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杜雅雯孟慧 本章:第32章

    陶睿倒了杯水喝,没说话,吴秀芬就知道他意思是连侄女也不认的。陶睿他上辈子钻研演技几十年,演戏不说出神入化,也差不多,就陶媛媛这点小伎俩,他一打眼就看穿了,自然没兴趣给人当好小叔,他又不欠陶媛媛的。

    说起来在原剧本里,陶媛媛还指着原主的鼻子骂过不少次呢,对爷奶父母都没孝心,小白眼狼一个。

    吴秀芬笑了下,拿出五毛钱给她,又拿了两块糕点给她,“过年了,一年也就听一回拜年的话,这是给你的压岁钱,回去和你爸妈过年去吧。”

    陶媛媛听懂了吴秀芬的意思,意思就是给东西一年一次,除了过年,别的时候不用想。赵雅香身为长辈,也跟着给了两毛钱,陶睿继续喝茶。

    于是陶媛媛就笑容有点僵地走了,她看见小辉手里的玩具了,别人不可能舍得买玩具,那绝对是

    陶睿给买的,结果轮到她,一分钱都没有。

    陶媛媛心里很不平衡,也很不甘心,但没办法,她是真有点怕陶睿。那天陶睿打她爸,扯过她妈的时候,太冷漠了,她觉得这个小叔真的不好惹。

    不过心里就是不舒服,她走远了悄悄呸了一声,拿着手里的七毛钱觉得他们忒小气。天天生活那么好,不知道挣了多少钱呢,爷奶手里肯定也有很多,只不过不疼她罢了。

    她把七毛钱塞里兜藏好,躲在外面几口就把点心吃没了。点心味道倒是很好吃,比她吃过的点心都好吃,可惜只有两块。

    她吃完拍干净手,又擦干净嘴,跑回家喝了几口水漱口才开始做饭。

    而这件事从头到尾,陶福和肖丽珍都不知道。

    陶睿家里既暖和又舒服,还有机灵可爱的小狗,小辉都不想走了。就连陶鑫和赵雅香都有点舍不得这样的享受,不过初二本来就是回门日,是要和娘家人一起过的,他们住到初二早上,就准备要走了。

    陶睿给他们装了一背篓吃的,硬是让他们带上。

    陶鑫连忙推辞,陶睿把背篓塞到他怀里,说:“推辞啥?我这也不是给你的,是给我大侄子长身体的,还有我赵叔、赵婶也得吃点好的。以前弟弟是啥都没有,现在自己家做这么多东西,吃上肯定差不了,你再客气就是把我当外人了。”

    陶鑫看了眼藏不住期盼的小辉,心里软了下,还是收了。就是感觉有点不好意思,拍拍陶睿的肩膀道:“二哥领你这个情,亲兄弟不说两家话,你有啥事就来找我,能出力的我肯定出力。”

    “放心吧二哥,以后麻烦你的地方多着呢。路滑,回去小心点啊。”

    “知道了,你们快进屋,外头冷。”

    陶鑫他们是推着一辆自行车来的,路滑也不敢骑车带人,就是两口子走路让孩子坐车上,这样推着还能让孩子暖和点。

    陶睿给的背篓就挂在了车头上,里头装得满满登登的,看见的人都羡慕陶鑫有陶睿这么好的兄弟。同时又笑话陶福没福气,好好的一个兄弟就愣是给作没了。

    按理说,陶鑫早就去镇上了,跟陶睿都没啥来往,而陶福和陶睿住一块儿,要是好好处,就是大哥照顾小弟,陶睿发了能不对大哥好?可陶福偏偏嫌弃陶睿,觉得他是累赘,死活要分家,还眼皮子浅的分了那么多东西。

    那后来好歹有点眼力劲儿,跟陶睿做邻居帮把手也行啊,结果可好,又惦记上人家的房子了,八成连那封举报信也是他写的。这下好了,陶睿直接不认他,往后陶睿再发达,他也沾不上光了。

    有人听过肖丽珍说肚子里的孩子有福之类的话,背地里都嗤笑不已,这还有福?这是没福还差不多吧?孩子的小叔刚发达,爹妈就跟小叔闹崩了。看人家小辉拿着玩具走的,那才叫有福呢。

    肖丽珍还不知道她被人看了多少笑话,她这日难得的出来溜达几步,想沾沾大年初一的喜气,就正好看见了老二一家。他们推着自行车准备回镇上,车头上挂的一筐东西特别扎眼,一看就是老人给的!

    肖丽珍脸色难看了些,叫陶媛媛扶着她,快步走向了老二一家。

    赵雅香先看见她的,忙往前迎了两步,“大嫂你咋过来了?慢点走,当心肚子。”

    肖丽珍皮笑肉不笑地说:“你们这是要走啊?咋没上我们家来坐坐呢?分家了也是亲兄弟啊,你们多长时间也不下乡一趟,好不容易来了还不进门,这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两家咋地了呢?”

    赵雅香对他们当初不要脸地要自家东西还挺膈应的,虽说他们自己就没想分到啥,还说过如果大房被苛待了就把东西给他们,但事实上大房不但没被苛待还多分了不少,又来找他们要东西就太贪心了。她一点和大房来往的意思都没有。

    不过走到面对面了,她也只是淡笑着说:“这不是听说大嫂你怀孕了,怕打扰到你吗?想着等你生了再来看你呢。大嫂你咋样啊?看着还不错啊。”

    赵雅香的意思是说她富态了,好像没怎么折腾,肖丽珍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看了眼小辉,就摸着肚子笑说:“我去镇上找人给看了,这一胎是儿子,可不是不错吗?你大哥是家里长子,这些年没儿子一直闹心呢,现在总算是有了。到时候抱孩子给爸妈看看,他们俩还不得高兴坏了?”

    赵雅香向来知道她重男轻女,闻言应和道:“肯定高兴。大嫂,天怪冷的,你快回屋暖和暖和,我们也得抓紧回镇上了,我爸妈还等着呢,就不和你聊了啊。”

    他们刚要走,肖丽珍又伸手握住了车把,笑说:“都到家门口了,进去坐坐呗,给小辉吃点糖。”说着她像刚看见那一筐东西似的,惊讶道,“呦,这是爸妈给你们拿的呀?爸妈现在真是享福了,拿这么多好东西给你们,我听说老三这些东西都卖挺贵呢,咱寻常老百姓都买不起。”

    这话酸的老二两口子都感觉到酸味儿了,陶鑫说道:“这不是爸妈拿的,是老三给拿的。他这不是今年出息了吗?说是自己做的吃食,拿回去给我岳父岳母尝尝。”

    肖丽珍呵呵一笑,“那老三还挺会做人的,倒是我这怀着陶家孙子呢,还一口没尝过啥国秀小吃。老三现在可硬气了,一点小事就不搭理我们了。你们可得当心着点,好好和他处好关系。”

    她说完摆摆手,笑道:“悖我这都是白嘱咐,你俩在镇上工作,比我们泥腿子懂得多多了,啥不明白呀?我都听说了,今年你们送来的年礼比往常多好几倍呢,还是你们聪明,不像我家陶福那么傻……”

    赵雅香忙说道:“哪是因为这个啊?是老三去我家拿东西了,我们当哥嫂的过来肯定得回礼,不能太寒碜了。”她不想说这些事的,不过也不愿意让人觉得是她家趋炎附势。

    结果肖丽珍不但没觉得回礼应该,反而连陶睿也恨上了,诧异道:“你们两兄弟这是关系变好了啊?有来有往的,他为啥就给二哥送不给大哥呢?要说这关系远近,你大哥跟他同一屋檐下住着,不至于让他一点好不念吧。”

    肖丽珍心里有气,当然不能憋着。再加上她怀孕这几个月,陶福让着她,她脾气也大了起来,说话就很不客气,也不给人面子。

    陶鑫和赵雅香都是喜欢体体面面的人,但也不是啥软包子。

    赵雅香冷下了脸就说:“那大嫂得去问老三,我俩哪知道呢?可能是因为我俩分家啥也没要,你们要了那么多东西还惦记人家的房子吧。泥人都有三分血性,何况老三那个不吃亏的主呢。反正我们两口子向来都别人对我们好,我们就对别人好,这都是相互的,别的我们也不懂。”

    肖丽珍变了脸色,刚要说话,陶鑫就推车往前走了,冷声道:“大嫂还是回屋去吧,别磕了碰了的再赖我们,我们可担待不起,就不陪你大冷天的在外头说话了。走了。”

    赵雅香还特意绕开她,说道:“我们可没碰着你啊大嫂,那边有人都看着呢,今儿个就不说了。”

    肖丽珍身为长嫂,从来就没机会耍长嫂的威风,见他们说走就走,脸色难看得厉害,张嘴就骂道:“你们得意个啥呀?不就是看不起我们吗?老三出息了就攀上去了,脸皮要不要了?”

    老二一家根本没回头,赵雅香还捂住了小辉的耳朵,加快了脚步。

    陶媛媛盯着那一筐吃的,想起她吃到的两块点心,陶睿居然给了小辉那么多,这都怪她爸妈不会做人。她用力拉了拉肖丽珍,皱眉道:“妈你少说两句吧,你看看都有人看咱们笑话呢,快回屋去吧,你不怕冻着你儿子啊?”

    “啥你儿子你儿子的?这是你弟弟!”肖丽珍不满地拍了她一下,看见好几个人瞧过来了,不甘心地往回走,嘴里还嘟嘟囔囔地骂老二老三,连带二老也骂了两句,只不过声音小,只有陶媛媛一个人听见而已。

    陶媛媛把她扶回去就跑回屋了,心想这种爹妈真没用,还好意思骂她,他们才是完蛋货!

    第42章

    七零年妈宝啃老男(11)(求收藏作者专栏鸭~...)

    刚过完年,

    村里又有了好消息,他们整个省的范围都可以分田到户了!

    这个和陶睿在现实世界的记忆不同,但分田到户当然是越早越好,

    以后所有政策都会慢慢放开,做什么都自由很多。起码像什么调查他享乐主义思想不正确这种事是不会再发生了。

    村里人个个都喜气洋洋,比过年还高兴,

    每天东家串西家串的都在议论这件事。陶国栋和吴秀芬也在家里商量,

    猜测分田地的时候会咋样分。

    陶睿之前为了口腹之欲研究养兔子,后来又钻研厨艺,赚钱盖房子。现在他算是各方面都满足了,在这个年代暂时也过不上更好的生活了,便也想在学习《美食全科》的同时,

    为社会做点有用的事。

    那和《美食全科》关联最大的当然就是农作物增产了。

    全国都粮食紧缺,多少人吃不饱饭,

    在这样的情况下,

    农作物增产绝对是对全国有利的事,

    而且又符合陶睿这一世的目标。

    于是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和爸妈说了。

    二老愣过之后就是哭笑不得,

    陶国栋笑道:“你小子瞎琢磨啥呢?养兔子养好了,

    不见得种地也行。想想你以前种地的时候,

    那地里头种的啥还认不全呢。”

    陶睿耍赖道:“那不还有你俩呢吗?我是不懂,但你俩是种地的行家啊,我有啥不明白的请教请教两位行家,还怕弄不明白?爸妈,不瞒你们说,我早就对地里那些东西感兴趣了,

    就是以前集体上工,我要是干慢点、干不好了,

    别人不乐意。这回咱家有自己的地了,我就想琢磨琢磨。”

    “那不还有自留地呢吗?你别打家里地的主意了,咱得种粮食吃啊,你瞎弄收成不好,咱吃啥?自留地也不小,咱们三个人分了地,自留地听说是按比例的,我种点菜,剩下的都够你祸祸了。”

    陶睿有些无奈,不过这也正常,他一个五谷不分从来不下地的人,二老哪放心让他碰那些地。他挣再多钱,在这个年代的人眼里,还是自己种出来粮食靠谱,肯定饿不死。

    于是陶睿退而求其次地说:“这样吧,咱做个打算,跟大队长商量把咱家的地分在最边上。这样我要是在自留地里头研究明白了,就可以种在咱自家的地里了。在最边上呢,我鼓捣啥也不影响别人,不显得奇怪,这总行吧?”

    他拿出原主那股劲儿来,说道:“爸妈你们快答应我吧,你们俩不信我啊?我运气好着呢,再说我想琢磨啥琢磨不出来啊?咋这么怀疑我呢?”

    两人一看他不高兴了,对视一眼,想着这也不算啥事儿,分边上就边上吧,本来他们家就住村尾,田地分到离他们近一点,去种地还方便呢。

    一家三口达成一致,便立马去找大队长说去。童奶奶和童燕知道了这件事,也跟大队长商量,把她家分的地挨着陶家。

    这就是要个位置,不是非要上好的田,也不是啥上好的位置,对别人没影响,大队长没多想就同意了。但令他震惊的是陶睿又提出了另一个要求,承包后山!

    后山对村里人来说,其实意义不大。大家不太会打猎,也不敢去深山。捞鱼其实那河里一直鱼就不多,只有陶睿用灵气吸引才总能捞到鱼。有点野菜啥的,以后自留地种的菜都吃不了呢,好多野菜在家周围也长,用不着特意去山上挖,没穷到那份上。

    所以陶睿要承包山的说法,在大队长听来就是有钱烧的,这不是瞎胡闹吗?

    陶国栋和吴秀芬也不赞成,但陶睿总有他的道理,他说了,“我养兔子、养鸡鸭鹅什么的,都已经有心得了。我卖的那些吃食你们也知道,家禽数量跟不上,我想卖也没食材。这哪行呢?不自己养的话,以后还得去外头买,太不划算。

    我包下山就是要种种水果、养养家禽,再咋样,我养一堆兔子,包这个山也亏不了。你们就放心吧,我是那种不着调的人吗?”

    要搁以前,他们还真觉得陶睿不着调。但这半年不是陶睿出息了吗?那眼界也比他们广,这一套一套的说出来,他们自觉地就有些相信,觉得陶睿肯定能弄好,人家眼光好嘛。

    再加上钱本来就是陶睿自己赚的,孩子要搞事业,还能拦着他不成?陶国栋和吴秀芬商量商量就同意了,那陶睿的爹妈都同意了,大队长自然没的说。这些收益都是他的功绩,他当即就和陶睿签订了合同,陶睿再一次把手里的钱全花了,承包了后山十年。

    这种好事只有这时候才有,村里人听说了觉得陶睿是傻子,但只有陶睿知道,他是占了便宜的。往后想承包什么山,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最后分地,当真把陶家和童家的地分在了田地最边缘,且是靠近村尾的这一边,算是所有田地中离他们最近的。自留地的范围也画好了,陶家和童家后头一大片都是他们的自留地,而再往后走就是后山了。可以说陶睿的产业算是连成了一片,隐隐和村里其他人分隔开了。

    陶睿这就开始在自留地种各种农作物,温度不够就扣大棚,每天勤快的净往自留地跑。童燕也跟着他一起,童燕种地也是一把好手,所以都不需要陶国栋和吴秀芬教,陶睿有什么不懂的,童燕就教给他了。

    他休息的时候也教童燕写字,给童燕讲历史故事和一些话本,让童燕能增长见识,了解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个方法很有用,就像一个很笨的人,到处开眼界、增广见闻、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和一个聪明人,每天只种地没别的见识,两相对比起来,还是这个笨鸟先飞的人更厉害。

    陶睿现在就想让童燕笨鸟先飞,难得的是童燕很愿意学,不管他说什么,她都听得进去,记得牢牢的。

    陶睿转移了生活重心,也没放下国秀小吃那边,只是他把国秀小吃的货品调整了一下,只亲手做一部分精品,仍旧卖高价,但量少。另外亲自配料或腌制之后,由吴秀芬带着几位帮工去做成品,做出来的量多,但肯定比不上他亲自做的,这样大量的货就压低了价格,更加亲民,销量非常好。

    有供销社、国营饭店、各大工厂和董飞去售货,陶睿这边只做个供货商便好,获利反而比以前更大了。

    在陶睿忙活种地的时候,他上次献出的兔子养殖法终于有了结果,经过层层试验审核讨论,首都相关部门已经肯定了他对养殖业的贡献,不但下发了五百元奖金,还派了一位专员亲自过来邀请他,希望他能去首都相关部门任职,和大家一起继续研究。

    大队长带专员到陶家的时候,那真是满脸喜气,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村里人也再一次跟了过来,看他们是为了啥事。

    专员迫切地想见陶睿,见他不在家,就跟着吴秀芬直奔自留地,谁知没看见研究兔子的陶睿,倒是看见陶睿挽着裤腿,光脚踩在泥里,正蹲在地上皱眉摆弄小绿苗呢。

    专员愣了一下,“这……陶睿同志在干农活儿?”

    不是他大惊小怪,实在是这样的人才在首都也是很受欢迎的,在这样穷苦的小村子里,怎么也被捧着护着吧?起码该有的待遇不该比大队长差呀。

    吴秀芬闻言笑道:“他呀,这不是研究完兔子又想研究种地了吗?说是啥增产啥的,就是想让农作物多产点,咱也能多吃点粮食。”

    “啊?”专员满眼不解地走上前,他有点糊涂了,从兔子到农作物,还能这么跳跃的?

    这当然是因为陶睿有金手指才能这么玩,不过在别人眼里,暂时还是觉得他小孩心性,瞎琢磨呢,到底也才十九岁。

    专员都三十五了,看见这么年轻鲜嫩的小伙儿,不禁在心里佩服,热情地同陶睿握了手,笑道:“陶睿同志为国家做了很大贡献啊,国家很快会把兔子养殖法推广开来,到时候只要大家认真学,就可以解决一定的困难问题了。”

    陶睿笑道:“能帮得上忙就好。只是一个兔子养殖,不算什么,您别这么夸我,我受之有愧。”

    “任何一项增产的贡献都是巨大的贡献,陶睿同志就不要谦虚了。其实我这次来是带着任务来的,我们领导很欣赏你这样的人才,特意邀请你去首都和我们一起研究,待遇方面你放心,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我们有很多研究组,到时候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你分配,不管是在兔子养殖上继续深入研究,还是去研究其他家禽家畜,都会更加便利,而且大家志同道合,一起讨论也更容易取得成果。”

    专员发现陶睿对兔子已经不感兴趣了,那是一点也不耽搁,忙说了很多好处,想吸收人才进组织。现在各个部门都人才紧缺,能多一个人才就是好事,他当然要卖力点。

    不过陶睿想也没想就拒绝了,他说道:“我其实就是野路子,指不定哪天冒出点稀奇古怪的想法,就自己在家试试。成功的有,失败的那当然是数不过来的。我也没读过多少书,和知识丰富的优秀同志们根本不能比。

    首都我就不去添乱了,不过我最近对农作物的种植很有想法,如果我以后有了什么收获,一定会立即向组织汇报。”

    专员很诧异,能够有个工作已经是大好事,能够一下子去首都做研究员,那更是天大的好事,怎么陶睿连犹豫一下都没有呢?

    倒是其他人都震惊又不解,震惊的是陶睿居然有这么大的造化,不解的是陶睿居然给拒绝了!

    吴秀芬急得当场就要拉住陶睿劝说,陶睿对她摇摇头,说道:“非常感谢组织信任我,给我这么好的机会,只是我有自知之明,我身体不好,生活方面说白了很娇气,去过集体生活,按部就班地上班,对我来说是很大的压力。

    而且我在这边还有生意,和不少人都有合作,还有帮工,不能这么说走就走,把他们扔下。我希望我能做个负责任的人,并且在有能力的同时帮助更多的人。当然我还是会继续研究农作物和家禽家畜的增产情况,不会放弃的。”

    陶睿是在上头挂了个名的人才,但到底只献出了兔子养殖法,受到重视也没有那么特别的重视。陶睿这样明确表态之后,专员也就惋惜地离开了。

    他也和别人的想法一样,觉得陶睿有些“不务正业”,想一出是一出,错过这么好的铁饭碗,错过进京的机会,以后真的不知道会怎样了。

    这件事又成了新鲜事,被村里众人议论了好几天,连镇上的人都听说了,知道国秀小吃的老板厉害着,连首都都有人来请他去工作。

    陶鑫还特意下乡来问了一次,确定陶睿不愿意去首都之后,劝说一阵,惋惜地回去了。在他看来,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听说首都有些工人还给分房子呢,像陶睿这样被邀请过去的,怎么也能分个职工小单间啊,户口也能迁过去。

    那样陶睿以后就是首都人了!

    就算以后陶睿不想上班了,那再辞工在首都做买卖,不比这小镇挣得多?

    不过陶睿很有自己的想法,别人劝不了,他也只能暗自遗憾了。

    这事儿还让陶福两口子笑了半天,说陶睿目光短浅又自大,养好了兔子就以为能弄出其他东西,白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反正陶睿没捞到好处,他们就高兴,结果乐极生悲,肖丽珍边说边乐笑岔了气,疼得脸煞白,就要生了!

    还好她离生产也就半个多月的时间了,该准备的都商量过,没有乱了阵脚。陶福立即就把肖丽珍扶到炕上躺好,叫陶媛媛去喊肖母过来,他自己则去喊了早就说好的接生婆。

    很快肖母就带着俩儿媳妇赶过来,接生婆也带着自己的儿媳妇过来了,几个女人指挥着烧水干啥的,七嘴八舌的就忙活开了。

    肖丽珍疼啊,她孕期是能不动就不动,家里穷还长了一身懒肉,把孩子也养得挺大,这会儿生产了就疼得受不了。

    肖母皱眉让陶福去喊吴秀芬过来,长媳生产,婆婆哪有不在的道理呢?结果肖丽珍一把抓住她的手,说道:“不用,我婆婆都不认我们了,也不用给孙子接生,妈,你在这帮我就行了。”

    陶福犹豫了一下就没去,这也是他和肖丽珍商量好的。陶国栋和吴秀芬不是不搭理他们吗?那孩子出生满月就不叫他们,叫肖丽珍的娘家人来。到时候陶家的嫡孙当爷奶的都没见着出生,反而是外公外婆跟着忙前忙后,享受那份喜悦了,看他们心里难受不。

    因着他们两口子认定了嫡孙是家里最重要的,肯定能靠这个气一气二老,所以这生产的时候还就真没去叫。

    正好这天陶睿带爸妈去后山考察地形去了,准备再攒点钱就把后山围几块地方养鸡鸭什么的,趁着天气好,他们就在后山转悠着好好规划去了,根本不知道大房生产的事。

    肖丽珍这一胎生得才叫艰难,足足生了一整天,把肖丽珍折腾得死去活来,中途还晕过去一次,把接生婆都吓坏了。

    接生婆是个懂的,当即就抱怨这孩子养得也太大了,哪有孕期不动弹净吃东西的?补身体也不是这么个补发啊。

    肖丽珍和陶福都顾不上脸红,这会儿就着急怕把他们的大儿子憋坏呢。

    可接生婆也害怕她出啥事,连声说这样下去不行,这是难产,肯定要医生看过才行。

    这种时候也顾不上太多了,陶福只能跑去卫生所,好说歹说把那医生请来了。医生是个男的,又不精通妇科,来了也是抱着试试的意思。这时候送镇上已经来不及了,说不定半路就母子一块儿没了,谁也不敢动她。

    好在医生是学过相关知识的,给肖丽珍吃了点药,又和接生婆合作,废了好大劲儿终于把孩子接生出来了!

    孩子是个小子,一称重,足有八斤六两!怪不得把肖丽珍折腾成那样。

    肖丽珍产后虚脱,亏了身子,直接晕死过去,医生和接生婆又给她止了半天血,累得精疲力尽。而孩子也因为生得太久哭声跟小猫似的,看着一点都不壮实。

    陶福抱着儿子,嘴角咧到耳后根去了。终于实现了多年夙愿,他简直乐开了花,不错眼地看着孩子,连医生和接生婆都是陶媛媛帮忙送走的。

    至于肖丽珍那边,陶福只看了一眼就算了,他心里对肖丽珍埋怨着呢。整天偷懒,像猪一样能吃,结果害得孩子难产,也不知道身体有没有问题。当年陶睿早产,先天不足,病怏怏的好几次差点养不活,他可都看见了。

    现在肖丽珍把他儿子生成这样,他心里气坏了,只不过碍于丈母娘在这不好说而已。

    但肖母又不是傻子,哪能看不出来?登时对陶福就有意见了,想让陶福弄点好吃的给肖丽珍补补,告诉陶福咋给肖丽珍坐月子什么的。可陶福是谁?连亲爹妈都不在乎,还能在乎个丈母娘?他嘴上哼哼哈哈地答应,实际上左耳听右耳冒,啥都没记住。

    天黑的时候,陶睿他们下山了,就有人跑来告诉他们大房得了个儿子。

    陶睿没理会,直接回家,陶国栋和吴秀芬当然是要去看看孙子,结果他们去了陶福家,被陶福一句孩子睡着了见不得风给打发了。

    啥见不得风?轻轻巧巧地进个门能又啥风?摆明了就是不给看。

    他们关系本来也就那样,陶福说完,二老转身就走了。

    陶睿见他们黑着脸回来,就知道有事,笑着劝了两句,拿纸出来跟他们商量着画后山的地形图,说哪里适合做什么用,成功把二老的注意力转移了。

    第二天陶睿又带他们去了镇上,和陶鑫一家吃顿饭,再逛逛百货大楼,看看镇上都有什么好东西,二老心里就彻底放开了。老二老三都好好的,还有不少事让他们操心,谁有工夫管那不知好歹的老大?

    陶福满心以为二老会着急想见孙子,上杆子送好东西过来呢,谁知他们就跟平常一样该干啥干啥,和别人说说笑笑的,哪有半点见孙子的意思?连生气的意思都没有。

    他想了个招,让陶媛媛去跟二老说,给个台阶把人找来。肖丽珍难产,产后还出血很危机,花了不少诊金,孩子出生后肖丽珍没奶水,养孩子又要花钱了,他现在手头紧得很,怎么也要从二老手里捞点才行。

    陶媛媛就瞅了个陶睿不在的时候去了,天真地说:“爷,奶,你们咋不去看弟弟呢?弟弟可可爱了,生下来就八斤多,是个大胖小子呢。”

    吴秀芬呵呵一笑,“我们去过了啊,你爸不是不让看吗?再说了,这孩子生下来体弱,见多了人也不好,让他养着吧,你爸啥时候愿意带他见爷奶就啥时候再见呗。我又不是第一次有孙子。”

    陶媛媛傻眼了,这和爸妈说的也不一样啊,不是说啥长子嫡孙是特殊的吗?她这么想的就这么问了。

    这回轮到陶国栋冷笑一声,抽着烟说:“长子嫡孙,咱泥腿子啥时候论这个了?要说养儿防老还现实点,那我也用不着他,我小儿子给我养老呢。”

    “就是,长子都靠不上,还靠嫡孙?等嫡孙长大成人,我们俩老的都不知道在不在了。”吴秀芬不耐烦应付老大那些小心思,说几句话就把陶媛媛打发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佬拿了渣男剧本快穿》,方便以后阅读大佬拿了渣男剧本快穿第32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佬拿了渣男剧本快穿第32章并对大佬拿了渣男剧本快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