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族长对大丫头极信任,或者说,现在乔家没人对她不信任,她说的话那就是对的,听她这么说顿时放心不少,问她:“老二说你过来有事说。”
“有点想法,先进屋。对了二叔,把族老和村里那几个长者都请来。”
乔昌盛应下,招呼了几个孩子分头去叫人。
进屋坐下,香苗非常自觉的去烧水泡茶,知道桂花里别家没有茶叶,如今她随身携带,都用上好几回了。
乔雅南先拿着图纸和大伯爷解说了一番,又说了自已的打算:“您觉得可行吗?”
老族长摸向水烟,想到有客人又放下了,叹气道:“主意是再好不过,事儿也是一等一的好事,可是大丫头,这要花的不是小数目,知道你有钱,但没有你有钱,就理应让你来出这钱的道理。”
吕晓春暗暗点头,有点明白乔丫头对这老人的评价为何这么高了,送到嘴边的饼,明明还饿着却能忍住不咬的人不多。
外边有说话声传来,算着时间大家是要到了,乔雅南道:“等人齐了我一并给大家解释。”
老族长低头看着图纸,眉头紧皱。
桂花里就这么大,八人前后脚的到了。
乔雅南先和大家介绍了吕先生,不给他们多想的机会,立刻把修路的事说了。
众人面面相觑,梅序笑着叹气:“知道你每次叫我们来都必是有好事,可这事……小里长,这要花的钱不是小数目啊!我们哪里来这么多钱?”
“这钱,我打算分成几部分,分摊了压力就少了。”
第四百九十八章
繁荣昌盛
乔雅南看着一众人,眼光明亮,侃侃而谈。
“‘乔记’当然是出钱的大头,毕竟修这条路于‘乔记’最有利。另外我个人会出一部分,和大家比起来我是富户,就当我支援老家了。第三部分,我会去化缘,让乡绅大族能支援一些,到时候在桥边刻个碑记下他们的善行,世代受人景仰。”
看众人听得直点头,恍如看到希望,乔雅南又道:“最后,桂花里各家出一部分。希望大家能明白,这条路是为‘乔记’好,而‘乔记’好了,桂花里每个人都能受益,为此出钱出力也是应该。当然,乔家会比其他人出得多,我也可以保证,一定会带大家一起挣钱。”
大家沉默着,在心里衡量这事的得与失,事关钱财,一文钱都不是小钱。
老族长看众人一眼,问:“乔家要出多少钱?其他人家又要出多少?你说个数我听听。”
“乔家每人一百文,其他人,每人二十文。”
长者们一颗心顿时放下来大半,放到半年前,他们都绝无可能拿出这钱来。可现在,这钱对他们来说压力还真不大,实打实的说,全村人确实因‘乔记’受益了。
老族长对大丫头多少有些了解:“还有什么要求,你一并说了。”
“也没别的,就是希望大家还能出工出力,能在入冬之前把这路修好,雨雪天实在是不好走。而且路修好了,以后大家去县里能节省一半的时间,于大家都大有好处。”
梅序点头:“对大家都好的事,出工出力也是应该的,这你放心,没人会偷懒。”
“咱们村就这些人,再勤快也一人当不了两人用。”乔老四问:“这路不是还经过帽儿里吗?还有,修桥那段是在齐柳里地界,这路要通了他们也能跟着得利,就不能让他们也出钱出力?”
“出钱难,出工出力倒是可以想一想。”乔雅南看向大伯爷:“我们桂花里和齐柳里关系如何?”
“来往不多,不如帽儿里和对面大福里走动多,但关系也说不上坏。”
乔雅南若有所思,明日里长都要去拜见县太爷,倒是可以和他面谈试试。
看她思量,老族长道:“我去一趟。”
梅序摆摆手:“我去,前几年我当里长,和他见面多些。”
“明日我应该能和他见着,我先试试。”乔雅南打断抢活的两老:“帽儿里这事就需要两位出面了,拉通第二段路会要经过好几丘田,那里不知是哪些人家的,我希望能走直线,但若是对方不好说话,或者狮子大开口,绕一下也没关系。我愿意按市价买,如果他不愿意卖,也可以在其他地方买良田和他置换。”
良田市价在四两到五两之间,这钱也不是小数目。众要对视一眼,心里都明白了一点,小里长是下定决心了,势在必行。
他们不知道绕一下路对作坊有什么影响,但他们知道一点,小里长这么做自有她的道理。
老族长把这事应下来:“我去打听打听。”
乔雅南把图纸折起来:“豇豆快到收成期了,让大家留意着点儿,要是虫眼太多我不要的。”
“这你放心,大家都想挣这个钱,不知多上心,不会自已坏了自已的事。”
“行,那事情就这么定了,大家分开去忙,要是解决不了就来告知我。”
就算还有人心里存着别的想法,此时也只能起身一起离开。
乔雅南没有动,等大伯爷送完客人回来后道:“和帽儿里谈的时候,可以透露给他们知晓,陆续还要开两个作坊,桂花里人手不足时会先用帽儿里的人。”
老族长眉眼直跳,一个‘乔记’就让桂花里日子这么好过了,再来两个作坊,那不得是神仙日子?
他如今已经不想别的了,当即道:“你放心,第二段路肯定没问题。”
乔雅南笑笑起身,她要的就是这个后果:“那我先回了,有事您随时让二叔带话给我。”
其他人会忘了吕先生,乔雅南没忘,从大伯爷家出来她便领着人去往其他地方转了转,边回答她围绕刚才这桩事的问题:“要让老百姓讲道理也不那么难,让他们吃饱了,也能让他们看到奔头,他们就会心动,谁还不想日子越过越好呢?但是也从来没人在意过他们啊!”
最后一句话,将吕晓春满腔的话堵了回去。百姓想活,可他们是凭自已千辛万苦活下来的,灾年时吃野菜吃草根掏鸟窝,每一口都是凭自已得来,冬天饿死人也是常事,朝廷给过他们什么?能免赋税就已经是难得。
前朝如此,前前朝如此,再往前数,依旧如此,恒朝也就跟着如此。
可,只能如此吗?
“朝廷储备的粮食也就那些……”吕晓春苍白的解释了一句,后面的话不知该如何往下说。
反倒是乔雅南给她接下去了:“朝中的粮食轻易不能动,若有战事,存粮的多少决定了底气的深浅。可百姓不知道这些,他们只知道,在自已吃草皮的时候,朝中没有帮过他们。没有感受过恒朝的好,如何会有对恒朝的归属感?如何让他们知晓恒朝在庇护他们,又如何让他们知晓,恒朝在,他们的日子才好过?住得偏远一些的,甚至不知已经改朝换代。”
两人已经走到村学附近,乔雅南停下脚步:“先生,我不知道其他大道理,但我知道,主动去做一件事和被人按头去做一件事是不一样的。百万人千万人主动做一件事,那更是不知能迸发出怎样的力量来。就算只贴一块砖,那也是百万千万块,能砌出长长的一段路来。可一句人微言轻好像就把百姓放在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位置,却忘了,再小的声音汇聚在一起,那也能振聋发聩。若能把百姓的力量都用起来,何愁国家不兴。”
乔雅南轻轻一福:“小女言语无状,先生莫怪。”
吕晓春扶起她:“你给我上了一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不敢当,您站得高,想的是大局。而我站得低,看到的是百姓的挣扎不易。”乔雅南语气一顿:“愿恒朝繁荣昌盛。”
吕晓春轻轻拍拍她的手,往村学走去。她们惟愿国家繁荣昌盛,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第四百九十九章
生生不息
离得近了,孩子特有的童稚声传来。
吕晓春一听着脆生生的《百家姓》就笑开了,再一细听,其中竟还有一波声音在背九九表。
她笑:“这是请了两个先生,一个教经学,一个教格物?”
“只请了一个先生。”乔雅南伸手相请,两人继续往前走:“建这个村学的目的不为科举那么远大的目的,就只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们能多认几个字,会算简单的账,够生活中所用,不至于去赶个集都要带上一把小棍子,还数不清。”
在村学门外,吕晓春停下脚步看向她:“只为此?”
“只为此,得先让人学会爬,然后才能走,再之后才能跑。”乔雅南笑着回望:“一年年如此,一辈总比一辈强。”
“如何才能让百姓送女儿读书习字?”
“首先得让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他们手里能多攒下几个钱,不必担心寒冬难熬,不必担心明年若是灾年家中无以为继。如此,才能说服他们将女儿送去读书。多少男子读书,经过多少代积累,才从中选拔出来那么些人才为朝廷所用。若不先将女子读书的整体人数扩大,又怎么优中择优?”
吕晓春一会皱眉一会扬眉,在短短几句话间脸色变了几变。女子书院开在府城自有其目的,府城是京城之外有钱人聚居的地方,哪怕是为了将来女儿能攀附个好人家,家中稍有余财的都愿意送女儿去识几个字。她们的目标就是这些人,到八月份会再招收学生,从这批学生开始,就需得考核才能入书院。县,甚至村,从不在她们的计划当中。
“站得高是看得远,可离得太远又怎能看得真切。”吕晓春自嘲的摇摇头,背着双手率先往里走去。
程礼早就看到了门口的两人,他不比村里人好糊弄,虽不知来人是谁,只看着客人这身衣裳和小里长的态度就知不是一般人。
他正犹豫是否要让学生起身见礼,就见小里长朝他微微摇头,他稍一愣,也就意会过来,转去旁边的屋子教经学。
吕晓春一眼就看到了堂屋里坐姿端正的孩子,高矮不一,小的看起来正是该启蒙的年纪,最大的怕是已经十三四岁。而靠右的两排,全是女子。
虽然在来之前已经知晓这个村学是什么样,但真正见着了,那种震撼也不减半分。在这屋子里,最好的最新的是那些桌椅,纸笔砚台都不算好,他们却用得很仔细,纸铺得整整齐齐,动作看得出的珍惜。那砚台不像是买的,倒像是统一由哪个手艺人做出来的。
而他们的衣裳却只能算是整齐,打补丁者众,短一截露出手腕脚脖子的不少,天气还未热起来,男孩子们基本都穿着草鞋,姑娘家注意些,但那鞋子上也是一个叠一个的补丁。
他们刚才应该刚上了格物课,这会正拨着算盘,有的人不会算,还需得借助手指头,有的更是低头数脚指头去了。而那算盘显然也不是买的,是自已做的,不那么规整,却实用。他们也都格外的爱惜着,只一门心思学着先生教的知识。
和家族中那些非好东西不用的吕家子一比,吕晓春心里酸涩不已,也头一次这么清楚的认知到,她们自认清醒,却和那些男人一样,从心底里有着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她们以为自已低头看人了,在他人眼中,恐怕也仍是抬着下巴的。
所以她们从不曾想过,她们毕生追求之事需从最低处开始扎根。府城能有多少人?又能挑出来多少能用之人?而恒朝有多少县?多少乡多少里?就算府城的一百人里能出来十个天资不错的姑娘,县乡里一千个人里才能挑出来一个,那这数量也远非府城可比。
她们完全没想到吗?不,也并非如此,只是这种念头只是转了那么一转就抛之脑后,因为她们知晓非数年之功不得成。可竭泽而渔和生生不息,不用考虑就该知道要怎么选。
太后定是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让她来,让她亲眼看看一个小姑娘想到了她们这么多人都未想到的事,并且已经跨出了第一步,她不敢想像太后对她们有多失望。
程礼从厢房出来,已经过了平时散学的点了。
乔雅南看吕晓春一眼,对程礼道:“该散学了吧?”
程礼顺着应话:“是到点了。”
吕晓春朝程礼行了个学子礼,程礼忙回礼。
走出村学,吕晓春好一会没有说话,信步走到一处正在建的宅子前停下来。
“这里是新的村学。”乔雅南非常贴心的给她介绍:“现在的村学是临时借用了别人的宅子,孩子多,地方又太小,不得不分成上午班和下午班轮流来上课,等村学建好就不必如此了。”
“他一个先生忙得过来?”
“现在也就勉强撑着,等新的村学建好,我会再请个先生回来,程先生就能轻松点。”
吕晓春笑了笑:“你之行事颇有福泽一方的气概,若只一件事如此也就罢了,可据我所知,是桩桩如此。最开始带着村里人卖桂花,后来卖野猪肉,再之后的作坊明明是个家族买卖,也被你做成了家族为主,村里其他人为辅的模样。为何?”
因为她的村官之魂在燃烧啊!乔雅南在心里呐喊,面上却过于乖巧的道:“因为我害怕。”
“怕什么?”
“怕钱带给我的除了好的生活,还有种种祸端。怕我护不住自已,护不住弟弟,更护不住家业。”
“所以你把桂花里打造成以你为主的铁桶,伤你等于伤了桂花里所有人的利益,若有人欺负你,他们定会拼尽全力的打回去。”
乔雅南笑着默认了,她受的从来就不是单打独斗的教育。
‘一根筷子哟,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哟,牢牢抱成团’,不知不觉唱出来呢!
吕晓春看向她:“若你嫁人离开呢?桂花里该怎么办?”
“只要在一开始就定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以后都按这个制度来行事,我在不在不影响什么。怀信任期有三年,三年内,我有信心把规章制度建立起来。”
别人说这话可能是讲大话,可乔雅南说这话,吕晓春还真信她能做到。
红霞漫天,两人静静的欣赏片刻,吕晓春道:“你和程先生打声招呼,明日起我会去村学授课。”
“天上掉馅饼砸桂花里孩子们的头上了。”乔雅南笑着福身:“雅南替孩子们谢过先生。”
“你这张嘴,活人能让你气死,死人能被你说活。”
“希望这不是同一个人,不然实在是有些可怜。”
吕晓春笑骂:“你还挺自得。”
乔雅南那是半点不以为耻的:“小女觉得,这也是不错的本事。”
第五百章
天生一家
“吁!”
往回走的两人循声回头望去,就见乔修成从马车上一跃而下。
吕晓春低声感慨:“也不知该说此地人杰地灵,还是说你这丫头会调教人。”
“都可以算上,还得加上他本身足够努力。”乔雅南看着弟弟笑颜如花:“他有想要实现的理想,无需我鞭策他努力,倒是得我时时提醒他劳逸结合。”
乔修成走近行学子礼:“修成见过先生。”
“好孩子。”吕晓春托起他:“和先生说说,府试难吗?”
乔修成回得很稳重:“只要学扎实了,就不会觉得难。”
童试是科举入门,考题不会太偏,全在该学的那些书本范围内,但是能说出不难这种话的,多半读书有些天赋。
吕晓春笑着点头:“院试时希望还能听到你的好消息。”
“学生会竭尽全力。”
乔雅南看了眼门口等着的婆婆,周嬷嬷上前行礼:“姑娘,是现在摆饭还是……”
“先生您看?”
“摆饭吧,对了,你作坊那些吃食拿来给我尝尝,中午就不见你拿来招待我,怎么,还要给钱才给吃?”
“您要是非要给,那小女也是敢收的。”乔雅南笑眯眯的引着人进屋,自然而然的透着几分亲近,好像只是同行出门一趟,两人的关系就大有不同。
吕晓春在心里暗骂了声鬼精灵,该远着的时候远着,该卖好时卖好,该说的时候就放开了说,该闭嘴的时候半个字不透,她想说的就时不时透个音给你,让你追着问,再一副把你当自已人似的透露那么几句,让你越听越想知道全貌,更让你越瞧越喜欢,只恨不得这是自家的孩子。
就这性子,和姓沈的天生就该是一家,一窝的狐狸,沈家不昌盛个三五代都对不起他们这脑袋瓜。
何七并未因家中有客人而避开,做为家中长辈坐在主位,吕晓春则坐西方贵客位,姐弟两人敬陪末坐。
吕晓春从某些方面来说也算不得循规蹈矩之人,就像中午吃饭时就没有食不言,这时熟了点就更自在了,对何七笑道:“于宏于掌教托我问何千户一声:欠的那顿酒打算何时还?”
何七垂下视线:“世上早没有什么何千户了,欠了什么也尘归尘土归土,一笔勾消。”
“那我就把这句话带回去了,到时他们要是找过来可怨不得我。”吕晓春拿起筷子伸向那红彤彤油渍渍的吃食:“听说有些辛辣,乔丫头你先去给我倒盏温水来。”
乔雅南用眼神制止其他人,亲自去倒了一碗凉好的白开水过来,打定主意要把这能直达天庭的人当成祖宗来伺候。
吕晓春吃得很斯文,先是吃一点点,尝到味道后微微点头:“是有点辛辣,但还能接受。”
喝了口水,她吃向另一种,再喝水,再吃,几样尝下来她知道了:“都是一个配方,只是东西不一样,味道也就不一样。”
“差不多是。”乔雅南指向最后一种泡笋:“这个不一样,解辣解腻,很开胃。”
吕晓春尝了尝,连连点头,把剩下的半截也吃了后才道:“这个最合我心意,夏天苦夏的人多,应该会很好卖。”
“收的笋应该也就够卖到六月,天热起来后不易保存,会坏。”
“边吃边说。”吕晓春示意姐弟两都吃,何七不用她招呼,一碗饭已经吃得见底了。
乔雅南眼角余光看着她的筷子直往泡笋去,就知她是真喜欢,这东西喜欢吃的人确实喜欢,尤其是才吃的时候,那是恨不得顿顿都吃的,她就是。
“不打算去京城开个铺子?那里的钱比别地儿都好挣。”
乔雅南脑子里仿佛有了声音:人傻钱多,速来!
不过这话她还真不敢安到京城人民的头上,钱肯定是多,但人一定不傻,全恒朝最聪明的全在那里了。
“我并不打算自已开铺,等着人来找我联合耳。”
吕晓春稍一想就明白了她的打算,又吃了一根泡笋,嘴唇都有些辣了,端起水喝了一口,筷子一伸便又朝着泡笋去了,边慢慢吃着,话也不停:“这确实是非常省心省力的方式,只是铺子别人开,账本别人写,分到你手里的钱也就存了水分,你能吃得下这个亏?”
“大亏吃不了,给出去多少斤的配料,他们就得分我多少斤的钱,还会有人不定期查账,试味道,但凡有一样达不到我的标准,这买卖我就收回来了,在定下的契书里这些都会写清楚。”
吕晓春又夹了一根笋放到碗里:“水至清则无鱼,这么做未必能长久。”
“我会给他们一些明面上的让利,比如说,一千斤的配料,我给他们一千一百斤,多出来的这一百斤就是他们的纯利。其二,别看这买卖挣的是碎角子,但是薄利多销,量大了能挣的钱一定让他们舍不得黄了。”乔雅南笑:“他们心里最清楚,买卖这一刻黄了,下一刻就会有人来找我谈联合耳,这来钱的买卖就得拱手让人。”
“把你这聪明的脑瓜子换个地儿用用。”吕晓春看着只剩一根的泡笋,矜持的不再伸手,转而吃起别的菜来。
乔雅南当然是听不懂的,埋头吃饭。
吕晓春轻哼一声,暂时放过她,她想好了,要在这里待上十天半个月再加一个十天半个月。
饭后,吕晓春抱着小修齐逗弄了一会,又考较了一番乔修成的功课。而这个期间,她留了两分心神在乔丫头身上,看着她里里外外的忙活。从程先生那要来了村学的进度,送来笔墨纸砚供她用。作坊的管事来和她对账本,建村学的来和她汇报进度,修路遇到了哪些问题等等等等。
那丫头就安安静静的听对方说完,然后用非常简单好懂的话给对方说个一二三出来,没有不耐,不见急躁,她甚至一直脸上带笑,时不时还说几句俏皮话打趣几句,让来人带着笑意离开。
这份冷静的心性和处理事情的能力,以及超强的行动力,比之在朝中那些女大人都不弱。
吕晓春更想把她弄去京城了,想到沈大人那张似笑非笑的脸才能压下这份冲动。
第五百零一章
身份揭开
前朝末期混乱许久,后来又战乱多年,待天下平定时人口已经不足前朝巅峰时的三分之二。
这十几年虽然已经缓过来了点,但也有限,从常信县一个中等县城却只得六万四千余的人口就看得出来。
常信县下辖十八个乡,九十个里,常住县城人口不过两千余。乡官前几日已经见过,今日来的里长人数众多,以一乡为一组前往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