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考府学、考明经、考进士的考生们不一样,他们是前程似锦,也是县令的政绩,所以一般是县令出钱请他们吃饭喝酒庆祝,希望他们鹏程万里,将来记得回馈家乡,也回馈他这个曾经的父母官。
而他们这些县考的考生,一旦考中,那就是在县衙里做吏员,是县令的手下,也算不上什么政绩。
作为未来的下属,如今有个光明正大贿赂送礼的理由,大家都不会放过。
当然,大部分人送的礼也不会太贵重,吏员的俸禄又不高,大家虽然高兴,但送的礼也是有限的。
周二郎的礼算是最贵重的了,一坛酒,两包上好的点心,两条肉,还有一方砚台……
别人家送的也是两包点心,两个果盒,两条肉和一坛酒,只是酒的差异而已,价值便差出来了。
好在大家都没留意,大家都焦急的看着县令,特别想问一问他们家孩子能分到什么职位?
县令为了不让自己纠结,直接道:“就按照成绩来吧。”
他顿了一下后道:“大家一个一个的进去面试,我等再根据你们所长分配。”
大家相视一眼,都没什么意见。
于是县令微笑着将他们一个一个的叫进去面试,里面还有县丞、县尉和主簿,四人问过他们的意向,和他们对意向职位的了解后便在纸上写写画画,颔首道:“你先下去吧,我还要再问过其他人。”
虽然是按照成绩进去的,但县令他们分配时也是有侧重的,比如周立重,他术数好,当他说他想去户房时,主簿和县丞都没多犹豫便画了圈圈,县令也画了圈圈,于是他就通过了。
周立重顺利进入罗江县户房,然后就找了县令说起新粮种的事。
县令皱了皱眉,“新粮种?是麦种?但距离下一季播种麦子还有半年多的时间呢。”
“不是,是谷种。”
第3121章
最无用的东西
县令不由坐直了一些,“谷种?”
周立重点头,将他们家在京城种试验田,前后试验了六年的事情说了,还拿出了他的本子,道:“现在的谷种是目前留种性能最好的谷种,大人,要不要试试看?”
县令:“……你胆子够大呀,这样未曾经过朝廷核验过的种子,你可知一旦推广到地方会有什么后果?”
要是一切顺利还好说,要是粮食歉收,那是人头落地的大罪啊。
周立重忙道:“也没有很多谷种,选一些田地多的农户,一户分上一二亩的种子便可以了。这些谷种是我们经过试验的……”
“你可知种地不仅仅是种子的问题而已,”县令打断他的话,道:“其中还有风雨阳光的问题,一旦风不调雨不顺,你那种子就是再逆天也长不好啊。”
“可世间大多数的百姓愚昧,并不知这些原因,他们只会觉得是因为换了种子,所以才歉收。”
周立重:“……大人,一家一户又不是只种新谷种而已,若是风不调雨不顺,那歉收的肯定不只是新谷种,都歉收,百姓们也都是有眼睛、有良心的。”
他们又不是傻子,真是风雨的问题,谁还能看不出来?
“那要是就是新谷种的问题呢?”
周立重张口结舌,找不出反驳的话来,他只能挠挠脑袋道:“反正我相信我家的新谷种的。”
县令就挥了挥手道:“那只是你的一面之词,而且之前的稻谷是在京城一带种的,谁知它能不能适应我们罗江县的水土环境?我不能让百姓们冒这个风险。”
周立重有些惋惜,只能暂时压下这件事,但是一回家就和周三郎道:“三叔,县令不相信我,我们家自己把种子都种了吧?”
周三郎:“……你烧了?我们家的地虽然不少,但也不可能把这些谷种都种了呀。”
他们其实已经留出一半的田,打算用来种新谷种,剩下的才是用去年周三郎自己留的种子。
周立重想了想道:“劝一劝村里的人?”
周三郎就挠了挠脑袋,“那等回家我和村长他们说一说。”
周二郎高高兴兴的从外面进来,和周立重道:“我在街尾买了一个院子,回头收拾收拾就能搬进去了。”
周立重张大了嘴巴,“二叔,你真买房子了?”
他有点儿着急,“我也不会在县城里留太久啊,小姑说了,等秋末收成出来,我就要回京城的。”
周二郎问,“那要是新谷种不成呢?”
“……二叔,你就不能对我有点儿信心吗?”周立重说完才道:“小姑说了,要是新谷种在这儿不行,那就要在这边开些试验田,到时候这边和京城那边一块儿种,我要盯着田里,估计就不能在户房里干了。”
所以他会辞官,到时候同样不会住城里,而是住在村里。
周二郎身体僵硬了一下后便挥手道:“算了,那就以后我们住。”
他道:“买都买了,以后我们要是从外头做生意回来晚了,在县城里也有落脚的地方。”
周立重这才没再说话。
周二郎扭头和周三郎道:“明天我们回去叫上几个人过来帮忙,趁着还没农忙,先把房子收拾起来,总住在大丫这儿也不好。”
周三郎问,“买的县城谁家的?”
他很疑惑,“这时候怎么会卖房子?”
“石家的,”周二郎扭头和周立重道:“说起来和你们还有些缘分呢,当年你们跟着满宝常买人家斗败的公鸡的那户人家。”
周立重瞪大眼,“石大爷!”
“他还赌呢?”
“哪儿呀,他现在就是想赌也早没钱了,”周二郎摇头叹息道:“石家当年多大的家业呀,听说也就比白老爷家里差一点点,结果现在全都败光了。”
他道:“现在买的这院子是石大爷最后的一个院子了,本来是他妻儿住着的,但他儿子生病了,病得厉害,要请医问药,早年间他败家业时和不少人都借了钱,总是不还,哦,也是没的还,所以现在孩子真的生病了,谁都不愿意借他了,没办法,就只能把院子卖了。”
周立重心情复杂,还能想起当年他们来县城卖糖,卖完了以后就会蹲在街口那里等着,等石大爷斗鸡完了就和他买被啄得不轻的公鸡。
所以他们最知道,他是实在的十赌九输,是真的十次有九次是输的,所以他们很不能理解,他为什么明知会输还一直赌?
便是想要低价买他公鸡的小姑都忍不住一再劝他,“你家里既不缺钱,何必来博这万分之一的几率?何况赌博还是十赌九输。”
石大爷当时笑道:“你们觉得这是赌,我却认为这是博,所谓博彩也和别的玩乐一样,一样让人心中激动,心中愉悦,既然都是玩乐,何必怕花钱?”
“但得不偿失呀,”当时周满虽小,却依旧严肃的道:“博彩或许是会让人心中激动,愉悦,但那是在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况下,如你这般沉迷,已经不是追求快乐,而是病了。”
“世上所有的瘾皆成疾,你如今还年轻,这世上可追求快乐的东西也很多,为何独独选这对自己,对家人,对苍生最没有益处的东西?”
当时周满才有七八岁,周立重年纪也不大,但因为四叔赌钱把家里都败光了,所以他对这番话印象很是深刻,他对一切博彩的行业,包括赛马等也都很厌恶。
因为他牢牢记住了小姑的话,这一行业是对自己、对家人、对苍生最没益处的东西。
而石大爷却将这一条路走到了黑,不管是撞墙还是掉河,竟然一直未曾回头。
周二郎和周三郎虽然唏嘘,但和石大爷到底不熟,没有周立重那么复杂的心绪,俩人很快商量好了要给新宅添置的东西。
“得买些鞭炮,他们都说那宅子的风水不好,所以还得熬煮些柚子叶去驱祟……”
周立重回神,点头道:“我知道县城哪里有柚子树,到时候我去找人求些枝叶。
第3122章
伸一把手
这时候柚子的叶子除了上一年的老叶子,便只有冒出来的新芽了,周立重最近对罗江县了解得更深了一点儿,于是很快找到了柚子树。
树的主人一听说周立重拿柚子叶要除祟,想也不想,直接指着树上的叶子道:“自己摘吧。”
周立重没带工具,只能脱掉鞋袜,抱了树就往树上爬,不一会儿就折了两枝下来,谢过树的主人,便高兴的提着叶子回去了。
才回到街口,便碰见街口一家客栈门口有些喧闹,不少人凑在一起看热闹。
周立重路过,本不想看,但还是下意识的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往里看了一眼,正想着转进巷子里回家,就看见了被客栈掌柜推出来倒在地上的少年,一个落魄的中年男子抱住少年,也一屁股坐在地上。
周立重一顿,伸手扒开挡在身前的人探头往里看,就见掌柜的一脸难看的把他们的行李也丢出来,一个脸色蜡黄的妇人抱着手中的包袱,也被伙计推了出来。
掌柜的站在台阶上,一脸讥诮的道:“石大爷,不是我不愿给你住,来者是客,虽说你晦气些,运势不好,但你只要付得出房费,我们客栈该给的都会给你,也会把你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可你既拿不出钱来,又不愿意走,那就太为难我了。”
围观的人对石大爷指指点点起来,“不是还有个小宅子吗?难道又赌输了?”
“听说是石小郎病了,卖了宅子买药治病呢。”
“哎哟,一个宅子不便宜吧,这就花光了?”
妇人一脸麻木的上前,伸手和石大爷一起将儿子扶起来,结果少年全身软倒,一点儿力气也没有,夫妻俩一起竟然没把人扶起来……
周立重将柚子枝叶插在腰后的腰带里,上前帮着把少年扶起来,发现人很轻,便干脆把人打横抱起,正想问他送到哪里,想到他才被从客栈里赶出来,此时也没去处,干脆道:“走吧。”
石大爷和石大娘子愣愣的看着他,俩人都没认出周立重来,只是觉得眼熟。
周立重已经抱着人先走了,走了两步发现人没跟上,便回头看他们,“快来呀。”
俩人连忙捡起地上的行李要跟上,掌柜的看见微愣,立即冲上去一把抓住周立重的胳膊,“等会儿,郎君是他们亲戚?那正好,把他们欠我的房钱还了吧。”
石大爷脸色微变,沉声道:“欠你的房费我会还的。”
“还?你拿什么还?”掌柜不客气的道:“本来你没亲没故的我也就不计较那几十文钱了,现在既有亲朋,为何不还我的钱?”
石大爷虽然还没想起周立重,却不想他吃亏,因此冷着脸道:“谁说我没亲没故的?你不就是我故旧?”
他目光看向他身后的客栈,扯出一抹奇怪的笑道:“说起来,这个客栈你还是租的我家的宅子呢,往年你总是哭诉罗江县穷,人少,客栈入不敷出,所以每年收租子,我都是将零头的五两给抹去的,前后也抹了有七八年,那时候我们可是好朋友呢……”
石大爷这么一说,围观的人也想起来了,纷纷和掌柜的道:“是啊,石大爷虽然守不住家业,好赌没本事,但以前的确对人豪爽,帮过不少人。以前人家几两银子都给你免了,你现在免人几十文怎么了?”
掌柜的脸色一变,很是难看。
周立重扫了他一眼,将手上的少年放下来,单手扶住他,另一只手就在袖袋里摸了摸,摸出一串钱问,“多少钱?”
掌柜的没说话。
石大爷伸手拦住周立重道:“不必,这笔钱我自己来。”
周立重按下石大爷的手,笑道:“石大爷,你不记得我了?我小时候可是没少吃您半卖白送的公鸡,我祖母以前身体不好,就是因为时常从您这儿得些肉,所以身体慢慢养好了。”
石大爷微微眯眼,他从没卖过鸡,有几次,卖的也是被啄惨了的斗鸡。
但会和他买斗鸡回去炖着吃的只有一人……
他脸色恍然,“你是周家的孩子啊。”
他上下打量人,叹气一声,问道:“你是那个叫大头的,还是那个叫二头的?”
周立重:“……我是大头,我有大名了,叫周立重!”
石大爷微微点头,还要说话,周立重已经把钱袋子丢给掌柜,转而抱起少年道:“除去房费,剩下的钱送到巷子里的关宅。”
说罢便大踏步走了,石大爷和石大娘子连忙跟上,然后就回到了巷尾他们才卖出去的家门前。
俩人:……
周立重用脚轻轻一踢就把门踢开了,里面正在做简单打扫的周二郎回头,“回来了?可摘到……这是?”
周二郎瞪大了眼睛。
周立重憨憨一笑道:“二叔,屋里的东西都还齐全吧?”
周二郎愣愣的点头。
周立重就把少年给报到他原来的房间里,让他躺在了床上。
石大爷和石大娘子一脸尴尬,他们前两天刚卖了房子搬出去,结果现在又回来了……
周立重出门来,和周二郎道:“让他们先住在此处吧,我去济世堂里请大夫。”
石大爷忙拦住他道:“济世堂的大夫已经都看过,我们这儿有药方,不必再另外出诊,我们回头拿着方子去抓药就行。”
周立重好奇,“你们有钱抓药吗?”
石大爷脸色没多少变化,只是身体微微僵硬了一些,没有说话。
周立重虽然好奇他才卖房子的钱都去了哪儿,不过还是没问,坚持道:“还是请大夫来看看吧。”
说罢出门去了。
周立重已经长大,他又是长房长孙,所以周二郎没有反对他的决定,见他去请大夫,便扬起笑脸招呼石大爷和石大娘子,“两位先把行李放下吧,对了,你们的房间还没动,只是我家婆娘略微收拾了一些,我这就去把她叫来,你们还是住在那间房里。”
说罢连忙去后院找冯氏和周三郎夫妻。
三人正在后院打扫,听说石家又被周立重带回来,不由瞪眼,“那这房子算谁的?”
“当然还是算我们的,只是我们不急着住,暂时给他们住而已。”周二郎道:“孩子们知恩图报,这也是好事,当年石大爷也没少帮衬满宝和几个孩子。”
第3123章
心病
冯氏一想也是,便不再反对,“行吧,不过话可先说好,主屋得我们家的人住,不然外人看着不像样子。”
“哎呀,石大娘子住在此处,立重不好住进来,以后再说吧。前头有石大娘子,你赶紧和弟妹去招呼。”
冯氏只能拉上何氏去招待客人。
等周立重领着大夫回来时,石大娘子正坐在椅子上哭得伤心,声音几乎肝肠寸断,冯氏和何氏一左一右的安慰她,给她递帕子擦眼泪,而石大爷坐在门槛上伸手抱头。
他忍不住脚步一顿,问道:“怎么了?”
石大爷抬起头来,撑着门槛勉强起身,“没什么,有劳郑大夫了。”
郑大夫微微一叹,摇头道:“不必客气,我们去看病人吧。”
石大娘子也收了泪,只是还忍不住抽噎,身子一抖一抖的,却很快速的跟上他们,一起进屋去看石小郎。
郑大夫对少年的病早就熟得不得了,但他还是伸手搭住脉,仔细的听了听后摇头道:“还是得养着。”
石大爷和石大娘子面色失望,不过他们有心理准备,没说什么,一个和郑大夫一起出去,一个则留下照顾石小郎。
石大娘子将被子给他盖好,坐在床边愣愣的看着他。
少年也愣愣的看着她,他忍了许久,最后还是强压住恐惧,和她轻声道:“母亲,我不治了吧?”
“不!”石大娘子声音有些尖锐的道:“你必须得治,怎么能不治呢?你别担心钱,明天我就去找你舅舅要钱,那可是你救命的钱……”
“娘,”石小郎突然亲昵的轻轻唤了一声,轻声道:“别要了,你,你和他和离吧,也别回娘家了,自己再找个人嫁了,这次找个老实的,不要赌钱的……”
石大娘子捂着胸口痛哭出声,只觉得胸腔里的心脏似乎被人握住拧了一把,痛得她几乎呼吸不过来。
石大爷闻声跑进来,见她整个人都跪在了床边,连忙将人抱起来放到外室的榻上,红着眼眶和她道:“你别急,我明天就去和大舅兄要钱,一定能把钱要回来。”
石大娘子心口生疼,很想推开他的手,但又气弱,觉得自己没资格,只能靠在榻上一言不发。
周立重就往里看了一眼,然后好奇的问郑大夫,“这是什么病?”
“心病。”
周立重:“……那开解开解?什么心病竟这么厉害?”
郑大夫:“……我说的心病不是那个心病,而是真的心病。”
他道:“阳虚心衰,如今只能靠养着,我医术不精,也只能暂时吊住人命而已。”
周立重想了想便问道:“您能把脉象和药方写下来吗?我让人给我小姑送一封信去?”
郑大夫一听,眉头一扬,“自然可以,不过周太医的药方回来……”
“我第一时间给您看。”
郑大夫便满意不已,和周立重去大厅里开药方写脉案。
“他这是病多久了?”
郑大夫想了想后道:“其实他从小便体弱,不过那时候他家里有钱,吃得好、住得好,生活顺遂,这点儿体弱不值一提。”
“真正恶化起来是四年前,唉,石大爷把家业基本败光了,他们从石家大宅里搬出来后他身体就越来越不好,从去年开始,基本上就卧床休息了。”
要郑大夫说,石家要是一直富贵,这病就不值一提,他完全可以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偏家道中落,各种刺激之下,本来还算可以的身体就急剧变坏。
郑大夫摇摇头,觉得石小郎摊上这样的爹娘也实在是倒霉。
对,其中还包括石大娘子。
送走郑大夫,付了诊费和药费,约定好一会儿由药铺的伙计来送药便去见周二郎四人,便听何氏叹息道:“石大娘子也真是倒霉,摊上了这样的娘家。”
冯氏恶狠狠的道:“这世上又不是所有的娘家都是家,要我说就是她自己立不住,不然何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