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沈跃陆岑音三五五 本章:第127章

    “那行吧。”凤宁没再拒绝,决定明天看情况再定。

    回家后,她们将笋子挑选出来称了一下,竟有四十多斤。听说市里的冬笋能卖三四毛一斤,要是都能卖掉,可以得十来块钱。

    选完笋子,梅香回家跟她哥借车去了。

    凤宁洗手做饭,发现水缸里没水了,便挑着两个大木桶去村口的水井挑水。这个点准备做饭的人多,井边打水的人排着队,凤宁看着那些陌生又熟悉的邻居,有些都忘记要怎么称呼了,便只好笑笑算是打了招呼,免得叫错。

    “宁宁,怎么你来挑水,你爸呢?”隔壁邻居胡金花亲热地跟凤宁说话。

    “我爸没在家,干活还没回呢。”凤宁说。

    胡金花接着说:“早上我看见罗米香上你家去了,是不是有什么好事?”

    凤宁就知道村里是藏不住秘密的,但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没什么事。”

    对方见她这样掩饰,八卦心更浓了:“是不是给你说媒啊?”

    凤宁忙矢口否认:“不是。我才十六岁,怎么可能给我说媒。”

    “到你了,胡婶!”后面有个声音打断了胡金花接下来的话。

    凤宁扭头一看,是她的同学曾决明。曾决明是曾长胜的小儿子,长得高高瘦瘦的,他比凤宁大了一岁,不过上学的时候是同一年,两人是小学和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的曾决明在家跟父亲学医,打算以后接他爸的班。

    四目相对之时,曾决明冲凤宁露齿一笑:“你也来挑水?”

    凤宁点头:“嗯。”

    曾决明想问她奶奶好没好点,但又怕周围的人盘问凤宁,便换了话题:“你下午上山去挖笋了?”

    “对啊。你怎么知道?”凤宁问。

    曾决明说:“我上山采药,看到你和梅香了。”

    凤宁也不知道该跟他说什么,便只是笑了笑。

    曾决明努力找话题,却没想起来哪个比较好,正好轮到凤宁打水了,他便向前一步,拿起井边提水的桶:“我来吧。”

    “谢谢!”凤宁没有拒绝,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很正常。

    曾决明打水的时候,给凤宁的水桶装了七分满:“好了。”

    凤宁说:“再多点吧。”

    “多了会泼出来。”曾决明怕她挑不起。

    凤宁只好挑起水桶,她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挑多少,先挑这些回去好了,不够让她爸来挑。

    这担水其实比凤宁想象的要轻,她这年轻的

    身体是习惯干活的。不过曾决明让她少挑一些是对的,因为从井边到家有点距离,中途她还歇了一肩。

    休息的时候,曾决明从后面追了上来,他到的时候,凤宁休息好正重新出发,两人便一前一后地走。

    曾决明问:“你挖那么多冬笋是要去卖吗?”

    “嗯,明天打算和梅香一起去南安。”凤宁说。

    “真的啊?我正好也要去市里买中药。我们一起去吧。”曾决明说。

    “我们走得早,赶早市,四五点就要出发。而且我们是骑车去的,可能没法一起走。”凤宁说。

    “我也是骑车去的,早点去还能早点回。我还能帮你们驮笋子。”曾决明积极地说。

    凤宁一想,好像也可以,路上多个男生,会更安全一些,便说:“那好吧,我们一起去。”

    “好,到时候我来叫你们。”曾决明高高兴兴地跟凤宁分开,脚步轻快,桶里的水花都晃得格外高一些。

    天黑的时候,梅香过来了,说车已经借好了,明早她们一起去南安。

    在镇里上初三的凤来回来了。她在学校寄宿,每周日放一天假,再从家里带一瓶咸菜去学校吃一星期,因为别的菜存不了六天。

    学校食堂可以打菜,素的五分一份,荤的一角,但马老太是不会给伙食费的,只能从家里带。

    马老太摔到尾骨,不能坐,凤金宝盛了饭给她送到房里吃的,饭桌上没有了她,一家人难得的和谐温馨。

    凤来长得跟凤宁不太像,凤宁长相像父亲,端庄明媚,凤来像母亲,清秀灵动,姐妹俩是风格不同的两朵花。

    凤来性格比较外向,饭桌上叽叽喳喳分享着学校的事情,凤宁注意到她吃几口饭就倒吸凉气,问:“怎么了?”

    凤来扯着自己的下唇给大家看:“嘴巴里生疮了,两个,好疼!”

    凤宁知道这是没吃蔬菜,缺乏维生素导致的,便说:“吃了饭用淡盐水漱个口。不能老吃咸菜,以后你就带三天的菜去,我每周三去学校给你送一次菜。”

    凤来一听,顿时欢呼起来:“姐你太好了!”

    “你安心读书,争取考学。”凤宁知道凤来的成绩不错,可惜从前马老太连初中都没让她读完。

    凤来听她这么说,不由得看向凤金宝:“家里还会送我上学吗?”

    凤金宝没开口。

    凤宁说:“当然,只要你能考上,我就送你上,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直到你考不上为止。”

    最小的凤柏听到这里,吃惊地说:“大姐你哪来的钱?”

    “我现在没钱,难道不会挣吗?小松和小柏也一样,只要你们读得起,姐就供你们上学!”凤宁说。

    她自己已经不可能复学,一定要让弟弟妹妹尽可能多读点书。

    凤金宝听见大女儿的话,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却没有说话。

    第5章

    卖笋  凤宁跟家里说了明早赶集卖冬笋的事,两个弟弟都想跟着去玩,听说是骑车去市里才作罢。

    凤宁早早就睡下了。这一夜,她睡得意外踏实,连梦都没做,直到梅香来叫她才醒来,原来已经快五点了。倒是梅香想到要去南宁卖笋子,激动得一夜都没睡踏实。

    凤宁来不及烧热水,用冷水刷了牙洗了脸,冰凉刺骨,整个人顿时清醒了。

    她俩将冬笋用袋子装了,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又用背篓装了一些,里面放上盘秤。

    梅香说:“还挺沉的,不知道能不能驮得起。”

    凤宁说:“应该没关系,我来骑。你背着背篓坐后面,给我打手电照路。”

    两人刚从家里出来,就碰到了曾决明,他其实早就到了,没好意思去凤宁家叫人:“你们的东西挺沉吧,要不我帮你驮点?”

    凤宁说:“东西都绑好了,重新绑麻烦,你载梅香吧。”

    梅香连忙说:“不、不、不,我骑车,你坐决明的车。”

    凤宁也没拒绝,笑嘻嘻地说:“那你来骑吧,我还可以躲在决明后面避风呢。背篓和手电都给我,我给你们照亮。”

    曾决明听见这话,不由得笑了一下。

    梅香骑车走在前面,曾决明驮着凤宁走后面,凤宁举着手电筒给他们照路。

    他们出发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是个阴天,没有星光和月亮,全靠手电筒那点光照亮。山村静寂得连鸡叫声都没有,狗也躲在窝里没醒来,除了风声,就只有自行车滚动的辘辘声。

    村道有点窄,好在大家都熟悉,顺利地通过了这段路,上了马路。马路是国道,铺了柏油,比起村道要宽敞平整多了。

    马路上没什么车,倒是陆陆续续碰到了不少步行的人,都是挑担上街去卖菜的农民。

    冬天的清晨真够冷的,凤宁穿着棉袄,头上还裹了围巾,躲在决明身后,还是冻得直哆嗦,这钱可不好赚啊。

    “真冷啊!”凤宁瑟缩着脖子,“你们骑车是不是更冷?”

    曾决明:“还好!”

    梅香:“是的!”

    两人同时回答。

    凤宁笑起来:“你俩可真有默契。决明跟着你爸学中医,以后是要当医生了?”

    “对啊,我爸说什么年代人都要看病,学会了一辈子不愁吃喝。”曾决明说。

    “这是真的,不过还得医术高明才行。你学中医是不是还要考执业资格证?”

    “资格证?没听说啊。”

    “那以后肯定会需要的,没有这个资格证,是不能给人看病开药的。要是可以考,趁早考一个比较好。有了证,以后可以自己开诊所。中医是个很不错的职业,可以干一辈子呢。”好像是九十年代左右,国家要求中医必须持证上岗,因此损失了不少良医,尤其是民间那种祖传的医术和秘方就此失传。凤宁记得上辈子曾决明后来也没有做医生。

    曾决明把凤宁的话听进去了:“我去了解一下。”

    他们边走边聊,天色终于褪去了纯黑,开始蒙蒙亮了,凤宁赶紧把手电筒关了,甚至还把后面那节电池的正负极换了过来,这样不容易跑电浪费电量。

    就这么骑着车,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南安。

    凤宁对南安极为熟悉,除了在这里上过一年高中,还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她把两人带到了南安最大的古城农贸市场,古城市场位于老城区,南安没发展起来时,这里就是市中心。

    凤宁跳下车,对曾决明说:“谢谢啦,我们卖完还要逛街买点东西,估计时间早不了,你买好药就先回去吧。”

    “我也不用那么早回去,我买好药就来找你们,到时候一起回去。”曾决明说着就骑车离开了,根本不给她们拒绝的机会。

    梅香看着曾决明的背影,说:“他怎么跑那么快?”

    凤宁笑:“可能是怕我请他吃饭。走吧,我们进去找个位置。”

    两人推着车进了市场,此时天色尚未大亮,里面的人已经很多了,卖菜的基本已经就位,但买菜的人还没怎么上场。两个女孩转了好一会儿,也没找到合适的地方。

    最后还是凤宁跟一个面相和善的卖萝卜的大妈说:“阿姨,你的萝卜真水灵。挑这么大一担萝卜来卖,走了好远的路吧?”

    大妈看见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姑娘笑眯眯地跟自己说话:“也没好远。你要萝卜?”

    凤宁摇头:“我不买萝卜,我是来卖冬笋的,家离这里二十多里,赶到这里已经晚了,没地方放了。我在你旁边放一下好吗?我顺便帮你卖萝卜。”

    大妈听她这么说:“那你放吧。”

    凤宁麻利地将对方的萝卜收拾一下,堆码得整整齐齐的,腾出一块小空间,铺开蛇皮袋,把自己带来的冬笋一个个堆码起来,没放完的就继续放在袋子里。

    梅香则把自行车搬到摊位后面,跟凤宁站在一起,准备等客上门。

    凤宁见还没什么客人,便让梅香看着,自己去转了一圈,还好,整个市场只有两三家卖笋的,他们的笋子没自己的大和匀称,她还问过了价钱,叫价四毛,看来能卖个三毛,跟她预期的价格差不多。

    这还是市里才能卖到这个价,要是他们镇上,一两毛也未必卖得出去,没办法,谁叫他们当地就产这个,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竹林,就街上那几个人吃,能吃多少。

    她转了一圈回来,已经陆续有人来买菜了。

    凤宁亮出杀招——挂上笑容,开始招呼客人:“阿姨,买笋子吗?昨天下午新挖的,特别新鲜,个头也大。”

    从她跟前路过的女人听见她的声音,停了下来:“笋子怎么卖?”

    “你给四毛吧。”凤宁说。

    “不能少点?”客人已经弯下腰来了。

    “真心要的话,三毛五给你。这笋子多漂亮啊,个头又大,两个就能炒一盘了,加点肥肉,或者用猪油炒,比肉都香。”凤宁挑了两个大的出来,“这两个可以吗?”

    客人看一眼:“行。”

    凤宁从背篓里拿出秤来,放秤盘里一称:“三斤二两,算三斤,一块零五分,就一块钱吧。”

    客人掏出来一把零钱:“给你零钱可以吗?”

    “零钱好啊,我正要零钱找零呢。”凤宁笑眯眯地将笋子拿起来,放在对方的菜篮里,一边接过对方递来的钱,一边问,“阿姨买萝卜吃吗?这萝卜多水灵啊,又嫩。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泡点萝卜吃,酸辣可口,还开胃。”

    客人听她伶牙俐齿,又看了她一眼:“这萝卜也是你的。”

    “不是,是阿姨给我让了个地方,我帮她卖。”凤宁笑得甜甜的。

    她的笑容特别具有感染力,客人抵抗不了:“那好吧,我买根萝卜。萝卜怎么卖?”

    卖萝卜的大妈高兴极了,赶紧去卖萝卜了,她没想到凤宁还真帮她卖萝卜。

    凤宁的笋子就这样开了张,她负责揽客称重,算账,让梅香收钱找钱,还顺便帮大妈卖萝卜。

    她长得好看,笑容亲切,嘴巴又甜,愿意买她东西的人还挺多。

    梅香还担心卖不完,没想到八点多笋子就卖完了,顺带隔壁大妈的萝卜都卖了大半。

    两人收拾好东西,顺便把客人剥掉的笋衣也带走,一点垃圾都不留。

    梅香难掩内心的兴奋,等出了市场,才说:“没想到这么好卖!你可真行,宁宁!我就不好意思吆喝。”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他们买就是我赚的,不买我也不吃亏呀,说几句话而已。”凤宁说。

    梅香说:“我们现在去哪儿?去买东西吗?”

    凤宁说:“吃点东西吧,顺便等一下决明,他说了要来找我们的,估计他现在也快买好了。这市场还有卖衣服的摊位,你要的毛线应该也有,一会儿我们去看看。”

    两人找了一家面馆,每人点了一碗担担面,一毛钱一碗。等面的空隙,凤宁把钱拿出来点了数,四十多斤笋子,除去损耗,一共卖了12.8元。

    凤宁拿出6元,将剩下的给梅香:“你挖的笋比我多,我拿六块就好。”

    梅香不干:“那怎么行!要不是你,我也卖不了这么多钱。以前我背一大篓去镇上卖,顶多就卖个两三块钱。”

    凤宁不由分说抓住她的手:“拿着,早上这顿你请客就好。回头我买东西钱可能还不够,还要跟你借钱。”

    梅香听到这里,这才不争了。

    吃完面,曾决明也过来了,他来得正好,可以帮她俩看自行车。凤宁先陪梅香去买毛线,毛线价格三毛钱一两,织一件毛衣需要两到三斤毛线,也就是需要将近十块钱。好在梅香还从家里带了钱来,否则钱不够用。

    挑好毛线,梅香又给弟弟妹妹各买了一双袜子,花了一元。一双袜子五毛钱,现在工业品的东西就是贵,再过几年就好了。

    凤宁在市场上买了一个大棉线团。又看到有卖白纱布的,厚薄程度用来糊灯笼再合适不过,一问价格,1元每米,价格昂贵,不是凤宁现在能够承担的,算了,还是用纸吧。

    所以从市场出来,凤宁拉着梅香和曾决明去了百货商店。要买凤宁需要的材料,百货商店最合适。

    凤宁买了一支细毛笔,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水彩颜料,还有一刀厚厚的白纸,也就是学校用来油印试卷的纸。薄而有韧性,这纸很便宜,但架不住买得多,也花不少钱。

    三样加起来一共需要七块三毛,凤宁身上的钱不够,便向梅香借了两元。又买了四支铅笔,还买了两毛钱的橘子糖,小孩子的童年,总还是要有点甜味的。

    “梅香,我可能要过段时间才能还你钱。”凤宁说。

    “没关系,什么时候有钱了再还也不迟,过几天我们再挖冬笋来卖。”梅香兴致勃勃。

    “好。”凤宁应下来,不过她打算赶在元旦前做些灯笼,挖笋的时间不会太多。

    第6章

    扎灯笼  买好东西,他们往回走,这回凤宁没有坐曾决明的车,而是自己骑车驮着梅香,主要是担心被村里人看见说闲话,给曾决明造成困扰。

    今天天气很不错,他们快到家的时候,太阳居然从厚厚的云层后面探出脸来,冬日能够见到太阳,在他们这里绝对是喜事一件。

    凤宁忍不住哼起了《太阳出来喜洋洋》,梅香跟着唱了起来,曾决明则吹着口哨给她俩伴奏。凤宁心情愉悦,年轻真好啊!

    回到家,弟弟妹妹都欢天喜地地迎上来,想知道大姐笋子卖得如何,买了什么东西回来。

    凤来从背篓里拿出那卷白纸:“姐,你买这纸是要给我们打草稿吗?”

    “不是,我有别的用途。这是给你们买的。”凤宁从口袋里掏出橘子糖给他们,“还有几支铅笔,你们要的话就拿一支,留一支给我用。”

    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礼物,弟弟妹妹都很高兴,自从妈妈去世后,这种小惊喜基本上是没有了。

    凤柏看着背篓里的颜料:“大姐,这是什么?”

    凤宁说:“这是颜料,画画用的。对了,你们今天都在家,事情都忙完了吗?忙完了来帮我干点活。”

    “什么活?”

    凤宁说:“我要做点东西,你们帮我砍竹子,刮青。”

    妈妈在世的时候,这些事情姐弟几个是常干的,所以并不陌生,凤松满口答应:“好啊,大姐你也要编篮子了?”

    “不是篮子,反正是要用到竹子,等编好了你们就知道了。”凤宁说。

    于是姐弟几个去自家竹园里砍了好几根竹子回来,挑选竹节特别长的慈竹,用刀子将竹子表面的青皮刮掉,这层青皮太过光滑,不利于上浆糊纸。做精细的竹编也会刮青,是为了颜色统一。

    因为母亲的缘故,家里做竹编整套工具都有,弟弟妹妹们干起来都轻车熟路。他们刮青的时候,凤宁开始做午饭。

    凤金宝背着一筐猪草从外面回来,看着院子里的竹子,问:“怎么又砍竹子,要做什么?”

    凤宁一边切菜一边说:“我打算做点东西,看能不能卖掉。”

    凤金宝有些诧异地看了大女儿一眼,妻子做竹编的时候,凤宁确实跟着学了点,但多数时间都在上学,也不知道到底会不会做。自从妻子去世后,家里就很少有额外的收入了,所有收入全指着那口鱼塘和猪圈里的两头猪,要是凤宁会做竹编,家里就能多一份收入了。

    “要不要我帮你破篾?”凤金宝问。


如果您喜欢,请把《系统把我识别成了猫》,方便以后阅读系统把我识别成了猫第127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系统把我识别成了猫第127章并对系统把我识别成了猫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