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张志杰全程拉着一张脸不高兴,只不过除了齐大丫没人理他那张脸。
张红在婚后也搬到了赵家,赵家也没有因为赵正星常年在部队就凑和,当时他家是给三个儿子都盖了房间的,所以张红住的是给赵正星盖的房子,并不和其他赵家挤。
即使没分家,小日子过得也挺顺的。三天回门的时候张红是回的知青院,知青们看张红脸色红润,言笑晏晏显然这几天过得很好,而赵正星的眼神总是不离张红,这让不少知青们也动摇了,也在想嫁或娶村里人似乎也挺好,但细想想又放弃了,他们还是更想回城。
张红以后是可以随赵正星去部队的,赵正星可不是在村里种地的,人家是兵哥哥,有发展,有前途,张红去了部队不比回城差。
乔文也挺替张红高兴,因为她对张红的印象也非常好,是一个很朴实很踏实的人。
乔文这几天也忙得够呛,肖巧巧给乔文买回来了五斤的猪肉,乔文又去公社买了肠衣,回来在空间给做成了肉肠,肉干,肉酱。
当然五斤猪肉肯定不够,不过空间里有肉,乔文往里掺了一些,只可惜棉花一直没买到,乔文空间里也没有棉花,不过也不急,现在天还暖和。
这天乔文收拾了一些肉干,肉肠和肉酱打包装好,去公社邮给周爷爷和奶奶,又把稿件邮寄出去。
现在故事汇与她联系的是刘编辑,两人之间一直保持着融洽的合作关系,等把稿件邮出,东西也寄出后,乔文才松了一口气,终于又办完一件事。
主要是前几天周爷爷又给俩人邮了钱和票,还有一些东西。
乔文知道这些都是老人在嘴里省出来的,他们的物资也并不多,现在可是全国物资紧张的时候。
虽然说过两人都不缺钱,但是长辈总觉得孩子们苦。乔文不愿意白白收人家的东西,所以会隔段时间也会邮一些物品。
回到知青院,晚上肖巧巧来找她聊天,和她说起来张红为什么舍近求远的去公社打电话的事,张红之所以和大家说也是想让大家引以为戒。
说来话长,还得从前几天张红收到两封电报说起。
两封电报是前后脚收到的,第一封电报是她父母发来的,只说弟弟着急结婚,女方要的彩礼高,家里钱不凑手,让张红有多少钱凑多少钱。
第87章
什么年代都有仙人跳
第二封电报是他弟弟发来的,说他不结婚,不用往家里邮钱。
张红收到两封前后矛盾的电报不明白怎么回事,怕家里真出了什么事,就想着去公社打电话问问,要是确实急需钱,直接就能把钱给邮回去。
这才在大中午下班后直接去了公社,才有了后续的事情。
而她家的事说出来就是一出仙人跳,他家邻居给他弟弟介绍了个女孩,双方相亲也都很满意,女孩父母都是工人,家里还有两个哥哥,今年女孩高中毕业,马上面临下乡,就想通过结婚避开下乡。
张红家人看对方家庭条件和他家相当,女孩长相清秀,性格文静说话温温柔柔,看起来性格恭顺。
俩人互有好感就处起了对象,感情挺稳定的,有一天女孩买了东西说要去看看张红父母,因为两人相处的好都去过对方家里几次,所以女孩来家里,张红的父母也很高兴的招待,吃完饭收拾完几人还坐着聊天,但那天张红父母吃完饭感觉困顿,实在坚持不住就先睡觉去了,临睡前还很不好意思的让女孩见谅。
但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发现张红弟弟和对象睡在了一起,因为就要结婚了,虽然张红的父母不高兴俩人提前就睡在一起,且女孩父母一大早来他家找姑娘也没多想,既然事情到了这份上,两家就开始张罗结婚的事情。
别的都好说,但是在商量彩礼时,双方意见不合,女孩家要的彩礼太高,对方要800元彩礼。张红家拿不出,对方父母立刻换了嘴脸,话里话外姑娘养这么大不容易,就被她弟弟给祸害了,要是不同意就要找人评评理。
张红父母是老实人,怕闹大了丢人,也真怕对方把事情闹大害了儿子,这才四处筹钱,这也是张红收到第一封电报的原因。张红弟弟却越想越不对劲儿,当晚父母饭后困得睁不开眼,就不对劲儿。
而且他也感觉当晚困得不行,后来他怎么睡过去的一点印象都没有,也没有其它的印象,他就想睡得这么死的人,也不能做出其它的事情啊。
张红的弟弟也不是笨人,在他觉得不对劲儿的时候,就请了假盯着女孩和她父母,他谁也没说,怕是自己想多了,结果还真让他发现了不对劲儿的地方,还偷听到他们的谈话,才知道这一家三口都是骗子,专门用相亲结婚来骗高额彩礼。
这时双方父母已经就彩礼的多少谈了好几次了。他弟弟也没惊动对方,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查,他弟弟就报了警,把他的发现和事情的过程都说了,当然这些都是瞒着张红父母做的,所以才有了前脚张红收到凑钱的电报,后脚他弟弟知道后,又发的第二封电报。
现在事情已经有了结果,那骗人的一家三口被抓起来了,张红家是他们骗的第三家,前面二家骗完彩礼,女孩父母以威胁报警为由光收钱不结婚,对方也只能吃哑巴亏,除了当事人,外人都不知道。
张红之所以说出来,也是希望给大家一个警醒,别被骗了,她自己现在过得顺心,就希望别人也过的好。
乔文听肖巧巧说完,直叹道,只要有利益,就算是这纯朴的七十年代骗术也层出不穷。
也都替张红家庆幸,这要不是他弟弟察觉到不对劲,这笔钱肯定就得赔进去,无凭无据,如果女方咬死,在这个年代这方面抓得严,真不好说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肖巧巧说完张红的事,两人又聊了会其它的八卦就回家睡觉去了。
在食品厂招工落下帷幕,村里重归平静的时候,周子昂出差回来了,和他一起的还有一台台的机器,不说食品厂因为机器到位后忙着安装调试生产。
周子昂这次回来又给乔文带回来了卖技术的钱和票,乔文现在自己的钱就不少,之前父母和弟弟的赔偿款,加上稿费赚的钱,还有让肖巧巧帮忙卖黄鱼的钱,是地地道道的万元户。
周子昂自己的钱也不少,他俩现在可是小富婆,等房子可以自由买卖时,乔文打算多多入手,买房吃租相对其它的投资,要省心很多。
乔文财迷的把小钱钱收入空间,才有空和男朋友说起这期间发生的事情,还着重说了骗婚的事。
晚饭后为了庆祝和男朋友小别重逢,也庆祝小金库又丰厚几分,晚上两人饭后训练比平时多加练了半小时。
时间一晃就到了秋收,秋收时乔文的猪草大业只能放下,这时候除了小孩子,就连半大孩子都要跟在大人后面干活,秋收期间不允许请假,除了食品厂赶订单的工人不参与秋收外,其它人没有任务在身的,全要上地里干活。
秋收第一天大队长上工前开始动员讲话,从粮食来之不易,到秋收时间紧任务重,大家要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持下来,还重点强调不允许请假,说完目光还缓缓的在众人身上略过,被大队长看过的都紧了紧皮子,谁也不敢在秋收时惹大队长。
知青们被分到了玉米地里,每人一块地干不完不准下工,提前干完可以提前回家休息。
乔文几人提前就问过经历过秋收的知青一些注意事项,所以都把上衣袖口和裤口扎紧,用头巾把头和脸脖子包住,防止玉米叶扎进身上。
每人一块地,也没人多废话,都干起活来,乔文力气大掰玉米不累,但对其它人来说,重复不停的掰玉米,时间长了胳膊会酸,更别说筐满了还要背到地头放到统一的地方,周而复始,休息的时间几乎没有,所以大家个个都汗流浃背,乔文干到后面也微微出汗。
周子昂分到的地和乔文挨着,他过来和乔文组队,乔文只负责掰玉米,装满了二筐周子昂就背一个抱一个送到地点,等送完玉米,回来和乔文一起掰,两人合作默契,乔文动作也快,周子昂体力也不错,所以在知青中两人算是干得快的。
第88章
抢收
旁边肖巧巧和傅云廷也组队干活,只留赵振德一个人,不过他看两人干得快,自己找了李小燕一起组队。老知青们都有了经验,早就开始互相组队合作。
只除了方柔没人愿意和她组队外,其它人都是两两一组,虽然有几个男知青都对方柔有好感,但那点好感不足以让他们和她组队,拖慢干活的速度,就连方柔的好姐妹何小花都跑去和别人组队。
从这能看出来知青们还是挺现实的,不过这也挺好,脑子清醒比恋爱脑强。
后来还是村里方柔的爱慕者,一个挺壮实的小伙来帮方柔干活,不然方柔还不知道干到什么时候。
中午大部分人都是家里给送饭,或者是带饭直接在地里吃,乔文和周子昂第一天没带饭回知青院吃的,第二天开始两人也直接把中午饭早上就做出来,在地里吃。
第一次在地里吃中饭,两人也没弄费事的,带的肉包子,一人一个白煮蛋,红薯粥,包子和蛋还有粥都包在厚厚的白棉布里,中午吃还不凉温温的正好。
抢收期间村里人也都舍得吃好点,家家都带点油水,不然高强度的抢收身体会受不住。
肖巧巧和傅云廷还有赵振德中午也吃的包子,看来吃包子的人多啊,有菜有主食,吃着方便。知青们也都三三两两找各自关系好的坐一起吃饭。
吃完饭,周子昂几个男生让女生接着休息,他们又开始干起活来,都想早干完,好早回去休息。不过乔文也没休太长时间,主要是她还真不太累,因为接下来秋收还有好多天,两人干活的速度在下午慢慢的降下来和村民们保持一致,免得前几天干活累着了,后面在跟不上趟。
连着收了一周才算是把玉米地全部收完,地里的玉米收完,活并没有结束,还要把玉米晾晒,剥粒,玉米杆也要收起用来喂牛做饲料,留够牛冬天的鉰料,
村民们按家分了拉回去烧火,玉米根也要挖出来,反正活多的是。
等收完玉米,也没有休息的时候,又被分到黄豆组,因为今年黄豆种得多,本来是和玉米同时收割的,但是玉米都收完了黄豆还没收完,所以众人一刻不得闲又转去黄豆地。刚割了一天的黄豆,乔文就觉得还是掰玉米这活好,虽然也累,但是不费腰呀。
怎么说呢,就比如,你让乔文站着干活,可以来回走动,累了可以坐下休息,这些都不怕,但是收黄豆,需要腰部弯上弯下的,身体其它地方不累,但腰真是受不了。
黄豆收得真是让乔文叫苦不迭,幸亏就干了两天黄豆就都收完了,这时候就怀念后世可以机器收割,以后还要少干点费腰的活。
就这样忙忙碌碌终于秋收进入尾声,整个大队的人都集体瘦了,黑了,连平时爱东家长西家短的人在这段时间都没心情聊天,大队除了干活,也是难得的平静。
抢收后村里放了三天假,让村民们都缓口气,后续还有其它的活,但就不那么急迫了。
这期间乔文终于买到棉花,把棉花和土布让周子昂给牛棚送去,让他们自己做棉衣和棉被,牛棚的两家人虽然秋收时也累狠了,但是因为吃得能见着油水,偶尔还有细粮,身体反倒比之前好,最主要是有人关心,虽然还没见到结束这一切的曙光,但有人关心到底是不同的。
乔文在家休息摆烂了一天后,也和肖巧巧几人约着进山弄山货,她喜欢吃松子和榛子,还想着能不能再打几只狍子,上次猎到的狍子还挺好吃,肉质鲜嫩多汁,当时做的小炒肉,让乔文都多吃了一碗饭。
野猪肉乔文就不太想尝试了,据说野猪肉有腥骚味,没吃过也不知道真假,而且那可是大家伙,危险性很高。
乔文听着外面的敲门声知道这又是肖巧巧、傅云廷他们来找她上山了,之前就说好了,中午不回来吃饭,所以几人说好一起吃,肖巧巧自告奋勇的准备了中午饭,乔文就拿上弹弓等装备,出门和肖巧巧他们汇合,两个女生走在中间一齐往山上走。
乔文知道有个地方榛子树多,他们今天第一站就是去乔文说的榛子树那,希望还没有被人给摘过。幸运之神还真是眷顾几人,榛子还没有人来摘。
几人先是摇晃振动榛子树大枝,使榛果落地,再集中收集起来,但还有很多在树上。乔文和肖巧巧采摘树型较矮的榛子树,采摘的时候是连着榛子外面的果苞一起摘下来,等回去把果苞晒干再把榛子剥出来。
周子昂、傅云廷和赵振德三人采摘树型较高的榛子树,赵振德看在下面采摘费劲儿,还灵活的爬上树,在上面一阵摇晃树枝,实在晃不下去的,再用手摘下来。
周子昂和傅云廷也不去管掉到树下的果苞,也学着赵振德爬上树,一顿操作猛如虎,发现效果一般,只能老老实实的采起来。
把乔文和肖巧巧乐得不行。
等把挨着的这几棵都摘干净,又把之前摇到地上的都收集好,周子昂掂了掂,带着果苞大约六七十斤,五人都不累,又接着采摘不远处的几棵榛子树,乔文还发现了一小片蘑菇,就停止摘榛子,开始采起了蘑菇。晚上可以做锅蘑菇汤,新鲜的味道肯定鲜美。
期间肖巧巧看看时间差不多了,让大家都停停手,都过来一起吃中饭,几人用湿毛巾把手擦干净,把吃的拿出来坐下吃饭。
这回和抢收不同,当时地里很多村里人,吃得太好容易引人嫉妒,现在没有其它人,几人吃的都是肖巧巧做的馒头夹肉,二合面馒头中间夹着卤好的肉,肉被切得碎碎,还浇上了一勺卤汁,咬一口全是肉香。
馒头是肖巧巧特意做了用来夹肉,所以没有做成大馒头,一个大约成人拳头大小,乔文自己就吃了二个,这要是在上辈子,乔文也就是一个的量。
第89章
山上都是宝
现在可能是身体还年轻,代谢好,乔文现在是超能吃,不光如此还吃了一个卤蛋。肖巧巧也没少吃,和她差不多。
几个男生吃得更多,一人吃了五个馒头夹肉,卤蛋也都分着吃完,乔文感慨要是在家的话,配上粥和小咸菜就更好了。
吃饱喝足,大家休息片刻便又开始采榛子,争取早点把这片的榛子树都采干净。
现在他们采榛子都是先摇晃大枝把快掉落的果苞摇下来,然后开始采摘树上的,如果有过高够不着的,三个男生就爬上去采,乔文和肖巧巧采树低处的。
等树上的摘完在一起把摇到地上的榛子收起来。
就这样三个步骤采起来很快,一棵一棵的推进,五人如蝗虫过境所到之处榛子树的果苞都被摘的干干净净。
这期间也有村里人来这一片,不过一看这里已经有人,村里人也都默契的换地方,山上没必要和人抢,而且村里也都是这样,谁先发现的东西,其它人都不会抢,会自动换地方再找就是了。
等把这片榛子全采完大家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也不再往深处走,三个男生开始往山下运,一共采了近四五百斤的湿果苞,回去还要晾晒摊开,一人扛起近一百斤的麻袋也不费劲儿。
乔文和肖巧巧一边看着摘好的榛子,一边捡掉落在树下的干树枝,马上冬天到了,柴火得备足,不然冬天再出来捡柴火才遭罪呢。
偶尔还能捡到蘑菇,几人就像小松鼠,一点点的收集着能吃的东西。
等三个男生送完一趟回来,看到两人又捡了好几捆柴火,也不累,就没休息。
周子昂和傅云廷一人背起一麻袋的榛子,赵振德背起最大一捆的柴火,乔文和肖巧巧两人背着采的蘑菇和小捆柴火,一起往回走。
谁能想到不过几个月,几人干农活,上山下河的都不在话下了,果然老话说得好,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
几人往山下走,路上碰到认识人就互相打个招呼也不停,其他人看他们背上背着满满的东西,手上的动作更快了。
等回了小院,先把带着果苞的湿榛子在小院里摊开晾晒,摊开的过程中把杂叶枯草都摘出来。
然后傅云廷回家做饭,周子昂和赵振德收拾带回来的柴火,把不干的柴火也要摊开,其它的过长的树枝给折成差不多长短的摆放摞起。
乔文和肖巧巧要抓紧时间把蘑菇摘干净,要把蘑菇的根蒂处理干净,上面的碎叶子也要清理出来,这样摊开晾晒的蘑菇才干净。
几人现在一起处理晾晒,回头一起分,也没人计较干多干少,相反几个男生都会照顾两个女生。
四人干活麻利,等傅云廷饭做好了,他们也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几人先吃饭。
傅云廷的手艺还是不错的,一盆蒸鸡蛋糕淋上少许的香油和酱油,滑滑嫩嫩。
蘑菇炒肉片,新鲜的蘑菇比肉片都好吃,加上酸辣土豆丝,二米饭,量大管饱。
五人在山上待了一天,体力消耗大,个个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他们现在可都是最能吃的年纪。
摆好桌一人一大碗饭,没人客气都吃起来,等吃得差不多没那么饿了,才有心情聊天。
乔文可惜道:“今天看到好多棵松树,可惜松树太高了,咱们没有工具打不下来,也不知道村里有没有擅长打松塔的,要是有我想多买点。”
周子昂想了想道:“松塔确实不好打,松树又高又直,不好往上爬,但村里肯定有人打松塔,到时我打听打听,找人多买点。”
肖巧巧也说道:“我也喜欢吃松子,松塔不好打下来,咱也不费这劲儿,咱们几个都多换点就够吃了,明天还是接着找其它的吧。”
赵振德赞同道:“明天把弹弓和砍刀带上,往里走这些小动物会多一些,咱们多打点。”
傅云廷觉得大家说得都在理,也没反对,又商量明天中午带包子在山上吃。
于是傅云廷吃完饭负责收拾,然后准备明天中午要吃的包子。
其它几人接着收拾,等把东西都归置完,看看时间还早,又一起把有些干的榛子果苞剥掉,其它湿的就摊开接着晾就行。
反正只要想,活就有的是。
第二天一早,五人早早起床吃饭,拿上前一天晚上装好的工具锁门进山,乔文和肖巧巧也因为这几天院里要晾东西,把两人的鹅都给关了起来。
上山的路上,还碰到了张伟几人,还有村民。
所以说只要是农家人,没有真正清闲的时候,当然只要你不懒,总不会饿肚子。
因为今天打算往深里走,所以几人也没有停留,除非遇上的蘑菇和榛子树多才会停下采摘,因此几人很快的就和其它人拉开距离,又往里走了一段路,正好看到有成片的蘑菇,几人就在这附近停下来,乔文和肖巧巧停下采摘,三个男生在附近查看有没有动物的痕迹。
这片蘑菇是榛蘑,看到榛蘑,乔文和肖巧巧都想到了小鸡炖蘑茹,两人决定和村里人换只鸡回来,做小鸡炖蘑茹,这可是东北名菜。
这附近蘑菇还真不少,乔文高兴的手下的动作都快了不少。
“别动。”乔文正摘着蘑菇,就听周子昂一声喊,紧接着一道银光冲乔文身后而去。
伴随着一声“噗”的声音发出,周子昂也跑过来,把乔文拉开,原来刚刚乔文身后有一条蛇。
乔文回身看到蛇的头和身体已经分离,真是吓死宝宝了,她最怕这玩意啦。
周子昂看小对象吓得够呛,只能安抚道:“别怕,这条蛇没毒,一会儿你走哪都用棍敲敲,你也别离我太远。”
说完才把地上被砍成二截的蛇身抓住团成一圈放进筐里,又用砍刀在地上挖个坑,把蛇头埋进去。
不埋不行,女朋友害怕。
肖巧巧也怕蛇,但是当时她离乔文远,也只是吓了一跳。
几人被蛇一吓,比刚才更谨慎了。
第90章
上山收获
一会儿功夫几个男生已经根据粪便找到了野兔窝,正好乔文和肖巧巧也把蘑菇摘完了。
几人分工堵在兔窝前,傅云廷本来想用烟熏的,又考虑到安全性,还是决定用棍子挨个窝捅,别说还真有效果,随着一个窝一个窝的捅过去,把兔子都给捅了出来。
几人身手不错,基本上能看到的兔子都被抓住,乔文的弹弓技术也大有长进,飞扑大法已经不用了。
把附近的兔子窝捅完后,收获了七只野兔,周子昂和赵振德把兔腿绑住,又垫了草把兔子装到一个单独的筐中。
截止到现在他们收获了七只野兔还有半筐的榛蘑,还有一条无头蛇。
装好东西又往前走,赵振德眼尖的发现了一小片野葡萄,他跑过去摘了一个粒尝尝酸酸甜甜的,果肉甜,果皮更酸一些。
肖巧巧看着野葡萄眼睛一亮,说道:“这么多咱们吃不了,酿成葡萄酒吧,过年喝。”
乔文一听举双手赞同:“巧巧你太厉害,这都会,我同意。”
傅云廷和周子昂当然也不会反对,赵振德手快的拿过筐开始摘起来,边摘边叨叨:“要是酿成葡萄酒,现在酿过年时能喝上吗?”
肖巧巧也动手摘葡萄,还打趣道:“来得及一个月后就可以喝了,到过年时早就可以喝了,我就怕太好喝了,不等过年就都喝没了。”
乔文边摘还边吃,味道酸得牙都快倒了,甜是真甜
,但酸也是真酸,野葡萄更适合酿酒,于是说道:“我看这野葡萄挺多的,咱们这段时间上山还能再遇上,采了都给酿上酒,是不是还需要白糖或冰糖,回头咱得把这些准备起来。”
几人也都说买糖不用担心,供销社买
得不够,还可以想办法,反正他们有渠道。
等把这片葡萄摘完,周子昂提起来估计得有五十多斤。
现在三个男生的筐里都装了东西,一人背野兔和蛇,一人背葡萄,一人背蘑菇,乔文和肖巧巧两人现在两手空空,只背着装了午饭的筐跟着走,用树枝边走边在身体周围划拉,好把蛇惊走。
也不知道今天赵振德是不是点亮寻宝的技能点,又让他再次发现了一片野葡萄。
不过几人没着急摘,看看时间差不多中午了,打算在这把中午饭吃了,完事在干活。
拿出用白棉布包的严严实实的肉包子,还有白煮蛋,军用水壶装的热水因为用布包的严实,也还热着。
五人开始吃起来,吃着简便的中饭,喝几口热水,乔文感觉与朋友在山上采山货的这种经历挺好,等以后她老了,可以和她的后代子孙把这些当成一些美好的回忆讲给他们听,想想还挺有意思。
吃完饭几人手脚麻利的把这片葡萄都摘干净了,这期间乔文还用弹弓射中了一只野鸡,她觉得自己现在的准头越来越准了,而且反应的速度也快。
下午没有再继续往里进,基本在这附近找,偶尔会找到小丛蘑菇。
下午找到几棵山核桃树,几人都双眼放光,核桃好吃呀,还有益于大脑,上辈子乔文为了变得聪明些,有一段时间买了核桃,一天吃一个,多了舍不得,毕竟核桃也不便宜来着。
五人仍然象采摘榛子似的,摇晃振动一部分核桃下来,然后爬上去摘。
乔文和肖巧巧收集晃到地下的核桃。几人越干越上瘾,这种收集物资的感觉真的是让人上瘾,主要是免费的,也没人觉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