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娘,刚刚县太爷给你送牌匾,还有圣旨吗?”
“我们在那边摆摊,让他们弄点小玩意卖。”
“你跟正河他们都好久没回村子,大家伙都很想念你们。”村长明白周大根那城里媳妇回来,闹一出,大家都有点不快活。
他这个村长虽然站在张春花这边,那也得罪不起知府千金跟周大根那个八品官。
是和稀泥了,那也是希望大家都好。
“对,皇上表彰我春花姐,赐了英雄妇牌匾,八品诰命夫人。”
“也有圣旨,我活这么大,反正头一次见。”赵巧珍骄傲地显摆。
村长活这么大年纪,还没见过,她已经见过一次。
嘿嘿,在这点上,她就比村长厉害。
“那这可是大喜事,咱们村子里得摆上几桌,不用你掏钱,账上有钱。”
“彩云娘,虽然你一气之下给两个孩子改了姓,但我们终究还是一家人。”
“正河也在村子里,周大根跟那两个,往后我们村子里不让他们进。”
“尤其是周大根,发达时一点都不念着族里,村子里好。”
“你不一样,你重情重义,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村长夸得有些心虚。
往后国公爷真是娶了张春花,那她就是石塘村最大的人脉。
所以人就是这样,当你有了价值,所有人都会想办法地夸你,攀附你。
“谢谢村长您的好意,就不摆桌了,我这家里还要继续收拾。”
“正河肯定是周家人,这一点不会变。我跟周大根和离并且两个女儿归我,我们三个人不算周家人。”
“等我买了房子,户籍我会从村子里迁走。”张春花直接将话挑明。
她对得起石塘村所有人,往后桥归桥路归路,没什么好来往的。
他们无非就是想从她这里,借国公爷的光。
这恰恰是她不愿意,也不想去做的。
“彩云娘你不想摆桌,那就不摆。”
“户籍的事情,往后再说,我们今天来就是道喜。”
“自家做的糖葫芦,让彩霞彩云尝一尝。”
“这只鸡给彩云补身体,她受伤的事情,我刚刚也听人说了。”村长赶紧转移话题。
“村长,真不用。”
“这鸡跟糖葫芦你留着卖,今天大年初二,我给你们全家拜年,祝你们一年更比一年好。”张春花不肯收。
“要收的,彩霞跟彩云也是我们看着长大的。”
“我们家小菊一直念叨两个姐姐,许久没见,孩子们想得很。”周满仓媳妇儿赶紧打圆场。
她跟着张春花后面赚了一些钱,拿出一部分交给公婆,还有一部分攒着给女儿当嫁妆。
后来没活,她就捡山楂放在地窖里,现在正好拿出来,做成糖葫芦。
只要她能赚一些钱,她跟女儿在婆家地位就能稳一些。
“娘,我带小菊去看看姐姐吧。”张彩霞看着小菊明显短了一截的棉袄,想将自己穿不下的衣服送给她。
“你给小菊抓点糖果,去后院玩吧。”张春花看着女儿的眼神,就猜到她想要做什么。
村长立刻赞赏地看着大儿媳,她还是有点用的。
“我去看着摊子,你们继续聊。”他留下两个儿媳妇,带着其他人继续忙。
他留在这里,她们反而不好说话。
“春花姐,你别生我爹气,他有时候也难,受夹板气。”
“不过你前婆婆最近日子可不好过,两个儿媳妇都嫌弃她。”
“周大树跟周大虎闹分家,都觉得对方沾光,两个人打起来。”周满仓媳妇儿就替公爹说了一句话。
后面就挑着张春花喜欢的话说。
女人嘛,就没有不八卦的。尤其是讨厌的人倒霉,那比喝一碗鸡汤还要补。
听到这话,赵巧珍立刻来了兴趣,“那他们两个谁打赢了?”
“我猜一定是周大虎,毕竟他年轻一些。再说那个周大树整天胡搞,也不干活。”
张春花点点头,“我猜也是周大虎赢。”
“你们猜得没错,是周大虎赢了。但是周大树有两个儿子,周大虎只有一个。”
“一开始他们兄弟打,后来变成两家打。”
“周大树两口子抢了东西,还将那老娘送给周大虎两口子养。”
“哈哈,每天都被打。村子里人也有看不下去说两句,就被周大虎媳妇儿骂。”
“她那真是活该,反正我不同情。”周足金媳妇儿乐呵呵地说着。
年前年后,原本就不忙,大家伙每天看戏也是不错的。
张春花陪着聊了一会,女儿将不穿的棉袄送给小菊,她也没反对。
毕竟,小菊以前也帮过她们两个。
这棉袄虽然是旧的,但是比小菊身上穿得要好很多。
周满仓媳妇儿见女儿拿了一堆好衣服,那是连连感谢。
在乡下,可没旧衣服一说。
谁家旧衣服不是改改弄弄又接着穿,就棉袄里面可是满满棉花。
要不是张彩霞给,小菊可穿不上这么好的。
“不用谢,都是彩霞她们穿小的。”
“小菊这孩子聪明,你好好养着,将来不比儿子差。”张春花一直都看中对方对女儿好。
“春花姐,你这话说到我心窝里。咱们女人比男人差啥?”
“你对我们小菊的好,我都记在心中,往后只要是用得上我的地方,你随便说。”周满仓媳妇儿不想当公爹的说客。
张春花能走到今天,真的是不容易。
她不顾弟妹的眼神,直接提出告辞。
周足金媳妇儿原本不想走,想请张春花再给他们找点活干,结果大嫂提都没提,真是有些恼火。
这下次再来,也不知道张春花给不给面子。
那什么诰命八品夫人,这是给谁当夫人?会是那个大官国公爷吗?
都是女人,张春花这命真好,男人一个比一个好。
“姐,村长家这几个儿媳妇,就小菊娘厚道一些,另外几个,小算盘都打站起来。”
“他们这是想来占便宜,没想到你一开始就堵住他们嘴。”
“周正河,我得提醒你几句,他们肯定要从你下手。”
“你可不要犯糊涂,惹你娘生气。”赵巧珍扫了一眼周正河,他要是敢对不起姐,就让姐将他也赶走。
周正河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姨,我不会的。”
“反正我回村就当聋子,当哑巴。保证不给我娘惹麻烦,也不会答应任何人任何事情。”
杜大妮也赶紧说,“娘,姨,我会看着正河,你们放心。”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太后娘娘悄悄到
“娘相信你们,巧珍你今天不回娘家吗?初二。”张春花突然想起很重要的事情。
她跟杜大妮都不用回,就忘记了这个事情。
“哎呀呀!我说我忘记啥事,完了完了!”
“我娘得捶死我,姐我在娘家住两天。”
“咦,没事,我娘知道我们关系好,姐你得了皇上御赐牌匾,我替你忙活,我娘只会高兴,不会打我。”赵巧珍想到自家老娘那个傲娇劲头,就忍不住先笑起来。
“对对,老娘高兴。”
“但是老娘会打你,你这个死妮子,春花这么大的喜事,你都不通知我们。”赵老婆子带着自家人赶过来。
她就在隔壁镇住着,距离县城也非常近。
县城一点点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他们家,尤其是过年时候,本来县城人就多,各村都有人。
县太爷敲锣打鼓送英雄妇牌匾,还有圣旨表彰张记食肆老板娘。
赵老婆子一听这消息,立刻就带孙女跟一只羊过来。
为啥带孙女?
原因很简单,张春花家是两个小闺女,带男娃来,会让人误会。
这小闺女,从小就得护着,为她多想点。
带羊是女儿年前说过,她干姐姐想要一头奶羊给孩子们补身体。
正好借这个机会送礼,让她们两个姐妹情更好。
“大娘,您快请进来。”张春花见到她跟见到村长时,完全两个不同的态度。
“月灵,瞧瞧你奶奶多凶,要打姑姑怎么办?”赵巧珍捏着大哥家女儿赵月灵的脸蛋。
她过完年十二岁,豆蔻年华真是好。
“姑姑,奶奶不会打你,她就是嘴上说说。春花姑姑新年吉祥,恭喜你获得诰命。”
“奶,是诰命不?”赵月灵是不懂这些,好听话都是奶奶提前教的。
赵老婆子也不尴尬,大大方方地笑着说,“是!八品诰命。”
“你春花姑姑是咱们整个县头一人,很厉害的那种。”
张春花被夸得有点脸红,“大娘,巧珍跟我们一起去,就我弄了这个。”
“我也挺不好意思,总觉得对不住。”
也不知道她老人家有没有听到外面人的那些说法。
“瞎说,哪里对不住。你们亲近后,她这一家子越来越好。”
“国公爷送了那么多好东西,狗蛋还拿到两本很好的书。”
“孩子,做人无愧于心,不要被外人的话影响。”
“你跟我们家巧珍一样,都是好孩子,你们好好处。”
“彩云还是彩霞,腿不舒服吧,多喝羊奶,好好养。”赵老婆子安抚着张春花的心。
她可没眼皮子浅,更不会被人几句话就带偏。
“是我姐,月灵姐姐你进来先看看我姐,然后我们去找狗蛋哥哥玩。”
“狗蛋哥哥读书忙,只能玩一会。”张彩霞对赵家姐姐很是喜欢。
“这没法子,我们家狗蛋就是个书呆子。年三十晚上都在看书。”
“也就你们去给面子出来玩,他爹都叫不动。”赵巧珍提起儿子很骄傲。
张春花留着赵家祖孙吃饭,家里什么菜都有,做起来很方便。
赵老婆子也没推辞,等天黑就睡女儿家,明天正好跟女儿一起回。
张春花看着她们母女之间的互动,真的好羡慕。
她的人生不管重来多少次,都不会获得爹娘的喜欢。
“姐,这是我娘给你做的鞋子,鞋垫。”
“跟我的一样,咱们两个这叫姐妹款。”赵巧珍将东西拿出来。
张春花拿在手中,“除了我女儿,这是第一次专门有人给我做鞋。”
“谢谢大娘,真好看。”
赵老婆子拍拍张春花的手,“好孩子,你不嫌弃就好。”
“往后大娘给你们做,我现在闲得慌,他们都不让我干活。”
张春花听着这一声声孩子,发自内心地笑出来,“这是最好的鞋子,怎么会嫌弃。”
杜大妮将婆母的话记在心中,特意多烧了两个菜。
两个时辰后,张春花让周正河提着灯笼,送赵巧珍一大家子回去。
不知怎么的,她心中空落落。
她站在街头,左右看了看,然后回屋。
“国公爷,我确定张娘子是在等您,您确定不过去?”青山嘿嘿笑着,国公爷真能忍。
他反正喝了一肚子茶,跑茅厕都去了四五趟。
国公爷就在茶楼包厢里看书,就是那书许久才翻一页。
朱管家那边也一样,靠在窗户边上,也不知道想啥。
“多话,回去。”傅瑾奕放下茶杯,确实很晚了。
“那孙五姑娘已经送回去,盼雪小姐这边……”朱管家怕国公爷还有其他安排。
“朱全,你耳朵是塞驴毛了,我昨天说得不够清楚?”
“敲锣打鼓地送回钟家,恭喜他们寻到亲生女儿,往后不用偷偷摸摸地到国公府寻。”傅瑾奕对钟家那种小家子做派真是看不上。
“爷,老宅那边怕是不同意,觉得您丢了傅家面子。”
“要不,我安排人悄悄地送回去。”朱管家怕爷回京城时,又要被老侯爷苛责。
“傅家面子丢光了才好,咱们国公爷需要怕老宅吗?”
“那些人要不是靠着太后娘娘跟国公爷,早就被赶出京城。”
“爷,我去跑一趟,我肯定让所有人都知道。”青山跃跃欲试,他对打脸傅家老宅那些人最感兴趣。
“可以,你看着安排。”傅瑾奕觉得让青山去挺好,朱全这性子就是太保守。
朱管家见劝不住,只好不再说话。
“对了,去戏班子给老头子挑两个角儿送过去。”
“让他们热闹热闹,省得挑良家女子冲喜。”傅瑾奕冷笑着。
姐姐信中提,他们那个老爹在京城闹着要选几个良家女子为妾。
结果逼得一个小姑娘,跳河自尽。
人虽然救下来,这个事情被御史台弹劾,闹得人尽皆知。
所以,傅家的脸面早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