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满便起身,“公主,我去和玄都观的道长们拿一下炼丹的药方,便不打搅公主待客了。”
“好,来人,送周大人过去。”
“等一等,”安康公主叫主人,起身走到周满身边围着她打量一圈,笑道:“周大人就是栎阳郡主吧?”
周满愣了一下后应道:“是。”
“那府邸便在我左近,以后便是邻居了,不知妹妹何时搬进去,到时候可要给姐姐下一张帖子,我也好上门贺乔迁之喜。”
明达介绍道:“这是安康公主,你虽不是宗室女,但被父皇封为郡主,姐姐叫你一声妹妹倒也使得。”
周满笑着应下,和安康公主见礼,表示到时候一定会送帖子的。
其他人一听,也不管认不认识周满,都表示要一起过去热闹热闹。
在场的,除了恭王府外,其他公主府王府都比不上明达和长豫受宠。
像他们这样远离京城的公主和王爷,实权就不说了,在帝后面前的受宠程度都比不上周满一个外臣。
更不要说周满自入仕后便立功无数,在帝后和太子面前都极受宠,所以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面上是要与她交好的。
尤其周满和明达长豫关系还好。
便是有人心中不屑周满的出身,此时也对她笑吟吟的。
周满与她们寒暄了几句便离开,直接去找玄都观的人。
玄都观的道长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丹药已经都炼好了,他们自然没必要再留。
道虚把这几天炼制的丹药放到瓶子里装好,看到周满就连忙冲她招手,“你来得正好,这次我们在公主府里炼制了好多药,其中有一味十全大补丸,你要不要,给你留两丸?”
周满走上前,“有方子吗?”
“有啊,你就放心吧,没有毒,这可是保命良药,我师父一辈子就炼过三次,这次要不是进公主府,府里的很多药材都供我们使用,我恐怕一辈子都没机会炼制。”
周满看过药方,眼睛大亮,“来两丸。”
道虚就快乐的给她分了两丸。
周满目光扫过,见他们瓶瓶罐罐装了不少,惊讶,“十天的时间,你们这是炼了多少药啊?”
“嘿嘿嘿,为了塑造我们艰苦努力才炼出丹药的形象,这十天我们每天都在炼药,是吧俞师兄?”
俞道长笑着应是。
周满问:“这十全大补丸给我真的可以?”
“可以,拿吧,”道虚不在意的道:“公主一开始便说了,我们炼的丹药可以全部带走,观里也说了,我们自己炼的丹药也可以自己留着,只是不能往外泄露风声便可。”
“这十全大补丸是我和道和炼制的,归我支配,我还分了俞师兄一丸,这是给你的。”
周满便收了,拍着他的肩膀道:“好兄弟。”
道虚挤眉弄眼,“我和道和能来炼丹也要多谢你。”
“对了,道和呢?”周满四处看了一眼,没发现人。
道虚往外看了一眼,挠挠脑袋,“去找白二了?对了,前几天白二带了一个朋友过来,姓殷,道和与他相谈甚欢,然后就不炼丹了,每天都出去找人玩儿,唉,害得我好累啊。”
“殷或啊,那他们或许是有话说。”
周满想要去找人,道虚却拉住她道:“不急,不急,你再看看我们做的其他药,若有看得上眼的留一些。”
第3277章
明年的计划
玄都观这次在公主府炼的药各种药效的都有,很大一部分是补益类的药,除此外,还有治疗风寒、湿痹之类的药物,可以说很是庞杂。
周满拔出一个塞子闻了闻,道虚看见吓了一跳,忙冲上前去抢过塞进俞道长怀里,“这药你用不着。”
俞道长看见也有些尴尬,塞怀里点头道:“对对对,这药对周大人不适合。”
周满很好奇,“我刚好像闻到了鹿鞭的味道……”
道虚,“你怎么连这个味道都能闻出来?行了,行了,女郎不要讨论这种问题,你不是要去找道和?快去吧,快去吧。”
道虚将人推出去,长出一口气,回身道:“俞师兄,这药你得收好来呀。”
“收好,收好。”
周满摇着头离开,“看来明达为了这次炼药付出良多啊。”
道和和白二郎殷或三人在前院书房里喝茶说话,看到周满冒雪前来,殷或便将手中的暖炉递给她,白二郎转头吩咐下人,“让人去厨房端些热汤热粥来。”
道和起身给她让了一个位置,让她坐在火炉边,“这是今年的初雪,下得有些大,冷得很,怎么这时候过来?”
“奉命,不得不来,”周满在椅子上坐下,笑道:“这件事总要收尾,我便是来给你们收尾的。”
“明明是给你自己收尾,”白二郎问道:“陛下知道此事,打算怎么处置那罗迩?”
周满摇头,“不知道,但我观陛下这几日对他依旧,甚至因为传出明达身体好转的消息,陛下主动给长生寺赏赐了一些东西,虽然不厚重,却表明了态度。”
道和微微蹙眉,“他欺骗了陛下,陛下缘何还对他这么宽容?”
周满道:“这其实不算坏事。”
殷或微微一笑道:“为了面子,更为了减少损失,陛下心胸宽广,这的确是好事。”
白二郎喝着茶道:“减少什么损失啊,他这可是欺君之罪,要我说陛下就应该直接把人下狱,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他不过是外来的野和尚,处置了他能损失什么?”
周满瞥了他一眼后道:“你可以私下问一问明达。”
殷或略过此事不再提,因为已经没什么好提的了,这段时间长生寺在京城里也低调了起来。
要知道,他们回京时,长生寺在京城的盛名可是一度压过护国寺和玄都观的。
要不是当初陛下将长生寺设在皇城里,一般人进不去,不然只怕门槛都要被人踏没了。
就是这样,每天进皇城去长生寺上香的人也不少。
此事虽未明说,但双方都有了处理的默契。
殷或扭头问周满,“你这郡主府何时收拾好?”
“说是再要半个月就够了。”
“可办乔迁酒吗?”
周满叹息道:“我本意是不办的,悄悄的搬过来,悄悄的住进去就行了,乔迁酒太费时费力,但祖母说,之前我受封郡主便没有庆祝,这次乔迁说什么也要庆祝一番。”
殷或点头,“总要让人知道,京城里多了一位栎阳郡主才好。”
白二郎:“就是,就是,之前你受封动静太小了,接了旨意后又去了青州,所以朝中和京城里有你受封为郡主的印象不深,三年的时间,大家只怕都忘了。”
道和好奇的问:“白善会回来吗?”
周满笑道:“他当然不会回来,青州距离京城可不近,而且临近过年,县衙也忙得很,他没有理由是不能回京的。”
殷或问:“你可有给他写信吗?我有些东西要给他。”
“有啊,过两天便要着人去送一趟,你让人把东西送来,我到时候一并使人送过去。”
殷或应下。
周满自回京以后,便是最忙的时候也会隔三差五的给白善写信,不过不是着人去送,而是通过驿站寄出去的。
这次则是因为要给白善送些年礼过去,而且家里搬迁的事也要告诉他一声。
周满在信中很高兴的问白善,要不要给家里的藏书单独留出一个院子来。
还附送了他女儿的好几幅鬼画符,很忧伤的告诉他,“她似乎没有继承到你画画的天分,在这一点儿上,她甚肖我。”
白善收到这封信,抽出他女儿那几张叠在一起的画纸,展开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周满说的不错,在这一点儿上白景行小朋友很像周满啊。
家里人都回去了,周立威一家又长住在大家洼,整个县衙后院只剩下白善一个主子。
忙的时候还不觉得,一清闲下来便觉得整个家空落落的。
白善手指轻轻点了点桌子,青州距离京城还是太远了,外放的话,还是应该选一个比较近的地方,或是直接回京?
码头已经建成,空余下来的码头工人他也都安排妥当,接下来便是安置那些从外地来的劳工,确保官田和永业田之间的切换,做好开荒工作,接下来十年的时间,北海县只需顺着这条路往下走,有码头和盐场在,它肯定能渐渐富裕起来,到最后说不定能超越齐州成为鲁地最繁华的地方。
所以继任者尤为重要。
他今年的考评必定还是上等,他若能在一年内找到合适的继任者,明年调回京城,或是到其他地方任职都正常。
而不论前者后者,他都要回京述职的,正好可以见一见家里人。
这会儿满宝怀着身孕,来年五月便会生产,五月份的话他恐怕赶不及回去……
白善计划着明年的事,太医署里,周满也在计划明年的事,“兵部要求这么多军医,我们却连一半的人数都拿不出来,明年须要扩招学生了。”
萧院正问,“你预计扩招几个?”
“也不能一下太多,学里先生不够用,”周满道:“六十个吧。”
“也不少了,”卢太医道:“三个班呢,不说先生不够用,我们太医署的地方也不够大了,哪儿装得下这么多人?”
罗大人道:“往旁边扩一扩?”
“旁边?”郑太医惊讶,“国子监?”
周满揉了揉额头道:“肯定不能和国子监抢地盘,我们抢不过他们。”
第3278章
大小朝会
罗大人也点头,“另一边是私宅,得派人过去问一问可愿售卖,或者更换地方。”
周满道:“还是更换好,京城的房子可不便宜。”
这还是在内城,国子监和太医署边上,黄金地段啊。要是用钱买,他们太医署得花多少钱啊,买下来还得改造一下,使其适合拿来办学。
更换就不一样了,直接从各部名下挑一挑适合的宅子换过去就行。
萧院正觉得此法可行,于是盯着她看,周满只当看不见他的目光,扭头看向罗大人。
罗大人沉吟片刻后道:“此事我去交涉。”
他不是医者,不会医术,要在太医署里立足,这些事情就需要他来做。
周满开心不已,觉得太医署里有罗大人这样的人存在实在太必要了,省了她多少工夫呀。
她私底下和萧院正道:“送到国子监里的学生得好好挑选,务必要培养出属于我们太医署的罗大人。”
“什么叫属于我们太医署的罗大人?”萧院正对罗大人感官一般,道:“应该是培养属于太医署的周大人,那些学生像周大人你是最好的。”
“院正这么夸我,我要脸红了。”
“先别急着脸红,我问你,回复兵部的折子要怎么写?”萧院正道:“兵部和陛下都催着要人,明年要毕业的学生现在正在太医院和附近几个州县的医署里实习,要调过去是容易,但他们经验不足,能直接上手吗?”
“更不要说那还是军营,要是上了战场……”萧院正顿了顿,问道:“你觉得军营能留住多少学生?”
周满道:“六年前学生们能够直接上前线抢救伤员,现在他们便能直接去军营,院正,您别太操心了。”
“我这不是怕他们万一做了逃兵,丢的是我们太医署的脸吗?”
“自然是要学生们自愿前往的,”周满道:“在选人之前还是得让他们自己选择,这是学生们的事,需要我们老师做的是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
“将升迁之路给他们铺开,”周满道:“军中的医署和地方医署毕竟不一样,他们虽然和我们太医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却是要直接听命于所属军队的。”
“所以该给学生们争取的东西要提前定好,”周满道:“军医,俸禄太低了,军衔也低,若是没有升迁之道,谁愿意去?我们也不能强逼精心培养这么多年的学生去吧?”
萧院正没想到她竟会琢磨起这个来,半晌说不出话来。
萧院正问,“你认为军医那部分该如何晋升?”
“我不知道,”周满很光棍的摊手道:“我就是想不出来才提出来让您一起跟着想的。”
萧院正直接摇手,“罢了,将大家召集在一起商量吧,集思广益,我实在是想不出来。”
周满颔首。
萧院正看着她,“折子……”
周满心领神会,“我来写。”
萧院正就满意了。
周满费了两天的功夫写好折子递上去,皇帝便拿了她的折子在小朝会上讨论。
一个军队的军医属于匠籍,除非军队打散,或是被上位者看中要走,不然一个军医一辈子就呆着一个军队中,别说升迁离开,他的子子孙孙只要学医就永远为军队效命。
他们的户籍是挂在军队的匠籍中的。
前后两朝,能从军医做到太医的,也就范太医一个。而他能有这个运气,一半得益于他的医术,一半则是因为碰巧先皇受伤,他用医术救了先皇,入了先皇的眼,这才有此造化。
更多的军医,别说太医院,那是连大药铺的坐堂大夫门槛都够不到的,不管前途还是钱途,都很可怜。
既然兵部求着她的学生们去,那周满便不能让他们被同情,他们应该得到的是尊重和看重。
周满的要求很简单,军医的待遇要提高,要有军衔,还要有晋升之道。
至于具体怎么操作,请恕她暂时想不出来,所以大家就群策群力吧。
小朝会上,大家心平气和的商量了两次,等到召开大朝会,此事再提起,大家的火气却大了不少,而且因为吵架,进度被拖慢,事情一下就被搁浅了。
难怪陛下这么喜欢开小朝会,而通常翘掉大朝会,那是因为小朝会效率高啊,除非没事商量了,不然他们都是一件一件的商量处理着过,便是有争执,也是多者胜出,若是相较不下,那就先听了意见后放置一边,继续下一个议题。
周满两相一对比,便也更喜欢小朝会了。
周满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人问到她头上来,结果他们自己就辩论得欢,根本问不到周满头上,要不是她现在越坐越靠前,真的好想闭眼养神啊……
皇帝听了半晌,记下他们有用的建议后叫停两方人马的争执,将此事先按下不提,示意继续下一个议题。
便有御史出列道:“陛下,莱州盐运司勾结海寇贩卖私盐、刺杀朝廷命官一案迟迟不能审结,还请陛下问罪刑部及大理寺,为莱州百姓和小唐大人做主。”
皇帝蹙眉,看向张尚书和大理寺卿,“此案为何拖着不审结?”
张尚书出列道:“回陛下,此案还有些人证和人犯未到案,所以没有审结。”
唐鹤顺藤摸瓜,这会儿都从莱州查到齐州去了,拔出萝卜带出泥,只是最近似乎没什么进展,看着似乎此案已经完了,但其实还在查,自然不可能审结。
皇帝微微颔首,道:“着刑部和大理寺、御史台继续查,各地盐运司成立才不过三年的时间,竟然便有了勾结海寇贩卖私盐之事,若不杀鸡儆猴,将来官私还怎么区分?”
众臣应下。
御史也退了回去。
周满见唐鹤也没什么事,便又垂下头想要昏昏欲睡起来,有一道声音在耳边响起,“……请陛下三思啊。”
周满掀起眼皮来看了一眼上书的人,这人上书陈述长生之道是虚妄,以古观今,请求皇帝砍了那罗迩娑婆以正帝心。
第3279章
遣送
周满撇了撇嘴,那罗迩娑婆就是被砍,也不该是以“正帝心”这样荒唐的理由,下毒、欺君,随便哪一个都行,前者并不比后者的危害轻多少。
如今事情都尘埃落定了才跑出来,早前为何不上这样的折子规劝皇帝?
不过是看出了长生寺失宠,想要用那罗迩的命成就功绩罢了。
皇帝叹息一声道:“朕已知长生乃虚无缥缈之事,说起来此事皆因朕的妄念而起,何至于要取高僧的性命?”
“不过他继续留在大晋的确不合适了,”皇帝一脸感伤的看了外面一眼,道:“如今年节将至,高僧年岁也大了,久离故土总是会有思念之情的,让鸿胪寺把人送回去吧。”
皇帝幽幽一叹道:“从哪里来便回哪里去吧。”
周满也扭头看了一眼外面,长安又下雪了,此时外面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此时让那罗迩出关回天竺……
周满心中啧啧两声,耳边听到百官三呼皇帝英明,周满连忙面向皇帝的方向,举手深深地俯身,也跟着喊了一声皇帝英明。
真英明啊,将来不论那罗迩毒丹之事会不会暴露,皇帝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便宽恕罪人的称赞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