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如重复刷手机却自我安慰“在获取信息”)。
-判断方法:每天睡前复盘:“今天做的事,哪些真正靠近了我的核心目标?
哪些只是让我‘感觉’很忙?”
3.用“情感时间”对冲“理性时间”-为重要的人设置“无效率要求”的相处时段:61和伴侣约会时关闭工作消息,专注聊天;61陪父母吃饭时不看手机,认真听他们唠叨;61和朋友聚会时不聊“搞钱搞事业”,单纯吐槽放松。
-心理学原理:人际关系的“情感账户”需要无目的的投入,才能积累真正的亲密感。
4.建立“非功利性”的人生坐标系-问自己:“如果不考虑效率和结果,我想做什么?”
-尝试清单:61学一门无实用价值的技能(如折纸、吹口哨);61去陌生的街道漫无目的地晃悠;61写日记记录情绪(而非复盘工作)。
-意义:从“工具理性”中解放,重新发现作为“人”的感性需求。
五、如何与高效型人相处?
1.沟通时“首球式”表达-避免绕弯子,首接说重点:低效沟通:“今天天气不错哈……对了,那个项目……”高效沟通:“项目需要你提供数据,明早10点前发我可以吗?”
2.用“目标共识”替代“情感绑架”-若对方因忙碌忽略你,与其抱怨“你根本不在乎我”,不如说:“我希望每周有1次我们单独相处的时间(目标),这对我们的关系很重要(价值),你觉得周几晚上合适?”
3.用“效率”打动TA-当需要TA配合时,强调“这样做能节省时间”:“我整理了会议纪要模板,以后用这个能缩短30%的记录时间,你要不要试试?”
结语高效型时间性格的本质,是用“理性秩序”对抗世界的不确定性。
但真正的成熟,是学会在“效率”与“人性”之间找到支点——就像高速运转的齿轮,也需要润滑油来减少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