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个月你可以去京市的各大家电城看看,我们光华生产的彩电自面市后,每月的成交量都达到了同行业第一,订购电话已经排到明年,我们现在正准备扩建厂房、扩大生产线。”
虞嘉震惊地瞪大双眸,晚卿姐不出手则矣,一出手简直惊掉人下巴!
“彩电最多一家一台,而且现在能消费得起的也在少数,京市市场始终会饱和,附近津市、黑省、辽省有好几家经销商来咱们光华厂谈代理合作,南方城市因着地缘位置遥远,估计还没收到消息,但也快了。”
纪晚卿分析得有理有据,“你有了光华彩电的独家销售权,打入沪市商场就容易很多,至少谈事给名片,不再是无名小卒,也不会被看人下菜碟。”
虞嘉沉吟片刻,“我知道生意场上谈交情太幼稚,那晚卿姐你想要什么?”
纪晚卿也不客气,“我跟你共同出资,但我不管咱们厂子后续的发展,并且我要你新厂百分之四十的利润分红。”
虞嘉心想,这不就跟90年代的股份公司差不多么?
而且就算是到后来成立股份有限合作公司,按照比例,她也在经营过程中占据主导权。
“我同意。”她慎重道,“但光华不能见我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就压价我,我拿到的价格,必须跟沪市周围三省一致。”
“可以。”
双方商谈一些合作细节,再约定好去法院签订合同的时间,那边江澈和沈锋也叙旧结束。
“江团,等我培训结束再来看望您。”沈锋道。
江澈点点头,“好,学业顺利,慢走。”
夫妻俩走后,纪晚卿问,“沈副团调任沪市是什么职位?”
“还是副团级。”
“他不也立了功么?”
江澈解释,“京沪军官待遇好,要是没这份功他还调不过去呢。”
纪晚卿扶着他到床上吃饭,“那你呢,我还没问你后面的工作要怎么调动。”
“现在恢复得不错,应该能升调京市28师副旅长,晋上校军衔。”
“啧。”纪晚卿哼声,“这次功立得挺大的吧?”
能调还能升。
警卫员帮忙收拾好轮椅离开病房,江澈才软了语气,握住她的手,“咳,卿卿,战场上真想不了那么多。”
“行了,我不是那么不明事理的人。”她舀了碗鸡汤递过去,“来,喝汤。”
“好,你也喝。”
“昨天爸打了电话来吗?说了什么。”纪晚卿一边吃饭一边闲聊。
江澈:“问了问我的恢复情况。”
“爸也要升了吧?”
“嗯,毕竟压了这么多年。”
想到当初秦英得知情况后只嘱咐纪晚卿要好好照顾江澈。
再看他被灵泉水养得红润有气色,她不由得想到书里的剧情,落下病根后无奈转业。
“江澈,要是你没结婚,你家里人会来照顾你么?”纪晚卿冷不丁地问。
江澈愣了愣,然后摇摇头,“不会,他们也有自已的职责,不可能放下一切来照顾我。”
“那妈呢?她要过来你也不愿意?”
江澈:“我又不是小孩子,身边也不是没有可信任的人,不需要谁特意过来。”
第148章
出发沪市
和江澈在一起久了,她都忘了其实他在外人面前,是个边界感特别强、特别独立自主的男人。
以至于在虞嘉和沈锋的视角,江团是有些冷冽的性格。
纪晚卿抚上他的手背,有些感慨,“幸好你跟我结婚了。”
或许是幼时母亲一次次不经意的偏心,造就他现在分外独立的人格,因为不依赖、习惯自已解决问题,才会时刻紧绷带着疏离感。
可一个人要是一直‘冷酷’,是很违反人性的事。
“是啊,幸好。”江澈带着温和的笑,整个人显出几分岁月静好的柔和。
这阵子忙着在医院照顾病人。
纪晚卿研究所的工作一直没什么进展,得知上面的领导过来了解情况,傅老特地从实验室抽身过来,先当着领导的面把小徒弟骂一顿。
“咳咳,呃,最近事情太多了,有点忙。”纪晚卿老老实实听训。
傅老大声呵斥:“忙也不能耽误研究啊!上面催了你多少次,让你跟京市军工厂的工程师们搞联合研发,你老是不当回事儿!”
这个属实是冤枉!
她说过很多次,现在的材料强度不足以支撑她的设计。
她空有一堆图纸但是造不出来东西啊!
都说了要催去催那群搞材料的老头,超高精钢造出来绝对三个月出成品!
纪晚卿硬气地把图纸拍桌上,中科院领导忙把东西拿起来细看,关节卡扣确实精巧无比,一看就知道绝对是领先时代的设计!
“原来纪工上次说的是真的。”领导感慨,“我还以为纪工是觉得连续搞研发压力大,特意找的托词。”
纪晚卿语重心长,“咱们现在想要成为世界军事强国,你光指着我们研发威力更强的导弹也没用啊。”
“咱必须得打造一个完善的军工体系,从天上飞的到水里游的,材料、零件、燃油、发动机、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等等都是不可或缺。”
“我们不想被人卡脖子,就必须拥有完整的产业链。”
军科院的领导带着批判的态度来,然后带着沉重的心情走了。
纪晚卿虽然是研究热武器的,但她知道91年那场著名的海湾战争。
中东百万雄军号称上帝之师,雄赳赳气昂昂想要跟老美拍桌子叫嚣。
但开打时百万雄军连老美的面都没见着,从天而降的全是什么战斧巡航导弹、空射巡航导弹等各式各样精确制导武器,轰炸机如入无人之境。
这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和一战二战打完枪战拼刺刀的阵地战完全不一样。
她能把装战斗机上的武器搞出来,但配套的航母、坦克、潜艇也得要搞出来才能搭配啊。
居安思危,所以先别来催她了,赶紧去卷一卷其他行业吧。
送走中科院的领导,傅老也若有所思。
“一战时,小国家努努力也能造出些土枪土炮;二战那会儿,咱们大炮也能把空中的战斗机轰下来。”但傅老想到美苏与时俱进的工业、军事水平。
“可现在,恐怕要真需要庞大且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才足以支撑我国军事力量跻身世界前列。”
看老头眉头紧锁,一副没看到祖国强大就死不瞑目的愁苦样儿,纪晚卿忙安抚,“现在美苏打得火热,咱们借改革开放的东风苟发育,先把经济搞起来,等有钱了啥样研究搞不出来啊!”
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日子持续不了太久。
崛起是迟早的事儿。
一晃眼暑假来了。
江澈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已经能出院回家休养。
两小只咿咿呀呀叫着‘豹豹’‘豹豹’,他一手抱一个,仔细观察着孩子的变化。
长大了,头发也浓密许多,不过还是长得一模一样,不细看很难分清楚。
医院病毒多,纪晚卿只让他俩带着自制口罩去了医院一次,后面就再也没让蒋嫂抱来过。
“什么时候回来?”江澈见卿卿在收拾行李,杵着拐杖站旁边。
“一周后就回来,车票已经买了。”
纪晚卿侧头亲他一口,“你乖乖在家看孩子,他们现在还小不能没有父母陪,等他俩大一些了,我们就把他们丢家里,自已出去玩儿。”
江澈搂了搂她的腰,“好,我等你回来。”
沈锋在培训结束后先一步去沪市任职,而纪晚卿按照规定得向国安部申请,虞嘉就留在京市等了几天,陪她一起过去。
京市毕竟是首都,国家级领导人全在这里,治安情况和安保级别跟其他城市不是一个量级。
纪晚卿这样的b级研究员,在京市一捞一大把,所以不需要额外配备安保员,只要定期过来巡逻,确保安全即可。
但是出京之后,这安全就必须要保障了。
这次给她配的是京市国安部的同事,一个特种兵退役的女安保员,名叫汪雨。
一般来说都会同性安保员,方便一起出入卫生间这样的私密场所。
只是安省毕竟不如京市体量这么大,主打一个有就不错了。
和汪雨商量过肢体暗号,就一起出发去了车站。
由于不是出公差,只能买硬卧票。
而这次除了纪晚卿和虞嘉,同行的还有两个光华销售员。
一个负责帮虞嘉前期打开市场,一个负责考察沪市周围几个省的彩电情况。
从3月份光华彩电上市至今五个月,扣除成本、运营、人工,仅纯利润就给纪晚卿赚了八万。
而光华这一次扩大生产线,她跟应琛拟过合同。
由于她出了彩电研发初期的技术,所以这次扩张成本由他一人承担,并且两人最终的利益分成不变。
建一个厂,资金重要、技术重要;人脉重要、管理也重要。
双方一人占一半,但纪晚卿不参与后续生产运营,做的一锤子买卖,所以让利百分之十。
但她也不可能白让,故而这次扩大生产线她不出钱,若是再有第二次扩厂,两人再按照利益分成的比例,往里面投钱。
“晚卿姐有没有好的建议?”
虞嘉心里有计划,但是更想听听纪晚卿的想法。
第149章
高定
“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好,沪市本身就是重视经济金融的城市,而且咱们不是刚获批了对外开放政策,你做对外贸易绝对是踩在了风口上。”纪晚卿如实道。
虞嘉松一口气。
即便她是重来一世的人,可这条路是她没走过的,难免有点胆战心惊。
现在有了晚卿姐的肯定,她心里总算有点底了。
沪市。
从火车站看不出什么变化,但是走出来,走到大街上,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人们的精神面貌。
国家有希望,人民有信仰,人人都感觉到未来形势一片大好,力争上游,可不精神焕发么。
一行人来到招待所住下。
纪晚卿只预留了一周时间,除开来回车程,待在沪市的时间只有四天半。
这期间,不仅要和虞嘉签外贸公司的合同,还要代表光华家电厂签代销合同,还有看地、看房,以及给沪市的电子厂卖研究所的技术。
最后一天还因为上学期在教育局获得优秀进步教师奖,被岑局邀请去大学开讲座。
行程繁忙,所以陈芳芳先大家一步来到沪市,已经把法院时间、看房时间、和电子厂领导吃饭的时间约出来了。
她平时都在学校上课,只有周末和寒暑假能帮着纪工,却月月不落拿着工资,生活费和学费都自给自足,没花家里一分钱。
陈芳芳心里觉得这钱拿着亏心,但纪工说就当她是在投资,再加上这两年确实还不怎么忙,以后加倍回报她就好。
无法,陈芳芳只得在工作的时候更加用心。
纪晚卿拿到行程表,时间安排还是很合理的。
“只有今晚有空?”她问。
陈芳芳点头,“嗯,我想着纪工舟车劳顿要休息,就特意给您空出来。”
纪晚卿看了眼天色,“时间还早,我去一趟华贸商城。”
上次付了八百定金,说不着急慢慢做,云针阁那老爷子还真就不急。
两年了,一点消息也没有。
提前寄一条过来也好啊。
汪雨和陈芳芳陪着纪晚卿一起去,这地方两年来没啥变化,很轻易就找到云针阁的店铺。
“半年前就关门了?您知道他家在哪儿吗?”
隔壁卖家居百货的瞅了眼纪晚卿,“你是不是在沈裁缝那儿定了衣服的?”
“是啊,他跟你说过?”
“他说要是有个漂亮洋气的小姑娘来找他,就让你去淮海路那个树德弄堂寻他去,他家门口摆了个旧缝纫机,很好找哒。”
“谢谢您啊。”纪晚卿问,“那您知道他怎么不继续开店了么?”
“噢哟,租金高哒,现在大家都爱买那成衣,抖抖布还有布拉吉,谁找他做衣服哟。”
原来如此。
三人又转道去了树德弄堂。
沈裁缝家确实好找,门口不仅有缝纫机,还挂了成衣和布匹,以及一个大大的云针阁招牌。
门口有个整理衣服的中年女性,回头见着来人,“你们是……来找我爸的?”
“是,我们找沈裁缝,沈老爷子。”纪晚卿道。
沈席君眼里带了点笑:“来,进来坐。”
沈裁缝祖上应该是阔过的,不然几十年前也不能出国。
通过门房和宅门一体巷道,入目便是个阔大的小院,正前左右都是连通的两层小洋房,斜上角还有个露天楼梯。
沈席君把客人领到客厅,端来茶水,“你们先坐,我去把我爸推过来。”
纪晚卿忙问,“沈老爷子这是?”
“嗨,半年前摔一跤,老人家骨头脆,自此就走不得路了。”
说着走出客厅,去旁边小楼一楼,把沈老爷子推过来。
“是你啊。”老爷子第一眼就认出纪晚卿。
这种容色的姑娘,见一面都难忘。
“老爷子腿不要紧吧?”纪晚卿悄悄往茶壶里加了点灵泉水,给他斟上一杯茶。
“没事,走路还是能走,就是走快了疼,没有坐着舒服。”
他接过茶盏,“小君,去把我房间那四个牛皮箱搬过来。”
沈席君忙去。
“旗袍和马面裙都做完,就是礼服只做了两套。”
“没事儿,艺术嘛,讲究个灵感。”
衣服做好后清洗熨烫避尘,牛皮箱里用白绸布一件件隔开,纪晚卿接过一件黑底海棠旗袍,微凉丝滑的手感让人爱不释手。
说起自已的作品,沈老爷子精神都好了不少,“旗袍我做了京派、苏派、港派各一件,沪派两件;马面裙两条绣花、两条织银、一条织金,你看看怎么样?”
沈席君一条条展示,纪晚卿目不暇接看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