公。
此案一出,天下震动,其他官员纷纷引以为戒,吏治为之一清。
二、满汉融合的艰难推进顺治帝清楚地认识到,要治理好偌大的中国,必须打破满汉之间的隔阂,推进满汉融合。
在文化上,他大力倡导学习汉族文化。
顺治帝自己就是个汉文化爱好者,他熟读儒家经典,对诗词歌赋也颇有研究。
为了鼓励满族贵族学习汉文化,他设立了专门的学校,聘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