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神图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坐望敬亭 本章:第614章 神图

    神图

    林朝阳回燕京的自的是为了采风,搜集些写作用得上的资料。

    他的新虽然有后世的电视剧作为参照物,但创作和影视创作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细节的呈现。

    电影、电视一个画面就可以交代很多信息,可却必须以丰满、真实的文字细节取胜,尤其是那些隐没在历史中的细节。

    所以待在燕京的这段时间里,他时不时的就会去骚扰一下那些经历过民国、

    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老前辈,对于丰富的细节,大有神益。

    这天他到朝内大街203号大院拜访陈荒煤,这院以前叫东四头条5号,是专为外国传教士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开设的华北协和华语学校。

    因而院落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中西合璧,典雅别致。

    解放后这里就做了文化部大院,历任文化部的领导都在此居住。

    陈荒煤听林朝阳谈起的一些内容,有些担忧的劝道:「你这部恐怕不太好发表啊!」

    林朝阳毫无负担的笑着说:「先写了再说,管它能不能发表,到时候你们这些老同志帮我说说情,问题不大。」

    「敢情你打的是这个心思。」

    在陈荒煤家待了快两个小时,考虑到他身体不太好,林朝阳婉拒了陈荒煤留饭的邀请,起身告辞。

    出门就碰到了刚下班回家的广电部田同志,广电原来归文化部管,现在虽说分家了,但职工们还多住在一个院里。

    田同志一见林朝阳,表现的极为热情,聊了几句,竟直接把他拉到了家里。

    这会儿正是晚饭时间,文化部大院飘着饭菜的香气,田同志家里也正做着饭,他把林朝阳带回来,还特地让妻子加了两个菜。

    「玉书同志没一起回来?」

    「没有,公司的事情比较忙,得过年才能回来。」

    「哦。」田同志点了点头,又问:「合拍片的政策收紧,对你们林氏影业的影响大不大?」

    当领导的就是虚伪,政策你都执行完了,这会儿问有没有影响,让我怎么说?

    「没什么影响。」

    从92年开始,内地和香江的合拍片变得越来越多,逐渐有滥觞之嫌,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内电影制片厂的制片业务。

    于是到了今年,广电方面便收紧了政策,严格控制起合拍片数量。

    减少合拍片数量,对林氏影业确实没什么影响,陶玉书早就在燕京设立了公司。

    还是跟制片厂合作,无非是把合拍片变成内资片而已。

    「你们林氏影业的发展这两年是越来越好了,连在好莱坞也站稳了脚跟。上次我跟玉书同志通电话,听她说还要到美国去收购院线?」

    「院线是下游的获利终端嘛。好莱坞的情况比国内要复杂,几大制片公司不仅自身有院线业务,也跟三大院线深入绑定。

    在好莱坞,有很多独立制片公司经营了很多年,但就是因为不掌握终端渠道,所以始终要给大公司打工,又或者一直没办法发展起来。

    我们是外来户,前期只能跟几家大公司合作,让渡出一部分利益,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听着林朝阳的话,田同志缓缓点头,「跟索尼影业合作也是这个缘故是吧?

    f

    「不错。合纵连横嘛,索尼影业在好莱坞也算是外来户,比我们有钱多了,

    日子过的一样不好受,就当是抱团取暖了。」

    「那院线的事有动静了吗?」

    「有家叫卡麦克的院线,它的影院主要分布在中等规模的非城市社区。卡麦克院线目前在美国21个州拥有105家影院,1124块银幕。」

    听到卡麦克院线的规模,田同志有些吃惊,「这么多银幕数?」

    「这在美国不算多,三大院线每一家的银幕都是它的数倍。」

    「收购这么一家公司不便宜吧?

    「165亿美元,54股份。」

    尽管心里有准备,可田同志还是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

    54的股份就价值165亿美元,等于一家全美仅

    神图

    《亚洲新闻摘要》一转眼也马上运行快四年了,osaic浏览器的出现降低了上网门槛,美国硅谷的互联网概念正热,陶玉书也决定了试水互联网新闻领域。

    亚太新闻网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我想自己做点事。」

    陶希文态度坚定的拒绝了林朝阳的好意,陶玉成拍了一下他的脑袋,「臭小子!不知道天高地厚,你大姑那么大的公司不够你施展的?」

    林朝阳笑着摆了摆手,「他愿意出去闯就去闯闯嘛,年轻的时候不闯什么时候闯?」

    陶希武十分羡慕大哥的待遇,「哥,你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你以为你哥跟你一样,胸无大志?」

    他的话刚说完,就被亲妈制裁了,区别待遇不要太明显。

    「我胸无大志?你们看着吧,再过十年,我就是下一个章艺谋!」陶希武气势十足的说。

    「学录音的也当导演是吧?」

    「那怎么了,章艺谋还学摄影的呢。」

    欢迎陶希文回国的聚会在说说笑笑中结束,回家的路上,天上飘起了雪花,

    天空变得雾蒙蒙的。

    回到家的下午,林朝阳听来做客的祝伟说,张暖心罹患了癌症,张暖心是李拓的爱人,也是国内知名导演。

    翌日上午,林朝阳来到北医三院,

    李拓见他到来,有些意外,「你怎么来了?」

    「我说你这段时间怎么没露面呢,这么大的事也不说一声。」

    「瞎!说了又能怎么样?无非是徒增烦恼。」

    李拓的哀伤只在林朝阳面前表露了一瞬,进到病房里,他立马换上了笑脸。

    「暖心,你瞧谁来看你了!」

    患病中的张暖心脸色苍白、疲惫,见到林朝阳来探病,她勉强撑起笑容。

    林朝阳看张暖心状态不好,没有在病房久坐,李拓送他出医院,两人聊了几句病情,并不乐观。

    「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林朝阳指的自然是经济上的帮助。

    李拓摇摇头,他和张暖心的小家庭在燕京算是条件殷实的。

    「有报销,暂时还负担得起。」

    两人正说话的时候,又有人来探病,李拓只得去招呼。

    他平日里的好人缘,在这一刻似乎变成了张暖心的一种负担。

    临近圣诞,又靠着元旦,林朝阳打算飞回香江陪陪老婆孩子。

    两个孩子见到他兴高采烈,陶玉书也难得抽出一天时间和林朝阳一起陪着孩子们玩了一天。

    路过太古城一楼时,林朝阳的眼神被一个五彩斑斓、充满时尚气息的招牌所吸引。

    泡泡玛特!

    陶玉墨接手玉郎机构后的第一件大事是给公司改名,第二件大事就是投资2亿港元搞了泡泡玛特。

    不过泡泡玛特的建立与一般的动漫周边业务有很大的不同,它相当于是从无到有打造ip,不仅需要招揽大量具有卓越才能的设计师,对供应链公司的要求也比以前严苛了很多。

    因此直到11月份,香江第一家泡泡玛特才正式营业。

    为了在一开始就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陶玉书甚至把泡泡宇宙现有的周边业务和泡泡玛特了个做彻底的切割,连门店都是独立的。

    在太古城一楼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崭新开业的泡泡玛特占地近3000吹可谓奢侈。

    店内设计风格简约,颜色均以浅色调为主,其中陈列架并不多,反而是设置了几个装置区,视觉效果极佳。

    也因为这个原因,一下子使得这家店铺在太古城一楼变得鹤立鸡群起来。

    此时里面站了不少购物的顾客,看起来生意不错。

    「爸爸,我们进去看看吧。」晏晏一看到泡泡玛特,就有些走不动道了。

    一家人走进泡泡玛特,林朝阳立刻就能感受到这里与原本的玉郎acg的不同。

    玉郎acg的商品都是围绕着公司的漫画作品所打造的,港式风味浓郁,但泡泡玛特的所有产品却都是全新的、独一无二的。

    哪怕是与泡泡宇宙现在的动漫ip做联名,也是完全不同的,风格更加精美、

    年轻化的产品。

    就比如晏晏手中拿着的《美少女特攻队》的联名款卡片盲盒,材质由原本的普通塑料换成了abs材料,林朝阳还看到了店内的宣传册上特意强调了材质是「乐高同款」。

    展示用的卡片图案印刷质量似乎也比原来的版本精美了许多,看起来花了不少心思。

    「爸爸,你看,这个玩偶叫olly!」

    晏晏抱起一个有着湖蓝色眼晴,金色卷发的可爱玩偶,给林朝阳介绍道。

    当然了,介绍不是重点,重点是让老父亲付款。

    林朝阳立刻就t到了女儿的意思,「买!」

    晏晏的笑容无比灿烂。

    泡泡玛特在开业第一年,推出了一共2个系列、10款卡通形象,定价照比原本的周边定价要高了两三成。

    但这个价格反应到质量上,是物有所值的。

    这些卡通形象每年都会进行更新,那些不受欢迎的形象会直接停产,然后在一两年后根据情况小规模生产一批。

    还有那些太受欢迎的卡通形象,也得减少产量,主打的就是一个「宏观调控林朝阳听陶玉书聊了一些泡泡玛特的经营策略,感觉陶玉墨是真打算要把这玩意干成菠菜啊!

    太古城的店是泡泡玛特第一家门店,开业一个多月营业表现相当亮眼,几款联名了泡泡宇宙旗下知名动漫ip《美少女特攻队》《玩具总动员》《中华英雄》

    的产品销量都很好。

    虽说在一定程度上抢了自家周边店的生意,但谁让周边店的战略地位没有泡泡玛特重要呢,注定是要被牺牲的。

    另外泡泡玛特自有ip的产品销售额也很不错,整体的毛利率高达645。

    这个毛利率已经很高了,但按照陶玉墨对这项业务的投资和期许,不仅是短时间内见不到任何利润,还要拖累泡泡宇宙的整体财务表现。

    对于泡泡玛特来说最大的支出并不是产品,而是营销。

    仅仅是在香江,过去3个月时间里泡泡宇宙就为泡泡玛特投入了超过600万港元的营销费用,

    按照泡泡宇宙的预估,泡泡玛特在香江的首店每年的营业额也就在1200万港元左右,这几乎可以说是赔本赚吆喝了。

    其中最贵,也是最成功的一次营销,是陶玉墨亲自策划的,就发生在前几天这周《明报周刊》封面用的是张曼玉,照片中的她身穿身穿米色风衣,斜挎背包,打扮清丽、成熟,洒脱随性。

    她蹲在地上,目光明亮而赤诚,充满了憧憬的望着橱窗里的商品,就如同小女孩望着心爱的玩具。

    她望着的正是晏晏刚才拿在手里的olly。

    张曼玉年过三十,打扮的也成熟,偏偏她的气质和笑容又有几分幼态,照片高光拉满,将她身上那股纯情与欲望交织放大到了极致。

    这张封面照片一出,堪称封神。

    直接带动了这一期《明报周刊》销量上涨了35,还引来了许多报刊的转载,

    用后世内娱的说法就是「火出了圈」。

    这张神图在为张曼玉狂吸了一波颜值粉丝的同时,也在读者和粉丝的心里种下了一个疑问,那就是张曼玉当时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竟让她有那样的反应。

    在照片中,橱窗中的olly是虚化的,只能看到个大概。

    在一些媒体的引导下,读者和粉丝心中的这个疑问被无限放大,陶玉墨让媒体们足足溜了大众三四天,直到把大众的好奇心钓在了最高处,才揭开了庐山真面目。

    接下来的几天就简单了,「泡泡玛特」和「olly」这两个名字成了香江社会最火热的新闻之一。

    恰好最近又赶上圣诞节,直接让泡泡玛特得业绩直线升。

    在这场别出心裁的营销里,张曼玉是友情客串,一分钱没花。

    但为了调动媒体资源,陶玉墨可是足足掏了近两百方港元。

    不过再贵也是值得的,一张神图让「泡泡玛特」和「olly」这两个名字火遍了香江,也让泡泡玛特收获了上亿港元的品牌价值。

    当然,这个数字是广告代理公司事后预估的。

    「沪上、台北、新加坡、东京、大阪、汉城陶玉书数着陶玉墨给泡泡玛特制定的规划,两年之内要落地整个东亚、东南亚的重要城市,接下来再用3年时间布局欧美。

    目前,湾岛和新加坡的门店就快开业了。

    「这丫头可真能折腾,上回我来谈事情的时候这里还没开业呢。」林朝阳说。

    陶玉书也有些感慨,「这丫头确实有股疯劲,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极致,也不知道这项业务最后能发展的怎么样。」

    「开局就表现的这么好,不会有问题的。」

    夫妻俩说着话,两个孩子已经在店里逛了好几圈,哪怕人流拥挤,也兴致不减。

    手里的东西很快就拿不下了,连林朝阳和保镖都不得不当起了购物车。

    最后一结账,2555块!

    好家伙,当真是销金窟!


如果您喜欢,请把《文豪1978》,方便以后阅读文豪1978第614章 神图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文豪1978第614章 神图并对文豪1978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