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对大明来说,哈密是一个地区。一个种族众多,头目众多,城池众多的地区。
洪武五年,大明远征大败北元.....使得西域各地,如哈密等对大明俯首称臣。
而后大明洪武十三年册封哈密王,后又设立关西七卫。但这七卫,都是羁縻的性质。
等到永昌十七年后,大明再次册封哈密王,且大军压境之后,彻底把哈密及其其他关西六卫,变成了实质性的军事集团。
而随着大明这些年在西域的不断扩张,哈密也渐渐从前线变成了后方,且日渐兴旺民生安乐。
~~
“读万卷书,真的不如行万里路....”
数日之后,徐盼所在的队伍进入哈密境内。
而原本荒凉的沙漠.....在骤然之间,翻越几座高山之后,放眼望去一片绿色之洲,震撼人心。
天空一片湛蓝,云层触手可及。
牛羊马儿,牧人骑兵.....
黄色的古城,还有飘扬的日月大旗......
“到了!”
千户陈友在马上大笑,“儿郎们,前边就是咱们的镇远城...”
~
镇远,顾名思义,镇守远方之城。
这城和土黄色的哈密王城呈犄角,遥相呼应。
乃是永昌十七年开始,朝廷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而成。之所以单独修建此城,也是因为哈密地区种族信仰之故。
大明军民,单住一城,和其他各族比邻而居又相互尊重对方的不同生活习俗。
但在进城的过程中,徐盼却在观察着同样插着日月旗的哈密古城。
古城周围,放眼望去是望不到头的农田。
从永昌十七年开始,朝廷在这开始屯田。
同时另有一座长达一百七十丈,专门囤积西北输送而来的军粮的粮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正是因为哈密的屯田和粮城,才能保证西域大军的后勤。
“看什么呢?”
行进之时,千户陈友凑了过来,笑道。
“标下在看....他们种田...”徐盼笑笑,对着远处忙碌的农田说道。
“种田有什么好看的?”
陈友又一笑,“过几日我带你去巴里坤草原看看...”
说着,挤眉弄眼道,“巴里坤的草原上养着两万多匹战马.....”
“啊?两万多?比北京的马场...”
说着,徐盼赶紧闭嘴。
~~
与此同时,镇远城的门楼上,哈密总兵官西宁侯宋琥,看着脚下进城的骑兵队伍,长长的出了口气。
“人,就在队伍中!”
他转头对对身后一人道,“你赶紧领回去!”
他身后站着的,却是锦衣卫都指挥使贺平安。
“侯爷...人,不能领回去!”
贺平安摇头,“以后要你多多照顾!”
“我这是打仗的地方,不是哄孩子的...”宋琥怒道。
“万岁爷...”
“好好好!放心吧!”
宋琥马上改口,叹口气,嘟囔道,“这叫什么事儿呀!”
“您说什么?”贺平安没听清。
“我说,你现在是回北京呀,还是....?”
“亦力把里....喀什.....”贺平安的面色凝重起来,“劳烦侯爷您给在下通关文书,马.....”
宋琥的表情也郑重起来,“我再额外给你五十骑护卫....”
“不....”贺平安却摇头道,“您手下的人
,就差把兵字写在脸上了,太招摇......”说着,忽的咧嘴一笑,“在下也曾在西域多年...放心吧,不会死在您的地盘上的!”
宋琥看着他,许久...
“辛苦!”
而贺平安则是轻轻一笑,“一切,都是为了大明!”
~~
于此同时,一支队伍也从兰州出发,朝着北京方向而去。
甘肃巡抚于谦,不住的回望身后越来越远的兰州城,浓眉之下的锐眼藏着道不尽的沉思。
第43章
九月(3)这几张写的不好.....就是没感觉.....
水太多,大家见谅哈。
~
马车在尚算得上平整的官道上匀速前行,算不得慢,亦谈不上快。
于谦那双....平和内敛的双眼,不住的打量着车窗外,掠过的景色。
西北的土...是黄的。
不是京城那种尊贵的黄,而是一种苍凉悲壮的黄。
这种黄色的色调之中,仿佛蕴藏着某种.....金戈铁马英雄迟暮的悲歌,也藏着另一种,落寞之后的无奈。但也有一种,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懂得的波澜壮阔。
那一望无垠的黄土,是被遗忘的英雄冢....更是千年以来的血雨腥风!
~
“吾生江南...自到西北之后,却才知中国之大,中国之美...”
于谦缓缓开口,车厢中一个面容俊美手持书卷的少年,静静倾听。
这位和他同车的少年,是他的养子于康。
于康听父亲开口,放下手中的书卷,默默的奉上一盏茶。
“你在读什么?”于谦接茶,问道。
“回父亲!”于康道,“辛稼轩诗词集...”
“嗯...读诗词...最好是读忠臣孝子的诗词...”
于谦又看向窗外,“其他人等,强行说愁,粉饰太平....男欢女爱...不读也罢!”说着,他忽的指向窗外,“你看,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呀....”
于康探头看去,官道两旁的薄田之中,三五成群的农人正在田中忙碌。
见了官府的马车先是错愕,而后是惊恐,最后是忙不迭的匍匐下拜。
“西北土地贫瘠,不通商旅....”
于谦继续叹口气,“跟江南一比....这里实在是太....苦了!”说着,眺望远处稀疏的村落,口齿轻开,“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整个西北的粮,物,钱....都是军管给了西域.....百姓身上的负担,从未减轻.....”
说到此处,他又是满怀心事的摇头,“此次进京,也不知....能否推动甘肃的军改.....为百姓谋取福利一二....”
忽的,一阵风吹入,满是秋凉。
~~
九月中,老天爷终于停止了下火。
也终于有了那么一点点的秋凉....
但北京城却格外的喧嚣,这人喧嚣是因为皇帝的万寿将到。
京中各处,到处都在大兴土木,所以暴土扬尘。
~
“朝廷真他妈有钱....”
京城南门外,树荫下阴凉处,几个赶车的车夫聚在一起吃着西瓜,胡诌八扯。
“理藩院那边,平地起了一排大宅....说是给什么西域那些番僧火者住的....”
“你酸什么?人家是要来咱们这给万岁爷祝寿喊万岁的...”
“呸,我他妈天天喊万岁,也没见人给我盖间房...”
“你懂什么?读书人说了,这叫外国来朝....是盛事!”
“我呸,我他妈头回听说,让人家来咱们这,连吃带拿....是他妈盛事!”
“也没吃你的,你急什么?”
“姥姥,老子一天累的跟缩头王八似的,
汗珠子摔八瓣就挣两碗炸酱面,谁吃我?我他妈跟他拼了....”
车夫们叽叽喳喳,混不吝的话就是图一个自嘲的乐呵。
但在边上的卷饼摊子上,两个正在等待买饼的少年,却由不得皱眉。
其中刚要开口呵斥,却被另一个少年眼神制止。
~
“老百姓无非是痛快痛快嘴皮子.....”
一身便装的皇太孙朱遵锦,低声对吴铎道,“何必管他们?再说他们....也不懂得军国大事....何必较真?”
吴铎低下头,“是!”
说着,给了两把铜钱,拿着几张卷了酱肉的烙饼,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殿下..”
走着走着,吴铎忽然有些犹豫的开口。
朱遵锦微微扭头,“何事?”
“臣听说....您的东宫幼军....等老爷子的万寿之后,要开赴西域....”
吴铎低声道,“臣也想去!”
朱遵锦一笑,“怎么,给皇爷爷当侍卫不好吗?”
“不好!”吴铎摇头,“闲的慌....”
“呵!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美差,在你这却不稀罕!”
朱遵锦又是笑笑,“去西域?你母亲舍得你?”
“她不让...我就.....偷偷去!”
朱遵锦又是一笑,没有说话。
两人继续前行,走了有一会儿,在一处僻静的水塘边停住脚步。
远远的就瞧见,皇帝带着个草帽,坐在林间.....身边还插着一根鱼竿。
还有庄亲王,挨着皇帝坐着,口中不停的说话,手上不停的擦汗。
~
“一百六十万银元的军费,已装车开运...”
“还有七千杆长火枪,每杆配弹丸三百九十发...”
“火炮一百七十八门,大小弹丸两万多枚....”
朱高炽就感觉自己身上黏糊糊的,跟掉进浆糊缸了似的。
“应该在兰州也设立一处火器铸造局....”
朱允熥瞄了他一眼,努嘴示意王振给朱高炽递上一张冰镇过的手巾,继续道,“西北军务....不能长期依靠中枢....”
“您说的是!”
冰镇毛巾一擦,浑身的毛孔顿时全部舒张开来,全身上下都冒着凉风一般。
朱高炽开口道,“回头臣就写个章程...再跟曹国....再跟其他人商量一下,到底如何运作!”
朱允熥的目光从鱼竿上挪开,“李景隆还是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
“估计是还没转过劲儿来...”朱高炽低声道。
~
“皇爷爷...”
“庄亲王!”
闻声,朱允熥笑着回头,“一哥儿来了...”
“路边正好见有卖熏肉大饼的...孙儿就给您买了几张!”
一哥儿笑着,手中的纸包像宝一样。
“巧了,我这跟你皇爷爷说了大半天,肚子里还真没食....”
朱高炽大笑,也不客气,直接接过来一个,低头就吃。
“你这老货!”
朱允熥斜眼骂道,“你自己没孙子?你想吃不会让你孙子给你买去?”
“我孙子哪有您孙子这么....好!”
朱高炽嘴里嚼着东西,嘟囔道,“跟他爹小时候一样,整天舞刀弄枪的.....没个消停时候。”
“最近这些日子,庄亲王正在署理西域轮防的事...”
朱允熥转头看着一哥儿,“涉及到军械,后勤...你跟着学学...早点知道咱们大明有什么家当,有什么良将....”说着,面容郑重起来,“更要知道,什么是地缘.....”
闻言....一哥儿向来内敛的表情变得欣喜起来。
“明天孙儿就跟着庄亲王学...”
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一件大喜事.....
他是高兴了,可正在吃熏肉大饼的朱高炽却不高兴了。
“妈的,二十年前我帮你带儿子。二十年后,我还得帮你带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