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唐老师现在才没空管我呢。
他说完,全车的学生都笑起来——除了李月驰。那是种暧昧的、心照不宣的笑,李月驰再次把车窗摇下一条缝隙。
啊,好冷,徐蓉缩缩脖子,师弟,你不冷啊?
李月驰说,我有点晕车。
将近七点半,两辆面包车在汉大南门停下。学生们一一下车,田小沁下车时,手里拎着唐教授的单反相机。
“小沁啊,你把照片导出来,存到我给你的u盘里。”唐教授伸个懒腰,吩咐道。
“好的,老师……”
“不着急弄这个,大家都辛苦了,好好休息几天。”
“老师,您也好好休息啊!”徐蓉凑过去说。
“我?我的身体素质可比你们强多了,爬山的时候我还没累呢,你们先喘起来了!”
研三的男生笑嘻嘻道:“那是,那是,您龙*虎猛。”
等他们寒暄够了,做一番告别,众人才四散而去。此时已经七点四十六分,唐蘅发了两条短信,一条说在宿舍楼下等你啊,一条说你们怎么还没到。
李月驰回了句“马上”,对田小沁说:“走吧?”
田小沁没应声,神情非常恍惚。
李月驰打量她的脸:“你没事吧?”
“我……”田小沁垂下脑袋,声音很小,“我觉得唐老师有点奇怪。”
“为什么?”李月驰知道,那些师兄师姐一直觉得唐老师偏心田小沁。
“可能也是我想多了?”田小沁拽了拽背包的带子,“回来路上我俩不是挨着坐吗,他……他非要给我看他拍的照片,看着看着就……搂了我的腰。”
李月驰沉默两秒,问:“他故意的?”
“我不知道,可能是无意的……吧?我觉得唐老师应该不是那种人,”田小沁顿了一下,“你看,鲍磊骚扰我的时候,他就把鲍磊踢出去了。”
不待李月驰开口,她又自顾自地摇头道:“应该是我想多了,你别告诉别人啊。”
“嗯。”
“咱们快走吧,”田小沁说,“安芸他们等着呢。”
差四分钟八点,唐蘅接到蒋亚的电话。地铁里挤得水泄不通,还好唐蘅抢占了一个角落,李月驰站在他身旁,手扶栏杆,用胳膊把他和其他乘客隔开来。
“大哥!”蒋亚那边非常安静,“你们他妈的人呢!”
“在路上了。”
“怎么这么慢啊!菜都上齐了!”
“你饿了就先吃点。”
“那多不好意思,嘿嘿。”
“挂了。”
“哎——你们快点!”
他们原本打算吃完饭再去江滩看烟花,然而李月驰和田小沁回得迟,肯定赶不上晚饭了。蒋亚便提议到江滩再吃,他说他知道一家江景饭店,可以边吃饭边看烟花秀。
“得了吧,”安芸说,“都这会儿了肯定没位置。”
蒋亚趾高气昂道:“那饭店老板是我爸哥们的哥们。”
结果还真给他订到了位置,江景包间,甚至有个小小的阳台。
唐蘅把手机揣回兜里,悄悄打量李月驰的侧脸。几天不见,他觉得李月驰的脸颊瘦了一点,也许因为下乡太辛苦。四周都是人,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看着李月驰。
从刚才见面到现在,连一个拥抱的机会都没有。
李月驰略微偏头,对上唐蘅的目光。他什么都没说,只是挑着眉毛笑了一下,好像在说,你怎么又偷看我?
唐蘅也笑了一下,心想反正也被发现了,便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地铁行驶到江汉路站,几乎所有人都下车了。其实这是唐蘅第一次到江滩跨年——以前跨年的时候,他要么和蒋亚安芸在酒吧演出,要么窝在家里睡觉,他不喜欢人太多的地方。
“操,”唐蘅听见安芸的低骂,“太夸张了吧。”
从来没见过地铁站有这么多人……放眼望去都是年轻人,穿着各色的棉袄大衣,密密麻麻地涌向出口。安芸抬手揽住田小沁的肩膀:“小沁你跟紧我啊。”
唐蘅腹诽,老安倒是很会趁人之危。可惜他和李月驰就不能这样,虽然人群挤成黑压压的一片,但两个男生搂在一起,还是太奇怪了。
李月驰忽然说:“唐蘅。”声音低低的。
“嗯?”唐蘅第一反应是,他不会也要搂我吧?整个人倏然紧张起来。
李月驰抓起唐蘅的右手,插进他自己的口袋。
口袋里放了一串钥匙,凉冰冰的。地铁站里的人像下饺子似的一个挨着一个,所以大概没人会在意他们垂下的手。唐蘅在李月驰的口袋里轻轻抚摸,指尖触到的第一枚钥匙是他宿舍的钥匙,黄铜色,很旧了;第二枚钥匙是他们出租屋的钥匙,夏天时配的;第三枚钥匙是唐蘅的自行车锁的钥匙,细而长。
唐蘅轻声问:“这几天怎么样,顺利吗?”
“挺顺利的。”
“想我了吗?”
李月驰点头,隔着薄薄的衣兜,在唐蘅手上捏了一下,像是在说“别闹”。
等他们到达饭店的时候,烟花秀当然已经开始了。出乎唐蘅意料的是,林浪也在。
“小唐!”林浪很热情地拍拍唐蘅的肩膀。
“好久不见。”唐蘅说。
“对啊,这不年底了嘛,真的忙死个人!”
唐蘅想说既然很忙那你为什么会来,知道这话不客气,便憋着没有说。蒋亚长手一挥,招呼道:“赶紧开吃吧咱们,饿死我了。”
“哎,是,”林浪坐在他身边,“我跟着艺人吃一个月鸡胸肉了。”
“这么惨?”
“那没办法呀,”林浪说,“总不能人家吃鸡胸肉,我在旁边吃水煮鱼。”
“那林姐你多吃点!这个,他家清蒸武昌鱼一绝。”
“好的好的,”林浪笑道,“你们多吃点,还长身体呢,我是老胳膊老腿啦。”
大家的确都饿了,吃得风卷残云。过了一会儿,唐蘅起身说:“我去打个电话。”
出了包间,唐蘅问门口的服务员:“在哪结账?”
对方微微一笑:“您这桌已经结过了。”
“谁结的?”他们聚餐时向来没有抢着结账的习惯。
“那位女士,就是穿灰色大衣的那位。”
唐蘅说:“我知道了。”
一行人走出饭店,林浪披上大衣,对他们微笑着说:“我先回酒店啦,你们玩。”
蒋亚“啊”了一声:“林姐你不和我们一起跨年?”
“还有点工作没做完,”林浪走向安芸,“小安,让我记一下你的电话号码吧?”
安芸便把号码报给她,林浪攥着手机冲众人挥了挥手:“回见喽。”
林浪走了,蒋亚点起支烟:“刚才憋死我了。”
安芸瞪着他:“你难道……她得三十多了吧?!”
“靠,你他妈想哪去了!”蒋亚连忙说,“我这不是当着外人的面,讲讲素质么。我跟你说,那天林姐在lil看了咱们的表演,挺感兴趣的——你懂我意思吧?”
“哇,”田小沁惊呼,“她想签你们?”
“低调,低调,”蒋亚的嘴角都咧到腮帮子了,“她说先看看我们的比赛结果。”
“真的假的,”安芸的神情有些茫然,“听了咱们一首歌,就想签咱们?”
“那说明咱们唱得好呗!”蒋亚笑嘻嘻道,“主要是咱唐蘅唱得好,那天那首《南方》,绝了。”
唐蘅心里原本就不痛快,蒋亚提起《南方》,又令他想起那天晚上和李月驰吵架。唐蘅心说,蒋亚这个缺心少肺的傻子。
“好了,这事回头再商量,”安芸拽拽蒋亚,“咱们往前走吧。”
饭店的位置略有些偏僻,虽然能看见江滩,但并不位于人群聚集的地方。他们顺着沿江大道步行,前方是煜煜生辉的长江二桥。这样的盛景的确少见,两岸高楼的led屏全部亮起来,金色、红色、白色交相辉映,数艘闪闪发光的游艇缓慢行驶在江面上。各色烟花于夜空中绽放,长江江面像一面黑色的镜子,倒映出高楼的灯光、游艇的灯光、长江二桥的灯光,以及朵朵饱满的烟花。
他们走进沸腾的人群,到处都是歌声、乐声、欢呼声,虽然寒风凛凛,但仿佛大家都有用不完的精力,也并不觉得冷。
唐蘅忽然想起上次来这里,也是他和李月驰,夏天深夜的江边几乎没有人。那天晚上,李月驰说,我不是同性恋。所以他从江滩逃之夭夭,然后晕车,呕吐,半夜从岳家嘴走回汉阳大学,真是狼狈至极。
那时候,他觉得他不可能和李月驰在一起,他没有这样的机会。
“唐蘅。”李月驰忽然碰碰他的手臂。
“嗯?”唐蘅看向他。
“在想什么。”
“没……什么。”
李月驰低声说:“你不高兴?”
“没有。”
“因为那天晚上吗。”
“哪天晚上?”
“你唱《南方》的那天晚上,”李月驰无奈地笑了一下,“难道还有别的惹你生气的晚上?”
“哦……我没不高兴,真的。”
李月驰点点头,没再追问。四周都是年轻人——大概也只有年轻人会冒着接近零度的寒风来江滩跨年。年轻人多,情侣自然也多。放眼望去,一对对情侣依偎在一起,有的拥抱,有的接吻,有的只是看着彼此,并不说话。
唐蘅不愿承认,他是羡慕他们的。
“去那边吧,”安芸和田小沁走过来,“有人在唱歌。”
两个年轻男孩被众人团团围住,一个攥着话筒唱歌,一个弹吉他。他们唱的是朴树的《newboy》,唐蘅记得这首歌发行于1999年的专辑《我去2000》,显然是为了迎接新千年。此时唱起,倒也很应景。
他们唱完了,响起稀稀落落地掌声。唐蘅忽然拨开人群,走上前去。
“哥们,”他对他们说,“能让我唱一首吗?”
弹吉他的男孩问:“你是不是湖士脱主唱?”
“对,”唐蘅笑了,“是我。”
“我听过你们的现场!”男孩挺激动的样子,忙把自己的吉他塞给唐蘅,“我这吉他便宜……”又有点不好意思了。
唐蘅扫了下弦,干脆道:“没事。”
唐蘅要弹吉他,所以没法拿话筒。唱歌的男孩说我帮你拿着吧,唐蘅摇头道,不用了。
“后面的人听不见。”男孩说。
“听不见就算了。”唐蘅说。
李月驰已经挤进来,就站在唐蘅对面,隔着一对抱小孩的年轻夫妇。
唐蘅看向他的眼睛:“这首歌叫《南方》。”
“哇哦——”蒋亚起哄,“唱给谁啊?”
唐蘅笑了笑,没说话。他的左手指尖按在琴弦上,右手一扫,吉他发出流畅清脆的弦音。太熟练了,他都不知道这首歌练过多少遍,有一百遍吗?肯定有。
还是那天晚上的腔调,还是那天晚上的音色,那里总是很潮湿,那里总是很松软,那里总是很多琐碎事,那里总是红和蓝。拨完最后一次弦,唐蘅注视着李月驰的眼睛,把吉他还给两个男孩。
“怎么突然唱这首?”走出人群,李月驰低声说。
“那天晚上你不是没听见吗。”
“我以为你再也不想唱了。”
“不至于。”
“……”
“如果你想听,我唱多少次都没问题,”唐蘅语速很慢,“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李月驰。你在我这,没有什么东西是错过了就再也没有第二次的。”唐蘅心想,什么是“免费”?可能这就是免费吧。如果他想要,那么要多少次都可以。
李月驰静静地凝视唐蘅,江面上,一艘闪着红光的游艇驶入他漆黑的瞳仁,又慢慢地驶离那片黑暗。
他的眼睛黑而亮,唐蘅开玩笑道:“你没哭吧?”
“快了。”李月驰说。
于是这个玩笑也进行不下去了,他们继续向前走,绕过人群,在一个方方正正的石墩旁站定。
“我有个消息想告诉你。”唐蘅说。
“什么?”
“我收到芝大的offer了。”
“哦……芝大,”李月驰静了几秒,“芝加哥大学?”
“嗯。”
“芝加哥社会学派?”
“两年制的。”
“太好了。”
对,是很好,很好——哪个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没听过芝加哥社会学派?杜威,库利,伯吉斯——但你是不是把重点搞错了,李月驰?
“我要去美国,两年。”
“两年毕业就回来?不读博了?”
“……”
“所以你看,时间还很长,”李月驰望着江面,漫不经心地说,“反正,我等得起。”
零点将至,江滩上的人越来越多,还有拎着编织袋的小贩混进来,低声叫卖着孔明灯。这一年的跨年活动还未禁止孔明灯,当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爆裂开来,数盏暖白色孔明灯晃荡着升起,像一个瑰丽的梦境。
手机上显示23:59,再过一分钟,便是新年。唐蘅看见前方的情侣已经开始接吻了。长江二桥的灯光变成明黄色,对面高楼的led屏则齐刷刷变为纯白,非常耀眼。人群已经骚动起来。
“唐蘅!”李月驰忽然凑到他耳边,“你知道世界末日的寓言吗?”
“我知道啊!”周遭太过喧闹,唐蘅只好大声吼回去,“2012,世界末日!”
“你信吗?”
“不信!”
“如果是真的呢!”他难得有这样孩子气的问题。
“那也不错!”
“为什么?”
“我就不出国了!”
李月驰笑了,嘴唇微动,似乎想说什么。然而就在下一秒,人们忽然开始尖叫,对岸的led屏幕上,浮现出火红的阿拉伯数字。
“10——”倒数开始了。
“9——”人声鼎沸。
“8——”震得心脏砰砰跳。
“7——”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