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披肩还可以做头巾,可以做围巾,可以做披肩,非常实用。
大家都还是爱美的年龄,独特的图案和配色立刻吸引了她们的目光,简直移不开眼。
这年代虽然不太适合用花哨的颜色,但这种民族特色的除外,京市的百货商场就有类似图案的卖,甚至用来送外宾。
几人又惊又喜,都不知该说什么了,心里都在想以后能在什么地方补回给乔筠汐。
但想来想去,她们一阵无力,乔筠汐好似什么都有!
乔筠汐看她们神情,不由好笑,岔开话题:“对了,最近村里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吗?”
说起这个,杨红梅就来兴趣了:“要说最大的事就是沈吉吉和陈木珠了,他们两个不但被游街,还判了刑。”
不等乔筠汐询问,沈香香就接着说:“被判了20年呢,听说发配到大西北去吃沙子了,活该。”
“曹大婶都要愁死了,还有袁小艳现在也是天天作,曹大婶还得哄着。”
“要我说她又不是只有沈吉吉一个儿子,干嘛就稀罕他,就因为他会放屁吗?也不嫌埋汰。”
曹小翠一共生有2儿2女,大女儿已经出嫁,沈吉吉排行第二,小儿子才11岁,还在上小学。
知道沈吉吉被判20年后,曹小翠觉得天都要塌了,20年,在大西北,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未知数。
她终于意识到,袁小艳肚子里的孩子很可能是沈吉吉唯一的孩子,这才对袁小艳改变了态度。
袁小艳‘持肚’而骄,各种作和为难曹小翠,似要把以前在她身上受的委屈都找回来。
今天要吃肉,明天要吃白面包子,一会说肚子大了,衣服穿不了要重新做衣服,一会说被子太旧盖着不舒服,总之没个消停的时候。
冯玉溪犹豫了一下才说:“有一次我不小心碰到袁小艳跟唐二娟说话,她好似还想回以前的家。”
沈香香愣住了,好一会才明白她话里意思,气的一拍桌子。
“她哪来那么大脸,以为这天下都是她的,她想去那就去那?脸皮真厚,唐大婶才不会理她。”
冯玉溪点头,唐二娟当时气坏了,指着袁小艳破口大骂。
周韵叹气:“就是可怜了五毛,多乖的孩子,有这样的娘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五毛正是袁小艳之前的儿子,唐二娟的孙子。
杨红梅也很气愤:“这样的女人就不应该要孩子,一辈子都要受她的牵连,以后长大了,还可能被她扒着吸血。”
这点乔筠汐很赞同,袁小艳绝对能干出这样的事来。
冯玉溪摇摇头:“不知她怎么想的,她要真想好好过日子,现在正是婆媳关系和好的最佳时机。”
“等孩子出生后,这个家还有她的一席之地,就她现在的闹腾劲,以后她很可能会被赶出去。”
沈香香冷嗤:“她脑子有坑呗,我听说她已经开始偷偷打听有没有下家了,我估计她是不想在沈吉吉家过了。”
作为沈家坳的本土人士,沈香香的八卦渠道还是比较多的,能听到别人不知道的消息也正常。
杨红梅眼神一亮:“真的假的?”
沈香香点头:“真的,你们可不能说出去,不然出事就麻烦了。”
杨红梅几人忙点头,保证不往外说。
杨红梅有些好奇:“有相好的人家了吗?”
沈香香摇摇头:“这个还真不知道,我真不理解她为什么还要嫁,没男人就活不下去吗?”
杨红梅也表示不理解:“就是。”
看着两人义愤填膺的样子,乔筠汐有好笑,她看向杨红梅问:“水电厂上班还习惯吗?”
杨红梅笑弯了眉:“习惯,他们都很照顾我,我一直上的是白班。”
白天用电量少,很少出问题,而且不用黑白颠倒。
其他4个男人轮流白班夜班,本来大家想让沈大柱都上白班的,毕竟有媳妇,不过他没同意。
乔筠汐点头:“那就好,这一个月没出过问题吧?”
“有停过两次电,当时我们都找不到原因,还是请了王老师过来才搞定的。”杨红梅有些感慨。
“果然是活到老学到老,我之前还以为自己学的知识够了,结果,还是要努力呀。”
这点大家都很赞同,几人说说笑笑,一直到天快黑几人才离开。
乔筠汐把院子,厨房的电灯都开了,开始做晚饭,有了电真的方便很多。
正忙活着,就听到了奇特的敲门声。
乔筠汐面上一喜,开了门,果然看到一个月没见的米饭。
第432章
无私奉献的乔筠汐
米饭汪汪了两声,用头蹭了蹭乔筠汐。
乔筠汐蹲下身摸了摸它的狗头:“米饭,你是不是又胖了?”
米饭嗷呜一声,刚刚傲娇的小表情立刻蔫了下来。
乔筠汐离开之前本来的打算是,让米饭到水电站帮忙看守,水电站工作人员帮它做做饭。
水电站距离村里有点距离,也离不开人,所以上白班的工作人员中午是在水电站吃的,自带米粮在厨房做。
帮忙米饭做饭也是顺带的事,她也准备好了米饭的口粮。
结果大队不同意,非说米饭既然帮忙守护水电站,那就是水电站的员工,不发工资就算了,伙食还是可以包的。
推来让去的,乔筠汐也就同意了大队部的方案。
毕竟米饭可是很厉害的,要真有人不开眼,它绝对能第一个发现。
米饭又蹭了蹭乔筠汐的脸,蹭了她一脸口水。
乔筠汐:“……”她嫌弃把它推开。
米饭毫不在意她的嫌弃,汪汪叫了两声又凑了上去。
它今天很开心,主人回来了,还给它洗了澡,用了那种香香的有泡泡的东西,好舒服。
还给它吃了肉和骨头,它吃了一个月的粗粮,都快忘了肉的滋味了。
果然,世上只有主人好,没主人的狗狗就是草。
米饭在肉的回味中进入梦乡,它觉得它真幸福。
清晨的阳光洒满窗台,乔筠汐在院中做完拉伸动作,练了一套军体拳才开始吃早餐。
她带着米饭来到大队部的时候,沈建军和沈战旗几个村干部都在等着她,几人笑着打招呼。
沈建军笑的满脸褶子:“小汐丫头,你可算回来了,在京市好玩吗?”
乔筠汐拿出准备好的京市特产:“还行,大家都尝尝我从京市带回的糕点。”
大队部立时热闹起来,几人说说笑笑,气氛非常欢快。
10多分钟后,沈建军说:“叫上周厂长咱们开个会吧。”
乔筠汐眼神一亮:“布匹的事申请下来了?”
沈建军点头:“嗯,前几天刚批下来,不过每个月给的量不多,你看看要怎么操作?”
周秀红这个厂长很快就被喊了过来,她把手里拿着一沓东西递给乔筠汐。
“你看看,这是纺织厂目前能给我们的几个布种和颜色,我们真做服装的话,这些布做什么款比较好?”
乔筠汐接过布样细细看了起来,品类确实不多,颜色也比较单一。
她边看边问:“棉花也谈好了吗,天气很快就会转冷,现在可以考虑做棉衣。”
沈建军自然也想到这个问题,提前做好了准备:“都谈好了,不过也是量不多。”
毕竟是小作坊,还是没有服装生产经验的小作坊,能谈下来就不错了。
乔筠汐也不失望:“对了,县城服装厂这一个月有给我们订单做吗?”
周秀红摇头:“没,我后来也打过电话问过,态度有些敷衍,我猜测他们是看你不在,担心我们质量不达标。”
周秀红也好,还是其他女工也好,他们都是没有什么缝纫基础的土包子。
乔筠汐这个定海神针不在,加上服饰厂也没有做过服装,对方不信任很正常。
乔筠汐表示理解:“不急,如果我们服装这一块搞起来,有了做衣服的经验,他们就不会担心了。”
“而且我们服装做的好的话,以后应该也不用接外单做,自己的货都不一定做的完。”
沈建军也这样觉得,这2年下来,他对乔筠汐也有点盲目自信,觉得在她的带领下,服装这块肯定能搞起来。
乔筠汐看完布料后心中有数了,她抬头看了众人一圈后,说:“服装可以做,款式设计方面我可以兼职。”
“但有一个问题,纸样师傅和裁剪师傅我们没有,就我们这样的小厂,特地聘请的话不太现实。”
众人面上一紧,都眼神灼灼的看着她,当时她提出可以做服装,应该就有了解决方案。
乔筠汐笑了:“不错,我确实懂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这一个月我也不是白待的,多少学了点技术回来。”
众人面上一喜,终于放松下来。
乔筠汐话风一转:“不过,大家都知道我事比较多,打纸样和裁剪布料可不是简单的事。”
“所以,我决定选几个人出来,把打纸样的技术教给她们。”
众人听了她的话表情都是一愣,细想,又觉得不意外,这就是乔知青!
如果是其他人,有这技术肯定藏着掖着,毕竟这可是真正的手艺!
以前的裁缝不就是因为有这手艺才能开裁缝店,多少人也因为有这手艺进了国营的服装厂。
而乔筠汐说教就教了,因为乔知青就是这样的人,一直无私奉献她的力量,为村民们做事。
众人说不上什么感觉,心里酸酸胀胀,又豪情万丈,他们有了乔知青还有什么是干不成的。
会议开了一个多小时总算结束,乔筠汐正要跟着去服饰厂看看,就被沈建军叫住了。
周秀红笑着说:“那我先回去,你忙完再过来,不急。”
其他人也陆续离开,办公室很快就只剩下乔筠汐,沈建军和沈战旗。
沈建军斟酌了一下才说:“是这样的,公社里现在有两个大队也想建水电站,公社齐书记想我们技术支持一下。”
乔筠汐挑眉,想了一下就明白了沈建军的意思:“队长叔是想拿技术换好处?”
沈建军叹口气:“我也不瞒你,本来以我们大队今年办了水电站的功绩,拿个先进大队是十拿九稳的事。”
“结果出了沈吉吉那事,哎,所以先进大队肯定是泡汤了,你是不知道,今年先进大队的奖励是小卡车。”
“虽然是退下来的卡车,那也是卡车,有了卡车我们送货就方便多了。”
乔筠汐都无语了,沈建军对卡车的执念和她以前对粮食的执念有的一拼。
她似笑非笑的问:“所以,你想拿技术换今年的先进大队?”
沈建军有些不好意思:“这不找你商量吗?你觉得这买卖合算不合算?”
第433章
用技术换先进大队
之前齐书记就提过如果有大队要建水电站,希望沈家坳可以技术支持。
当然了,如果是关系好的兄弟大队,这个技术免费给对方也不是不可以,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不过现在沈家坳有所求,需要支持的两个大队也不是关系多好的,所以沈建军才想着换些好处。
乔筠汐倒是无所谓,她想到一个问题:“秋收后很快就要入冬,时间上应该来不及建水电站了吧。”
“他们就是要建应该也是明年春耕后吧,再说了就算建好了,冬天水库都结冰了,发电也不太好发。”
这个年代的技术还不是那么发达,破冰手段和防冻措施都不是那么完善。
所以沈家坳也是做好了冰雪冻到一定程度就不发电的打算,毕竟北省的冷是真的冷,零下几十度的冷。
反正猫冬时也不用干活,早点做晚饭吃,有事就白天做了。
沈建军点头:“准备明年春耕后才干,不过,如果我们答应下来,我估计先进大队今年可以先给我们。”
乔筠汐想了想就同意了,这买卖其实挺划算的:“可以。”
完全不帮忙的话只怕齐书记会有意见,对整个公社各大队之间的和谐相处也不太好。
想起什么乔筠汐问:“对了,我们服饰厂需要放假一起秋收吗?”
秋收是最忙的时候,就是学校都会放假帮着一起干。
沈建军还没说话,沈战旗就开口了:“不用,水电站和服饰厂都不用放假。”
他语气轻松:“多这几十人也干不了多少活,还不如在厂里好好上班。”
对于一个几千人的大队来说,几十人能起的作用确实不大。
服饰厂工人赚的利润远超让他们下田干活得的利润,这笔账他们还是会算的。
大队成员辛苦点,秋收后就可以多分点分红,相信大家都会同意的。
服饰厂的盈利建了水电站后,其实还有富余。
这些富余的钱除了服饰厂必要的开支,其他都会以分红的方式分给整个大队的成员。
沈建军也跟着说:“对,今年我们大队的劳动氛围很好,肯定能按时完成秋收。”
乔筠汐笑笑:“恩,那就这样决定了。”
她也发现了,村里人现在的精神面貌确实不同,走路都带风。
大队有厂有电,说出去倍有面,总能收别人羡慕的目光,就连大队的婚娶都容易了很多。
服饰厂的保安沈保国已经娶了媳妇,据说秋收后大队也有好几个娶媳妇的人家。
“服饰厂的柴火也要准备起来,可以跟村里人买,价格你们看着定就行。”乔筠汐又补充道。
服饰厂的车间是建了火墙的,今年的冬天工人们不用再拿货回家做。
这点沈建军也有考虑到:“放心,到时候发个广播就行。”
现在能赚钱的机会不多,肯定很多人可劲的砍柴卖给服饰厂。
事情都谈完后,乔筠汐才来到服饰厂,刚到大门口就看到看着年轻了不少的沈保国。
乔筠汐笑着对他恭喜:“听说你结婚了,恭喜。”
沈保国虽然是个残废,但他在服饰厂上班,这样的条件在农村来说算是很不错了。
能结婚他当然不想孤独终老,所以他娘到处给他说对象找媒人时,他没反对也不排斥。
一来二去的,还真找对眼了一个。
对方30多岁,是个早早死了男人的寡妇,没有孩子。
这女人也是个老实人,她之前嫁的人家是个两口之家,只有她男人和婆婆两人。
她男人身体不好,嫁过去大概半年人就没了。
她婆婆也知道自家儿子的情况,倒没封建迷信说她克死她儿子,还劝过她改嫁。
但她不忍丢下婆婆一人,就一直守着,这一守就守了10年,直到她婆婆今年去世。
说实话,沈保国对她是很满意的,他主要是看重对方的人品。
要是那些偷奸耍滑专奔你钱来的,他就情愿不娶了。
不是说对方不能图你什么,可以图,毕竟谁都想过好日子,但起码要是个能踏实过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