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一下,目前为止能量值累计31435.25,等下次升级就让女主开通语言功能。)
饶是她力气大,这么多东西搬过来也累得够呛,她打量了一下时空之门的大小,看着约莫可以开三轮车过去,她决定下次有时间把自己原来摆摊的三轮车改造改造,开到那边去用,反正现在她也不需要三轮车去摆摊了。
回过头,看着乱七八糟的摆在地上的蘑菇,陆沉玉紧急呼唤了在店里的员工回来帮忙,这么多新鲜蘑菇,不赶紧分拣好卖出去,再过段时间就不新鲜了。
金姨带着员工们赶回来,看到一屋子的蘑菇也被吓到了,这也太多了吧。
金姨熟练地开始安排人分拣蘑菇。
“香菇不卖,我们自己留着,鸡枞菌也留个200斤,其他种类的蘑菇各留50斤按一盒半斤的规格打包好,剩下的分拣好不用打包,等下直接卖给朱老板就行。”
“周子旺,这两桶鱼和这袋山坑螺赶紧拿去饭店养起来。”
陆沉玉一边安排着人干活,一边打电话给朱老板。
“朱老板,我这边有新鲜的鸡枞菌了,你要不要。”
不是陆沉玉不想自己留着这些蘑菇自己饭店售卖,只是她的饭店还没有正式开业,客源还大多数是原来摆摊做外卖的客源,这些客户的消费不算很高,而自己的蘑菇卖低价就太亏了。
卖高价的话那定位就是高端客户了,她一个没开业的小店,认识的有钱人也没有几个,恐怕找不到多少个高端客户,还是得打出名声来才行。
这名声嘛,自然是先在别墅区打啦,她留下来的那些蘑菇除了自己留下来的,就是打算留着卖给别墅的人,到时候宣传一下自己饭店,到时候他们还想吃的话不就去她饭店了吗。
陆沉玉自己想得挺美的,朱老板压根不知道他的“私人”供货商有了自立的念头,他是亲自跟车来的,看到这么多蘑菇,第一时间给自己秘书打电话。
“小赵,赶紧的,告诉营销部,你们老板我搞到极品山货了,赶紧先在VIP客人那里宣传一下!”
朱老板打完电话就一脸笑容地走了过来,看着地上分类堆着的蘑菇,就像看到一堆堆钱一样,爱不释手,摸了又摸。
“陆老板啊,你果然够义气,这么多好货留给我,你开价吧,我全都要了。”
鸡枞菌1680元一斤,有280斤,卖得470400元。
青头菌680元一斤,有467斤,卖得317560元。
鸡油菌880元一斤,有260斤,卖得228800元。
羊肚菌700元一斤,这个比较少,只有168斤,卖得117600元。
菌菇的价格季节不同价格跳动也很大,现在已经是10月份了,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陆沉玉的价格也比一开始她卖的价格涨了一点,这些加起来已经超过百万了。
朱老板没有多加犹豫,直接答应了,虽然这价格普遍比市场上的新鲜野货贵不少,但这一百多万的货在他手里,他能赚出几倍的利润来,也不介意多让出一点利益来。
加上山坑螺的钱,一共120万4760元,在朱老板拉着蘑菇离开前就打到了陆沉玉的卡上。
时隔几天,陆沉玉又收到了一个百万!
陆沉玉数了数,距离自己别墅的房本本还差20万了!
(这里也标记一下,作者估摸算了算,主角卡里的钱有340万啦!)
早点拿房本早点安心,陆沉玉决定再攒一攒就先去把房本办回来。
上到别墅一楼,金姨和新招的后厨邱永大叔在做工作餐。
工作餐很简单,蘑菇菌面,被压坏不能卖的蘑菇和新鲜的水芹菜,虽然没有肉,但全然是鲜,没有一个人抱怨,而且还很期待。
傻了的才会抱怨,刚刚老板报价的时候他们也听了一耳朵,他们碗里的蘑菇就没有一种是便宜的,最贵的甚至达到了1680元一斤。
1680元一斤,要是平时,他们听到这个价早就扭头走了,甭管说得有天花乱坠,他们的钱包会告诉他们这不是他们能享受得起的。
现在,这些天价的蘑菇就躺在他们碗里,甚至蘑菇比面条还要多了。
新来的收银员孔依一边吃着味道鲜美的菌菇,一边默默念叨:
“这是鸡枞菌,这一口30块。”
“鸡油菌,这一口15块。”
“羊肚菌,这一口15块。”
呜呜,她一天的工资都不够吃一碗面!
章嘉坐在她旁边,听见自己好友在小声念叨,也很感同身受:“这么好吃贵也正常,我跟你说,我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新鲜的蘑菇呢,平时也只敢在网上刷刷视频。”
“那以后我们是不是经常能吃到像这样贵的东西?”
“应该能,老板和我们一起吃的,老板吃啥我们吃啥。”
“那也太幸福了吧,糟了,刚刚我忘记拍照片了,第一次吃这么贵的东西,一定得给我闺蜜好好炫耀炫耀。”
“锅里还有,你去拍那个。”
第072章
开业
吃完饭以后大家就回了店里准备明天的开业,走的时候金姨带走了一部分菌菇。
金姨带走的香菇除了要留下来做香菇炖鸡,剩下的要做成香菇肉酱面。
留在别墅的大部分香菇需要晒成干香菇。
鸡枞菌和其他菌菇,陆沉玉打算出一个特色菜品,鲜菌菇鸡汤,定个高价,就卖3888元一锅。
至于这客源嘛,就看下午的售卖行动成不成功了。
陆沉玉在“老板一号群”久违地再次发送了卖货通知。
可能是这群太久没发消息了,好半天才有人回复,不过还好,陆沉玉每种菌菇都准备10盒,半斤一盒,很快就都卖出去了。
去送货的时候陆沉玉就把自己家饭店的宣传广告给顺便发了一下,告诉人自己的店开业了,以后店里时不时会有新鲜美味的山货,欢迎大家光临。
“你那店里的货品种都跟你送来的这些一样的吗?”有个人问。
陆沉玉:“当然,我店里的货都是挑的最好的,和卖给您的是同一个标准,以后我的货就都供我店里了,就不在线上卖了,您吃着要是觉得还行,欢迎来我们店里品尝啊。”
不管成不成功,陆沉玉起码先把自己能做的做了先。
翌日,是饭店开业的日子,“山里来的饭”门口摆了很多开业花篮,除了章嘉定的以外,李老他们也送了几个,福利院那边和她的群里的顾客们也送了不少。
金姨一大早就做了6大盆的芋头糕。
今天的芋头糕加了香菇和腊肠丁,蒸出来后芋头糕比上次的还要香,不过现在还不能吃,这并不是用来售卖的,而是在11点开业仪式过后免费分发给群众的。
一来可以营造饭店“火爆开业”的景象,二来则是宣传他们的食物,发展潜在客户。
厨房在忙着做今天上午试营业的菜品——素鲍鱼、爆炒山坑螺、清蒸鳜鱼、清炒野菜、芋头蒸排骨、菌菇鸡汤、芋头糕、葱花炒蛋。
茶饮则是用晾干的金银花和菊花、紫罗兰泡的银花菊兰茶。
10点多的时候,邀请的客人就开始来了。
11点的时候,开业仪式正式开始。说是开业仪式,其实陆沉玉弄得也很简单,剪裁和致辞都没有,就是她和金姨两个人卡着时间点把门头上的红布扯下来就完事了。
仪式过后,金姨带着人在一楼给围观的群众免费发放芋头糕,二楼则是陆沉玉邀请的客人就餐区。
二楼一共有14个方形餐桌,没有包厢,每个餐桌能坐6个人,今天因为开业就把两个方桌拼在了一起,凑了7个大桌。
5桌客人,给他们员工预留的1桌,还空着一桌。
陆沉玉和李都、阎国富、祝玉莲、清和药局3人以及福利院院长一个桌。
李都和阎国富从来没在这种连桌子都是拼的小餐馆吃过饭,不过两人都不介意,只是一味盯着饭桌上的食物。
不止他们,所有人都在盯着,因为这味道实在太香了,都不知道哪道菜传来的,闻闻这个,好香,闻闻那道,也好香。
陆沉玉这桌的还好,另外几桌的都开始拍照发朋友圈炫耀了。
见大家对这桌饭菜如此期待,陆沉玉也就客套了两句,让大家吃好喝好,以后多多照顾生意什么的话,就让大家开吃了。
随着第一口佳肴入口,整个二楼瞬间安静得只剩下此起彼伏的惊叹声。
清蒸鳜鱼的鲜嫩,菌菇鸡汤的醇厚和鲜甜,爆炒山坑螺的脆辣、芋头蒸排骨的酥烂、素鲍鱼的鲜嫩多汁……明明都是一些常见的菜肴,口感和味道却完全不同。
更鲜、更香、更美味,就连茶都更加沁人心脾。
李都和阎国富他们还好,吃过陆沉玉这里的饭菜,其他人就没怎么品尝过了。
钟院长是第一次吃陆沉玉这边的饭菜,顿时惊为天人。
他原本听说陆沉玉要开店的时候是有些担心的,陆沉玉毕业才多久,年纪轻,没怎么遇过事,这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花大钱去租一个大店铺来做餐饮,他几乎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以为陆沉玉被人哄骗了。
要不是有金姨帮忙把关着,钟院长是不太同意陆沉玉这么草率地开店的。
这会儿吃到这桌菜,钟院长就知道自己多虑了,就这饭菜的味道,绝对是个回头客爆棚的店,饿不死人。
亢仁甫答应会来完全是因为陆沉玉手里能拿到好货,加上上次那芋头糕味道确实不错,害他吃完还念叨了几天,陆沉玉一邀请,他就鬼使神差地答应了。
事实证明,他答应得没有错,这桌上的饭菜味道简直绝了。
就连普普通通的葱花炒蛋都异常美味。
那两桌老顾客就更加了,他们大都只吃过葱油饼、香菇肉酱面、葱油面这些,哪里吃过这些大菜,一吃,才发现原来还有比香菇肉酱面还要好吃的食物。
顿时,那900多人的外卖群被这两桌人刷屏了。
这几个价格有点吓到了群里的其他人:
有人在群里解释:
第073章
购买三轮车
楼上吃得心满意足,楼下差点就抢了起来。
开业活动的海报是早早贴了出来的,附近不少人知道今天有新店开业,有免费芋头糕吃,所以不少老人带着小孩到了时间点就来了。
楼下早已排起了队,早就在半个小时前,空气中就满是芋头的甜香,闻着这香味,排队的人有些急了。
“快一点啊,我们排好久了!”
“每人限领一份啊,别挤别挤!”看着齐刷刷伸过来的手臂,金姨额头沁出汗珠,还好她提前蒸好了放凉,不然这会儿人多,没准一不小心还会烫到人。
芋头糕切得方方正正,上面是一层香菇碎和葱花,下面是软糯的香芋泥,周子旺和徐文丰上午不用送外卖,就专门负责分芋头糕。
小铲子一铲,一次性碗里就多半个巴掌大的芋头糕,周子旺弯下腰递给排在前面的一个六七岁大的小女孩。
“谢谢哥哥。”小女孩笑得甜甜的,被奶奶教着说了谢谢。拿到芋头糕后,刚离开队伍,小女孩迫不及待就咬了一口,顿时小小的嘴巴就被塞满了。
小女孩鼓着腮帮子,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含糊不清地喊着:“奶奶!好香,好好吃啊!”芋香混着香菇的鲜在舌尖化开,软糯的糕体里还藏着芋头粒,她踮着脚把碗举到奶奶嘴边,“你快尝尝!”
她奶奶笑着咬了一口,顿时惊呼:“哎哟,这味道还真不错。”咽下嘴里的芋头糕,老人还想再尝一尝,可是看孙女吃得正香她又不好意思让孙女再给自己吃一口,而且那芋头糕也没多大,她顿时后悔刚才自己没有领自己的那一份了。
看了看还在排队的人以及周子旺身后还没有动的两盆芋头糕,老人带着孙女又走进了排着队的队伍了。
和老人相同行为的人不在少数,很快,领了芋头糕的人没有走,反而又排进了队伍,而新的人也在加入,很快,排队区就吵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