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周家的四哥小钱氏白善宝 本章:第1146章

    周满很有自信,道:“而且,把人送到庄子里去种地,再叫人盯着,我觉得问题就不是很大了。”

    农活岂是那么容易干的,她有信心可以改造她。

    大吉和侍卫很快回来,还带回了她们母女的身份信息,虽然是自述,不一定是真的,但就是调查也有了方向不是?

    “……她夫家姓路,娘家姓祁,齐州人,她夫君的村庄就在青州边上,所以这边的消息传过去,她又被公婆一家赶了出来,便直接往这里来了。”

    周满问:“她真会种地吗?”

    “她说会的,不过她也说了,她养鸡和做饭的手艺不错,因为有娘子交代,所以赵明对她优待,让她去了伙房,平时在做些种菜的活儿就行。”

    那倒是不种。

    此时城外官田边上的房子里留下的人已经不多了,也因此,现在四个人住一个房间还能空出不少茅草房来,不像之前,一个屋里住了八个人还不够住。

    母女两个到了地方便领了她们的衣服和生活用品,吏员知道她们是周大人安排过来的,很是大方的给她们分了一间空房子。

    母女两个单独住一间房也要自在许多。

    她进了房间,祁大娘将包袱和怀里的东西都丢在简陋的木板床上,左顾右盼。

    倒是年纪小的路小娘子很快适应了环境,把东西规整好就提着一只木桶看着她娘,“娘,我们该去挑水了。”

    祁大娘看了她一眼,很想骂她一顿,没有理由,就觉得心里憋得慌,可她又怕外面的人听见怀疑她不是慈母,因此只能按捺下性子,阴沉着脸起身,也拎了一个木桶。

    但她一打开门,脸上的阴沉便消失不见,愣是挤出柔美的笑容来,还伸手牵起女儿的手,拉着她往外走,“我们和人打听一下去哪里打水。”

    庄子里的人关系都还不错,尤其他们此时都能够吃饱,心情好,待人也就更和善了。

    住在左右的妇人见她一个寡妇带着孩子不容易,就主动给她们引路,道:“那头有条喝,我们做什么都是从那河里挑水的。”

    她一边走一边道:“水从那头来,每天都有人轮流挑水,县令大人慈悲,让人打了好几口石缸放在大厨房那里,每日要挑两次水,一次早上做完饭以后,一次是傍晚吃完饭以后。”

    她道:“那是吃的水,需要在缸里放一段时间,还得烧开了才能喝,这是周大人说的,水里虫子多,还有邪祟,我们看不见不代表不在,所以入口的水一定要烧开才行。每屋要喝水都得拿着竹筒去大厨房里打,对了,妹子你是厨房的吧?”

    祁大娘迟疑了一下后点头,“我是伙房的,说是要做饭做菜。”

    “那就是了,这烧水也是你们厨房的活儿,该烧多少,问你们管事便知。”

    祁大娘拎着木桶紧跟着她,走过一条又一条的田埂,见两边地都被开了出来,只是泥土看着不是很好,便迟疑着问,“这就是我们要种的官田?看着不是很好的样子。”

    “不是官田,是露田,”领路的人介绍道:“看到没有,这一片,这儿到那儿,还有那边一大块全是露地开出来的田,大人让我们养地,等明年开春种些牧草和豆子,说是养上几年就好了。”

    祁大娘是齐州人,齐州地少人多,每一块地似乎都很宝贝,少有用地放牧的,因此很惊诧,“种牧草?”

    “对呀,到时候我们要养鸡鸭,养牛羊的,这些都要草,养了这些牲畜还能沤肥养地,多合适?”

    虽然她听不太懂白县令说的话,但她听话啊,知道这一片就是种豆子和牧草养牲畜的。

    “这边是荒地,之前都丢荒了,现在都开了出来,明年也都要种上瓜豆……”等到了河边,领路的人等她们打水,还指了不远处的地道:“看到没有,那就是官田了,听说是县令大人的职田,地可好了,有三分之一都种了小麦,用的还是新麦种,听说产量极高,就不知道到底有多高。”

    祁大娘踮起脚尖往那边看吗。

    领路人就催促她,“赶紧的吧,就快要用午食了。”

    祁大娘这才加快了速度,还帮女儿提了半桶水,不过领路人在此,她也不好让个小姑娘提水,自己空着手回去,所以她伸手提过去,和她往回走。

    “过两天你去找朱三郎,让他给你做一根扁担,有扁担挑水要方便轻松很多,厨房里的扁担是不能外借的。”

    一开始是可以的,但后来发现,借出去的扁担很难再要回来,而且借了这个,不借那个意见很大,所以大厨房就干脆谁来也不借了。

    他们就只能自己做扁担了,其中做得最好的是朱三郎。

    祁大娘应了下来,问道:“菜地在哪儿?”

    “就在河边,”她笑道:“刚才我们挑水去的上游,往下走一段路,那一片都被种了菜,我们自个吃的,被调走的长工们吃的,都是我们种出来的菜,有多余的还能拿到集市上卖呢。”

    不过钱是县衙的,他们最多趁机进一趟城。

    祁大娘心中一动,问道:“城里织造坊的菜是不是也从我们庄子里出去的?”

    “是啊,不仅织造坊,育善堂那边,还有县衙里的菜蔬也都从庄子里拿,所以进城买菜的活儿也不常有。”

    因为他们菜地虽然大,但吃的人也很多呀。

    祁大娘连忙道:“那下次进城送菜,我一起去吧,也好熟悉熟悉。”

    “不用,这不与你相干,”领路的人道:“送菜是朱三郎他们的事。”

    “不要紧的,我可以帮忙。”

    领路人皱眉看向她,“你怎么能帮忙呢?你要是空了还得去种菜呢,我告诉你,每个人每天都要干足量的活儿的,要是慢了做不完,我们可不会帮你。”

    偶尔帮一帮没什么,总是这样可是不行的,何况她还想着进城送菜,想什么呢,这活计那么好,当时朱三郎他们是打败了多少人才抢到的好差事。

    第3046章

    发霉的馒头

    祁大娘:……

    等在农庄里住下,她才发现她没自己想象的那么受欢迎,因为大家都比较忙。

    现在冬小麦已经种下,但他们要修这一片的水利工程,为了能够将河里的水引出来,他们挖了好几条沟渠,在官田里绕来绕去,现在还要挖呢。

    除了沟渠,还要修路。

    今年秋收的时候,离路远一些的稻子就很难运出来,把路修进去,即便是很小的一条,能用板车推出来,那也比一担一担的往外挑要好。

    而现在白善给他们规划的是两辆车的宽度,总共三条路。

    所以他们很忙。

    不仅男工,连女工都要扛着锄头去挖泥修路挖沟渠的,祁大娘母女两个的活动区域基本只在厨房和菜地。

    管理她们的管事把活安排得很紧,除了做饭做菜,还要去菜园里浇水,甚至还要上山找木柴。

    和她们一起的都是妇人和一群孩子,她基本只有吃晚食的时候才能见到男人。

    倒是也有男人怜惜她,所以没两天便有人拖管事来说亲,想要和她成亲。

    管事就和她道:“成亲了也好,看上你的叫朱二郎,跟朱三郎一个村出来的,你有个孩子,他也有个孩子,正好可以搭伙过日子。”

    祁大娘:……

    管事又道:“那朱二郎近来表现得好,听说吏员正在考察他,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他们就能落户我们北海县了,你能跟着一起落户,到时候不仅有地,还能分到一间房呢。”

    祁大娘小心翼翼的问道:“我要是不愿意……”

    见她害怕的样子,管事连忙道:“你不愿意就算了,白大人和周大人一再严令,不准庄子里有欺负人的事发生,成亲看的也是俩人乐意,两家同意才行。”

    祁大娘就呼出了一口气,低头小声道:“多谢管事了,但我不想再嫁人,您也知道,我就带着一个女儿,我答应过她爹,要好好带着她长大的。”

    “这个你放心,朱二郎肯定会对你女儿好的,虽然他带的是一个儿子,但你这几日也看到了,一点儿不娇养的。”

    祁大娘连忙拒绝,就一个意思,为了女儿好,她是不会再嫁的。

    管事便叹息一声应了下来,只是觉得很奇怪,对女儿好怎么就不能再嫁了。

    再嫁家底更厚,将来女儿出嫁了也有兄弟撑腰,这不是好事吗?

    不过她跟祁大娘还不是很熟,不好说话。

    祁大娘的心意很快传了出去,于是庄子里围着她转悠的男子瞬间少了一大半,本来就不多的几个男人一下只剩下两个还会到她跟前来了。

    男人们都现实得很,他们肯献殷勤,就是想讨个媳妇的,尤其是祁大娘这样的寡妇很受欢迎,因为娶她花费的彩礼不高。

    她不愿再嫁,那他们便是心里再喜欢和惋惜,也只能换对象了,虽然换了也不一定能娶到,但万一呢……

    白善没见过这位祁大娘,倒是没少听人回禀她的事,闻听此事,也忍不住找了崔先生来商量,“派个人往齐州走一趟吧,查一查这位祁大娘。”

    “大人也怀疑她别有用心?”

    虽然周满他们众口一词的认为祁大娘别有居心,但崔先生认真观察过几天,还亲去庄子里看过,实在是看不出来她有什么问题。

    他道:“我去看过她做饭和做菜,很是熟练,就连种菜挑水这样的事也做得很熟练,不像是假的。”

    白善却坚持,“即便是我们想多了,也去查一查才宽心。”

    “是。”崔先生应道:“那我明日就派人去。”

    崔先生重新谈起公务,“明日我陪同大人下乡巡视?”

    白善想了想后摇头道:“不必,你去医署里看看可有需要你帮忙的,钱先生这段时间跟着文天冬在青州城,这边医署都靠着周大人,我怕她忙不过来。”

    这就是幕僚的好处了,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特别的灵活。公事办得,私事也办得。

    崔先生应下。

    第二天处理完了手上的一些事情便往医署去。

    周满却不在前院,此时也没什么病人,小寇几个坐在廊下碾药准备做药膏和药丸子等东西,看到他便给他指路,“大人在后院。”

    崔先生到后院,找了一圈没找到周满,不由越走越偏,就到了厨房边上一间房里。

    他便知道人在那里,因为大吉此时就站在门口往里看,似乎是听到了脚步声,他回头过来看,见是崔瑗,便抱拳行了一礼,继续站着没动。

    崔瑗走过去,正要说话,就见周满正坐在椅子上,传说中在青州城里忙得抽不开身的文天冬正在里面坐着,手上拿着一个……发着霉的馒头在刮。

    崔瑗:……

    他们手脚似乎都放得很轻,他一时也不敢高声说话,只能悄悄的问大吉,“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大吉:“在做药。”

    崔瑗看了一眼里面一整筐的发霉馒头,忍不住想,什么药需要发霉的馒头来做?

    文天冬一开始心里也疑惑,但想到前几年先生在宫中做的西瓜霜,现在可是太医院中的神药,连外头医馆药铺都要和太医署购买的。

    不过先生手疏,不仅将西瓜霜的作法教给他们,也不拘他们往外教,所以先是济世堂,然后是百草堂等大药铺医馆纷纷能做出来。

    不过可能是心虚,他们每年还是意思意思的从太医署买一些。

    这样掩耳盗铃的作法一直持续到现在也没停止。

    既然西瓜能做出那样的神药来,那馒头也就不稀奇了。

    文天冬用竹片轻轻地将上面的霉菌都刮出来,周满戴着口罩,手上也拿着一个霉馒头刮霉菌,叹气道:“听说从土里长出来的一种霉可以治肺痨,可惜我研究了两个月也没头绪,倒是先把这个霉菌给弄出来了。”

    文天冬小声的问道:“先生,这个药真的能治外伤风邪入体吗?”

    周满想了想后道:“我的先生一再与我说过,这东西有危险,不能滥用,但的确是有大作用的。”

    第3047章

    制药

    莫先生说,这东西在他那个世界早就消失了,也就存在古时候的典籍中,好在制作它的步骤虽繁琐,但并不是很困难,所以他给她找到了方子。

    但她一直没想着做出来,一是因为莫先生说的,这东西很容易造成滥用,对人体会有不好的影响;

    二则是,有些病人不适合用这个药,一旦用了,很有可能会死亡。

    所以她一直没动手,直到文天冬有需要,而且肺痨病例一直没能治愈,现在也只是略微好转,如果从土里的霉菌对肺痨有作用,那从馒头里出来的霉菌会不会也有一点作用呢?

    俩人将所有的霉菌都给刮了下来,然后就给混进了旁边一个大碗的水里,里面是米和山芋磨成的汁水。

    文天冬用筷子搅了搅,看了眼这混出来的颜色,有些一言难尽,“就这样?”

    周满自信的点头道:“放上七日看看,你先回青州城去吧,七日,不,六日后再回来看。”

    门外的崔瑗,“所以文大人一早回来就是为了做这个药?”

    大吉理所当然的道:“文大人有个病人需要这个药,自己也想学做这个药,当然要自己回来动手了。”

    崔瑗好奇,“需要六七日的时间,那要是病人在此期间出事呢?”

    大吉一脸莫名的看着他,“病人现在也在用药的,甚至周大人还亲自开了方子,只是效果不太佳而已,这也是天命,而且周大人也说了,就是这药做出来了,他也未必适用。”

    文天冬将大海碗放在一个角落里,用一个细密的竹筐盖住,听到门口有说话时便出去看。

    “崔先生……”

    西饼端了盆温水上来给他们净手,崔瑗这才道明他过来的缘由,笑道:“周大人有什么事只管吩咐我去做。”

    周满想了想后道:“还真有一件,将近十月,近来医署来就医的病人多,花费巨大,我正在做账册,有些单据需要人来合算,钱先生不在北海县,便有劳崔先生了。”

    崔瑗连忙应下。

    他还是第一次来医署帮忙呢,真正开始处理那些单据才发现医署里的事务虽然单一,数据却繁多,一点儿也不比县衙里轻松。

    而且留的时间越长,他越能感受到周满野心之大,心胸之广。

    她不仅偶尔会从城中和村里召妇人孩童来传授一些医理,还会教他们认识一些普通的药材,记住了以后可以采了来自用,也可以卖给药铺和医署;

    还会时不时的面见药铺医馆里的掌柜和坐堂大夫,与他们探讨医术。

    他在一旁看过几次,说是探讨医术,不如说是她正在传授医术。

    崔瑗第一次见到时都惊呆了,不由悄声问她,“大人就不怕医术被他们学去?”

    周满疑惑的看他,“先生教书,难道还怕学生学了本事去吗?”

    崔先生顿了一下后道:“这是不一样的,周大人身怀的是绝技,不仅您,据我所知,有匠术之人都不愿意将自己的本事教给外人,而是传家。”

    他沉默了一下后道:“其实便是先生教书也是有所保留的,一些书籍知识只有世家才有,而世家之间也互相防备着对方学去。”

    比如兵书、治国为君之书,这些书在外面是很难找到的。

    周满不得不赞同他,然后道:“我现在也没有教他们我所有的本事。”

    她眨眨眼道:“我也是有保留的。”

    但是这样没有报酬的“探讨”医术,还是和竞争对手,崔瑗总觉得怪怪的。

    仁和堂和百草堂的掌柜及大夫们一开始也觉得怪怪的,但来了两次后他们就不觉得怪了,只觉得周满是一心提携后辈,是心胸宽广,为国为民的好官和好人。

    然后不仅北海县的大夫,青州城也有大夫闻讯赶了过来,还有别的县城的大夫、甚至是游方郎中,他们听闻后也会费心劳力的找过来,只为去医署里和周满“探讨探讨”医术。

    这样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医署再要买药,不仅要比之前更容易,连价钱都降了一些。

    而他们再要组织一些大的免费看诊活动时,其他药铺也会参与进来,便是不以药铺的名义参加,也会让坐堂大夫和药童过来帮忙。

    文天冬去青州城后,周满弄过两次免费看诊,一次针对的是城中的百姓,一次针对的是乡下的百姓,都有他们的帮忙,不然她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的。

    周满对此的定论是,“我投以木桃,他们报我琼瑶。”

    崔瑗连忙道:“大人给的才是琼瑶。”

    周满挥手,“不不不,等将来我不在北海县了,会有新来的署令接手医署,到时候医署还需要本县各药铺和大夫们的帮忙,甚至署令会常换,但药铺里的掌柜和大夫却不会。将来义诊的传统是需要双方一起摸索着往下走的,这才是琼瑶呢。”

    “相比之下我教的这些医术算得了什么呢?”

    崔瑗愣了一下后问道:“大人会将上次教给文大人的制药手段教给他们吗?”

    “不会,”周满严肃的道:“那个药方只能存以太医署之内,由医署来制作售卖。”

    那药可不好用。

    崔瑗这才相信周满所言的,她也是有所保留的,没有把所有的本事教他们。

    实在是这几天看着周满有问必答,而且人家问一个问题,她不仅回答了人家,还自己延伸出更多的问题来,然后找出治疗方法教给人家。

    不知道为什么,崔瑗竟然松了一口气,东家太大方,他也有些害怕和头疼啊。

    有私心就好,有私心最好。

    文天冬从青州城回来了,他回来继续做药,上次他们做的那一大碗溶液有了一点变化。

    周满便和文天冬去后面的房间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东西,指导着文天冬将薄薄的油纸在罐子上绑好,然后戳了一个小洞,拿了一个漏斗插进去。

    周满让西饼帮忙,“把这几层纱布放在漏斗上,轻轻地将碗里的药业倒进去,过滤……”

    俩人照做,等完成了这一把,周满便又从桌子底下拿起一个更大的罐子放在桌子上,“喏,看看滤出来多少液体,往这个罐子里加三倍于其的豆油。”

    第3048章

    蒸馏器


如果您喜欢,请把《农家小福女》,方便以后阅读农家小福女第1146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农家小福女第1146章并对农家小福女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