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周家的四哥小钱氏白善宝 本章:第1182章

    只是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反应而已,因为他们想过那些人有各种应对的方法,而相应的,他们也有对应的回击,可是……

    青州横空出世,直接取代了江南的盐政……

    一间暗室里,陆炳华见大家都沉默,便垂下眼眸嗤笑道:“怎么,都无话可说了?之前不是都信誓旦旦的说这是他们的假消息,大晋缺了江南的盐会活不下去吗?”

    “闭嘴吧你,这话当初你也有份儿。”

    “行了,别吵了,”一个中年人拦住要吵起来的俩人,看向一直沉默的顾淮和朱鸿儒,问道:“顾兄弟和朱兄弟有什么好的办法?”

    朱鸿儒,“诸位都想不出来办法,朱某人能有什么办法?”

    众人沉默了一下,有人道:“断了他们的盐路……”

    顾淮脸皮抽了抽道:“杨和书还在扬州,别说我们未必能全都瞒住,就算可以,有脑子的人都能猜得出是我们干的。”

    他意味深长的道:“有些事是必须要证据才能做的,但有些事不需要,只要有人认定了是我们干的,那就是我们干的。”

    比如打仗。

    他们真断了新开出来的盐路,惹恼了皇帝和朝廷,对方只怕也不需要证据,直接发兵来江南了。

    去年太子带着禁军来江南,已经顺手接过不少兵权,他们就是想反,胜率也低了不少,更不要说大家心气都被一而再,再而三的磨掉了。

    “那你说怎么办?”对方不客气的问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我们就坐以待毙吗?”

    这下连一直嘲讽的陆炳华都严肃了起来,半晌后扭头看向沉默的顾淮,问道:“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仅凭青州一地,怎么能制出这么多盐来?”

    “不是说他们找到了新的制盐法,不用柴薪,用太阳晒就可以?”陆炳华道:“这地上的树木有限,但天上的阳光却无限,虽不知他们是怎么做的。”

    “但青州也不大,临海的地方就两个县,就凭两个县就能取代整个江南的盐场?”

    其他人听着心中一动,又振奋起来,“所以他们在骗人?那什么青州替代江南的流言是他们故意放出来的。”

    第3146章

    要债

    这么多的盐自然不仅只靠北海县供应,在第一季度的盐送出去后,出去送盐的人带回来了大量铜钱。

    金银因为占地少,价值高,所以各地衙门能不用它结算就不用它结算,好东西自然是要在刀刃上。

    尤其是盐这种贵重商品,他们去码头运盐的时候,直接拉了一车一车的铜钱去。

    于是官船运回来两船的铜钱,还有一艘官船没回来,他们是去潮州一带,更远,不定什么时候回来。

    船一进港,方县丞便立即去找白善,“大人,船回来了。”

    正被人围着要钱的白善一听,忙和众人拱手道:“诸位别急,本县也知道你们心急,本来我是想让人回县衙里取钱的,但县衙离龙池不近,一去一回也要两天时间,好在这会儿官船回来了,那上面有钱。”

    他道:“你们要是信得过我呢,就且在这儿等着,待我核算好以后便给你们结算工钱和材料费,你们要是信不过……”

    他顿了顿后道:“你们为何信不过本县?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欠你们钱的是北海县衙,我能跑,难道北海县衙还能跑吗?”

    各位工头和商人闻言心头一堵,忍不住嘀咕道:“那我们也不能占了北海县衙不是?那不是造反吗?”

    白善耳尖听到了,无言道:“那码头上这么多铺子还在呢,北海县衙真没有钱给你们,你们就把这段时间建的铺子占上一两间,不也够还债了吗?”

    工头和商人们心头一喜,忙问道:“白大人,可以用铺子抵债?”

    “不可以,”白善没好气的道:“我又不是拿不出钱来,本来便说好的,建好铺子后等我验收半个月内将所有工钱结算。”

    他道:“我昨日才验收呢,今天你们就生怕我跑了似的围上来。本县又没有违约,何来的抵债之说?”

    众人便立时不说话了。

    白善面无表情的转身和方县丞往码头去。

    俩人一离开,要债的人就凑到了一起,“我就说白大人不似没钱的人,你们也太心急了,这下好了,把人得罪了吧?”

    “少事后诸葛亮,今天你可是闹腾最大的,不是你说的白县令有钱不代表北海县有钱吗?还说什么公是公,私是私,白县令总不能把自家的钱拿出来支付县衙的债务。”

    “就是,还是你说的北海县穷呢。”

    “呸,谁一开始说的北海县把钱都花光了,账目上一文钱都没了的?”

    他们互相推卸责任时,白善和方县丞快步走到了码头,俩人直接走到了最前面,等着船慢慢的进入泊位,停靠在了岸边。

    白善看着慢慢停稳当的大船,面无表情的道:“查一查,他们的消息都是打哪儿来的?”

    其实他们的消息没有错,北海县衙的确没钱了,账目上现在是一文钱都没有了。

    要不是给码头、盐场和官田庄子的工钱和粮食都是提前下拨的,下个月县衙就得赊账。

    白善都找好对象了。

    他和周满先想办法从自家里借一些给县衙,不够的再找殷或和白二郎借……

    但龙池码头这边修建铺子和路面的工事耗费太大了,就算全部填上他们带来的钱只怕也不够。

    别看他表面底气这么足,其实心里虚的很。

    方县丞自然也知道县衙的情况,也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道:“我回去就查。”

    他顿了顿后道:“县衙那边还没动静,消息应该是在龙池这里传开的,这边人少,不难查。”

    白善这才点头。

    方县丞其实已经有怀疑对象了,他压低声音问道:“您说会不会是宋家?”

    白善:“我不做猜测,凭证据说话,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他顿了顿后道:“要真是宋家,本县这次不会姑息。”

    方县丞闻言便心中有数了。

    白善并不想把事情做绝,宋氏虽霸道,但在北海县经营多年,有过功劳,也有过苦劳,他已经从对方身上撕下一块肉来,得到了足够的利益,所以并没有继续出手,双方自去年夏后就一直维持着表面的平和。

    甚至县衙和青州城有什么活动时,白善还喜欢带上宋家,有什么好处,比如龙池码头的铺面建设之类的,他还是会叫上他们。

    他自觉这一年双方相处得还可以,要是这样他们还能背后给他使绊子,那就说明他们之间和解不了。

    既然和解不了……白善捏了捏手指,那一些旧账也得翻出来和新账一起结算了。

    俩人趁着苦力们还没上来说了几句机密的话,等船一靠近,船上的人将船板搭上来,苦力们闹哄哄的跑上来接单子。

    不过他们也不敢很靠近,只敢站在身后十步开外。

    刘参军走下船,看到白善时眼睛一亮,立即上前去,“白大人——”

    他哈哈大笑道:“幸不辱命,东西都送到地方了,你要的东西也都运回来了。”

    他将一叠账递给白善,笑道:“喏,这就是照着你列的账目记的。”

    白善翻了翻,见上面只记了数字,后面连个总数都没有,他只能一页一页的往后面翻,快速的心算,得出总数后松了一口气,和他预估的钱差不离。

    这些钱足够北海县一段时间的花销了。

    白善笑起来,合上账目后道:“辛苦刘参军了,我这就让人上去卸货。”

    他侧身看向后面的苦力。

    方县丞便上去点人,点到的人一个一个老实排队上去,跟着方县丞的吏员们也上来组织。

    这些人并不是码头上的长工,而是因为码头建成,从各个村子汇聚过来的苦力,他们就是在码头上扛东西,还有给龙池各铺子搬运东西,打扫卫生等。

    龙池很多铺子都是新开的,需要做的事很多,光是搬运桌椅,垒灶台一类的活儿就不少,所以他们能赚到不少钱。

    虽然都是卖力气的活儿,却比在村里种地和打短工赚多了。

    而这么多苦力在这里干活儿,吃喝拉撒住都要钱,让龙池的人气更旺了。

    第3147章

    顺藤摸瓜

    码头上干活儿的苦力们从船上抬着一麻袋一麻袋的货物下来,他们摸着觉得这次的货怪怪的,因为实在猜不出来是什么。

    货物搬下来直接放到车上,拉车的都是衙役或是临时被调过来的长工。

    其中有个苦力自己扛了一袋走下来,不过路过白善时不知为何走不稳摔了一跤,摔下去时把麻袋磕出一个口子,苦力下意识的要护住麻袋,结果伸手要把住那口子时却不小心扯了那口子一下,反倒让它更开了……

    几吊串好的铜钱哗啦啦的从麻袋里掉出来,不一会儿半麻袋铜钱都掉了出来。

    扛包的苦力惊呆了,上上下下要扛东西的苦力们也惊呆了。

    那苦力反应过来,脸色一下煞白,惊慌失措的抓起铜钱就往破烂的麻布袋里塞……

    塞了半天发现袋子坏了装不上,他便抖着身子抬头看向不远处站着的白善,颤抖的趴下磕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白善皱了皱眉,伸手将他扶起来,扫了他的膝盖一眼,这才道:“不与你相干,是这麻袋不够利索。”

    他偏头看向方县丞,“让人去取个麻袋来,没有拿筐子也行。”

    方县丞应下,忙让人去取。

    很快有人取了两个筐过来,苦力忙蹲下将那一吊吊铜钱放到筐里,然后手足无措的看着白善。

    白善冲他微微点头道:“抬下去吧,这两筐记作一次。”

    见县令没有追究的意思,苦力大松一口气,连忙跪下给白善磕了一个头,然后转身挑着两个筐下去交工了。

    码头不远处观望的工头和商人们勉强合上了嘴巴,“看到了吗,那一麻袋都是铜钱,那其他麻袋里……”

    有人接口道:“都是铜钱……”

    太可怕了,那得多少钱啊。

    有人咽了咽口水,“难怪白县令说他不差钱,不差钱,原来他说的是真的啊?不过这么多钱白县令是哪里来的?”

    “是不是从京城运来的?”

    “你家京城近海啊。”

    “也是,那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这么多钱?”

    听到消息跑来远远看热闹的各家掌柜和东家也在议论,“真是钱吗?”

    “是,我让店里的伙计装作苦力上去搬了一麻袋,趁机摸了一下,就是铜钱,全都是。”

    “白县令上哪儿来的这么多钱?”

    “这是官船吧?从别的地方运来的?这些钱是新制的?”

    “不是,我刚晃悠过去看了一下,虽然有衙役在,不好太靠近车,但那两筐铜钱还是看得很清楚,铜钱不新,串的线都不是新的。”

    “旧钱?”大家更好奇了,“那到底是哪儿来的?”

    有人便压低了声音道:“诸位莫不是忘了这两艘官船三月份时才停在龙池码头,后来半夜走了。”

    当时不少人都听到了动静,只是不敢出去看而已。

    就不知道白善偷偷往外运的是啥,本来朝廷的事他们也不敢感兴趣,但现在这么多的钱……

    不过很快白善就打消了他们这份心动,因为他很快把这些钱花出去了。

    虽然没人知道他具体花出去多少,但见那些工头和商人拿着单据一个一个去海司衙门里排队,几袋钱的往外搬,大家的心中的热情就冷了下来。

    虽然白县令赚的多,但花的也多啊。

    远的不说,就说龙池码头这里光是修路铺桥和修建铺子就去多少钱了?

    人手不够,白善亲自撸了袖子上前算账,核对账目,方县丞就在一旁监督着看手下们给各个债主结账。

    既然花了钱,白善就想着要赚钱了。

    他没有让领了钱的工头和商人离开,而是笑吟吟的和他们道:“龙池码头这些商铺都要招租,诸位要是有意在此租赁商铺,可以到海司里找方县丞办理。”

    他很可亲的笑道:“因为都是县衙的商铺,第一次出租有优惠,头两年都只取租金的一半,另一半返给商户做装修用。诸位还可以和有意的亲朋宣传一二,大家互惠互利吧。”

    因为见识了那两船的铜钱,又才领到了自己货款和工钱,商人和工头们对白善和北海县的信心和信任到达最高点,连忙应下,决定回去就和家里人商量一下租铺子的事。

    就是他们不租,也可以和亲朋们说一说……

    他们一走,方县丞一挥手,便有衙役上前将门关上,院子里瞬间只剩下他们官衙的人了。

    白善脸上的笑容沉了下来,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言。

    衙役和吏员们也知道出了大事,纷纷低头不语。

    方县丞脸一沉,上前一步,厉眼扫过院子里的人,沉声问道:“工头和商人们之间的流言是谁胡诌出去的?”

    他没说这是实情。

    衙役和吏员们面面相觑,沉默了好一会儿后有人小声喊冤,“大人,我们怎么会造这样的谣言?”

    “是啊,是啊,我们可是北海县的衙役,要是那些工头和商人带着手下的人喧闹,那冲在最前头的不还是我们吗?”他们是有多想不开才会去造这样的谣言?

    方县丞的目光就落在了吏员们身上。

    白善:……

    他抬手止住方县丞要开口的话,和他道:“此事不急,让董县尉过来一趟吧。”

    他错了,他为什么觉得这件事可以交给方县丞去查?

    术业有专攻,查案这种事他就算不亲自来,也应该交给董县尉啊。

    白善右手撑着额头,手指揉了揉额头后左手挥了挥,让他们都下去了。

    院子里只剩下两个人时,白善才叹气道:“县衙的账簿现在分了两套,一套是宋主簿管着的,一套是我管着的。”

    他道:“宋主簿在县衙里办公,很多事瞒不过他的耳目,他大概能推算出我手上这套账簿不足为奇,但除了他以外,能了解到北海县真实财政的人也不少。”

    白善直接道:“殷或和白二郎可以直接排除,他们不会与外人说这个。除了他们,本县知道的,就只有你,董县尉,还有赵明会知道。”

    因为县衙缺钱,他得想办法搞钱,总要找商量的人,这几个都是白善会商量的人。

    “那你们三人手下,谁会知道这个状况?”白善道:“从这里查,本县不信查不出来。还有,钱已经结算,想来那些工头和商人也愿意卖我们一个好,找他们问,最开始这个消息他们是听谁说的?顺藤总能摸到瓜,”

    他慢悠悠的道:“本县现在有钱了,不着急。”

    第3148章

    有钱和缺钱

    白善有了钱,底气特别足。

    作为北海县县令,他先算了一下这次卖盐应该要交的官税,记好账目后转身就写了一封申请财政帮扶的公文发往青州城。

    公文中详细列举了建造码头的大量缺口,催促和户部的申款怎么还不到?

    然后申请暂时用北海县衙中的盐税和粮税补贴吧啦吧啦。

    郭刺史收到这封公文,忍不住撇了撇嘴,“这是老鹰抓到了兔子,死也不撒手了啊。”

    北海县到底卖出去多少盐,他这个刺史就算没有具体的数据,心里也大概有个数的。

    毕竟,这几个月他一直在给京城打掩护,各地知道青州要代替江南支应他们官盐后,各种公文和打探的信件来往都是他亲自过手。

    也不需要他们购盐的具体数字,只要大致估算一下就能知道个大概。

    何况官船还是他听从太子的吩咐派去北海县的。

    这么多的官盐,这么多的钱,这么多的盐税,白善竟然要全都留下。

    “大人,那我们要不要同意?”

    “同意,”郭刺史一边抱怨一边在上面批了一个“通”字,盖上自己的印章后嘀咕道:“户部拨不下钱款来,龙池码头要建起来,可不得我们自己来?这大概也是陛下和太子的意思。”

    好在白善能干,北海县有晒盐这一吸金的产业,不然怕是把青州刺史府掏空了也建不起来那么大的码头。

    郭刺史摇了摇头,看在这也是他政绩的份儿上,还有要给皇帝留下好印象的份上,他决定心痛的支持白善的提议。

    公文回到白善手中,他微微一笑,对坐在下首的殷或道:“拖了,这笔钱我们北海县都可以用。”

    殷或就将一份公文给他,“白二写的,说是要将官田都打造成闭环农庄,我看过了,虽不知实际效果怎么样,但公文上说的挺好的。”


如果您喜欢,请把《农家小福女》,方便以后阅读农家小福女第1182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农家小福女第1182章并对农家小福女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