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宁帝闭了闭眼,这小小倭国,一向对大雍五体投地唯命是从,如今竟敢起兵进犯,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可就这小小倭寇,如今也让他十分为难。
偌大一个朝堂,竟无人可领兵去平乱。
原本大雍有两大武将,一个萧景弋,一个姜泽。
但他们现在,一个还在素舆上坐着,一个又回了南疆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旁的武将,老的太老,只怕是上个马都费劲。
而年轻的那些,又没什么上战场的经验,贸然派他们前去,只怕是要生更大的乱子。
佑宁帝又想到了他的几个皇子。
太子是国之根本,自然是不能去冒险的。
老二又一向身体弱,一步三喘的,自打入了冬他就没有出过门,他也不行。
而老三倒是精通骑射,只是他的腿伤,比景弋的还严重!
老四就更不必说了,站起来还没一张弓高......
那还有谁
总不能叫他再御驾亲征一次吧
从前御驾亲征羌越,那是为了接皇姐回来,更何况,随行的还有宁国公和萧国公!
而如今,小小倭寇也配!
他看向下头站着的几位大臣: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右相宁国公自然率先站出来:皇上,老臣请战!
佑宁帝摆摆手:国公爷到底一把年纪了,这等上阵杀敌的苦差事,朕哪里忍心
唉,宁国公年轻时也是朝廷的一员猛将,但如今却也是老胳膊老腿的,哪里还忍心叫他去打仗!
正想着,外头又传来一道通传声:皇上,萧将军在宫门口求见。
佑宁帝一时有些惊讶:景弋来了快快请进来!
宫门口。
小太监进去通传后,姜令芷就站在萧景弋的素舆身边,替他撑着伞。
正巧遇见往外走的太子李承祚。
李承祚骑在马上,身后跟着几个御前侍卫,又跟着一队禁军。
萧景弋抬眸,面色古怪地看向李承祚,正巧李承祚垂眸,也同样面色也十分古怪地看着他。
二人都在彼此的眼神里看到了不解。
你怎么在这
你怎么在这
二人又异口同声地开口。
姜令芷:......
好好好,这俩人也太心有灵犀了吧,简直都有点怀疑他俩才是一对了。
一阵诡异的沉默过后,萧景弋又开口道:青州告急,殿下不在养心殿议事,这是要去哪
外头传言不止,孤自然要去查问荣国公通敌卖国一事,李承祚倒是没有隐瞒。
萧景弋喔了一声,又朝着李承祚挑了挑眉,查问还是抄家,太子殿下心里有数哈。
李承祚:......
他表现得很明显吗
他随之反问萧景弋:这么冷的天,萧将军不在府里好好待着,进宫是要做什么
萧景弋微微一笑:殿下都唤臣一声萧将军了,臣自然是要请战青州的。
李承祚:......你的腿
这小子,是不打算再装残废了
萧景弋朝着自己的大腿拍了一把:腿没知觉,但是不影响骑射。再者,青州临海,又有方将军在,臣不过是去做个指挥罢了。
李承祚听见他这话,倒是眼前一亮。
是啊,青州临海,就算是作战,也多是在海上,不需要景弋冲锋陷阵。
哪怕他是坐在素舆上,也不影响什么。
李承祚笑了一声。
他深知这倭国进攻青州和荣国公府通敌卖国这两件事,一件比一件诡异。
也不知道是谁布的局。
但那又如何。
获益最大的,是他和他的好兄弟。
萧将军能征善战,打退小小倭寇自是轻而易举,李承祚啧了一声,孤还有事,便不与将军说话了。
萧景弋也装模作样地回了一句:太子殿下明察秋毫,荣国公府是否通敌卖国自然一查便知。殿下请便,恕臣腿脚不便,不能远送。
姜令芷在一旁听着,简直无语得想翻白眼。
这两个人加起来都要半百的人了,怎么斗起嘴来跟三岁小孩一样。
李承祚刚走,方才去传话的小太监便小步快跑过来,请萧景弋到养心殿说话。
姜令芷把手中的伞交给小太监,推着萧景弋一路往养心殿去。
萧景弋说明来意后,把方才跟太子说过的那番话,又跟佑宁帝说了一遍。
最终佑宁帝还是同意了:既如此,朕便准你所奏!这青州,朕便交给你了!
想了想,佑宁帝又看向姜令芷,郑重地嘱咐道:萧夫人,此番前往青州,你定要同去,好好照顾景弋呀!
姜令芷蹙了蹙眉,心想着,就那小小倭寇,去萧景弋一个还不够吗
咋还非让她去了
这天寒地冻的,她还想回顺园坐在暖阁里烤火呢。
但谁让人家是皇帝呢,姜令芷只好磕头谢恩:是。
好了,事情已经有了处置之法,众爱卿便退下吧。佑宁帝再说话时,他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好看起来了。
毕竟事已至此,困扰他的两件事,几乎都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是,臣等恭送皇上。
养心殿里这几位议事老臣都是有些年纪的,姜令芷推着萧景弋的素舆把路让开,这些前辈跟萧景弋客套寒暄几句后,便先行散去。
唯有姜川一直站在原地不动。
他自然也瞧得出青州这战事来得蹊跷。
只是一时间不知其中有何阴谋,而萧景弋请战去青州便也罢了,佑宁帝却还发话要令芷同去......
他很想上前说些什么,哪怕是一句万事小心。
最后,却又克制住了。
他收回视线,一言不发地迈开步子离开了养心殿。
而直到姜川离开好一会,姜令芷也才敢朝着养心殿外张望。
那漫天飞雪中,就见姜川孤身一人,一步一步隐入漫天飞雪,直至再也看不清。
都要上战场了,他也没有关心她一句。
算了,正事要紧。
姜令芷压下心头的酸涩,推着萧景弋的素舆往外走,走吧夫君,回去收拾一下,咱们去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