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6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周家的四哥小钱氏白善宝 本章:第1156章

    胡大郎垂下眼眸道:“有,只是不多,而且娘和我们吃饭要钱,买菜也要钱,我们出来时许多东西都没带,比如被子衣服鞋袜这些,都需要买,所以赊借了医署不少钱,爹,你帮我们把这个钱还了吧?”

    胡大柱气了个倒仰,他之所以迟迟不肯走,就是想要从胡大郎这里要些钱回去,快过年了,家里总不能没钱过年……

    胡大柱来回仔细的问,确认胡大郎是真的没钱后便气恼道:“你娘既然都能下地了,那还留在这里干什么?你进去让她收拾收拾,今天就回家去了。”

    “娘的病还没好呢,周大人说得再治一段时间。”

    “治治治,家里地不种了?”他怒骂道:“反正你娘治好了也不能下地干活儿,好不好的有什么区别?都是躺着,还不如回家躺着还省钱……”

    胡大郎任由他骂着,就是不动,等他骂累了就道:“爹,没有钱给我们送些吃的来也好,那样我们就不用买饭,省下来的钱可以尽早还给医署。”

    胡大柱气坏了,转身要走,想到了什么又道:“把你弟弟妹妹叫出来,这么多人留在城里花销能不大吗?既然你娘都能下地了,城里留一个人也就尽够了,你……”

    他本想说你跟我回家,但想到他的脾气,他便噎了一下,改口道:“你带着你弟弟留在这里就可以,还可以干活儿还医署的钱,让你妹妹跟我回家去。”

    胡大郎道:“妹妹在这里也能干活赚钱。”

    “那赚的能有花的多吗?”胡大柱叫道:“让你把她叫出来就叫出来,家里这么多地呢,不种了?一家都去喝西北风吗?”

    胡大郎:“现在地里没活儿。”

    “谁说没活儿?沤肥不要人吗?松地不要人吗?什么都要等到开春,我们家里能干活儿的才有几个,能干得完吗?”

    胡大郎掀起眼皮看向他,“爹,你是不是想让小妹回去给你洗衣裳做饭?”

    “她是我女儿,给我洗衣做饭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胡大郎有些烦躁,不太想与他继续说下去,直接问道:“爹,你到底给不给我们送粮食?小妹在这里也是洗衣服赚钱,还要照顾娘,没空回去。”

    见胡大柱要发怒,他便道:“你不给就算了,你也别来找我们了,我们是不会回去的,等娘病好了再说。”

    这段时间一直是胡大郎独当一面,见识过了外面世界的广阔,从前需要很努力才能直面父亲怒气的他已经不将胡大柱放在眼里了。

    尤其是他发觉自己能够在外面找到活路,并不需要一定依靠父亲时,他知道,天广地阔,他可以去任何一个地方。

    周大人说的对,只要自己有活命的本事,天大地大,何处去不得?束缚住他们的应该是责任和爱,而不应该是他们只有在这里,依附某个人才能活下去。

    胡大郎目光坚毅了下来,看了他爹一眼,转身便走。

    胡大柱没想到他说走就走,气得不行,伸手就要拽住他,一声暴喝在巷子外响起,“你想干啥?”

    胡大柱手就一顿,扭头看去,就见两个衙役怒气冲冲的过来,瞪着他道:“怎么又是你,还敢在医署门前动手?”

    “官爷,误会,误会,我就是拉我儿子说说话。”

    “要说话就好好说,拉拉扯扯的像什么样子?”衙役转头问胡大郎,“你还要与他说话吗?”

    胡大郎摇头。

    衙役就挥手道:“那你走吧。”

    胡大郎转身就走。

    胡大柱瞪眼,忍不住和衙役道:“我是他爹,难道爹找儿子说话都不行了吗?”

    “行啊,但这不是你们家还欠着医署的钱吗?大人们说了,让我们盯紧了你们,万一你们不还钱,直接带着病人跑了怎么办?”衙役道:“要想和你儿子说话,带你儿子回家,也简单,把欠医署的钱还了就行。”

    见胡大柱一脸菜色,衙役便哼了一声道:“不然就让你儿子老实留下干活儿还钱。”

    衙役只是警告他一番便离开,继续沿着街道巡逻。

    胡大柱站在医署门口许久,最后还是不甘的转身离开了,他不能留在城里了,越留,花的钱越多。

    胡大郎大步往后院去,越走越快,最后是小跑着冲到了后院。

    胡小妹正坐在凳子上用脚滑着药碾碾药,他冲到她面前,一脸严肃的与她道:“小妹,你得学本事!”

    胡小妹一头雾水的抬头,“啊?”

    胡大郎认真的看着他道:“你得学本事,纺织刺绣都行,要是能跟着周大人学些医术就更好了,学了本事,你将来就能自己养活自己,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

    第3073章

    学徒

    胡大郎前院后院的跑,看到周满终于看完病人空闲下来,立即拉着胡小妹到她跟前,跪下。

    周满才洗好手,见状一惊,连忙让西饼将人扶起来,问道:“这是做什么?”

    胡大郎跪着不肯起,“大人,您收了我妹妹做学徒吧,或者是丫鬟也可以,我们愿意签……”

    他咬咬牙道:“愿意签二十年的活契,只要让她跟在您身边学一些本事就是。”

    正要把水盆端下去的钱小羊听到,立即紧紧地站在周满身边,生怕她把她的活儿给抢了。

    思静姐姐可是说了,跟在周大人身边留在医署可不是谁都可以的,这么多长工里只有她办到了,所以她要听话,不能让人挤走。

    周满惊讶的看着他,便看向跪在他旁边的胡小妹,见她还一脸迷茫,便问道:“是你父亲又来为难你们了吗?”

    胡大郎摇头,“不是他,是您说过的,一个人要有本事,这样不论去到哪里都能养活自己。”

    钱小羊立即叫道:“这是大人教我的,你偷听!”

    胡大郎不太好意思的低头,“当时我在前院搬药材听到了,就记住了,对不住。”

    周满便笑道:“这有什么对不住的?道理人人可听,你能听进去,还能有自己的理解,多好的事啊。”

    钱小羊脑子一根筋,很是单纯,虽然力气大,但人小的时候不显,长大了,说不定反而吃亏。

    所以周满希望她在工作之余能够多学一些东西,哪怕学不会医术,会处理炮制一些药材,将来也是一项本事。

    但她脑子记不住,学了几天后便烦躁,周满便用这番话劝她。

    没想到正主没听进去,在旁边的胡大郎却记在了心里。

    周满便问跪在一旁的胡小妹,“你是怎么想的呢?”

    才九岁的胡小妹思想更单纯,她道:“我听大哥的。”

    周满想了想,看到胡大郎眼中的期盼,便颔首道:“那就留下做学徒吧,不过做学徒可是没有工钱的,而且也辛苦,需要做的活儿更多。”

    胡大郎立即拉着妹妹磕头,坚定的道:“谢大人,她不怕辛苦,大人以后但有吩咐,尽管叫她去做。”

    周满就问胡大郎,“你要不要做学徒呢?”

    胡大郎犹豫了一下,最后咬咬牙拒绝了。

    做学徒是没有收入的,但现在母亲要养病,他还有弟弟妹妹养,显然是做不了学徒的,他得养着他们。

    周满微微一笑,并不勉强,让西饼把胡小妹领了下去。

    这是他们医署的第一个学徒呢,也是周满收的第一个学徒,意义很不一样。

    挥手让他们都退下,她站在门口眼睛亮闪闪的看着他们离开,忍不住高兴的握着拳头在空中挥了一下。

    明达和白二郎进来时看了个正着,忍不住脚步一顿。

    明达便开口问,“什么事这么高兴?”

    白二郎:“你坑人了?”

    周满:“我是那样的人吗?”

    但她还是压不住高兴的劲儿,略带兴奋的和他们道:“我刚收了一个学徒。”

    白二郎和明达瞬间明白,意味深长的“哦”了一声。

    周满:“……你们别这副表情嘛,钱先生都说了,这是目前医署发展对彼此双方都更好的法子。”

    医署目前人手严重不足,大夫也不好招,但要花大价钱请坐堂大夫,又得太医署拨款,花销越发的大了。

    钱先生见青州各地的大夫总是过来找周满探讨医术,有的甚至是外州过来的大夫,只为了和周满坐在一起说半个时辰不到的话。

    而他跟着旁听过一阵,说是探讨,但基本上是他们提出问题,周满回答。

    由此便可看出周满的医术有多好了,反正钱先生听了几次后就撺掇周满收学徒,面对的还是这些找上门来的大夫。

    用钱先生的话说是,“您并不吝惜知识,凡有请教必教授,您也想让更多大夫的医术更好,可造福百姓,既如此,何不招收学徒,既能让他们在您身边学习了医术,也缓解了医署用人之紧缺,缓解一下钱财上的压力。”

    周满被说服了,但对着这些大夫时却开不了口,人家可都是坐堂大夫,有的甚至还成名了,年纪都比她打,她怎么好意思开口叫人家做学徒?

    她开不了口,钱先生为了她的名声着想,也觉得不能让她主动开口,所以最近正在想办法。

    但她没想到,她收的第一个学徒竟然是才九岁的胡小妹。

    明达就问她,“你要教她什么?医术?”

    周满摇头,“这个还太远了,谁学医不是从药开始学的?既然是学徒,那要学的东西更杂碎,先从药上学吧。”

    她道:“最后即便学不来医术,会处理炮制药材,会认药,知道药性,这也是一种本事了。”

    他们药科的学生不就是学的药吗?

    钱先生从外面回来,才一进门就听说周大人收胡小妹做学徒了。

    这件事在医署里还是很震撼的,下至小寇,上至在医署里求医的医患,他们都羡慕不已的看着胡小妹,恨不能以身代之。

    小寇就特别羡慕,傍晚用饭时就忍不住一直去偷看胡小妹。

    见西饼反应平淡,她便拉住她问,“西饼姐姐,你不羡慕胡小妹吗?”

    西饼疑惑,“我羡慕她做什么?”

    小寇:“……她可以跟着大人学医术。”

    西饼道:“我也可以。”

    小寇:“……那怎么一样,我们是奴籍,她可是学徒,是良籍。”

    西饼:“我们本来就是奴籍。”

    小寇:“……”她不知道要怎么说,但她不是那个意思。

    西饼见她郁闷,劝她,“人和人之间是不一样的,她本来就是良籍,我本来就是奴籍,你也是,但娘子说过,出声改不了,但后面可以改。”

    小寇:“我将来能不当丫鬟吗?”

    “你挣够赎身的钱就可以了。”

    小寇张了张嘴,想起了什么,连忙问她,“西饼姐姐,你的赎身银子是多少?”

    “不知道,我没想赎身,”西饼抬着下巴骄傲的道:“我是要一辈子跟着娘子的。”

    赎身做什么?

    她长得这么好看,赎身出去日子也未必好过,说不定还会被人抢走,还不如就跟着娘子呢,多自在快活。

    第3074章

    看上你

    钱先生知道此事后直接去找周满,“周大人是为了吸引人来做学徒才特意收的胡小妹吗?”

    周满笑道:“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已,最重要的原因是,胡大郎求我了,胡小妹也想做学徒,我便收了。”

    钱先生忍不住问,“她天资如何?”

    “至少学药是没问题的。”

    钱先生便明白了,然后连夜出门,第二天,北海县里不少人都听说了此事,尤其是两家药铺的掌柜和大夫,闲暇之余碰在一起聊天,“听说医署昨日收了一个学徒,才九岁呢,这是打算从小教起了。”

    “只是学徒,能不能学出来还不一定呢。”

    “最次,以后抓药总不会有问题,我听说那就是个普通的小姑娘,家境不好,可以学本事总比在家里蹉跎岁月,到了年岁后出嫁的好。”

    “以周大人的心胸,虽然只是学徒,肯定也会好好教导的。”

    “是啊,上次请教她胸痹之症,她还专门去翻找了医书后回答我,对我们这些外人尚且有这份用心,更不要说对学徒了。”

    “可惜我们生不逢时,要是晚生个二十年,我也去医署做学徒去。”

    “……掌柜的,您可是杏林世家出身,就是做学徒,也该我们这样的去吧?”

    “这有什么,济世堂还把他们家的少掌柜送给周大人做徒弟了呢,当时她还没天下闻名呢。”他觉得他即便当不了徒弟,当学徒也是绰绰有余的。

    就是可惜生不逢时,生早了。

    这件事在北海县里一开始没引起很大的动静,但没过多久,便有人领了孩子送到医署,想要求周满收下孩子。

    钱先生直接代替周满拒绝了。

    医署是想要学徒,但那是成熟的,有医术,至少对药理有一定了解,可以帮上忙的学徒,胡小妹是第一个所以特别点儿,后面的他们可不会随便乱收。

    现在大家都忙,谁有空带孩子?

    就是胡小妹,她足够懂事听话,周满才收下她的。她之前便做了好几个月的切药材,碾药的工作,已经手熟。

    现在也是,她依旧要做这些工作,只是以前有工钱,现在没有,而现在,她每次切药材时,周满会告诉她这味药材叫什么,有什么药性,然后便让她一直切,一直背……

    等下次需要碾别的药材时,周满会再告诉她这味药材叫什么,药性是什么,继续让她一直碾药一直背。

    有时候她一天能背到三四味药材,有时候只能背到一味,还有的时候一连需要认十几种药材,记不住的,下次再碰上需要处理这样的药材,那就继续认继续背。

    这是白天的活儿,等到稍晚一些,她还要认字。

    直接对着药名认字,多数时候是周满每日教她一定的字,偶尔钱先生看见了也会教她。

    但这种不是系统的学习就很困难,尤其这种字并不是从容易到难,它是学到哪位药便到哪位药。

    周满教了不到一旬便觉得这样不行,因为一旬下来,胡小妹就记住了两个字,其他字全部记混了。

    好在让她记的药材大多都记住了,不然周满会怀疑自己对她的判断的。

    于是周满从自家书房里翻出一本《千字文》给她,道:“从药材名上认字太难了,你还是从千字文念吧。”

    周满每天教她两句千字文,然后就自己对照着认字。

    这个效果就要好多了,至少周满写字让她认时,她终于认出来了。

    钱先生看着,不由好奇,“周大人,你们大夫都是从药名开始学认字的?”

    “我不是,”周满想了想后道:“但其他人是这么学的,不仅药铺的学徒这么学,杏林世家的弟子认字也是从医书上开始的。”

    先背药名医理汤方,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去对照认字,连郑辜小时候都是这么认字的。

    他还好,从背药名开始认字,一般学徒都是先认药材,等他把药材认得差不多了才开始对照着认字,然后就要学会拿着药方抓药……

    所以学徒学医的过程尤其漫长,需要很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才行。

    这样枯燥,甚至看不到前路的学徒生活是很折磨人的,而且日常还要做那么多重复的活儿。

    周满在济世堂坐堂时看着药童学徒们每天要做的事,代到自己身上,觉得自己恐怕还比不上他们,她觉得自己的耐性素来不够好。

    钱先生便笑道:“所以大人和他们才不一样。”

    钱先生觉得既然有更好、更系统的学习方法,为何一定要照着药铺医馆的习惯来?

    不过看胡小妹也知道学医有多难了,想要她学成能够帮到周满,不知还需要多少年的时间呢。

    所以他们还是需要成熟的“学徒”,钱先生继续努力。

    终于,在冬至过后没多久,终于有人找上门来,是一个中年大夫,带着一个少年,进了医署后直接找到周满,“周大人,我们又见面了。”

    周满才处理完一个病人,扭头看见他微微一愣,然后笑起来,“韦大夫,快请堂屋里坐。”

    韦大夫是青州的大夫,自家里开有一个药铺,自然不能和济世堂百草堂这样的大药铺相比,但在青州也算有名,上次他就和青州好几个大夫结伴过来找周满请教问题。

    周满还有病人,只能让他稍坐,她先把剩下的病人看完了才去接待。

    因为最后两个病患是男子,所以韦大夫还站在旁边围观了一下,看到周满开的药方,在心里对比了一下自己才在心里开出来的,再次忍不住感叹,还是差了不少啊。

    周满不仅开了药方,还开了针方,不过她看了一下时间,对那两个病患道:“扎针得先吃东西,这会儿也快正午了,你们先去吃点东西,未时再过来,我为你们扎针。”

    俩人立即应下。

    等病人一走,韦大夫立即将身旁的少年叫上来,和周满笑道:“周大人,这是犬子。”

    他和周满交流过,知道她不希望弯弯绕绕的客套,因此也直接,“听闻周大人在收学徒,您看我这儿子怎么样?他跟在我身边学过几年,看方抓药都不成问题,大人若有需要尽管使唤他,若是愚钝,打骂都随意。”


如果您喜欢,请把《农家小福女》,方便以后阅读农家小福女第1156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农家小福女第1156章并对农家小福女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