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七岁时,林刚(林远哥哥)结婚,父亲花完了平时的积蓄,又借钱给哥哥盖了三间房。
哥哥分家出去单过了。
这一年林远画画技艺开始痒痒了,林远想画画了。
可北宋还没有铅笔和橡皮!
接下来的日子,林选闭门不出,在自学不认识的古体字之余,得益于他父亲是做木匠的,家中木头多,很容易做了个花架出来,然后开始尝试制作简易铅笔。
他用细柳枝烧制硬质炭芯,将松木劈成细条刻槽,嵌入炭芯后用鱼胶粘合。
橡皮更麻烦,他依稀记得天然橡胶来自南美,北宋肯定没有,最后用蜂蜡混合细沙勉强做出了能擦去炭迹的替代品。
"虽不如现代的,但总比没有强。
"齐墨看着手中粗糙的"北宋版铅笔",满意地笑了。
与此同时,林远开始研究做油画和彩铅的颜料。
他先是从植物中提取颜料,像各种颜色的花朵,树叶,葡萄,紫甘蓝......加植物油,蛋黄,各种实验忙碌地乐此不疲。
看着林远不停地鼓捣这些稀奇玩意,哥哥和姐姐真不知他这小脑瓜中有什么东西,鉴于林远本来就是个奇怪的人,家人也就见怪不怪了。
终于主要要使用的颜色鼓捣出来了,就是不知效果怎样。
于是他找来一块废木板(由于父亲是木匠,所以木板对于林远倒是不缺),先用素描画出轮廓,再用植物染料涂上颜色,画了一幅接近于于素描,又带有古笔墨画风格之间的新中式样式的《西施浣纱图》。
虽然带有古笔墨画风格,但因为先素描的基础上涂色,所以图画人物、风景的采用真实比例接画法,再加上明艳颜色,明显不同于己有过的风格,所以叫新中式风格。
不过,可惜结果过了半月后,色彩氧化褪色严重。
林远想着自己作画可是要卖钱发家致富的,做生意是讲品质的,不能卖给别人,不久就褪色,那就太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