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一起吹晚风 本章:第一章

    1

    前言

    这简直是愚忠!白痴!如果是我,我定要那狗皇帝......

    我狠狠地将手机摔在地上,屏幕碎裂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刺耳。

    胸口剧烈起伏,怒火在血管里奔涌,几乎要将我吞噬。

    刚刚看完的那本,像一把钝刀,生生剜着我的心。

    那位大将军,手握百万雄师,刚刚在边关大败匈奴,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京城里那个昏君,一道圣旨就让他卸甲归京。

    最可恨的是,那位大将军竟然真的接下了圣旨。

    愚忠!我咬牙切齿地骂道,简直是愚忠!

    我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天空。

    夕阳西下,将整个城市染成血色。

    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大将军的身影,他站在军营的瞭望台上,望着京城的方向,眼中满是不舍与无奈。

    将军,您为何要接那道圣旨我喃喃自语,您明明知道,一旦回京,等待您的就是......

    脑海中浮现出中的场景:大将军回京后,被奸臣以莫须有的罪名关入天牢,全家被抄斩。

    而就在他死的那一刻,整个皇朝轰然倒塌。各地纷纷起义,有人是为了给大将军报仇,有人则是借着他的名义起事。

    但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这些起义都证明了一件事。

    那位大将军的威望与德行,早已深入人心。

    我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书桌。

    2

    抗旨不遵,斩杀宦官

    突然,我的视线开始模糊,头脑一阵晕厥。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眼前一黑,整个人便栽倒在地。

    大将军,外面来了一队人马,说是从宫内来的,手上还拿着圣旨。

    一名亲卫抱拳半跪在营帐内,声音中带着几分凝重。

    我听着这道陌生的声音,昏沉的头脑突然一个激灵。

    猛地睁开眼,一掌拍在案几上站了起来。

    我下意识地摊开双手,映入眼帘的是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掌,那是常年握剑留下的痕迹。

    身上传来盔甲带来的沉重感,让我确信这一切都不是幻觉。

    我这是...穿进书里了我心中一震,我竟然成了书中的大将军!

    深吸一口气,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既然老天给了我这掌握将军人生的机会,那这一次,我绝不会重蹈那位愚忠大将军的覆辙。

    我神情不变,背着双手看向依旧跪着的侍卫,微微颔首道:嗯,把他们都带过来。

    是。侍卫再次抱拳行礼,退至帐外。

    片刻后,几个身着锦袍的宦官趾高气扬地走进营帐。

    为首的宦官微微屈身,脸上却带着掩饰不住的傲慢:奴婢见过刘大将军,请大将军跪下听旨吧。

    我冷眼打量着这些狐假虎威的阉人。

    要不是这里是军营,恐怕他们还会更加放肆。

    这些狗仗人势的东西,平日里在京城作威作福惯了,今日竟敢到我军营里来耀武扬威。

    我重新坐回将军椅上,手指轻轻叩击着案几,声音不大不小:来人啊,把他们拿下,顺便读一下那上面写的什么。

    话音未落,一队全副武装的近卫如鬼魅般从暗处闪出,瞬间将几名宦官制服在地。

    圣旨也同时被夺下。

    刘...刘宇!为首的宦官挣扎着,看向坐在椅子上的我,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大胆,竟然直呼大将军名讳!近卫的刀刃瞬间抵在他的脖子上,锋利的刀刃划破皮肤,鲜血顺着刀刃流下。

    感受到疼痛的他顿时慌了神,声音都变了调:你,你要干什么!我可是皇上派来的!

    我冷笑一声,示意侍卫展开圣旨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命镇国大将军刘宇,即刻卸甲归京,交出兵权。

    匈奴求和,朝廷已允,天朝上国自以和为贵,即以公主和平,并赐黄金万两,丝绸千匹,以示诚意。钦此。》

    侍卫的声音在营帐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像重锤般敲在在场所有人的心上。

    营帐内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我。

    我缓缓站起身,走到那个被制服的宦官面前。

    和亲赔款

    我冷笑一声,我前几日刚刚在边关大败匈奴,斩首三万,俘虏五万。牛羊财宝更是捕获无数,而现在朝廷却要我们向手下败将低头

    这...这是皇上的旨意...宦官的声音颤抖着。

    皇上的旨意我环视四周,看着那些跟随我出生入死的将士,你们说,这样的旨意,我们该不该接

    不接!营帐内爆发出震天的怒吼。

    每一个士兵都满脸愤怒,现在的太平这可是他们无数兄弟打出来的,现在竟然告诉他们朝廷竟然不打了!

    我转身回到将军椅前,抽出腰间的佩剑,剑尖直指圣旨:既然如此,那这道圣旨,本将军就不接了!

    剑光闪过,圣旨被劈成两半,飘落在地。

    来人,把这些阉人拖出去,斩了!我冷冷地下令,传令三军,即刻整装,准备回师京城!

    营帐外,火光闪烁,映照着整个军营。

    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将带领这支铁血之师,踏上一条不归路。

    但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那些在昏君暴政下苦苦挣扎的百姓,这条路,我必须走下去。

    3

    勤王除奸,奉天靖难

    当今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宦官横行。

    我站起身,声音洪亮,此次回京,勤王除奸,以清君侧!

    传令三军,奉天靖难!即刻发兵!

    近卫抱拳领命,转身冲出营帐。

    很快,整个军营都回荡着传令兵的声音:

    将军有令,即刻发兵,奉天靖难!

    将军有令,即刻发兵,奉天靖难!

    将军有令,即刻发兵,奉天靖难!

    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如同惊雷般在军营中炸响。

    我走出营帐,看着这支身经百战的百万雄师开始整装待发。

    三十万精骑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铁甲在夕阳下泛着寒光。

    将军,大军已经准备就绪。副将张虎上前禀报。

    我点点头,翻身上马。

    虽然并没有获得将军的记忆,但这具身体的本能却让我如臂使指。

    我环视四周,凭着对书的记忆,认出了身边的副将张虎和军师李玄。

    李军师,你觉得我们这一路会如何我问道。

    李玄捋了捋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将军,以您的威望,这一路上必定会有无数义士响应。

    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朝廷必定会派兵阻拦,我们需得小心行事。

    我冷笑一声:无妨,让他们来便是。

    大军开拔,浩浩荡荡地向京城进发。

    果然如李玄所料,一路上不断有义士加入。

    有的是地方豪强,有的是江湖侠客,更有不少百姓自发组织起来,要跟随将军清君侧。

    将军,前面是青州城,守将王勇派人来报,愿意开城相迎。张虎策马而来。

    我点点头:王勇到是个明白人。

    将军,您看。李玄指着远处,那些百姓......

    我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道路两旁跪满了百姓,他们高呼着:大将军来了!大将军来了!

    这一幕让我心中感慨。

    那位愚忠的大将军,若是当初有这份魄力,又怎会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

    但这一次,我将改写这段历史!

    传令下去,大军不得扰民,违者军法处置!我沉声道。

    是!张虎领命而去。

    夜幕降临,大军在青州城外扎营。

    我站在营帐外,望着远处的篝火。

    这一路上,我们遇到了不少朝廷派来的军队,但大多都是望风而降。

    毕竟,谁都知道,这位刘将军的威望,早已超过了那个昏庸的皇帝。

    将军,探子来报,朝廷已经派出了禁军,由那个大奸臣李忠亲自率领。李玄匆匆走来。

    我冷笑一声:来得正好,省得我们去找他。

    将军,我们是否要改变行军路线张虎问道。

    我摇摇头:不必,就让他们来。

    这一战,我要让天下人都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军队!

    营帐外,篝火映照着将士们的脸庞。

    我知道,从出发的一刻起,所有人荣辱与共,再无退路。

    但我们也必将一路高歌猛进,直到京城。

    4

    禁军受降,斩杀奸臣

    报!前方发现朝廷禁军,约十万之众,由大奸臣李忠亲自率领!探子飞马来报。

    我站在高坡上,望着远处扬起的尘土。

    李忠,这个在朝中一手遮天的奸臣,竟然敢亲自出马。

    将军,要不要先派斥候探探虚实张虎问道。

    我摇摇头:不必了。李忠这个人,我太了解了。

    他以为带着十万禁军就能吓住我们,却不知道,这些年在京城的安逸生活,早就让禁军变成了酒囊饭袋。

    传令下去,全军列阵,准备迎敌!

    号角声响起,三万精骑迅速列阵。

    铁甲在阳光下泛着寒光,战马嘶鸣,将士们摩拳擦掌。

    将军,您看。李玄指着远处,那些禁军的阵型,简直是一团糟。

    我冷笑一声。

    果然,远处的禁军阵型松散,旗帜东倒西歪,就连最基本的行军都显得杂乱无章。

    李忠这个蠢货,以为人多就能赢。我抽出佩剑,传令下去,让先锋营先冲一阵,看看他们的反应。

    是!

    先锋营的五千精骑如离弦之箭,冲向禁军阵型。

    果然,禁军一见骑兵冲锋,顿时乱作一团。

    有人丢下兵器逃跑,有人跪地求饶,更有人直接倒戈相向。

    将军,您看那边!张虎突然喊道。

    我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禁军阵中突然爆发出一阵骚动。

    原来是一些被李忠欺压已久的将领,趁乱带领部下反戈一击。

    李忠要跑了!李玄惊呼。

    果然,李忠的帅旗开始向后移动。

    但还没等他跑出多远,就被一群愤怒的禁军围住。

    将军,您看!张虎指着远处。

    只见一个禁军将领提着李忠的人头,策马而来。

    他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末将王猛,愿率部归顺将军!

    我接过李忠的人头,看着那张曾经不可一世的脸,如今却满是惊恐。

    我冷笑一声:李忠,可惜这么死了太便宜你了。

    将军,这些禁军怎么办张虎问道。

    我环视四周,看着那些跪地求饶的禁军:愿意跟随我们的,编入军中。

    不愿意的,放他们回家。

    大将军仁慈!王猛抱拳道。

    我摇摇头:这不是仁慈,这是人心。李忠这些年作恶多端,早就失了人心。今日之败,不是败在兵力,而是败在人心。

    传令下去,大军继续前进!我翻身上马,这一次,我们要让那个昏君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大军继续前进,沿途不断有义士加入。

    我知道,这一路上,我们将一路高歌猛进,直到京城。

    5

    兵临京城,外呼内应

    旌旗猎猎,遮天蔽日。

    百万雄师如同一条钢铁巨龙,蜿蜒盘旋,最终将龙头死死抵在了巍峨的京城之下。

    我勒住缰绳,坐下的战马不安地刨着蹄子,鼻孔中喷出白气。

    放眼望去,那堵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城墙,如同一头匍匐的巨兽,沉默而威严。

    它见证了多少王朝更迭,又吞噬了多少英雄枯骨。

    城墙垛口后面,隐约可见寒光闪烁,那是京城最后的屏障——五万御林军,皇帝最后的爪牙。

    将军,城防森严,御林军虽不如我边关将士骁勇,但毕竟是拱卫京师的精锐,又有坚城可守,强攻恐怕伤亡不小。军师李玄策马来到我身边,眉头微蹙。

    我点了点头,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过城头的每一个角落。

    李军师所言极是。这京城,不仅高墙厚土,更重要的是,它是天下人心所向之地。我们若是强攻,即便胜了,也是惨胜,恐怕会失了民心。

    那将军的意思是副将张虎瓮声瓮气地问道,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冲锋陷阵了。

    围三阙一,先礼后兵。我沉声道,传令下去,将我们‘奉天靖难,清除君侧’的檄文,用箭射入城中,晓谕全城军民。

    告诉他们,我刘宇此来,只为诛杀奸佞,拨乱反正,绝非意在屠戮。

    愿意归顺者,既往不咎;负隅顽抗者,城破之日,杀无赦!

    命令传下,万千箭矢如同飞蝗,带着檄文呼啸着越过城墙,落入城内的大街小巷。

    一时间,城内人心惶惶。

    攻城战在第二天拂晓打响。

    咚!咚!咚!

    沉重的攻城槌如同远古巨兽的心跳,一次次撞击着厚重的城门。

    然而,城门早已被守军用巨石、铁链和木桩彻底封死,撞击声如同闷雷,却无法撼动分毫。

    将军,城门封死了!张虎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

    我早有预料,沉声道:传令下去,放弃撞门,全力攻城!

    投石车发出刺耳的尖啸,将磨盘大的石块狠狠砸向城头。

    箭矢如雨,覆盖了天空,士兵们扛着云梯,呐喊着冲向城墙。

    然而,御林军的抵抗也异常顽强。

    滚木礌石从城头倾泻而下,滚烫的金汁如同毒蛇,瞬间就能将靠近的士兵吞噬。

    弓箭手精准地射杀着攀爬云梯的勇士。

    第一天的攻城,除了在城墙上留下斑斑血迹和无数尸体,进展甚微。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和硝烟味,令人作呕。

    夜晚,我站在营帐外,望着灯火管制下显得格外黑暗的京城。

    心中并非没有焦虑。强攻不易,若是时间拖得太久,各地勤王的兵马赶到,腹背受敌,局势将对我极为不利。

    将军,您看!李玄突然指向城墙的某个方向。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城墙内侧,靠近我们主攻方向的几个地方,竟然隐隐约约有火光晃动,似乎还有人影在奔跑。

    是城内的百姓张虎也注意到了,惊讶地问道。

    恐怕是的。李玄眼中闪过一丝激动,看来檄文起作用了,京城百姓苦于苛政久矣,人心思变啊!

    我心中也是一动。难道说……

    第三天的攻城,形势果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我们主攻的那段城墙,守军的抵抗明显减弱了。

    滚木礌石少了,金汁也似乎供应不上了。

    更奇怪的是,城头守军的弓箭,有好几次竟然射向了他们自己的督战队!

    将军!城内有变!一名斥候飞马回报,昨夜有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焚烧了官仓,毁坏了守城器械库,还与巡逻的御林军发生了冲突!

    好!天助我也!我猛地一拍大腿,传令下去,加强攻势!告诉将士们,城内的父老乡亲正在策应我们!

    士气瞬间被点燃!

    士兵们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更加奋勇地冲向城墙。

    而城内,变化更加明显。

    靠近城墙的几处民房,突然冒起了浓烟。

    紧接着,便有百姓手持菜刀、木棍,甚至石头,从巷子里冲出来,呐喊着扑向守卫城墙的御林军。

    虽然他们装备简陋,不堪一击,但他们的出现,极大地扰乱了守军的阵脚。

    将军!城头!城头那边好像乱了!张虎指着远处,声音都有些颤抖。

    我凝神望去,果然,在混乱之中,城头的守军阵型大乱,似乎有人在背后偷袭他们!

    冲!给我冲上去!我抽出佩剑,指向那段混乱的城墙,声嘶力竭地吼道,张虎!你带先锋营,从那里杀上去!李玄!你指挥中军,继续佯攻其他城墙,吸引守军主力!

    是!

    杀啊!

    震天的喊杀声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整个战场。

    无数士兵如同潮水般涌向那段混乱的城墙。

    守城的御林军彻底慌了神,前后受敌,腹背夹击,很快便溃不成军。

    第四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刺破晨雾,洒在这座历经沧桑的古都之上时,我军的旗帜,已经插满了京城的每一段城墙。

    城破了。

    仅仅三天。

    我策马立于城墙之下,看着潮水般涌入城内的士兵,看着那些自发前来迎接,脸上混杂着恐惧、激动和期盼的百姓。

    我知道,这场奉天靖难,最艰难的一步,已经迈出去了。

    皇宫深处,那个昏庸的皇帝,还有那些盘根错节的势力,全部都正在等待着我。

    6

    黄袍加身,登基称帝

    京城,这座历经沧桑的古都,终于迎来了新的曙光。

    我站在皇宫大殿前,望着那金碧辉煌的宫殿,心中百感交集。

    三天前,我们攻破了城墙,御林军溃不成军,皇帝仓皇逃入内宫,紧闭宫门,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将军,皇帝已经派人来求和了。李玄匆匆走来,递上一封书信。

    我展开书信,只见上面写道:朕知错矣,愿禅位于将军,只求保全性命。

    我冷笑一声,将书信撕得粉碎:现在知道错了晚了!

    将军,您看……李玄欲言又止。

    我明白他的意思。

    自古以来,改朝换代,总要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我虽然手握重兵,但若是强行废黜皇帝,恐怕会落人口实。

    传令下去,就说皇帝昏庸无道,宠信奸佞,致使民不聊生。我刘宇,奉天靖难,清除君侧,实乃不得已而为之。我沉声道。

    是!李玄领命而去。

    很快,京城内外,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告示,历数皇帝的罪状。

    百姓们纷纷响应,高呼着刘将军万岁的口号,要求皇帝退位。

    将军,百姓们都在宫门外跪着,请求您登基称帝。张虎兴奋地跑来报告。

    我站在宫墙上,望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

    这些百姓,饱受昏君暴政之苦,如今终于看到了希望。

    将军,您看!李玄突然指向远处。

    只见一群身着红袍的官员,手捧玉玺,缓缓走来。

    为首的是当朝丞相,他跪倒在地,高声道:臣等愿奉将军为帝,请将军登基!

    我环视四周,只见文武百官,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高呼:请将军登基!

    将军,这是天意啊!张虎激动地说道。

    我深吸一口气,缓缓走下宫墙。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将肩负起天下苍生的期望,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传令下去,大赦天下!我沉声道,凡是被昏君迫害的忠良,一律平反昭雪;凡是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一律妥善安置;凡是愿意归顺的官员,一律既往不咎!

    是!李玄领命而去。

    很快,大赦天下的诏书传遍全国。

    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涌上街头,庆祝新朝代的到来。

    我站在皇宫大殿上,望着下面跪拜的文武百官,心中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将带领这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众卿平身!我沉声道,从今以后,朕将与诸位一起,励精图治,开创盛世!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齐声高呼。

    我环视四周,只见大殿上金碧辉煌,龙椅威严,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将肩负起天下苍生的期望,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7

    国号大明,设锦衣卫

    登基大典后的第三天,我站在大殿的御案前,提笔写下了一道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命,继大统,改国号为大明,年号天乾。自即日起,废除前朝一切苛政,设立锦衣卫,专司监察百官,肃清吏治。钦此!

    陛下,这锦衣卫......李玄欲言又止。

    我放下笔,沉声道:朕知道你在担心什么。锦衣卫权力过大,容易滋生腐败。但朕自有分寸。锦衣卫只负责监察,不参与政务。若有贪赃枉法者,一律严惩不贷!

    陛下英明!李玄躬身道。

    很快,锦衣卫的设立诏书传遍全国。各地官员闻风丧胆,纷纷收敛贪腐之心。而那些已经被查实的贪官污吏,则被押解进京,等待审判。

    陛下,这是第一批被查处的贪官名单。锦衣卫指挥使张虎递上一份奏折。

    我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名字,其中不乏前朝重臣。

    传朕旨意,将这些贪官全部押赴午门,斩首示众!我沉声道。

    是!张虎领命而去。

    午门外,人山人海。百姓们纷纷涌来,观看这些曾经作威作福的贪官被处决。

    陛下万岁!百姓们高呼着,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感激。

    我站在城楼上,望着下面欢呼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欣慰。

    我知道,只有严惩贪官,才能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两年后。

    陛下,这是今年的赋税统计。户部尚书递上一份奏折。

    我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今年全国赋税收入,比前朝增加了三成。

    好!我拍案而起,这说明百姓们的生活好了,愿意交税了。传朕旨意,减免明年赋税一成,让百姓们过个好年!

    陛下仁慈!户部尚书躬身道。

    很快,减免赋税的诏书传遍全国。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涌上街头,庆祝新朝代的到来。

    陛下,这是今年的粮食产量统计。工部尚书递上一份奏折。

    我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今年全国粮食产量,比前朝增加了五成。

    好!我再次拍案而起,这说明百姓们有地种,有饭吃。传朕旨意,开仓放粮,救济那些受灾的百姓!

    陛下仁慈!工部尚书躬身道。

    开仓放粮的诏书传遍全国。

    百姓们纷纷涌向粮仓,领取救济粮。

    我站在城楼上,望着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充满了欣慰。

    我知道,只有让百姓们吃饱穿暖,才能让他们安居乐业。

    陛下,这是今年的科举考试结果。礼部尚书递上一份奏折。

    我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今年科举考试,录取进士三百人,比前朝增加了两成。

    好!我第三次拍案而起,这说明百姓们有书读,有才学。传朕旨意,设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陛下英明!礼部尚书躬身道。

    很快,设立国子监的诏书传遍全国。

    学子们欢呼雀跃,纷纷涌向国子监,求学问道。

    8

    闪击匈奴,攘平四遗

    天乾六年,春。

    紫禁城的暖风吹拂着御花园的花朵,但我心中那片北方的阴霾却从未散去。

    六年的励精图治,大明国力日盛,府库充盈,百姓休养生息,正是兵强马壮之时。

    然而,北方的匈奴铁骑,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时时威胁着边境的安宁。

    还有那东边的高句丽和隔海的琉球,亦在前朝积弱之时屡屡犯边,此等心腹之患,不得不除。

    这一日,李玄匆匆步入乾清宫,呈上一封来自匈奴的信函。陛下,匈奴使者求见,呈上单于书信,言愿与大明和亲,永结盟好。

    我接过书信,展开草草一瞥,冷笑一声,将其揉成一团,掷于地上。

    和亲永结盟好

    我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六年前,趁我大明革鼎之际,他们挥师南下,多少边关将士血染黄沙,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这笔血债,朕从未忘记!如今见我大明兵强马壮,便想摇尾乞怜晚了!

    陛下圣意,莫非是要……李玄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御驾亲征!我斩钉截铁,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传朕旨意,即刻征调边军与京营精锐,合兵五十万!朕要亲率大军,犁庭扫穴,彻底扫平匈奴!

    遵旨!李玄躬身领命,眼中亦有压抑不住的兴奋。

    诏令一下,整个大明如同一部精密的战争机器,迅速运转起来。

    粮草、军械、马匹源源不断地向北方集结。

    夏初,京郊大营。

    五十万精骑列阵待发,旌旗如林,铁甲如云,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我身着金甲,立于高高的点将台上,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

    将士们!我的声音通过内力传遍整个大营,匈奴之患,历朝千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今日,朕将亲率尔等,直捣龙城,扬我大明国威,护我万民平安!

    此战,有进无退,百死不悔!

    陛下万岁!大明万岁!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我抽出腰间天子剑,直指北方:出发!

    号角长鸣,大军开拔。

    我亲率二十万中军,稳步推进;左翼十五万,由猛将张虎统领,负责迂回穿插;右翼十五万,由智将李玄指挥,负责侧翼策应。

    三路大军,如同三条吞噬草原的巨龙,浩浩荡荡,向着漠北深处进发。

    行军并非一日之功,历时两月有余,大军才深入漠北腹地。

    一路上,斥候往来如飞,小股的遭遇战时有发生,但匈奴主力却始终避而不战,显然是被我大军声势所慑。

    直到深秋,漠北草原已染上一片金黄。

    报!一名风尘仆仆的斥候滚鞍下马,单膝跪地,启禀陛下!前方八十里,发现匈奴主力大营,单于王帐亦在其中!

    终于来了!我精神一振,登上临时搭建的瞭望车,举目远眺。

    只见远处地平线上,烟尘滚滚,隐约可见无数毡帐和移动的人影,果然是匈奴主力!

    传令下去!我眼中寒光一闪,张虎率左军,连夜绕到敌后,断其归路!李玄率右军,正面佯攻,吸引其注意!待明日拂晓,朕亲率中军,发动总攻!

    遵命!

    一夜无话,只有风声掠过草原。

    次日,天刚蒙蒙亮。

    咚!咚!咚!右翼方向战鼓擂响,李玄的大军开始发动试探性的进攻。

    匈奴大营顿时骚动起来,无数骑兵冲出营帐,迎向李玄的部队。

    就在此时,匈奴大营后方突然火光冲天,喊杀声震天动地!张虎的左军如同神兵天降,狠狠地楔入了匈奴的后阵!

    时机已到!我拔出天子剑,向前一指,所有将士们!随朕冲锋!杀!

    杀!杀!杀!

    二十万精骑,如同决堤的洪流,向着混乱的匈奴大营席卷而去!

    我一马当先,长剑所指,所向披靡!

    大明将士士气如虹,三路夹击之下,匈奴人纵然悍勇,也抵挡不住这雷霆万钧之势。

    战场之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惨叫声、厮杀声、战马悲鸣声响成一片。

    激战持续了整整一日,直到夕阳西下,将草原染成一片血红。

    匈奴大军彻底崩溃,尸横遍野,降者无数。

    报!一名浑身浴血的校尉冲到我的马前,陛下!我等已攻破单于王帐,生擒匈奴单于!

    带上来!

    很快,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单于,如同丧家之犬般被押到我的面前。

    他衣衫褴褛,面如死灰,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抬起头来!我厉声道。

    他颤抖着抬起头,眼中满是恐惧和绝望。

    单于,你可还记得六年前,你纵兵南下时的嚣张气焰我冷冷地看着他,今日,你可知罪

    大明皇帝饶命!小王知错了!小王愿献出所有牛羊财宝,只求活命!他连连叩头,声泪俱下。

    饶你我冷笑一声,环视着遍地狼藉的战场,想起那些惨死的边民,那些被你屠戮的我大明子民,谁来饶过他们!

    拖下去,斩了!传首九边!我挥了挥手,再不看他一眼。

    遵旨!

    又耗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清剿残余势力,安抚归降部落。

    我下令在此设立北庭都护府,留驻十万大军,屯垦戍边,将这片广袤的草原,正式纳入大明版图。

    天乾七年,春。

    班师回朝途中,捷报早已传遍天下。

    万民欢腾,百官额手称庆。然而,我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高句丽和扶桑的使者,几乎是掐着时间点,在我大军即将凯旋之际,抵达了京城。

    他们带来了丰厚的贡品,以及言辞恳切的求和书信,表示愿意永世臣服。

    陛下,高句丽与扶桑,皆蕞尔小邦,如今见我天朝神威,已心生畏惧,不如……李玄呈上书信,意在劝我接受。

    我心中冷笑,将书信掷于案上。

    畏惧我看是缓兵之计!前朝积弱,他们趁火打劫,侵占我疆土,掳掠我子民,这笔账,朕同样记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传朕旨意!我站起身,目光扫向东方,大军稍作休整,再征五十万!兵分两路!朕亲率三十万陆师,征讨高句丽!另命水师提督郑寻,率二十万水陆大军,征讨扶桑!朕要让这东方之地,也沐浴我大明的皇恩浩荡!

    陛下!李玄和张虎对视一眼,皆被我的决心所震撼,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同年夏,大军再次出征。

    我亲率三十万大军,渡过鸭绿江,直扑高句丽都城平壤。

    高句丽倾全国之兵抵抗,然不过螳臂当车。

    激战两月后,王城破,高句丽王被生擒于宫中。

    面对我的质问,他倒是比匈奴单于有几分骨气,拒不求饶。

    我念其尚有君王气节,赐其自尽,保留全尸。

    随后,设立东庭都护府,派驻官员,安抚百姓,推行大明律法。

    几乎在高句丽城破的同时,秋风乍起之时,

    东方海疆亦传来捷报。郑和率领的庞大舰队,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毁了扶桑水师,登陆本岛。

    扶桑王慑于天威,自缚出降。

    我下旨将其废为庶人,迁居内地安置。

    同时设立东海都护府,监管扶桑诸岛。

    天乾七年冬,

    我班师回朝。

    至此,北逐匈奴,东平高句丽,再定扶桑。大明王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四方来朝,八方拜服。

    站在奉天殿的丹陛之上,俯瞰着前来朝贺的各国使节,我心潮澎湃。

    这万里江山,终于在我手中,绽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芒!

    9

    四海归一

    天乾十五年,大朝会。

    我端坐于奉天殿的龙椅之上,身着十二章衮服,头戴通天冠。

    殿内静鞭三响,百官按品阶肃立,锦衣绣袍,庄严肃穆。

    殿外,自午门至奉天门,御道两侧,站满了前来朝贺的各国使节。

    阳光透过巨大的格窗,洒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目光所及,大殿两侧的廊庑下,挤满了肤色各异、服饰奇特的使者。

    有来自西域的胡商,高鼻深目,献上美玉良驹;有来自南海诸国的使臣,皮肤黝黑,带来香料、象牙和珍禽;还有更远方的,那些我甚至叫不出名字的小国代表,也带来了他们最珍贵的土产……林林总总,不下百国。

    鸿胪寺的官员高声唱喏,引领着各国使节按照顺序上前,献上国书与贡品。

    奇珍异宝堆积如山,异兽珍禽引人注目,各种语言的颂赞之词不绝于耳,虽然大多需要通译转述,但那份敬畏与臣服,却是共通的。

    我微微颔首,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

    想当年,我自边关起兵,所见不过是烽烟四起,民不聊生。

    而今,放眼望去,北境的草原已纳入版图,成为牧马放羊的安宁之地。

    东方的半岛与海岛,已设立都护府,归于教化。

    南疆的丛林,西域的戈壁,无不飘扬着我大明的日月龙旗。

    这片大陆,真正实现了四海归一。

    那些曾经的强敌,或已灰飞烟灭,或已俯首称臣。

    这份万国来朝的盛景,不正是对这十五年励精图治、南征北战最好的结果吗

    我缓缓抬手,示意群臣及各国使节平身。

    洪亮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四海一家,共享太平。

    诸国远道而来,情谊可嘉。

    大明,愿与诸国永敦睦谊,护此盛世!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颂祝声,穿越宫殿,响彻云霄。

    阳光正好,洒在我的身上,温暖而厚重。

    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属于大明,属于我的辉煌时代的开始。

    这万里江山,这盛世气象,便是我——刘宇,穿越而来,逆天改命,为这个世界带来的全新篇章。

    (全文完)


如果您喜欢,请把《起兵回京,奉天靖难!》,方便以后阅读起兵回京,奉天靖难!第一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起兵回京,奉天靖难!第一章并对起兵回京,奉天靖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