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斯亲自将女儿送进教室,送到她座位上。
不怒自威高大帅气的爸爸像骑士一样保护着他的公主女儿,离开前,把粉色挂脖水壶和零食袋递给绾绾,嘱咐:“放学爸爸来接你,今天可能会下雨,你别出去就在教室里面等。”
“嗯嗯,爸爸你快去上班吧。”
“再见。”男人揉揉女儿脑袋,唇边溢出一抹宠溺微笑。
他不疾不徐迈步离去。
坐靠墙的两个女孩子窃窃私语,目光徘徊在绾绾背影上,绾绾耳尖,扭头看去,那两人立刻闭嘴,低头不敢对视。
绾绾暗嗤冷笑:胆小鬼。
在徐斯连续两个礼拜亲送亲接的威慑下,爱说是非的小家伙们宛如掐掉开关的电子喇叭,至此消声沉寂。
没过多久,市里举行中学生作文大赛。绾绾一路冲锋,从全市几千名初一学生里脱颖而出,勇夺桂冠。
全市作文竞赛一等奖含金量蛮高,除奖杯和证书外,还有五十元现金奖励,由年级组长颁发。
人生第一次凭借自己努力获得的奖金,绾绾兴奋的难以表述。
恰逢静姝来接人,她停在校门外,远远就见小姑娘双眉高高扬起,一张粉嫩小嘴含着笑意略略张开,喜悦的光辉衬托她更加明眸皓齿,耀眼夺目。
“什么事这么高兴。”
绾绾坐上车,笑容浸透眼底,“妈妈。”声音像是掺了蜂蜜。
“妈妈,你猜我为什么高兴。”
“比赛得奖了。”
小姑娘嘴一撇,“没劲。”一下就猜出来了。
静姝哈哈大笑,挂挡踩离合油门,车子咻地驶离校园大门。
第143章
中考
自这次参加作文竞赛拿到全市一等奖后,但凡有市以上或全国性的大赛,班主任首先便将目光标准徐江绾。
她取得名次不仅代表个人,更关乎校荣誉,班级荣誉,追究其切身利益的话,班主任可以靠优秀学生晋级评优评先。
所以纵观徐江绾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涯,可谓星光熠熠,搅动校园风云人物,毫不夸张的说,班主任林岚每次看她,都是那种看亲女儿的眼神,使她无形之中成为众多同学的假想敌。
中考结束那日,亭亭玉立的少女昂首阔步迈出考场,她的爸爸妈妈和奶奶站在校门外殷殷期盼与等候,见她出来,三道炽烈的视线霎时投放在她脸上,妈妈抱着花束上前,展开双臂拥她入怀。
少女如娇养的玫瑰,如今长得快与妈妈一样高了。
静姝亲了亲宝贝女儿的额头,柔声说:“辛苦啦。”
小姑娘笑嘻嘻道:“不辛苦,题型都很熟悉,没怎么费脑子。”
徐斯不赞同的咳嗽一声以示警醒,“在外面谦虚点,这话狂妄自大了。”
绾绾调皮地朝爸爸做鬼脸,对围上来的奶奶嘀咕,“我又没很大声,而且…本来就是事实嘛。”
“是是是,你爸最烦人了。乖孙,热不热?奶给你煮的绿豆汤喝一口消消暑。”
“谢谢奶,奶你最好了。”
徐斯哭笑不得,合着他里外不是人呗。
“先上车。”
夏日炎炎,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热浪。
静姝坐进副驾,插紧安全带卡扣,就在此时隐约的雷声从遥远的天际传来,渐渐逼近头顶。
“要下雨了。”她喃喃道。后座的林秀兰诶呀一声说:“阳台还晒着衣服呢。”
“现在回去收来得及不?”
男人稳稳按下手刹,轮胎摩擦水泥地面丝滑倒车拐弯,不一会儿,果然下起了小雨,滴滴答答打在挡风玻璃上,林秀兰愈发着急。
幸好小区离学校非常近,一个美丽的转弯甩尾驶进小区直奔他们家所在楼栋。
赶到家,外面雨声哗啦,方圆十里的区域笼罩在磅礴雨幕中,林秀兰一边诶呀可惜,一边快速收下衣服。
“全打湿了。”
“没办法,只能重新再洗一遍。”
林秀兰抹掉脸上的水珠,看着乌云滚滚闷雷阵阵的窗外,吐气道:“老天爷怕不是发疯,上午还大太阳,这会儿说变就变。”
随即又心有余悸,“幸亏绾绾提前交卷出来的早,不然肯定要被淋成落汤鸡。”
“她最讨厌下雨。”
本来已经进房的小姑娘听见奶奶抱怨,伸出半边脑袋嘿嘿说:“奶奶懂我。”
下雨会淋湿头发,众所周知,徐江绾最宝贝她的头发。
“等会吃什么?”
“不是定的餐厅吗?”
静姝扬扬下巴,“这雨势还能出去啊。”
“怎么不行。”男人挽挽袖口,勾唇道:“又不是走路过去。”
静姝看向婶娘,“我都行,你们说吃什么就吃什么。”今天中考结束最后一天,按惯性,确实该庆祝。
跟侄子侄媳妇在北京生活多年的林秀兰早已被他们潜移默化从里至外改变,当初那个死倔且墨守成规的土气寡妇形象越来越模糊,仔细回忆,有时竟完全想不起来了。
他们一家钟爱老店,从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光顾的餐厅,老板做生意发财后盘下一家小四合院,位置偏城中心,开车过去二十分钟,极为便利。
老板给院子做过翻修整改,映入眼帘的假山池水,两排小小竹林,颇有山水园林之韵味。
他们家囊括南北特色菜系,摆盘精致,工序精良,最难得的是大厨手艺十年如一日的精湛高超。
四人由经理引进包厢,徐斯是这里的常客,每年消费至少千元以上,待遇自然和普通食客不同。
屁股刚挨椅子,经理便抬手,吩咐服务员将餐具和果盘端上来。
同时为他们贴心介绍餐厅近期新添菜品,包括海鲜类食材原产地等等。
“今天早上到的龙利鱼花胶鱼,肉质鲜嫩可口,徐厂…要不要点一份尝尝?”
男人转头看向身旁的妻子。
“行啊,龙利鱼怎么做的?”
经理态度恭敬回复,“香煎,柠檬牛奶点缀。”
“有的客户喜欢白灼,跟清蒸鱼一样做法。”
“能开汤吗?”静姝突发奇想。
“鱼片汤?”
“对,和番茄一起煮味道应该不错。”
经理尬笑,暗自叫苦,后厨师傅从没做过这样式的,但贵客提的要求,他只能照做!
“好的,我跟师傅说一下。除了龙利鱼番茄汤外,您看看还要点些什么。”
“老三样安排,另外再点份腰花脆肚,蛤蜊煎蛋。”
“婶娘您看看呢?”
“这么多够了,绾绾和小静胃口丁点大,吃不完浪费。”
男人抬眸,经理意会,转身安静地退出包厢。
上菜速度很快,家人谈笑间,四盘主菜陆续上桌。
静姝先舀一碗她特别备注的龙利鱼番茄汤,“婶娘,尝尝。”
“你喝,我自己舀。”
“行吧。”
“妈妈给我舀一勺,太远够不到。”
“好的。”
番茄的甜味和鱼肉鲜香味完美融合,绾绾喝一口就爱上了。
直呼:“妈妈这么好喝的汤,你怎么从来不在家做给我吃。”
“突然想到的,你要喝,明天就做。”
“小静的脑瓜子就是厉害。”
徐斯点头赞同,他老婆在吃的方面一向很有创意。
“干嘛去?”
喝了两口,小姑娘忽然起身。
绾绾指指门,“卫生间。”
顺手关上包厢,走到长廊外,绾绾熟门熟路循着卫生间方向前行。
哪怕正值饭点,整个院子依然安静,雨打竹叶声清脆悦耳,甩了甩手上的水珠,一阵喧闹逼近,迎面走来五六个同她年纪差不多的少男少女。
其中一位眼熟的不能再眼熟。
他们似乎在争论什么,边走边推搡,被欺负的那人俨然就是她从小相熟的隔壁邻居孙承耀。
第144章
资产分配
徐江绾本不想多管闲事,走廊有两条道,右拐也能回自己包厢,只是需要多绕点路。
转身的刹那,却瞥见其中一个鸭公嗓的男生翻起孙承耀裤兜,“别逗我们啊兄弟,天天吹嘘自己有钱,钱呢,就这点儿啊。”
“一盘烤鸭就没了。好歹让人家蓝茵茵来份饭后甜品吧。”
众人哄笑:“就是就是。”
“承耀,小气了哈。”
他们口中的蓝茵茵站在一旁双手抱胸,冷眼旁观,羞的孙承耀几乎无地自容。
他哪知道这地方人均五六十!菜品死鬼,自己攒的零花钱,两盘菜就没了。
捉襟见肘的窘迫模样还是当着女神蓝茵茵的面,孙承耀几乎想一头撞死在梁柱上,他脑袋空空,神游天外,放任同伴推搡抢走零花钱而无动于衷。
绾绾终于看不下去,声音嘹亮对着几步之遥的人群高喊:“孙承耀。”
谁啊?
有廊柱挡着看不清全身,几人好奇往前走了两步,待看清样貌后,小男生们不约而同屏息吸气。
妈呀,长得比蓝茵茵还漂亮。
蓝茵茵本来正不屑地把玩指甲,闻言睨眼,顿时脸色阴沉。
“孙承耀你在这儿干嘛呢?”
孙承耀怔愣,他万万没料会在这里碰上江绾姐。
旁边男生用胳膊肘抵了抵孙承耀,低语询问:“认识啊。”
孙承耀没理。
仍呆呆傻傻地望着徐江绾,绾绾皱眉,许久不见,难不成被人欺负成白痴,不会回话了?
“我爸妈在前面包厢吃饭,很久没见你了,你跟我进去打声招呼。”
“啊,叔叔阿姨也在呀。”孙承耀挠挠头,有些尴尬和不好意思。
真是废话,她爸妈要不在,她怎么可能自己一个人来。
绾绾绷着张小脸挺能唬人,语气平静,“快点儿。”
“哦。”
“诶,你就丢下我们走啊。”
狐朋狗友不放人,死死抓住孙承耀手臂。
可能因为有从小认识的熟人在,孙承耀胆子大不少,表情不耐烦道:“你别拽我,松手。”
“你先告诉我她是谁?”
“我邻居姐姐。”
绾绾没耐心等他们,再次催促,暗示再不过去她爸爸妈妈要出来找人了。
听这话,那几个年长的男孩才放手,孙承耀赶忙跑向绾绾。
带着他进包厢,静姝倍感意外,“承耀,你们也在这儿吃饭呀。”
男孩摆手,“不是,不是,我爸妈没来。”
“什么意思,你一个人来的?”
绾绾冷哼,没管孙承耀坐回自己位置,“他现在厉害,交狐朋狗友,拿零花钱充大头。”
“耀耀,过来坐。”林秀兰拍拍右侧的椅子,招呼道。接着苦口婆心说:“正当读书的时候就该好好学习,不要跟那些整天在外面晃荡的坏孩子玩,你爸爸妈妈培养你不容易,知道吗?”
孙承耀哪敢反驳,一个劲嗯嗯点头。
“想吃啥,奶奶给你盛。”
“奶奶,我自己来。”
面对长辈,小孩挺懂礼貌,不过一顿饭吃下来提心吊胆,生怕绾绾姐把蓝茵茵的事说出来。
饭后,孙承耀跟着绾绾上车,他像一团弱小可怜又无助的小动物,紧紧挨着林奶奶,缩在后座靠窗位置。
说实话,姜阿姨温柔美丽,他尊敬且亲近,至于徐叔叔……呃,人很好,但他天然不敢靠近,平时有多远离多远。
将孙承耀送回家,薛桂莲千恩万谢,最近小子调皮叛逆期,成天不归家,害她到处找人。
听说是在餐厅碰见的,薛桂莲板脸撸袖,等外人一走,立刻揪起儿子,“谁给你的钱?嗯?”
“疼疼疼,妈,您轻点,我耳朵都要被您揪下来了。”
“揪下来才好,有耳朵跟没耳朵一样,反正都听不见我说话。”
大门关闭,里面鸡飞狗跳。
乌云退散,遮蔽天空的阴影悄然飘走,大地放晴,攀上院墙的牵牛花和藤蔓经过雨水湿润,沁出清新芬香。
静姝掏出钥匙打开隔壁院门,许久没过来打扫,地面四处是落叶,水缸又裂开两条细缝。
“住来住去,还是小院舒服。”
绾绾跳下台阶,走到墙边搬开一块平整瓷砖,小学藏的玻璃罐还在,里面积攒着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全是旅游时在海边捡的,她要带回那边的房子放卧室置物架上,这样每晚睡觉前躺下就能看见它们。
“赶明儿等绾绾上大学,不需要我天天做饭了,我就回这里住。”
林秀兰环顾四周,顺手抄起扫帚将沾满雨水的落叶扫拢成堆,“拿个簸箕给我。”
把院子稍稍整理,客厅和厨房没什么可打扫的,都用遮灰布盖起来了。
“其实也可以租出去,我听楼下崔芳说他们家那栋四合院每年能收一两千租金。”
四人踏出小院,重新上锁。
徐斯回道:“不值当,家里不缺这点租金。”
绾绾读书的费用早在她小学二年级就储存完毕,如果没有遭遇太严重的通货膨胀,那笔教育资金能供她读完大学甚至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