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岂不是舍本逐末!
这边,范仲淹也听懂了宋仁宗的话,惊喜万分。也就是说,官家还是要将新政推行下去的。
或许之前也有过摇摆,但是天卷的预言却促进官家下定决心推行新政。仅凭这一点,他就要好好感谢天卷。
只是,他既然被弹劾“谋反”那么,那些人必定还有后招。若是不给他们一个说法,那些人必定不肯罢休。
想来想去,还是他先远离汴京才是最妥帖的方法,至于京中之事,他可以暂时交给欧阳先生等人。
想到这里,他立即道:“官家大仁。但是臣觉得还是先出京躲避一时最好,正好可以考察下各地新政的推行情况。
至于京中,既有官家坐镇,又有欧阳先生他们居中策应,必不会有太大问题。”
范仲淹说的有些道理,但是宋仁宗却想起一事,将弹劾他的奏折递到他面前:“你先看看这折子。”
只要仁宗信他,这折子本不必再看。但是既然官家让他看,定然有别的原因。
范仲淹翻开奏折,尤其是在看完了夹在折子中的那封信后,脸色微变。
“这信,是模仿臣的笔迹写给石介石大人的?”
“正是如此。”宋仁宗颔首。
“所以……”
所以,这次的诬陷,不是仅针对他一人,而是针对他们这几位力挺新政的官员。
总不能他们所有人都离开京城去巡边吧!
范仲淹这边正在犯难,雷小萌已经点开了!】
在他去世五十年之后,他重孙子时,就被西洋人轰开了大门?
难道不是最后一个皇帝时吗?
他大清究竟历经了多少个皇帝?
【回复7接上
所以,如果你是像对待宋仁宗那样,对您孙辈的教育得过且过,也不难理解在您之后,清朝就再无贤君的原因了。】
自他之后,他大清再无贤君?
乾隆脸色微变。
第四个留言的是一个叫做“黄袍加身都检点”的粉丝。
“黄袍加身”雷小萌知道,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但是这都检点是啥意思他还没弄明白。
不过只凭名字的前几个字,雷小萌就断定了他扮演的身份,而他的留言是这样写的:
【黄袍加身都检点:难道朕定下重文抑武的国策错了吗?】
果然她没猜错,正是宋太祖赵匡胤。
【回复1黄袍加身都检点宋太祖陛下是吗?您定下的国策在当时自然适用。而我们也提到过,您定的国策,规避了节度使制度的缺点,加强了中央集权。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听到此话,赵匡胤稍稍松了口气。
【回复2接上
但是,有一句话叫做过犹不及。您的后人们把您的话奉为圭臬,半点都不敢更改,更没有灵活运用。这便导致执行过程僵化,教条,更是被有心人过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