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流露的一面,大抵是平日里没个像样的倾诉者吧。
对于离开大牛村这件事,王夜的母亲林秋芳是表示支持的,她本就出自县城,更倾向于城市生活。
她的眼光放的比较远,最近的镇上只有一所初中,若是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王夜将来只有跟他老子一样辍学打工的命。
像王不换这种只能算个例,这个年代只有把书读好了,才会有大出息,她不想王夜和他们夫妻乃至整个大牛村的人一样没有文化,以前是没有办法,如今这么好的机会就摆在眼前。
山里出生的王宏更念旧些,不太愿意离开,但架不住老婆弟弟的软磨硬泡,几番权衡后还是同意了,如林秋芳一样,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同时王宏有点虚荣心,若是王夜读书读出来了,未来考上了那什么大学,那得多有面啊,光宗耀祖的事。
对于父母的畅想,王夜并不知情,周围一片欢声笑语,王夜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从记事起他就是放牛娃,爷爷奶奶留下来的牛一首是他照顾,他曾天真地认为他的人生就是放牛,娶老婆,生娃,继续放牛,而这一切都因为三叔的归来打破了。
陪伴王夜5年的老牛被卖掉了,哪怕他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父亲过于严苛,母亲又常年在县里打工,平日里王夜最亲的反倒是这头老黄牛。
无数个夜晚,他都是钻进牛棚和牛一起睡的,王夜更愿意和牛说心里话,它不单单是一头耕地的牲畜,更是他为数不多的朋友。
送走老牛时黄牛那悲伤的眼神仍刺痛着王夜的心,可他只是个孩子,无法改变大人的决定。
王夜不知道所谓大城市究竟是什么样的,未知总是充斥着恐惧,他害怕离开后再也回不来了,爷爷奶奶还孤零零地埋在地下,而几个好朋友或许以后也见不到了。
按照王不换的说法,哥哥一家什么东西都不用带,去了那边再买就行,不值几个钱,但一向节俭惯了的王宏夫妻还是带了大包小包的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