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年间,有位接生婆姓马,众人皆称她为马大姑。马大姑嫁入李家,与夫君育有两儿一女,加上膝下孙子孙女,一家整整十五口人。
家中父母性情慈善,儿子们又十分孝顺,一家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顺顺当当,街坊邻居见了,无不心生羡慕。
马大姑的接生手艺,是从婆婆那里传承而来。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她在附近一带小有名气,成了备受信赖的稳婆。
虽说古人向来重视子嗣,信奉多子多福的说法,但在当时,接生婆的地位却十分低下,被归进了三姑六婆的行列。
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富贵人家的女子平日里极少出门,大多在家相夫教子,对名节看得极重。
像接生婆这样整日走街串巷,频繁出入他人家中的妇人,往往遭到世人的轻视。
可不管别人怎么看,马大姑对自己的职业却十分满意,毕竟靠着这门手艺,全家人都能吃饱穿暖。
在接生的这些年里,马大姑遇见过不少奇奇怪怪的事情。而其中最让她难忘的一次接生经历,竟然发生在阴森的墓地里。
那一日,天色早已完全暗了下来,乡下人家向来劳作到天黑才归家,吃饭的时辰自然也晚些。
马大姑一家正围坐在饭桌前吃饭,突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两个轿夫抬着一顶轿子停在了李家门口,轿子旁还跟着个身着丫鬟服饰的女子。
那丫鬟脸上涂着厚厚的妆容,两颊红得过分,人还没走近,一股浓烈的脂粉味就扑面而来。
李家大门很快被敲响,马大姑的儿子李大柱出门查看,得知来人是请母亲去接生的,便邀请丫鬟进屋。
丫鬟却摆了摆手说道:我们就在这儿等着吧,就不打扰你们一家用餐了。我家夫人马上就要临盆,早听说马大姑接生的手艺最好,所以特地登门相请。说完,丫鬟从身上掏出一个荷包递给李大柱,这是我家夫人的一点心意,还望这位大哥收下,等孩子平安落地,我家夫人必有重谢。
李大柱接过荷包,用手捏了捏,凭手感就猜出里面装的是银子,分量约莫有一两多重,心中顿时一阵欢喜。平日里母亲在乡间接生,家境好些的人家,顶多给个两三百文钱;
碰上日子过得艰难的,实在拿不出钱,就用家里的鸡鸭或者鸡蛋来抵接生的酬金。乡下人口稀少,接生婆又不止母亲一个,因此生意也不是天天都有,像这样出手阔绰的主顾,更是难得一遇。
李大柱赶忙进屋把母亲请了出来。马大姑看到那沉甸甸的荷包,同样喜上心头。孙子今年已经5岁了,正打算送他去学堂念书,这笔钱来得可真是太及时了。
为了不让丫鬟和轿夫久等,她匆匆洗漱一番,麻利地收拾好接生常用的剪刀、毛巾,用布仔细包好后,便快步走出门来。
丫鬟见到马大姑,客客气气地说道:马大姑,这轿子是我家夫人专门派人来接您的,您快上轿吧,免得夫人等得着急。
马大姑深知富贵人家的规矩,若是推辞,便是驳了主家的面子,于是大大方方地坐上了轿子。
两个轿夫力气不小,抬起轿子稳稳当当,脚下生风般朝着村外走去,就连那丫鬟走路也是步履匆匆。轿子出了村子后,七拐八绕,沿着一条偏僻的小路前行。
说来也怪,明明路面坑坑洼洼,可坐在轿子里却感觉异常平稳,一点都不晃动。若是此时有人在旁,定会发现这两个轿夫脚不沾地,抬着轿子如同漂浮一般往前移动。不过,正和丫鬟闲聊的马大姑,一时之间竟没察觉到这异常之处。
一路上,马大姑和丫鬟交谈起来,得知丫鬟名叫如画,这并非她原本的名字,而是主人所取。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不知不觉半个时辰过去了,很快,轿子停在了一座四周围着高墙的大宅前。
马大姑走进屋子,发现宅院里竟没有点一盏灯,只见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正躺在靠窗的床上。当晚月色格外明亮,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大致能看清屋里的情形,只是那孕妇将脸转向暗处,马大姑没能看清她的模样。
如画跟进来后,恭恭敬敬地说道:夫人,稳婆请来了。不知您这会儿感觉如何要是时辰还没到,奴婢就先带马大姑去偏房准备,省得打扰您休息。床上的妇人动都没动,懒洋洋地说道:先带她下去吧,这孩子还得两个时辰才会出生,到时候再请稳婆过来。
如画很快把马大姑领到一间偏房。马大姑进屋后发现,这房间里也是漆黑一片,整座宅子寂静无声,看不到其他半个人影,这般情形,她还是头一回遇到。
平日里接生,哪家不是忙得团团转,更何况是夜里生产,家里肯定会早早点灯,烧好热水,做好接生的准备。接生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丝毫马虎不得,马大姑见状,忍不住开口询问起来。
只见如画不紧不慢地说道:您也别着急,至于为何不点灯,是因为我家夫人不喜欢光亮。马大姑一听就急了,这不是胡闹嘛!接生怎么能在黑灯瞎火中进行万一不小心伤到孩子或是产妇可怎么办自己上了年纪,眼神也大不如前了。
如画无奈地摇了摇头: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我家夫人跟旁人不一样,大姑您尽管放心接生,保证不会出岔子。话刚说完,还没等马大姑再开口,如画突然把手指放在嘴唇上,做出噤声的手势。
她轻手轻脚走到门口张望了一下,随后快步回到马大姑身边,压低声音说道:大姑您听好了,等孩子一落地,您立刻跳窗逃走,一刻都别耽搁!我本名叫吴兰花,是附近南山村的姑娘,您回头一打听就知道我有没有说假话。至于我们家夫人,您想必也听说过,她就是镇上张富商的姨娘,李玉儿。
马大姑一听李玉儿这个名字,心里猛地一咯噔,差点吓得跳起来。李姨娘不是早就死了吗怎么这会儿又要生孩子难道……想到这儿,一股寒意顺着脊梁骨往上爬,她意识到,自己今晚怕是撞上鬼了。如画见她一脸惊恐,默默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她的猜想。
data-faype=pay_tag>
原来,李姨娘的产房就在坟墓里,而马大姑此刻待的地方在坟墓外头。只不过这两处地方被李姨娘施了法术,设下结界,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完整的房子。
马大姑,您现在根本逃不出去,只有等孩子生下来,那时她身体最虚弱,结界的威力也会减弱。到时候您找机会从产房的窗户跳出去,那儿是结界的生门,也是坟墓连通外面的通道。您等会儿过去接生,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事到如今,慌乱也没用,要是被她看出破绽,我肯定要受罚,您的性命恐怕也难保啊!
马大姑觉得如画说得在理,事已至此,也只能冒险一试了。她家里儿孙满堂,可不想把命丢在这鬼地方。
如画啊,看你样子也不愿伺候李姨娘,那为啥刚才到我家的时候不把事情说清楚呢这样咱们也不用像现在这么被动了。马大姑疑惑地问道。
如画叹了口气:李姨娘狡猾得很,那两个轿夫都是她找来的孤魂野鬼,顺便监视着我呢。就算我当时说了,你们一家人也未必会信,说不定还觉得我在胡言乱语。马大姑点了点头,素不相识的人,说出这样离奇的话,确实很难让人相信。
我请大姑您来,虽说有点私心,但也是想让您知道真相,免得日后遭了她的算计还蒙在鼓里。李姨娘对附近的接生婆都恨之入骨,我常听她念叨着要找机会报复。
她当初难产死了,死后怨气冲天,没多久就变成了厉鬼,法力大增,我的魂魄就是被她抓来当丫鬟使唤的。
大姑要是能想办法制住她,也算是救我脱离苦海了。我得回去守着,在这儿待久了,怕她起疑心,等时辰到了再来请您过去。
如画离开后,屋子里安静得可怕,只能听见马大姑自己的心跳声。她在屋里来回踱步,刚才如画说的那些话,让她惊出一身冷汗。
没想到李姨娘竟然因为难产,迁怒到她们这些接生婆身上,这可真是飞来横祸。而这背后的缘由,还得从李姨娘的过往说起……
李姨娘原本是富商张大山身边的丫鬟,从小就跟着他,因为心思机灵,嘴巴又甜,很得张大山喜欢。不过,富贵人家规矩多,得先娶了正妻,才能纳小妾。
后来,张大山娶了赵氏为妻。赵夫人进门后,发现李玉儿十分不安分,仗着自己是张大山的贴身丫鬟,经常惹是生非。
赵夫人自然看不惯,便训斥了她一顿。李玉儿哪里受得了委屈,转头就在张大山面前告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赵夫人操持着一大家子的事务,难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张大山耳根子软,听得多了,就忍不住数落夫人几句。赵夫人知道后,心里对张大山满是埋怨。若不是他纵容,李玉儿哪敢不把当家主母放在眼里。
后来,还是身边的婆子劝说道:夫人何必跟个丫鬟计较,老爷肯定是要纳她为妾的。事已至此,您也别往心里去,只管把家务打理好,尽到做妻子的本分,且看她能嚣张到什么时候。
果然,没过多久,张大山就把李玉儿纳为姨娘。李玉儿如愿以偿,心里得意极了,还以为是赵夫人斗不过她,才不得不妥协。
又过了两年,赵夫人生下长子后,李玉儿也有了身孕。她怀孕后更加趾高气扬,平日里舍不得吃的好东西,这下可着劲儿地吃,各种补品也是不断,没几个月,身形就胖了整整一圈。
在古代,医术有限,根本没有剖腹产这一说,她这么毫无节制地吃,到时候腹中胎儿过大,生产时必定十分困难,弄不好还会母子都有危险。
大夫上门看病时,多次提醒过她,可李玉儿根本听不进去。她觉得吃得好、吃得多,孩子生下来就会健壮聪明,这样以后在夫人的儿子面前,也不会落了下风。
正是她的这份自以为是,到了生产那天,果然出了大问题——难产了。张大山赶紧把镇上的两个产婆请过去帮忙,马大姑因为手艺出众,也被请了去。
可胎儿实在太大,李玉儿拼了命地生,折腾了一天一夜,孩子还是生不下来。几个产婆急得不行,再这样下去,母子俩都得没命。
三人商量之后,便询问张大山,保大人还是保小孩产婆这么问,也是遵循当时的惯例,并非她们心肠狠,最终的决定,还是得由主家来做。
张大山对李玉儿确实有些感情,又想着自家不缺孩子,大不了以后再让其他人多生几个。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他决定保大人。
谁能想到,屋里的李玉儿听到产婆说要保大人,以为是赵夫人买通了产婆要害她,之前难产已经耗尽了她的力气,这一急一怕,竟然活生生被吓死了。
几个产婆见状,赶忙查看胎儿情况,却发现孩子的胎动也已经停止,最终落得个一尸两命的悲惨结局。李玉儿死后,魂魄不肯去地府,一心想着找赵夫人报仇,连带着马大姑她们这些产婆也被她记恨上了。
她不让点灯,就是因为自己成了鬼魂,身处坟墓之中,本就没有灯火。
李玉儿死的时候,赵夫人也怀有身孕,算一算日子,孩子也快出生了。变成厉鬼后的李玉儿,整天琢磨着怎么报仇,还真让她想出个毒计:
找个阴气重的夜晚,把腹中的孩子生下来,再让这鬼婴去夺舍赵夫人的孩子,好让赵夫人也尝尝丧子之痛。
李玉儿平日里从不掩饰自己的计划,所以丫鬟如画对她的阴谋一清二楚。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两个时辰后,李玉儿终于开口:去把稳婆叫过来吧,孩子要出世了。
马大姑走进产房,强压下心中的恐惧,有条不紊地指导着产妇。这次生产出奇地顺利,一刻钟后,鬼婴呱呱落地。马大姑迅速把孩子放在床上,紧接着一个箭步冲到窗边,翻身跳了出去。
李玉儿见状,气得破口大骂。刚生产完的她,鬼体虚弱,布下的结界剧烈晃动起来,原本的大宅渐渐显出坟墓的模样。
马大姑落地后,这才发现自己身处一片墓地之中,密密麻麻的坟墓足有上百座。月光下,她顾不上害怕,撒腿就往半里开外的庄稼地跑去。
马大姑常年在附近接生,对周边地形十分熟悉,隐约记得墓地附近有一片大蒜地。她跑到地里,拔了几头大蒜,把蒜汁涂满全身,刺鼻的蒜味顿时弥漫开来。做完这些,她头也不回地朝着家的方向狂奔而去。
这边马大姑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坟墓里的李玉儿却对着如画发火:是不是你走漏了风声不然那产婆怎么知道从窗户能逃出去
如画赶忙辩解:姨娘,您可冤枉我了!我猜是那产婆认出您了,慌乱之下才从窗户逃走的。那窗子离她近,她也是误打误撞找到了出路。
李玉儿不信:胡说!我把脸遮得严严实实,她怎么可能认出来
如画指了指李玉儿脚上的红痣:姨娘您看,您这红痣这么显眼,马大姑之前给您接生过,怎么会不记得再说了,咱们这儿没灯没火,也没家人伺候,马大姑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这么反常的情况,她能不起疑心吗姨娘可别小瞧了这些接生婆。
李玉儿听了这番话,这才打消疑虑,可又担心起来:要是她跑去张家给赵夫人通风报信,我这夺舍的计划还能成吗
如画心里想着:你这害人的主意不成才好呢!先是自己作孽害得孩子和自己都丢了性命,现在又想害夫人的孩子,也不怕遭报应。
不过,为了稳住李玉儿,她还是安慰道:产婆哪知道姨娘您想留她当奴仆啊她现在估计吓得不轻,哪敢再来招惹咱们。再说了,空口无凭,就算她去说,别人也未必会信。
李玉儿听她这么一说,心里稍稍安心:你说得倒也有理,本来还想把她留下来给你作伴,没想到功亏一篑。她想留下马大姑,其实就是想取她性命,这李玉儿,真是死性不改。
这边如画哄得李玉儿暂时放下戒心,那边马大姑走了两个多时辰才回到家。此时,家里人都已熟睡,李大柱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只见母亲浑身散发着浓烈的蒜味,狼狈不堪。
李大柱大吃一惊,连忙询问缘由,被惊醒的家人也都围了过来。马大姑夜里去接生,他们本以为当晚回不来了,如今听她讲述完这离奇遭遇,全家人都惊出一身冷汗,幸好得到鬼丫鬟如画的帮助,不然还真被困在坟墓里出不来了。
李老汉沉思片刻后说道:这事儿得请道士来降伏恶鬼,可咱们家哪有那么多钱再说了,这事因张家而起,理应由张家出面解决。李大柱担忧地说:可咱们空口无凭,张家能相信吗
马大姑深知后院的勾心斗角,耐心地给儿子解释:张富商或许不信,但赵夫人为了孩子,一定会相信。为母则刚,她肯定会提前做好防备。依我看,那李姨娘这次肯定讨不了好。
一家人商量好对策后,便各自休息。第二天一早,李大柱和马大姑坐上村里的牛车,赶到了镇上。
马大姑来到张家后门,请门房帮忙通报,说要拜访府中的王嬷嬷。王嬷嬷是赵夫人的心腹,见到马大姑,态度十分客气,毕竟自家夫人也快临盆了,马大姑的接生手艺远近闻名,说不定还得请她帮忙。
马大姑把王嬷嬷拉到无人的胡同里,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王嬷嬷听后,惊得脸色大变:这李姨娘也太过分了!活着的时候就不安分,哄得老爷处处护着她,死了还不消停,竟然想害夫人的孩子,真是岂有此理!这事儿得赶紧禀报夫人,马大姑您没必要拿这种事撒谎。
马大姑连忙说道:王嬷嬷客气了,我来报信也是为了自己,李姨娘恨透了我们这些产婆,说起来,还是沾了夫人的光呢。
马大姑不是贪心之人,赵夫人愿意给赏赐,她懂得感恩,这番话反而让王嬷嬷心里倍感舒服,两人分别后,王嬷嬷立刻找到赵夫人。此时的赵夫人即将生产,这已是她的第三胎。
赵夫人听完美大姑的遭遇,冷笑一声:要是她在暗处搞鬼,咱们没防备,说不定真会中了她的计。现在事情挑明了,反倒对咱们有利。王嬷嬷,你回我娘家一趟,把事情跟我母亲说清楚,让她去青玉观请静云道长过来帮忙。
王嬷嬷听了,心中悬着的石头总算落地:夫人能这般镇定,真是太好了。奴婢方才还担心,这消息会惊了您的胎气。
赵夫人轻轻抚摸着隆起的腹部,嘴角泛起温柔又坚定的笑意:自从做了母亲,为了孩子们,莫说面对区区厉鬼,就算是刀山火海,我也绝不退缩。敢动我的孩儿,我定让她付出代价!
五日后的傍晚,张家内外一片忙碌,赵夫人已被送进产房。而在一间不起眼的偏房里,气氛却凝重得令人窒息。
张大山、他的岳父岳母、青玉观的静云道长,还有赵夫人的心腹王嬷嬷,都在屏息等待。只有张大山还被蒙在鼓里,不明就里地看着众人。
很快,一个负责烧热水的丫鬟被带进房来。张大山的岳父朝静云道长微微点头示意。只见道长神色肃穆,迅速取出一张符纸,轻轻贴在丫鬟额头上,随即口中念念有词。
刹那间,符纸金光闪耀,丫鬟手腕上的玉镯中猛地冒出一股漆黑如墨的浓烟。
黑烟翻涌消散后,一个怀抱婴儿的女子凭空出现。张大山定睛一看,顿时脸色煞白——这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死去的李姨娘!
李姨娘见到张大山,立刻哭哭啼啼地诉起委屈,张大山一时心乱如麻,不知如何是好。
还没等他开口,赵夫人的母亲已怒不可遏地斥责道:你这狠心的女子!生前不听劝告,害了自己和孩子的性命,如今成了鬼还不安生,竟想害我外孙!就不怕遭报应,永堕十八层地狱吗
李姨娘见计划败露,索性撕破脸皮,尖声叫嚷:我从小与老爷一起长大,本该是正室夫人!都怪赵氏投胎投得好,不然哪有她的风光!
众人这才明白,李姨娘满心都是嫉妒与怨恨,目的达不到,便要拉着别人一同遭殃。
张大山满心懊悔,长叹一声:李姨娘,你真是执迷不悟!怪我当初若不放你入府为妾,让你另寻良人,也不至于落得这般田地。
李姨娘却仍不知悔改:老爷若娶我为正妻,哪还有赵氏什么事!屋内众人听了,皆是又气又无奈,知道再劝也是无用。
张大山的岳父开口道:女婿,如今你也看清她的为人了,这是你家的事,你打算如何处置
张大山望着李姨娘怀中的孩子,眼中满是不忍:李姨娘跟了我多年,我不忍让她魂飞魄散。就请静云道长将她送入地府,听凭阎王爷定罪。
他又看向孩子,这孩子无辜,还请道长为他念往生经,消去怨气。日后我会拿出钱财,以孩子的名义行善积德,还望岳父岳母成全。
岳父岳母见他真心悔过,便点头同意。静云道长随后开坛做法,将鬼母子的魂魄引向鬼门关。
李姨娘因死不悔改、恶行累累,被阎王爷罚入畜牲道;而那可怜的鬼婴,终于摆脱怨气,转世投胎到一户善良人家,从此被疼爱呵护,一生顺遂。
至于鬼丫鬟如画,在李姨娘被带走后,终于重获自由,她的魂魄飘飘荡荡,朝着鬼门关的方向缓缓离去,去寻她该有的安宁。
赵夫人顺利产下孩子后,为感谢马大姑的救命之恩,送上了丰厚的谢礼。李家拿着这笔钱做起小生意,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家人的生活也翻开了幸福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