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玉一直认为,没有一个好大学的城市是不完整的。如今边州倒是有一个师范学院,但是是专科。且且在湖云省内也排不上名。
“这方面的资金投入,稍后教育系统和财务系统的同志一起合计一下,报一个预算上来。来年这就是主要工作之一了。”
连副市长喜形于色。感觉自己的事业焕发了第三春了。
第二次是在之前全市建设住宿学校,全市支持教育的时候。那会儿他就觉得这教育工作做的够好了。没想到苏市长对教育还能更舍得呢。
沈副市长难得脸上没露出肉疼的表情,谁让如今市里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呢?他这个管财务系统的领导,也有了底气了。变得大方起来。
苏青玉又强调了治安问题,“如今市里经济发展越发好了,特别是批发市场这一块儿,治安一定要抓紧。安排同志日夜巡逻不能间断。不能让人带着货款过来没买到东西倒是被人顺走了货款。这方面老朱你得多费心了。”
精神饱满的朱副市长神色肃然的应了。
“最后还是盘山路的问题,虽然不能一下子修起来,但是可以先选择一些好修的地方动工。一点点的修。哪怕不能修,也要引导农民同志集中居住,便于提供便利的生活设施。以免浪费资源。”
人多了,就可以在山上设立卫生所,设立代销点。
也好集中修路。总不能为了几户人家就修路。这太浪费资源了。
边州目前可没有这么豪气。
“我知道最后这项工作比较难,咱们也定个几年计划,一步一步的实现。大家也多集思广益,看看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真要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对于我们边州来说可是大功一件了。”
几个副市长笑了起来。心里也都在嘀咕和思量着办法。
只这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出来,随意准备等年底去下面走基层慰问的时候,看看基层情况再说。
苏青玉也不着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
苏青玉心里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可年底去参与省里的年度会议的时候,就收到了通知了,让她开年就直接□□党校学习。
省组织部的领导还找她谈话了,“本来今年就要安排的,可邱省长是考虑到边州正是关键时刻,所以没安排。这不,年底你们工作差不多了,他才有提了这事情。邱省长很关心你们这些年轻干部成长呀。”
也是这个时候,苏青玉才想起来去年开会的时候,邱省长是提过可能会有学习机会。只是她工作太忙,所以后来也没在意。
这会儿机会来了,她心里多少也有些激动。
能够□□党校学习,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是组织对她的认可。
苏青玉从来也不是一个蛮干的人,很注重学习。她深知自己除了多了一些时代的经验之外,并没有什么天赋异禀的地方。所以还是要不停的学习。学经验,学思想。
也可以去和全国各地那些干的好的骨干干部们交流。这都是宝贵的机会。
苏青玉真诚道谢,感谢省里领导对她的信任和栽培。
组织部的领导又翻了翻她的档案,问道,“你的履历很好,扎扎实实的。成绩也很亮眼。”
苏青玉笑道,“这都是组织上提供的机会多,给与的帮助多。”
组织部的领导笑道,“这都是外话,我这里也给你一个提议。扶贫工作确实重要,不过光有扶贫经验也是不行的。以后说不定就要去一些大市,到时候贫富差异就出来了。总不能只管穷地方不管富裕的地方,是不是?”
苏青玉认可的点头。
组织部领导就笑了,“所以啊,还是要多做不同的工作,多点各方面治理经验。能够做好扶贫,又能管理经济发达城市,这才是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不是有一句话吗,党员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是不是?”
这话说的笼统,但是苏青玉恍惚又意识到什么。
但是领导却不说了,苏青玉也就没问。
离开组织部之后,苏青玉还在回想刚刚那话的意思,她想着,也许自己未来真要有工作调动,可能就不是一个贫困地区了。她一时间还有些茫然,毕竟扶贫工作都习惯了。
突然给她太好的环境,她还不习惯。
等走出政府大门,看到省政府的牌子之后,她突然又笑了。
去哪里又有什么关系?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
每个地方都有穷人,给穷人创造一条路,给富人锐意进取的好环境,不都是自己的工作吗?
省里,邱省长也在听组织部汇报工作。
说起苏青玉,邱省长还格外问了一句,问她什么反应。
组织部领导就回道,“挺平静的接受了。”
邱省长点头,“比我想的要稳重。”还真怕是个固执不懂变通的。
事实上邱省长本人也是很看重苏青玉这种年轻有为的干部的。整个湖云干部很多,但是他关注的一个巴掌也数的过来。他管着偌大一个省,哪有闲工夫去关注下面的人呢?
也就是苏青玉这样干出实绩的干部太亮眼,让人不得不关注了。
关注了,就想培养。
邱省长一看,这扶贫经历倒是挺多,可缺乏一些更全面的经历。
所以邱省长花了点心思给苏青玉补全这个缺陷。也是希望苏青玉未来能够承担更大的重担。“一代一代的,总要有人来接班。”
他们这个年纪的干部,在这位置上也待不了几年了,当然得尽量的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好干部了。
苏青玉要□□党校学习的消息也很快传边州去了。毕竟这一走就要三个月呢。
这消息一来,可让边州其他领导干部们羡慕坏了。
徐书记都忍不住酸了,“我这辈子都没去过中央党校呢。”能够去首都参与学习的,那都是要重点培养的好苗子。
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不过边州倒是没有干部不服气。对于苏青玉这个领导,他们是服气的。
边州能有如今的发展和变化,离不开苏市长主导。
党校学习的工作安排在开年,苏青玉都已经布置好了工作了,倒是也不用匆匆忙忙的。
不过手头上该交接的还是要交接。有些要签字的,要她表态的,总不能因为她且耽误了。
苏青玉从来没想过把事情抓自己一个人手里,一个人哪里比得上大家的力量。该交接的就交接出去。
等她给几个副市长安排工作的时候,几人都是一脸复杂。
苏青玉一一给他们进行分配。最后让徐书记把关。签字方面的就找徐书记就行了。
徐书记道,“这没问题,你放心去。”
又笑道,“不怕回来了,咱把你工作都做完了?”
“那我可要感谢各位的帮忙了。”
见她这样坦荡,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会儿大家觉得,自己之所以这样的认同苏市长,可能也是因为这位一直坦荡荡的。是个值得信任和支持的领导。
有些人就是有一种能力,让身边的人信服她。
苏市长明显就是这种人。
大伙儿也没觉得这种想法不对,反且觉得很正常。跟着这样一个有能力的领导,值得了。
因为要学习的事儿,苏青玉今年年假倒是提前了。打算着回苏家屯去过年。毕竟这一年比一年忙。但是身边的长辈却也一年比一年年迈。
元归也早就安排好了工作,直接来边州接娘儿两一起。
跟着一起的还有元老爷子。
见了面就和苏青玉嘀咕,说感觉自己身体不如从前了,突然想和亲家老爷子和老太太唠唠嗑。
这话倒是直击苏青玉内心,拉拉元归的手,就让元归同意了。
于是一家人一起出发前往苏家屯。
苏青玉和元归都两年多没回来了。这次回来,整个苏家屯都很重视。
老远就在大路上来接了。
已经长成憨厚小青年的狗蛋骑着摩托车来大路上接的人。
看到苏青玉的时候,他骄傲的和自己姑说着自己的成就。
“咱也养猪了,自己养的。头年我跟着我妈学,后来我自己养。养了几十头。卖了好多钱了。”
“今年准备再去外地找些新品种回来。我还不养饲料猪,我养土猪肉。姑你不知道吧,现在城里人越来越讲究了。和以前不一样呢。以前只要肉就吃。现在还讲究肉甜不甜。说吃猪草的土猪好吃呢。”
小伙子说的时候,忍不住笑。
苏青玉拍拍车窗,“好好骑车!”
狗蛋这才认真骑车往前面带路。
苏青玉则在车窗看着前面的年轻小伙,然后转过头来和元归道,“我头次见他的时候,才七八岁。”
元宝问,“我多大?”
苏青玉笑着看元归,“你多大?你爸都还没漂洋过海来找我呢。那会儿元先生在干什么来着?”
元归认真道,“大概是在为漂洋过海做准备。”
元老爷子呵了一声。当着孩子的面他也不好说,那会儿这孙子在干什么?在夺家权囚爷爷!大逆不道呢。
一家三口才说几句话,就到了家门口。
爷奶都拄着拐杖坐在椅子上面。
老人家年纪大了,腿脚越发不利索了,所以这次才没和往常那样去路上接苏青玉。
但是看到苏青玉下车了,原本已经浑浊的眼睛又变得亮晶晶的了。
高兴的捏着苏青玉的手,又捏着元宝的手。
“咱家元宝儿和青玉越长越像了。”老太太乐呵呵的,张开的嘴里竟然牙齿齐整。
仿佛是看到苏青玉注意到了,还高兴和苏青玉说道,“装了假牙了。好看吧。”
苏青玉笑着点头,“好看,年轻了。”
“就是吃不动豆子了。”老太太道。
元宝道,“可以吃豆腐。也是豆子做的。”
“哎哟喂,我们家元宝就是聪明。”老太太夸张的摸着小元宝的脸。元宝仰着头让老太太摸。要尊老爱幼嘛。
苏爷爷和元老爷子道是互相递烟,一副亲亲热热的样子。
元老爷子道,“老哥哥好久不见了。”
这称呼还是当初在苏家屯住那阵子学的。
苏爷爷道,“是啊,你说咱这年纪,真是见一面少一面啊。”
还准备多活几年的元老爷子:“……”
这次回来,苏家屯又有好些人上门来看苏青玉。
苏家屯的干部也特意过来了一趟。这其中很多都是年轻的干部,显然老干部们都退下来了。
和往年那些老干部们不一样,他们中,最差的学历也念了个高中。好的还有大学生。且且大学生还不少。
这些年,苏家屯的教育一直做的不错,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再也不缺人才了。管理一个苏家屯绝对是够的。
等人走了,苏家人才有机会好好的团聚说说话。
毫无例外的还是说着这两年的变化。苏青玉又问起怎么又新修了路线的事儿。
苏卫国就高兴道,“省里通知的,说咱苏家屯现在是闻名全国的富裕村。也是示范村,要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以后让人来参观。咱村里就又修了好些建筑,考虑到小红旗出货量大,以后人多了怕一条路走不开,就又新修了路线。”
苏青玉听到这消息也欢喜。
“难怪这一路看来,又发生了不少变化呢。”
“嘿嘿,变化是挺大。”苏卫国笑道。“对了,咱还搞了个文化展厅呢。里面都是一些老旧的设备,还有你当初办公的桌椅都在里面放着呢。咱还给你取了个称号,小红旗之母。”
苏青玉:“……”
修整好了之后,苏青玉一家三口就跟着苏卫民他们一起去看了那个所谓的文化展厅。也在里面看到了苏青玉用到的一些旧物。办公桌椅,喝水的搪瓷杯子。上面还都写了苏青玉的名字。
看着这些,苏青玉莫名有些羞耻感。
“非得这样吗?”
“需要啊,要不然别人问起我们苏家屯的改变从哪里开始,咱得说个来头。这啥来头都不能错开你吧。”
苏青玉:“……”
小元宝隔着玻璃柜门看着属于妈妈的东西,好奇的不得了。妈妈以前用的杯子都掉了皮了,椅子和桌子都破了。
妈妈以前好辛苦啊。
元宝可心疼了。
元归也透过这些东西,想着以前的苏青玉。
然后伸手握了握她的手掌。他的青玉,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开出来的一朵花。
除了苏青玉的东西,还有一些照片。
很都是苏家屯各个时期变化的照片。比如小红旗初建,比如苏家屯集体搬家。比如第一次看电影。比如新机器入场。
每一张照片里差不多都有苏青玉的身影。
还有一张是元华和小红旗第一次合作,苏青玉和元归签合同握手的合照。
元宝兴奋的指着上面,“爸爸妈妈。”
两人看到了,微微恍惚,然后相视且笑。那会儿真没想到会结婚呢。
看完苏家屯的变化之后,苏青玉不得不感慨,时代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年又一年,已经越发接近她曾经记忆中的那个时代了。
就连黑蛋同志也长的和她曾经在照片上看到的形象一样了。
只不过这会儿的黑蛋同志更白,脸色更健康。身材似乎也更挺拔。且且因为念了大学的缘故,还带着一股文绉绉的气质。
他和苏青玉学的同一个专业,对经济尤为感兴趣。如今还能够和苏青玉还有元归一起侃侃且谈,讨论经济相关的问题了。
苏青玉笑道,“为善同志真的长大了,看来在学校学的不错。”
大名苏为善的黑蛋同志腼腆笑,“学校教授教的好。”
苏青玉微微恍惚,然后笑道,“说起来好久没回母校看看了。正好开年去首都学习,到时候去看看。”
黑蛋惊讶道,“姑你要去首都啊。”
“是啊,去学习。三月份就过去。到时候我也去学校看看你。啊对了,还有春妮。你们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平时也见面吧。”
黑蛋一愣,然后嗯了一声。
苏青玉本来还想问问春妮在学校的情况,有没有和什么人接触比较近。但是到底没问出口。心里实在别扭。
对着上辈子的爸问上辈子的妈有没有和什么人处对象。她似乎还没这么心大。
算了,自己总要去的,到时候掌掌眼。
今年这个年,在苏家屯过的十分热闹。
最热闹的莫过于老苏家的长孙狗蛋同志在年二十九定亲了。
定亲的对象也是和他一起养猪的小姑娘。小姑娘长的微微丰满,皮肤白白的,眼睛圆溜溜的,十分可爱。
性子还特别爽利,见到苏青玉了,大大方方的喊姑。
苏青玉当即就给了个大红包。
小姑娘还不好意思接。
苏青玉就说自己在外面离得远,等狗蛋结婚的时候,她都不一定有时间回来。这红包得给。
小姑娘看自家未来婆婆刘巧巧点头了,这才接下来,喊着谢谢姑。
狗蛋在一边红着脸也喊着谢谢姑。看起来十分憨厚。和苏卫国年轻那会儿特别像。
苏青玉都忍不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