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苏晋柳朝明朱南羡 本章:第67章

    女子一身暗红劲衣,袖口扎入铁护腕中,春光倾泻,她姿容倾城,一双桃花眼与眼角泪痣几乎与沈奚沈婧如出一辙,可凌厉的眉尾却为她平添三分英气。

    她拿下颌指了指前方,说了句:“你没瞧出来么?这是片拿浅草掩盖住的泥荡子,当心陷进去。”然后看了眼苏晋的官服,将红缨枪往背后一收,翻身下马,利落地与她拱了拱手:“我叫沈筠,你是新升上来的官?我从前怎么没见过你?”

    其实在沈筠自报家门前,苏晋已看出她是谁了,当下回了个揖道:“在下姓苏,名晋,时任刑部侍郎,与四王妃的确是头一回见。”随即又问,“王妃到此是特地来寻青樾的么?”

    沈筠与沈奚虽互不搭理,但与沈婧常有书信往来,早也听过苏晋苏时雨的大名。

    她当下被戳破心事,一时也没来得及客套一句“久仰久仰”,反是道:“我听阿姐提过你好几回,说青樾十三都与你走得很近,十三我是很放心的,也就是青樾,他自小就很不成器,脑子不灵光还偏生爱琢磨,没事找事的本事可谓一等一,想必为你添了不少麻烦,二姐宠他觉得他什么都好这其实是偏袒太过,但我就很公正了,我先代他跟你赔个不是。”

    说着,合手弯身,竟当真又跟苏晋揖了一揖。

    苏晋不知倘使沈青樾的脑子都不灵光,那这天底下还有谁的脑子可堪沈家三姐一句夸赞,却听沈筠又十分拙劣地找了个借口道:“自然我也不是特地来看青樾,只是出门赏玩,路过云湖山草场,正在思索是否该顺路去典厩署瞧上一眼。”

    应天府八面城门都有苏晋的人,从未听说过四王妃近日进京的消息。

    沈筠这厢俨然是瞒着沈府甚至瞒着朱昱深,走山道径自奔着沈奚来的,她却非要说是顺路,哪有人顺路顺上月余,从北平一路顺到应天城?

    苏晋堪破不说破:“那也确实是巧了,苏某也正是要去寻青樾,王妃方才想必已瞧见了,有歹人在追苏某,王妃既是顺路,不如陪苏某一起去典厩署,互相之间好有个照应。”

    “不急。”沈筠肃然道,“你先说说看是谁胆敢追杀你,我带上兄弟去将他们宰了再走不迟。”

    苏晋无言,半刻才道:“究竟是谁苏某倒没留意,但王妃既有多余的人马,可否派两人帮苏某去寻一寻舍妹。”又道,“她叫苏宛,今日跟着众女眷来云湖山踏春,一行人就在据此不远处的坛庙与驿站。”

    “这好说。”沈筠道,随即摘下腰间令牌扔给身后一名将士,说道:“秦若,你带两个人去找,记住,苏侍郎的妹妹就是我好兄弟十三的妹妹,一定要找仔细了,一有消息即刻来典厩署回禀。”

    那名叫秦若将士应了声“是”,带了两人打马而去。

    沈筠于是又望回苏晋,再望了眼身后一众与苏晋一样堪破不说破的将士,似是万分不得已地叹了一声:“如此,我等也只好先去典厩署等着,顺便瞧上一眼我那不成器的弟弟了。”

    第127章

    一二七章

    典厩署官衙破败,还不如那一排排在草场延展开的马厩气势雄浑。

    沈奚三月初二上任,这几日已将典厩署的职责摸了个大概。

    这个衙门说白了就是纯养马,非但要养自己署里的马,还要管理大随各官厩的马匹饲养状况,若逢太平盛世,就是个再清闲不过的衙门,可如今天下战起,三日前罗将军出征才征集了一千匹民马,明日四殿下返回北平,除亲自押送粮草外,还要征调从西北马市购来五千战马。

    “兵部今年一共买马八千匹,五千送去北疆给四殿下,另三千送来京师北大营。”马厩外,一名姓林的掌固拿着份公文与沈奚解释道,“四殿下那头是战时急务,兵部十分爽快,该配给的马草鞍鞯早已批下来,难就难在这送来北大营的三千战马。

    “马匹一路从西北到京师,路上总不能饿着,水常有,马草却不是处处都有,运马实在是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化整为零,分成十个批次,发往各地官厩,由各官厩配好马草,再转运回京,但这样十分耗时,最早九月才能运到,七殿下那头却说最迟六月要见着马,因此上上下下都没了辙。”

    沈奚知道朱沢微为何最迟六月要见到马——他的凤阳军六月便要进驻北大营,这三千匹战马说是战时备用,其实是先给他的凤阳军。到时有了足够的兵力又有了铁骑,这个皇位他想坐不稳都难。

    沈奚漫不经心道:“七殿下财力雄厚,他既要调马,马草供给他不出力么?”

    林掌固道:“殿下倒是说了马草不够凤阳可以出,但后来又提了一句凤阳没人手运这么多马草。”他叹了一声,指着公文上的日子,“沈大人您看,这是今日兵部批下来的调令,三千匹战马最迟三月二十日就要发送,但马粮供给还悬而未决,您从前在宫里做大官,可否着人打听打听,看看凤阳的人手问题可解决了?”

    沈奚在心里笑了一声,凤阳那头的人手问题怎么可能解决得了?朱沢微已打算让凤阳军倾巢而出来京师抢皇位了。

    他看了眼地上一片碧草之中唯一一根枯黄,弯下身,将其拔了:“七殿下要六月见着马,见不着他比任何人都急,兵部既定了日子,殿下也承诺了马粮由凤阳出,说明他心里自有对策,你急什么?”

    林掌固道:“按理下官不该着急,但三千战马下旬就要起行,配给的马粮只够吃一月,凤阳军至今没有动作,若叫战马饿上数日,伤了病了是小,最怕真打仗了不顶用,耽误战事又平白浪费钱粮。”

    他说着,朝天拱了拱手:“如今朝野还没稳下来,各地隐患齐齐爆发,马不好,仗就打不好,到最后苦的都是百姓,下官虽只是个九品掌固,好歹吃的也是皇粮,这样的小事没尽到责,岂不愧对民生愧对陛下吗?”

    沈奚听了这话,颇意外地看了林掌固一眼,这才将他递来的公文仔仔细细瞧了一遍,似是不经意,问了句:“你真想让我帮忙?”然后笑嘻嘻地道,“就不怕本官骗你?”

    林掌固愣了一愣,拱手道:“岂敢。”又道,“下官虽屈居末流,但也知道今年战起,买马运粮处处都要用银子,户部之所以周转得过来,都是因为沈大人任左侍郎期间未雨绸缪,大人韬略无双,下官岂有不信大人之理?”

    沈奚点了一下头,方才拔下的枯草自指尖一转:“兵部所批下来的运马路线,最后由典厩署发出,本官虽为署丞,但署令大人言明不让我碰兵马信函,你若信得过本官,明日你将路线图带来给我,待我改过后再发去沿途各官厩驻地。”

    林掌固听了这话,骇然一惊:“大人您竟要修改运马的路……”

    话未说完,便听得有脚步声传来,林掌固慌忙住了嘴,将手里公文对半一折,收进了怀中。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个不让沈奚碰兵马信函的典厩署刘署令。

    他寒声道:“不好好当值便也罢了,趁本官不在,还扯起闲话来了?”又看向沈奚,“沈署丞今日的一百匹马可刷完了?”

    沈奚将枯草往嘴里一衔,嘻嘻一笑道:“叫大人失望了,还有五十匹,下官这就刷。”说着,扶着木栏转过身,拾起马刷子往马厩里去了。

    刘署令在外头看着,片刻,慢条斯理道:“按说沈大人是署丞,腿脚也不好,刷马的活不干你来干,但如今各地征马,太仆寺上下忙成个陀螺,你是新来的又帮不上忙,只能做些杂活,还望沈署丞莫要往心里去。”

    沈奚拿马刷子蘸了水,刷马的动作已颇是熟练,毫不在乎道:“刘大人多虑了,在沈某心里,公务不分大小贵贱,为的都是家国天下,譬如这刷马的活计,一根一根将马毛理顺,也算为大人您尽了份心不是?”

    刘署令听了这话只觉别扭,反应了半刻才知沈奚似是将手里刷的马比作自己,正待发作,忽见一小吏自衙署里跌跌撞撞地奔来草场,上气不接下气地道:“大、大人,来人了——”

    太仆寺下头的几个衙署离得很近,而今公务繁忙,各自间常有走动,刘署令正在气头上,听了这话,只当是兄弟衙门来了人:“来人就来人,让他在公堂里候着。”

    小吏咽了口唾沫,不知该怎么回话,因来的那个人虽未自报家门,但那一身三品孔雀绣常服已令公堂内一众官吏哆哆嗦嗦地跪了一地。

    半晌,小吏才缓下口气,说道:“大人,这回来得可是个了不得的大官,且他后头还跟着十几个了不得的将士。”

    刘署令听他语焉不详,分外的不耐烦,一边回头一边道:“典厩署这种鸟不生蛋的犄角旮旯能有什么大官来,总不能是黄寺卿,他堂堂四品大员除非天塌下来否则下官太仆寺典厩署署令刘长青拜见苏大人,苏大人大驾真是蓬荜生辉,下官未能远迎,实在该死实在该死。”

    苏晋的目光自沈奚身上一掠而过,看向地上说话说了一半就打着颤跪下的刘署令,笑了一声道:“这里四野茫茫,天地为庐,刘大人还能蓬荜生出辉来,可见是大肚能容海纳百川了。”又道,“本官听闻刘大人有个习惯,每日午过,必小憩上两个时辰,到了夜里,再大憩上四个时辰,一直想问问刘大人,你这能撑船的宰相肚皮,可是睡出来的?”

    苏晋昔日身为御史,察覈百官纲常,而今虽离了都察院,从前的耳目却还在。

    刘署令不住地磕头:“苏大人恕罪苏大人恕罪,下官再也不睡了,再也不睡了!”

    苏晋淡淡道:“你睡不睡与本官无关,但今日沈署丞余下的五十匹马——”

    “下官来刷。”刘署令斩钉截铁道,“明日的往后的,都由下官来刷。”

    他说着,偏过头望向马厩,只见沈奚嘴里还咬着方才那根枯草,吊儿郎当的样子连苏侍郎来了也不曾拜见,连忙斥道:“还不快出来给苏大人行礼?”

    沈奚看向苏晋,淡淡地笑了一下,扶着木栏吃力地从马厩里走出来,说道:“行,那下官这就向苏大人——”

    话未说完,他却一下愣住,因他看到了苏晋身后,那个穿着暗红劲衣,眉眼与自己极其相似的人。

    沈奚原是扶柱而立,可在他看到沈筠的这一刻,扶着木柱的指尖一颤,慢慢松开,似是不经意,从嘴边取下枯草扔了,一身的力气于是全压在了尚未痊愈的双腿上,虽有钻心之痛,好在叫人看不出异常。

    好半晌,他就这么站着没动,他觉得自己虽无法往前,所幸也不能后退。

    因此不至于失了颜面。

    沈筠也没动,一开始是因为近乡情怯,直到沈奚出现在眼前,她的脚步才真正如被藤蔓缠住一般。

    在沈筠的心中,沈奚纵然不成器,纵然招人烦,纵然与她从小吵到大,可他始终是潇洒的,恣意的,是不染纤尘,又夺目出色的。

    她从没见过他落魄成这样,一身粗布衣衫上还溅着泥浆,一名区区六品署令也敢对他颐指气使。

    家中出事后,沈奚没往北平去过半个字,沈筠收到消息时真是憋了满腹怒火,早产月余不说,还没出月子就忍痛将小儿交给奶娘,带了十数将领日夜赶路,生怕晚一步这唯一的亲弟弟也没了。

    谁知她见到的沈奚竟是这个样子,她简直想都不敢想,她记得他最爱洁净。

    苏晋知道沈奚腿伤未愈,看他这么不扶不倚地站着也不是办法,于是屏退了众人,自马厩里拾了三根条凳安置好,说道:“今日我虽是被歹人逼迫至此,但也确实有要紧的事过来见你一面。”她一顿,“我是为十三殿下来的。”

    沈奚听了这话,才默不作声地往条凳上坐了。

    苏晋看了眼他的反应,见他连看都没看沈筠一眼,心知沈筠该是可信之人,于是向她揖道:“四王妃。”

    沈筠点了一下头,将背上的红缨枪取下递给一旁的护卫,说了句:“你在此处守着。”也过来坐下,没看沈奚。

    苏晋这才道:“殿下昨日已让蒋医正给我带话,说他明日入夜便要走,但情势危急,他怕累及我等,并未透露具体计划,我能做的只是借刑部问案之名,帮他拖住伍喻峥,可我仍不放心,私心里想让蒋医正再去一回东宫,又怕打草惊蛇。”

    “确实不妥。”沈奚道,“十三既已计划周全,你我妄动只怕打乱了他,且你这两日就要正式去刑部,朱沢微的眼线想必盯你盯得十分紧,还不如让这个吃闲饭没事干的人想想法子接应他。”

    沈筠原听得仔细,陡然一句“吃闲饭没事干”入耳,反应了半刻才意识到他说的是自己,忍不住就回道:“十三被关在东宫两月,你在这喂马养马没想出半个辙来,说我吃闲饭没事干你就很成气候了,满肚子诗书都读到肠子里去了还能生出三头六臂?小时候让你跟我练武你死都不肯,眼下吃亏了才知道自己连个马刷子都举不起来,闲饭吃多了好歹能化作力气,刚才那个刘署令换我我就把他揍一顿!”

    沈奚冷笑着道:“我原来以为你只是脑子进水,没成想事到如今简直水漫金山,这么多年下来你解决麻烦还是这么一个法子,吵不过就打打不过就叫人一起打?结果哪一回不是将事情越闹越大哪一回不是让我帮你摆平?你五岁打太常寺卿小公子,七岁打太傅府二少爷,九岁那年厉害了,一拳打到三殿下脸上去了,你一生至今孜孜不倦立志于丢人现眼,时至今日还能这么执迷不悟死不悔改也算是活出了你的独到之处,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七岁那年我打太傅府二少爷,难道不是因为我那个只有嘴皮子利索,一张嘴就到处惹事生非的弟弟被人揍到泥潭子里爬不起来?说到丢人现眼,我沈府最丢人的一回难道不是沈公子风流倜傥,十六岁那年被七户前来说亲人家堵在门口,吓得关在屋里一日夜又管不住腿脚,第二日竟换了一身二姐的衣裳打伞出门结果又被龚尚书家喝醉的二公子撞了个正着。龚二公子后来哭了半年要娶沈府四姑娘,当时沈府上上下下都纳闷这四姑娘是谁,丫鬟侍婢查了个遍没查出来,直到龚二公子说四姑娘也长着颗泪痣才知姑娘原不是姑娘,正是沈大公子。”

    第128章

    一二八章

    “龚二一年到头除了醉着就是睡着眼瞎心也瞎,若不是本少爷让他长了回记性,凭他的酒瘾想必八年前就溺死在酒坛子里了。是非曲直我好歹拎得清,你沈三小姐七岁起追着朱昱深去戚府学武,十八般兵器到了你手里简直要把戚家的房梁掀了,爹跟二姐每回把你拎回来手里的债本就要添几笔,那二年沈府债台高筑险些没叫爹愁白了头。”

    “你还有脸提爹和二姐?是,你是生财有道,你九岁囤蚕丝十一岁囤油布,堂堂尚书沈府也就前院像个正经人家后院简直是个商铺子。你刚满十六就溜去秦淮河坊凑热闹,十三怕你文弱书生陷在里头出不来,好心去寻你结果他被砸了一夜的香粉帕子你倒是躲在人群里捡了一夜,回府将每条帕子上画上几朵桃杏转手卖给香粉客开价十两银子一条,你是空手套白狼,若不是孟老御史作保爹险些因这事丢了乌纱帽。”

    “那你呢?你五岁起日日去戚府学武,说了九年你想要军籍想做戚家人,全京师上下都把你和戚无咎凑成一对了你才跟爹和二姐说你想要军籍其实是为了陪朱昱深出征?那头皇上已快把朱昱深与曾家大小姐的婚赐下来了却生生被你拦了,你还不嫌丢人策马追上北伐军当着三军之面让朱昱深日后娶你。你可知陛下原不想将你嫁给朱昱深且他平生最恨人擅做主张?你这厢触怒天颜若不是故皇后与戚贵妃一力为沈府求情,莫说爹的乌纱帽二姐的太子妃位,他二人恐怕连命都要没了!”

    沈筠听了这话倏然站起:“那爹和二姐现在在哪里呢?当年大姐为你我采桑葚落入淮水后,我们跪在大姐的墓前承诺过什么?我这些年汲汲学武在你看来就只是为了投四哥所好?当初我嫁去北平你不想来送,后来万般不得已来了,你单独跟我说的那句话你还记得吗!

    “你说你会好好保护沈府,你说无论这时局怎么变世道怎么变,你一定会守好爹守好娘守好二姐。可是——”沈筠一顿,“我这回回来看到的是什么?沈府败落爹被流放我们的阿姐呢?!”

    “是!”沈奚道,“是我自私是我承诺没有践诺,是我看着那些仕子惨死看着连晏子言都能赴义不悔于是彻底对朱景元朱悯达失望,是我万事留一线想要守住底线守住本心,是我妄自尊大地想要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我就是该死我对不起二姐我罪恶滔天。”

    沈奚说着,蓦地也站起身,身后的条凳被带着掀翻,他却因站立不住,后退了两步险些被条凳绊倒,还好苏晋从旁将他扶住。

    沈筠愣怔地看着沈奚,半晌,哑声问了句:“你的腿……怎么了?”

    是啊,接到的密信上只说太子妃薨殒于昭觉寺,十三殿下被禁于东宫,刑部尚书沈拓被流放,户部侍郎沈奚被贬去太仆可仔细想想,既然十三都无法安好命悬一线,青樾这几个月又遭遇了什么?

    沈奚没答这话,却紧紧盯着沈筠,眼眶里盈盈闪闪,竟似乎已有了泪:“我做得不好我该死我认了,可是你呢?你这些年就做得很好吗?你十五岁开始,朱昱深每北伐一回你就追去一回,沙场屠戮刀剑最是不长眼,你一个女子每回跟去出征,二姐就坐在廊檐下整夜睡不着地担心你。你嫁去北平这么多年,二姐每此去信都问一句‘回不回’,‘回不回’?结果你这么多年就回来过一次,呆了还不到十日又随军去了西北,都没等到我从杭州府回来。

    “二姐她这一辈子都为旁人着想,为你为我,为十三十七,你可知她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她毕生所求不过团圆二字,去世前一日还在跟朱悯达请旨,说想带上麟儿,与爹娘,与我一起去北平看你,她满怀期冀地盼着这一日,你呢?你连麟儿出世的那年都没有回来,你连麟儿都没有见过。”

    沈奚一言至此,没有再说,因他看到沈筠的眼底已有泪滚落。

    他对苏晋摇了摇头,慢慢将胳膊从她手心里抽出来,然后跌坐在地,片刻,也缓缓地流下泪来。

    凉风四起,碧色连天,苏晋独立于这暮里草场,竟不知该说什么。

    倏忽间,她觉得这样其实也好,沈奚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出事至今,他从来没有提过沈婧一回,没有提过昭觉寺那场令人惊心的事变一回,他只是反复地将这场梦魇放在心里回溯,将所有的过错与愧疚都加诸己身,现在沈筠来了,他好歹能说出来了。

    四野尽头有两人急忙忙跑来,苏晋仔细看去,是沈六伯与覃照林。

    沈六伯原是听说四王妃来了,赶着来见三小姐,没想到走近了一看,沈筠与沈奚竟是一个站着一个跌坐在地,沈奚一身粗布衣裳全然脏了,两人眼里都不断有眼泪滑下。

    沈六伯本想要劝,心中忽地想起许多年前大小姐去世时,沈奚沈筠难过了半年后,也是这么吵了一回就彻彻底底地好了。

    他于是沉默着从旁而立,等了良久,才抬手抹了抹眼角,一边去扶沈奚,一边对沈筠到:“小姐莫要埋怨少爷了,少爷他这些日子过得也很难。老爷被流放后,少爷代老爷受罚,七殿下原想趁机将少爷杖杀,若不是苏大人拿命去拦,少爷现在早已没命了。”

    沈筠看着沈奚。

    自北平到应天的路上,她一面策马一面在心里咒骂了沈奚月余,怨他未守好阿姐未守好沈家,怨他不来信与自己坦言相告,更怕他一时冲动将自己的命也赔进去。

    然而就在这一刻,满腹怒言消弭于无形。

    沈筠想,她的弟弟曾是骄傲到目下无尘的一个人,可现在呢,他满身泥浆,被人驱使,双腿未愈所幸自暴自弃地跌坐于尘埃。

    或许对他而言,死最简单,难的是忍辱负重地活着。

    沈筠背转身去,抬起衣袖揩了把眼泪,随即看向守在草场一头的将领,高声唤了句:“秦桑,带将士们过来!”

    “是!”

    斜阳西下,日暮溶金,一众将士列成方阵,沈筠回转身,一身红衣滟潋如血,她一掀衣摆,带着将士朝苏晋单膝拜下,然后双手抱拳,说道:“苏大人,我这个弟弟不成器,想必出事至今,从未谢过你一回。但你的救命之恩,我沈筠会代他铭记在心。

    “我虽只是一名女子,虽只领区区百余将士,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哪怕有朝一日我拼得只剩赤手空拳,只要大人有所驱驰,我沈筠必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苏晋看着沈筠,也合手对她揖下,说道:“四王妃请起,王妃既是青樾的三姐,便与青樾一样,称在下一声时雨即可。”又道,“其实王妃大可不必言及恩情一说,时雨当日不过阻了阻行刑的侍卫,真正将朱沢微拦下的,还是四殿下。”

    沈奚就着沈六伯的手站起身,沉默片刻,道:“要叙话改日再叙,当务之急是十三明日要独自离开东宫,方才说由沈筠去接应,但怎么接应如何接应,这却要想个办法。”

    第129章

    一二九章

    苏晋道:“此事我已细想过了,殿下要离开东宫,本身就是犯险之举,不管怎么部署也没有周全二字一说,你我只能相信他。我唯一担心的是有变故,这些日子皇贵妃犯疯症,上个月跑出过重华宫一回,后宫上下已清查过一次,四下里都人心惶惶。我原想与左将军商议对策,但清明过后,将军与其亲信被调去了北大营,明日申时过后了能归返,到宫里想必已入夜。好在王妃回来,不知王妃明日可否以拜祭故太子与太子妃之名去东宫一趟,只要能与殿下见上一面,哪怕是当着人,时雨有办法教您用暗语问出殿下的部署。”

    “这好说。”沈筠道,“到时我将我这些个弟兄也交给你。”

    她说着,对身后的将士道:“秦桑,明日一入夜,你带着弟兄们在宫门外找个隐秘处待命,一切谨听苏大人安排,记住,十三跟我是过命的交情,你们一旦接应到他,怎么做不必我多说。”

    “将军放心,属下等一定竭尽全力护殿下周全。”

    不多时,方才被指派去寻苏宛的将士业已归来,回禀说苏宛被引去见十二殿下的路上意识到有端倪,称内急避去了荒草道上,谁知她只顾奔走竟迷了路,还好被舒府的小姐舒容歆撞见,将她领了回来。

    那将士道:“十二殿下得知苏大人被歹人追杀,下令彻查云湖山坛庙一带,苏小姐受了惊,已被卑职等领来典厩署,眼下正于偏堂内歇息。”

    苏晋点了点头,对沈奚沈筠道:“我先去看看舍妹,顺道让刘署令安排王妃在典厩署歇下,等明日天一亮,我与王妃一同下山。”

    苏宛心知自己又惹了祸,正在偏堂里等得六神无主,忽见堂门被推开,一名小吏提着灯笼将苏晋引了进来。

    苏宛一下子站起身,揪着衣摆不知从何说起,情急之下膝头一软便跟苏晋跪下。

    苏晋不作声,直到那小吏躬着身将门掩上走远了,才径自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从前住在蜀中?”

    苏宛道:“三哥当年离开苏府后,父亲大约是觉得愧对三哥,有回与母亲争吵,气急之下提过一句您曾长在蜀中书香门第,不该这受这样的离难之苦。”

    苏晋又问:“此事你除了与七王妃提及,可还与他人说起过?除了我曾住在蜀中,你还知道什么?”

    苏宛道:“除了三哥的名讳与户籍,别的我一概不知,当年三哥住在蜀中的事我也是无意听来,以为谁都晓得,从没在意过,因此也不曾对他人提及。”她说着,又问道,“三、三哥,我这回可是惹了大祸了?”

    苏晋自心里叹了一声,虽然苏宛并不知她本姓谢,但凭朱沢微的能耐,就算无法直接对她下手,派人去蜀中一打听,至多三两月也该晓得她的真实身份了。

    苏晋没有答话,对苏宛道:“你先起身,我有话跟你说。”

    苏宛似乎猜到苏晋要说什么,担惊受怕地摇头道:“阿宛没脸站起身跟三哥说话,三哥就让阿宛跪着吧。”

    苏晋见她执意,也没再劝,自桌旁坐下,说道:“等这两日一过,我会命人将你送走,如今的京师实在太乱,待时局安定后,再将你接回来。”

    苏宛初来京师只觉繁华,当时听人说朝局大乱还犹茫惘,而今是彻彻底底地信了。

    去年苏家老爷去世时,苏府因分家产也闹得不可开交过,可苏府再乱却不似京师步步杀机,连说出口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会变成害人性命的刀子。

    苏宛哭诉道:“三哥,阿宛从今以后只当自己是个哑巴,求三哥不要将我送回杞州。阿宛的生母已去世了,大哥二哥分得家产后对阿宛置之不理,家道中落,主母要将阿宛嫁给一名县令做妾换取钱财,可那县令是个出了名的贪官恶霸,阿宛不想嫁给他。”

    此事苏晋倒是知道,当时苏宛已被迫要嫁去那县令府邸,却意外接到苏晋自京师的来信,她暗自将这信藏了,然后连夜收拾好行囊离开苏府。

    苏晋道:“你便是能当自己是个哑巴,可你分得清哪些话是诈问哪些话暗藏玄机吗?你太单纯,有时一个反应一个眼神都会暴露你的心思。”她说着,站起身已是要走:“杞州苏府的事我知道,我不会将你送回去,你这两日安心歇着,我会让照林为你安排好去处。”

    苏宛与苏晋虽相处不久,也知道她的三哥是个说一不二的人,见她心意已决,知道再无回缓的余地,咬唇问道:“三哥,阿宛要怎么做才能便得聪明警醒一些?”

    苏晋垂眸略一想,道:“无他,多思多学尔。”

    是日夜,苏晋与沈筠沈奚议事到亥时,隔日寅时起身,先去坛庙见了朱祁岳,与他道明要去东宫故居祭拜故太子与太子妃,得了他的准允,这才先一步下了山。

    回到宫里已是申时,苏晋先一步去刑部,借由之前搜来的罪证,以谋害太子之嫌传唤了羽林卫指挥使伍喻峥,沈筠则在两名鹰扬卫同知的陪同下去了东宫。

    天还未暗,然宫道上的内侍宫婢已埋首垂目匆匆而行,神色里似是慌张。

    沈筠见了这场景,不由道:“本宫刚回来就听人说皇贵妃犯了疯症,后宫里又不是没疯过人,何以这回竟闹出这等阵仗。”

    一名鹰扬卫同知答道:“王妃有所不知,后宫自去年入冬后就不安宁,璃美人惨死之后,皇贵妃不日便疯了。之后就有传言说宫里有不干净的东西,年关节前宫中老猫又去世了,闹鬼的传言于是更甚。其实这本是无稽之谈,谁知二月初二龙抬头那日,皇贵妃自重华宫跑了出来,闯进淇妃的宫里指着她的肚子说,后宫的鬼钻进了淇妃娘娘的肚皮子里,变成了她腹中的小殿下。淇妃娘娘当夜果然腹痛,请医正来看过也没好,最后还是请道士来做了法才和缓一些,幸而没伤到龙胎。”

    沈筠听了这话却笑了一声:“本宫才不信有鬼,这世间的不干净,大都是有人作祟,有人心怀鬼胎。”

    那名同知忙应道:“王妃所言极是。”

    少倾东宫已至,沈筠去正殿朱悯达与沈婧的故居拜祭过后,便由两名鹰扬卫同知引去了内殿。

    时已近暮,沈筠知道朱南羡入夜后便要动身,留给她的时间无几,虽是分秒必争,却也不敢加快了脚步,怕被人瞧出端倪。

    得到内殿,她迈入院门,只见朱南羡竟是一副要出行的样子,已背身等在了院中,听得脚步声,他回过身来,见得一袭红衣入目,怔了半刻才难以置信地唤了句:“三姐?”

    他们一起长大,都曾习武,是再亲密不过。

    沈筠三年前还在西北见过朱南羡一回,那时他还朝气蓬勃无忧无愁,哪像现在这样被困于一方天地,连人也憔悴下来。

    怒火自五内腾然升起,沈筠简直恨不得即刻折去七王府一掌劈死朱沢微,却谨记沈奚提醒的那句“万事当压在心头”,右手的拳头握紧了又松开,才走上前去,勉强镇定着说:“我刚回京,听说你……在东宫养伤,过来看看你。”

    朱南羡笑了一下道:“我已大好了。”一下子又想到沈筠是一月中才临盆,今日谷雨她却出现在京师,怕是月子还没出就急着赶回来,刚要开口,却听沈筠说道:“你可要仔细养着,去年冬天,我在北凉边境捡了个叫阿福的小将士,一身是伤没好生养落下了病根,眼下日日闹头晕,连王府的东门西门都分不清。”

    朱南羡听了这话原是诧异,但片刻之间他就反应过来——去年冬天的阿福,不正是他在三王府外送给苏晋的那只雏鸟?

    沈筠必定不会无端提起这话,想来她已见过苏晋,是苏晋知道他今日要走,特地让沈筠来接应他。

    朱南羡是以道:“三姐倒不必担心这个,东宫统共就一个正门,我总不至于找不着。”

    二人转而又说起其他,左不过昔日在军中的一些旧事。

    沈筠本是郡主,又贵为四王妃,鹰扬卫不敢搜她,却也不敢让她近朱南羡的身,两人相隔丈远说话,不多时便日落。

    院中石桌上还摆着酒菜,沈筠正在想是为谁备的,外头已有人传话说十二殿下到了。

    朱祁岳大步迈进院中,见沈筠仍在,便与她道:“四嫂还未与十三叙完话。”却没有要留她一起用膳的意思。

    沈筠再想起苏晋提醒之言,端出一副冷色:“本将军要回沈府了”言罢也不看朱祁岳一眼,径自折身而去。

    朱祁岳只当沈筠是见了朱南羡的情状,怨自己薄待了十三,当下不疑有他,径自走去石桌旁,对朱南羡道:“云湖山那头出了些事,我回宫得晚了,所幸没耽误了你日前提的要事。”又道,“事不宜迟,我们早去早回。”


如果您喜欢,请把《恰逢雨连天》,方便以后阅读恰逢雨连天第67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恰逢雨连天第67章并对恰逢雨连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