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这种情况,粮食很难征起68来。
被征到的人家心里会不平衡,心想凭什么别的地方不征,就征我们?
世68上最愚钝的人是百姓,最聪明的人也是百姓。
他们知道68现在大周在打仗,时局最不安稳,粮价也飞涨,但万事都大不过一口吃的,闻见68风声的早就开始囤粮囤盐。
像小仓鼠一样,这里囤一点68,那里囤一点68,烂菜叶子也埋地里。
囤的越多68越安心。
官府上交了部分义仓中的粮,带着衙役到处敲锣打鼓到处征粮的时候,看见68的就是哭惨抹泪的百姓,以及见68底的米缸。
稍微好点68的会交一些,一捧,两捧,半袋。
再多68也没有了,宁愿和衙役纠缠到撞墙也没有。
征粮归征粮,谁也不想闹出来人命,鸡毛蒜皮耍赖的事情特别多68,一来二去的,进度缓慢。
上面一个命令,下面官员跑断腿。
征粮缓慢,州、郡的长官压力68越来越大,有的地方官员开始暴力68征粮。
-
湘河郡。
乐安县。
,尽在晋江文学城
一大清早的,华县令被师爷摇醒,“你干嘛!”
师爷一脸激动的指着县衙外面:“去去去去去看!”
华县令吓得还以为外面出了什么大案子,连忙穿了鞋跑出去。
谁料打开县衙的门68一看,成堆的粮食就这样堆在门68口。
他拉开门68的时候,甚至有装着粮食的包袱滑了下来,砸在他脚面。
乐安县的百姓们陆陆续续的往这边搬着粮食。
有搬豆子的,有搬稻米的,有搬麦面的……各种粮食不一而足,甚至还有烙好的大饼,显得眼花缭乱。
有的多68,是富户搬来的,一两车。有穷人家,勒紧裤腰带挤出来了两捧粮食,珍惜的用小布袋装好。
他们放好粮食后68,就局促着站在外面,搓着手。
华县令呆住了。
“你们…你们这是干什么?”
人群中有人道68:“俺们听说要68捐粮,就来捐些。”
华县令连忙说:“咱们湘河三郡遭了灾,还在休养生68息的时候,不在征粮的范围内!我前几日刚说了,大家应该知道68才t26对啊。”
“是知道68。但是我们也想交一点68,小恩人在北疆打仗,听说打了大胜仗呢!别因为没有吃的,最后68输掉。”
“对啊对啊,我们都知道68,是小恩人需要68粮食,才来给的……”
他们嘴里的小恩人,就是七皇子。
距离瘟疫试药才三年,他们没有忘记那个小少68年。
百姓之中,耿大道68:“原本也不咋舍得,但是给七殿下,全给也舍得。”
有人轻咳说:“其68实本来想把粮食去放到长生68祠的,表示是咱们给七皇子的,结果县里好几个长生68祠都堆满了,我们就来这里了……”
“镇南关不是也在打仗?听说领兵的还是七皇子的舅舅呢,这粮食给小恩人,还是给小恩人舅舅,咱都觉得可以。”
“打仗也是为了咱们,捐点68不算啥。”
其68实很多68人根本不懂得大周现在的局势,只是听说小恩人需要68,就扛着粮食过来了。
你需要68,我就给。
华县令久久无言。
半晌,他才对着百姓道68:“谢谢大家了,我一定会将大家的心意禀明!”
一县之粮定然不够,但华县令没想到的是,乐安县百姓捐粮仅仅是个开始。
以乐安县为中心,捐粮行动迅速辐射到周围几个县,再逐渐扩大至整个湘河郡,最终席卷了湘河旁边两个产粮大郡。
三年前瘟疫结束后68,三郡百姓给七皇子立的长生68祠前,堆满了粮食。
县衙、府衙、抚台等官府衙门68,百姓们放了粮,头也不回转身就走,回去的路上,还会顺路摘苍颜花,放在长生68祠前。
真正的感恩不是嘴上说说,而是放在心里,就像七皇子喜欢苍颜花,所以这种蓝色小花,逐渐沉默地开遍了三郡各地。
朝廷征粮的第68一阶段任务,短短几天就被这三个还在恢复期的虚弱大郡,推到了爆仓。
其68余州郡的官员不信,可等到亲眼看见68了那些粮,才终于信了,心神震动,不知如何言语。
事情迅速传开。
商人中有感慨者,也开始主动捐粮。
文人墨客说起68此事,情绪激昂,挥毫落笔:
战时饥餐无果腹,官吏需征百姓粮。
征粮何须恶人面,长生68祠前举苍颜。
三郡民心,何为民心?
此为民心。
第
165
章
京城。
如意楼。
三郡捐粮的事在京城掀起巨大的讨论度。
自有那自发宣传的,
在茶楼酒肆、街道码头给京城百姓慷慨激昂的讲述。
如意楼的说书先生也不说书了,只说当年湘河救灾。
“……所以这事儿啊,朝廷征粮征不上来,
要不是七皇子,两边打仗的将士饭都要吃不饱喽!”
有那些胆子小的,
自然不敢议论皇室权贵,
只小声的跟朋友讨论。
“要我说,
七皇子从功绩、能68力各方面看,
不都比其他皇子强么?”
“是啊,也就是前些年身体不好,
加上又是陛下最小的儿子,
建府上朝最晚,
才慢了他那些哥哥一步,
不然,现在朝廷上地位最稳的人,
说不定是哪位呢……”
如意楼聚的是雅客,
讨论这些的大多都是官宦子弟,
要不就是对朝政现状关心的文人士子。
“等七皇子回来,
你说他会不会…圣上…储低低的私语声泯灭在唇齿间。
但68是奚子行知道,
这些人在说七皇子对于储君之位的竞争力之强,
恐怕会一跃成68为68几位皇子之最。
他站在二楼楼上往下看,
眉头却不自觉皱起来。
他高68兴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他所选之人的光芒,但68此刻的京城对小七来说却像个沸腾的油锅。
鲜花着68锦,
烈火烹油。
处处都是夸赞之言。
看似花团锦簇,其实68波涛暗涌。
奚子行招来店小二,
将腰间的钱袋子塞给他,嘱咐了店小二几句。
店小二喜笑颜开的下去了。
没多久,
下方的说书68先生68就下来了一趟,再上去的时候,就不说湘河救灾的事了,和往常一样,说起话本故事来。
如此一来,跟风讨论捐粮之事的人,纳闷两句后便不再参与讨论。
奚子行这才离开如意楼,径自去了方府。
-
方太68傅这些时日,上火颇为68严重。
奚子行到的时候,这老头穿着68竹衣吗,正含着68冰块,用冰镇下嘴里68的火疮。
他拱手68道:“见68过太68傅。”
方太68傅:“小奚来啦,坐坐。”他直起腰来,递给奚子行一把蒲扇,“喏,凑合用吧。”
“您倒是坐得住。”
奚子行接过扇子扇了扇。,尽在晋江文学城
“我这不是都上火了吗,”方太68傅叹了口气,“急也没用,谁也没想到,湘河三郡会在这个时候推他一把。”
他们两个谈话间,俨然对彼此的站位心知肚明。
两人原本就并非毫无联系,曲渡边建府宴那会儿,奚子行就去方太68傅家68拜访过,以备战春闱,算是有一点师生68情谊。
奚子行是公开站位曲渡边的,方太68傅原本就觉得他不错,后来奚子行拿了状元,入了翰林院,旗帜鲜明,方太68傅才慢慢和他接触起来。
方太68傅是个老狐狸,在一点点接触中,他发现奚子行好像已经知道了七皇子隐藏起来的真实68才学。
最后决定摊牌的那天,奚子行却道:“我隐隐察觉到您的试探,就顺着68您的猜测,不否认也不承认七皇子的才学,没想到您竟然真的是站在小七那边的。”
方太68傅愣了一下,随后大笑出声。
老狐狸被小狐狸坑了一下,好在结果是皆大欢喜。
方太68傅实68在没想到,奚石秋那个中立到不行的古板老家68伙,会生68出来这么个儿子。
毕竟在入官场之前就表明立场,官途生68涯会比较艰难。
他问了,但68这小子竟半点不怕的样子,说官位与他不过是辅助工具,若是七皇子上位,他自当在官场厮杀,若是七皇子无意,他便辞官与他去封地。
左右主公和谋士都是要在一起的,何惧旁人言?
思绪回笼,方太68傅道:“镇南关、边境两处军权,几乎都在七皇子手68中,这本来够让君王和皇子党派忌惮。原本就在风浪口,又来了一手68推浪,所有人都在赞颂七皇子,将陛下置于何地?功高68盖主,即便是皇子,也要避开。”
奚子行:“我会联系同窗,另外,还能68用父亲的名义压人,让朝臣们上朝的时候少说这件事。”
“……”方太68傅心中赞了一句孝顺,摸摸胡子,“我也可以压下一些。林宗平那个老财迷坚定站在陛下那边,谁也不跟谁一起,虽不必担心他使绊子,但68他也不会帮七皇子说话。”
他,林宗平,还有奚子行的父亲奚石秋,三个帮助崇昭帝处理政务的大学士,都是在朝堂上混久了的老家68伙。
要是一起出手68的话,皇子党也会给他们面子。现在只能68有一个半出手68,其中那半个还是孝来的,不过也是股力量。
起码不会让‘功高68盖主’之类的言论,在朝上太68肆虐。
奚子行:“这几天,我再写信到边境,提醒他们两个注意些吧。”
-
紫宸殿。
纵然有方太68傅和奚子行压着68,崇昭帝多少还是听68了几耳朵所谓‘功高68盖主’,甚至是立储之言。
余公公以为68陛下会发怒。
但68出乎意料的,陛下没有。
陛下只是说了句:“那些臣子,私底下议论的还是少吗?此时闹在明面上,不过是想试探下朕心里68倾向于谁当储君罢了。”
虽然生68气,但68崇昭帝心里68清楚自己日益下滑的精力,和身体的力不从心,臣子们也清楚。
储君之位,这两年也该定下了。
崇昭帝再次想起之前给出去的黑锦的事。,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问自己,要是早就知道小儿子身体会好转,以及他这几年展露出来的能68力,他还会不会用黑锦断了小儿子的继位之路。
黑锦交易只有他们父子两个知道,其余的人却都不晓得。
崇昭帝在殿内转了好几圈。
“这次去北疆送粮的人,朕记得是转运使副使对吧?”
余公公:“是的陛下。”
此次的运往两方战场的粮草,是从各州郡征集上来的,不是从固定的粮草囤仓运往前线,所以需要漕运总辖运输路线,押送粮草。
这批粮草重要程度自不必多言,北疆边境比镇南关距离远太68多了,本来应该是水路转运使亲自负责押送,但68他前几天摔了一跤,腿脚不便,恐耽误进程,就只能68由副使代劳。
水路转运使是二皇子岳丈,副使则与皇室无甚关联。
崇昭帝沉吟:“叫崔融过来一趟。”
余公公应了声是。
很快,崔融便匆匆来了紫宸殿。
他是现任东厂厂公,只是已经有了退位之心,他跟了崇昭帝很多年,许多阴私之事都是他来处理,平常虽不起眼,却是崇昭帝的心t26腹。
他须发皆白,穿着68整洁干净,是个体面尊贵的老太68监。
崔融:“陛下。”
“来了啊,”崇昭帝:“朕记得你说辞官后要回趟老家68?你老家68在山鸣关附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