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杨玉裴亭山李承远 本章:第734章

    直觉

    薛华衣一句诸位大人都在名单上吧,当时就有一多半的人立刻站了起来,剩下的那一小半是反应慢了,等反应过来后脸色也跟着变得发白。

    “是不是觉得阴魂不散?”

    薛华衣笑了笑,一边在场间踱步一边说道:“想想看,真的算是阴魂不散了,你们在得知薛城薛将军被杀之后应该都很开心才对,就算不开心,也要松一口气。”

    “可是薛将军虽然死了,名册还在,有时候我都觉得那名册不该存在,那是多少人的梦魇,多少人因为这名册夜不能寐,我也一样。”

    他脚步一停,扫了扫那些大人们一张张白到了吓人的脸。

    他停顿了片刻后继续说道:“可是怪谁呢?你们一定会想着,当然要怪薛城薛将军,如果不是他未必拉拢你们,又怎么可能登上这条贼船。”

    他指了指自己:“这确实是一条贼船,不管任何时候,任何朝代,我们这样的人都贼。”

    所有人都不敢说话,一个个的看着薛华衣眼神里都是恐惧和震惊,他们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这位从遥远的湖见道调过来的道丞大人,居然是薛城的人。

    “真的不能怪薛城,怪你们自己贪。”

    薛华衣随便在一桌人之间坐下来,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后继续说道:“你们这些人之中,最早的一批,不只是最早一批......其实绝大部分都不是被薛大人拉拢过来的,而是前杨皇后亲自给你们写了信,当时你们是怎么想的?我来帮你们回忆一下。”

    薛华衣看向身边的那个官员说道:“这位赵大人是吧,现在已是府丞,那时候你只是一个县丞,而且是刚刚赴任,要人脉没人脉,要背景没背景,要什么没什么,可偏偏这时候宫里来了人,给你一封杨皇后的亲笔信。”

    他吐出一口气,笑了笑后继续说道:“当时你应该是这样吧,长出一口气,你觉得自己时来运转了,能有皇后娘娘做靠山,那是你当时想都不敢想的事,于是你愉快的在宫里来人递给你的名册上签了名,写了血书。”

    他看着那位赵大人说道:“可是多年以后,你一定会害怕,因为杨皇后死了,还成了罪后,薛将军也死了,成了罪臣,你们这些人啊,应该都盼着那份名册已经被毁了才好。”

    他起身说道:“然而可惜的是,前后死了许多人,名册偏偏完好无损......行了,这样的话我也不多说

    。”

    他走回到主位那边坐下来,端起酒杯:“诸位放心,我不会为难你们,确实只是想认识一下诸位,来,咱们满饮此杯。”

    众人战战兢兢的都端起酒杯,一个个脸色白的好像纸一样,他们之中有位置比较重的人薛华衣已经提前联络过,所以还不算吃惊,可大部分人此时此刻吓得心脏都快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

    “喝了这杯酒,明日道府大人会亲自欢送各位,你们回去之后还需兢兢业业做事,未来两三年之内我不会有需要诸位做什么的地方,什么时候该做事,诸位大人到时候自己就能看明白。”

    薛华衣端着酒杯说道:“这杯酒喝完,希望你们都能顺利回忆起来血书上写了些什么,不要去骂杨皇后,也不要去骂薛将军,他们给你们抛出诱惑的时候,你们可以不接,但是你们接了就不要怨天尤人,也就不要后悔。”

    “薛将军在京畿道那么多年,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诸位大人放在了府丞县丞这样的位子上,千回百转的想办法,这杯酒,也算是我代薛将军敬你们的。”

    “干杯!”

    众人心惊胆颤的跟着举杯,跟着薛华衣把酒喝了,可是每个人心里都依然慌的要命。

    薛华衣说的没错,京畿道所有掌管厢兵的这些大人们,都是薛城安排的人,而且每一个都不是直接安排的人,通过各种关系脉络辗转周旋,直接查的话没有一个人和薛城有关系。

    这些人有一部分是皇后当年养着的青年才俊,有一部分直接就是杨家的人,当年杨家被陛下打压,大批的把杨家各分支分脉的年轻人送到别的地方,京畿道就是送人最多的地方。

    杨家那么大一个家族,又怎么可能真的被除的干干净净。

    然而即便如此,这些人真的就敢贸然造反了?

    当然不敢,杨皇后死了,薛城死了,宇文小策死了,他们以为自己可以彻底忘了那段过往,以后安安心心的当官。

    可是今天薛华衣这番话说完之后,他们那最后的一点美好愿望全都在瞬间破灭了。

    不过很快他们就都认命了,除了认命还有什么办法?那份名册,那份血书,就是他们的死穴。

    保住自己保住全家全族,唯一的机会就是将来能成功。

    “诸位应该明白。”

    薛华衣说道:“几年后若大事可成,到时候诸位真的还只是一些府丞县丞?新帝登极

    ,到时候会急缺大批的官员,内阁,六部,甚至封疆大吏。”

    他的视线再次扫过那些人缓缓的说道:“诸位,未来都是大宁的柱石之臣。”

    他倒了第二杯酒,举起来:“再饮一杯,共祝我们自己的未来吧。”

    一群人茫然的跟着薛华衣把第二杯酒喝了。

    “现在开始说点正事。”

    薛华衣像是会变脸一样,刚刚还在说着谋逆的大罪之事,一转眼就开始布置各州府县的事务,他绝对是一个奇才,那么多州府县的事情他都知道的很清楚,哪里有多少兵哪里有多少事,他都能一一道明。

    而这些官员们则处于一种极端懵逼的状态,怎么就突然转移到安排工作的事上来了?

    而且薛华衣安排这些的时候非常严肃认真,哪里有什么问题指出来的相当狠,只是一个恍惚,他似乎就不再是那个手握名册的大贼,而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为国为民的道丞大人。

    这种角色转换的速度之快,除了薛华衣自己之外谁也跟不上。

    道府大人府邸。

    手下人进门之后俯身说道:“大人,今日道丞大人那边把议事安排在了他府里。”

    岑征点了点头:“知道了。”

    手下人随即躬身退了出去,岑征打开桌子上那份厚厚的卷宗,这份卷宗里是所有与会人员的名单,这份名单薛华衣在几个月之前就给他了,是他点头同意召集这些人来开会的。

    而且他也把这份名单给了廷尉府京畿道分衙,分衙的千办按照名单仔细查了查,查过之后发现,这么多官员中和薛城有关系的不过七人而已,而这七人也算不上特殊。

    其中五个人是甲子营退下去的团率,两个是校尉,这些人或是年纪大了到了退下去的时候,或是受了重伤不适合留在战兵队伍里。

    这七个人的背景也很单纯,离开甲子营之后和薛城也再没有任何交集,就连身边人和甲子营也没有任何交集。

    “我可能是疯了。”

    岑征自言自语了一句:“我居然怀疑京畿道所有厢兵官员数百人......这怎么可能。”

    他把那份卷宗放在一边,抬起手揉了揉太阳穴。

    理论上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薛城怎么可能控制的住整个京畿道所有府丞县丞,而且还不露痕迹。

    而且廷尉府分衙会把调查结果上报给长安城廷尉府,如果真有问题的话,廷尉府也会继续追查。

    与此同时,长安城廷尉府。

    方拾遗正在认真的听手下人汇报。

    “大人。”

    一名百办说道:“排名前二十的入院新生大概先查了一遍,身份来历都很清楚,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两个人,一个叫薛昭,一个叫薛甄,这两个人是京畿道道丞大人薛华衣的人。”

    “他们两个参加书院考核的时候没有表明身份,可是书院里有记录,薛大人给书院院长写了一封亲笔信,明确告诉了院长大人这两个孩子是他收养的孤儿。”

    方拾遗点了点头:“其他人呢?”

    “其他人都有各地的举荐信,所以也不该有什么问题,不过属下已经安排人分赴各地去调查,最远的要走两个月,再算上调查的时间,来回可能要半年。”

    方拾遗听完后起身:“我去书院一趟,你们接着查。”

    一个时辰后,老院长的独院,方拾遗恭恭敬敬的俯身站着,他当然知道这位老院长在大宁是什么地位。

    “这两个孩子我知道,考核的成绩我也看了。”

    老院长道:“他们两个自己没提来历,但是薛华衣给我写了信,交代的清清楚楚,这两个孩子都是孤儿,是他收养,所以都跟他姓薛。”

    老院长看了方拾遗一眼:“为什么你会对这两个孩子感兴趣?”

    方拾遗垂首道:“回院长大人,我也只是一种感觉,总觉得这两个孩子应该有问题,可是偏偏没问题。”

    老院长笑了笑道:“你们廷尉府的人就是负责怀疑每个人都有问题的,你不用来看我态度,廷尉府的事该怎么查就怎么查,我已经退下去了,不过问,你就算是去见庄雍,他给你的回答也会一样,该怎么查就怎么查。”

    “是。”

    方拾遗俯身:“那我就先告辞了,冒昧打扰了院长大人,还请院长大人恕罪。”

    “去吧去吧,年轻人前途无量。”

    老院长笑着说了一句,方拾遗只觉得这是一句客套话。

    他不觉得自己会有什么前途无量,能做到廷尉府千办已经很好很好,毕竟他是个外人。

    可他哪里想到,廷尉府查的就是官,他这个外人的身份真的很合适很合适。

    他出了书院后交代一句:“安排人,十二个时辰盯着薛昭和薛甄,不要惊动,先盯一个月,如果一个月什么问题都没有就把人撤了。”

    “是!”

    手下人应了一声,心里却都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要盯着那两个孩子。

    方拾遗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果那两个孩子有问题,薛华衣会亲自给老院长写一封信?可他就是有一种感觉,这两个孩子身上有秘密。

    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孟长安的疑虑

    方拾遗发现从最近几天开始,就是从韩唤枝找过他让他去查书院新入院弟子的事之后,接触他的人明显多了起来。

    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和东宫有关,如今太子殿下并不在长安,所以授权给那些官员来接触自己的人,只能是那位许居善许大人。

    所以方拾遗决定去问问韩唤枝,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书房。

    韩唤枝听方拾遗问过之后忍不住笑起来,他指了指自己对面的椅子让方拾遗坐下来说话。

    “你在查案办案上有远超常人的天赋,有着绝强的敏锐,可是在仕途上你的敏锐就降到了还不如常人的地步。”

    方拾遗不理解的问道:“为何大人要说到仕途?难道是东宫想把我借调过去,或是直接调过去?可这样不符合常理,我这样的出身不应该进入东宫。”

    “你的想法是在渤海和黑武长久形成,这不是你的问题,是环境不同的问题。”

    韩唤枝笑着说道:“大宁的用人和黑武和渤海都不一样,许居善许大人派人接触你,第一是因为廷尉府上报关于你的卷宗中,我个人举荐。”

    “因为我知道你的能力,知道你的品质,所以举荐你去东宫做事我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妥,而许大人那边的考虑就要更多一些。”

    韩唤枝道:“既然你想知道的很清楚,那我就不妨说的很清楚,虽然说清楚之后会显得有些......过于现实。”

    他看着方拾遗道:“许大人要为太子殿下谋虑一切,这包括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关于太子殿下的形象,必须让百姓们感觉到殿下的胸怀气度。”

    他说到这的时候停顿了一下,方拾遗已经懂了。

    “明白了。”

    方拾遗其实没觉得这有什么伤人的,这确实是一位未来的首辅大人应该考虑的事。

    因为方拾遗是渤海人,如果太子殿下对方拾遗这样出身的人委以重任,而且还深信不疑,那么大宁百姓们对于太子殿下的感觉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许居善作为东宫詹事,他的职责就是在各种各样的方面维护太子殿下。

    方拾遗问道:“那......我是肯定要进东宫了?”

    “东宫中也有廷尉府的分衙,主要负责的事和廷尉府主职没有什么区别,也是主要负责官员的调查以及对太子殿下的保护,你调过去要做的事一样,只是心里的压力必然会大一些。”

    韩唤枝笑道:“继续去查你的案子吧,这些事你暂时不用去想,东宫那边来人问你什么就说什么,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繁琐让你厌倦,但你也应该理解,涉及到了太子殿下,东宫那边不敢大意,每个衙门的人都要过一遍才行。”

    “属下明白。”

    方拾遗起身抱拳道:“那属下就先去查案子了。”

    “等一下。”

    韩唤枝忽然间想起来一件事。

    “你不是怀疑和薛华衣有关系的那两个孩子吗?正好石城廷尉府分衙那边报上来一件事,我让人把卷宗给你送过去,你仔细看看,然后明天一早出发去石城,太子殿下从东疆回来还要几个月的时间,你可以先去查查那边。”

    方拾遗俯身道:“属下遵命。”

    韩唤枝等方拾遗离开之后沉思了很久,许居善许大人为了帮助太子殿下竖立形象,把方拾遗召入东宫,这一步棋确实走的很出人预料。

    可那就是首辅之臣的用心,如赖成,如许居善这样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大部分人都不一样,连韩唤枝都很清楚,如果比思谋他可能还不会输,但比大局和全面,他会输的很惨。

    十五天后,东疆。

    沈冷和太子李长烨在水师大营一直等着,终于把孟长安给等了回来,休息一天之后沈冷和孟长安随太子殿下的车驾一同返回长安。

    “桑人可治吗?”

    马车上,太子殿下问孟长安。

    “回殿下,可治,比求立之地还要好治一些。”

    李长烨点了点头:“那还好。”

    他停顿了一下后继续说道:“桑人若可治,回到长安之后就可对父皇说,选派得力的人手去那边治民。”

    孟长安道:“桑人可治,但却是两代之后的事,老人惧于生死离别,所以不敢反,但少壮之人正逢国灭,反叛会很严重,而下一代桑人又都是他们的子女,从小就会被灌输国灭家破的想法,那一代成长起来也还是会反,所以需经两代。”

    李长烨想了想说道:“父皇也会考虑到这些,所以派到桑地的官员当会手腕强硬一些。”

    他问沈冷:“你觉得父皇会派谁去?”

    沈冷看了看孟长安,没有立刻回答,显然这个问题需要深思熟虑,如果陛下真的想把孟长安留在桑地的话,那么太子绝对不会在东疆等着。

    所以不是孟长安的话,又不可能是海沙,这两个最合适以军治民的将领都不留在桑地,那么就必会选派一个行事很硬的文官来。

    “窦怀楠。”

    沈冷回答。

    李长烨笑起来说道:“我想着也该是他。”

    窦怀楠虽是文官,可却军伍出身,他在沈冷帐下做事有一阵子,不似寻常文官那样没有杀戮心,所以如果非要选一个比孟长安更合适的人,那就只能是窦怀楠。

    “也许他已经在半路了。”

    李长烨对孟长安和沈冷说道:“回到长安之后,父皇可能会问及北疆之事,所以两位大将军路上可多思考。”

    沈冷和孟长安都清楚陛下的心思,不灭黑武,陛下心不安,也不甘。

    从楚时候起,黑武就一直欺压中原,楚国数百年来在和黑武人的交手中历来都没有占到过什么便宜,北境之内,屡受摧残。

    楚国一百六十年,黑武南下,杀边民数十万,攻入中原紧逼幽州。

    楚国二百年,黑武再次大举南下,攻破幽州直逼冀州,杀数十万百姓,掠夺无数。

    楚国末年,黑武更是频频南下,如果不是那时候幽州出了一个铁血将军训练出来无双铁骑,黑武说不定已经直接攻入中原腹地。

    幽州燕云骑靠一己之力,硬是给楚国续命了至少二十年,然而他们挡住了黑武人,却挡不住楚国内乱蔓延。

    楚灭宁立,黑武依然强势,虽然很少再有攻入中原的事发生,但黑武就一直都像是压在大宁骄傲上的一座大山,宁人再骄傲,迈不过去黑武,宁人的骄傲就一直都不完美。

    当今陛下是何等壮志,他灭黑武,子孙后代受益无穷。

    最主要的是,当今陛下如何能和太祖皇帝比肩?唯有灭了黑武。

    大宁开国太祖皇帝那是何等盖世的英雄,那是得等风采的大帝,陛下其实时时处处都想和太祖比,可是盛世之下,如何能比?

    灭黑武,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这样就能与太祖比肩,后世之人提到大宁天成皇帝李承唐的时候,会充满了敬畏。

    于公于私,李承唐都想灭了黑武。

    而且他确实有这样的能力,不能说他是大宁的中兴之主,因为大宁几百年来一直都没有衰败过,他是大宁的中盛之主。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几年后,父皇将会御驾亲征,到时候会有四位大将军随军出征,包括唐宝宝。”

    李长烨缓缓的吐出一口气,心驰神往道:“只是我不能随父皇出征,真的有些遗憾啊。”

    孟长安脑袋里想到的却是另外一件事.......之前陛下调杨七宝去了禁军,也就是说,陛下信得过的人反而是沈冷的人,陛下亲征之际太子殿下坐镇长安,禁军留守的将军一定是杨七宝。

    所以孟长安心里松了口气,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太过于紧张,他总觉得皇帝是一个为了大宁长久稳固可以做出来任何事的人,现在看来自己的推测有些偏颇。

    孟长安从不信任什么皇族之内的亲情,比如上一代,当今陛下就因为太优秀而被持续打压,就算是被卸掉了兵权之后依然被监视着,李承远对他弟弟从来就没有放心过。

    如果不是怕背骂名,孟长安丝毫也不怀疑李承远对李承唐动过杀念。

    现在的情况何其相似,沈冷军功盖世,他的能力远超李长泽,甚至也远超李长烨,可是陛下为了大宁的安稳为了皇族的尊严,绝不可能让沈冷即位。

    而且他极有可能做出和当年他父亲对他做的那些事,把他兵权废掉然后送到一个边远的地方做闲散王爷,那是他父亲对他的保护吗?

    并不是啊......

    李承唐没有了兵权,李承远登基之后有一万种办法可以杀了他。

    沈冷自己的想法是将来主动卸掉兵权,和沈茶颜找一个地方安度余年,可是孟长安信不过李长烨。


如果您喜欢,请把《长宁帝军》,方便以后阅读长宁帝军第734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长宁帝军第734章并对长宁帝军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