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妞胸脯高。”
缝纫机的咔嗒声里,学徒工小慧突然指着窗外:“清姐,供销社的老张又来了,自行车后架挂满编织袋!”
方婉清把顶针往机头一磕,推开门正撞见老张抹汗:“给句准话吧,您这花衬衫要是断了货,我明天就得去蹲派出所——哈尔滨的贩子堵着我旅社呢!”
她扫了眼对方磨破的裤脚,从裤腰里摸出皱巴巴的发货单:“今晚装车,先拉三千件。”
指尖划过“25元件”的售价时,指甲盖在灯泡下泛着淡青,那是昨晚数两万三货款时被风扇吹翻的纸角划破的。
每一个细节,都记录着他们在“下海经商”道路上的拼搏与坚持。
那些色彩鲜艳、款式新颖的花衬衫一经推向东北大集,瞬间引发抢购热潮,场面火爆得如同决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一件进价仅8块的衬衫,竟能卖到25块的高价,各地的贩子们扛着大编织袋,像潮水般涌来,排起的长龙几乎把门槛都踩塌了。
看着这热火朝天的销售场景,方婉清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心中满是对自己商业眼光的自豪。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商业的成功,更是她在“下海经商”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1992年南巡那年,市场经济在有些地方己经相当活跃。
方婉清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她把目光投向了拥有先进生产设备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北京伊西卡时装厂,果断拿下一批皮夹克的订单。
当时,苏联解体后的莫斯科商品匮乏,对各类生活用品需求极大。
方婉清瞅准这个时机,包下整列火车皮的皮夹克,从北京发往莫斯科。
这些在国内每件批发价成本200元的皮夹克,一到莫斯科市场便成了紧俏货,能轻松卖出千元的高价,利润十分可观。
方婉清的这批货在莫斯科市场大受欢迎,当地的商人蜂拥而至,抢购一空。
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