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小猪实在没办法卖,杨澜干脆赶到了隔壁林江家的猪圈里,说好过年的时候给他们分些肉就行了。
李江夫妻两个开心的应下了。
因为卖鸡的事,村里不少人都知道了他们要举家搬到镇上去了。
搬家那天,不少人来看热闹。
羡慕的有、嫉妒的有,杨澜都不放在心上。
倒是杨氏宗族那边安静得很,不知道是因为之前的事让他们在村里丢了大脸,还是因为断定杨澜不久之后就会灰溜溜回来,竟然一个来说风凉话的都没有。
杨澜对此乐见其成,他正好懒得理他们。
镇上的屋子几年没住人,张氏和乔哥儿两个用了三天时间才打扫干净。
杨澜也想帮忙,但是他们不让,推着他去临时搭建出来的书房里。
等正式摆摊,他就没多少时间学习了,现在确实应该抓紧。
当然,坐在桌前
开业大吉
祁良山没有在家里多留,帮着杨澜把火炉、饼铛装进小推车里就带着文哥儿走了。
文哥儿看起来很不舍得乔哥儿,一步三回头,两个兜里塞满了糖果饼子。
杨澜笑着说:“要是文哥儿年纪大点,说不定能和你处成闺蜜。
”
乔哥儿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也没工夫问,这会儿已经迫不及待进屋去和面了,他要试试这个车子好不好用。
事实证明,专门的工具就是趁手。
乔哥儿做了几张饼就慢慢熟练了,煎饼子的同时还能在旁边煎个鸡蛋。
这天晚上,一家人睡得特别早,第二日天还不亮就起来了。
张氏负责蒸面皮,洗面的水昨晚就准备好了,今天早上只需要把上面的清水倒掉,一张张蒸起来很快。
乔哥儿则准备煎饼里面的小菜。
杨澜就坐在大灶前面烧火。
半个时辰后,天微微亮,他们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喝完一碗粥,三个人便带上食材,推着小车往摊位上走。
天刚亮,南大街上没什么行人,只有几个店铺刚开门,伙计坐在门口打着瞌睡,被一阵咕咕噜噜的声音吓了一跳,走出来一看,前一刻还在昏昏欲睡,一下子清醒了。
只见三个人推着一个桌子一样的车,走在大街上,这样的东西在石镇可谓是闻所未闻,足够吸睛。
走到十字路口,拐个弯进入北大街,街上的情景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道路两旁已经摆了许多卖早餐的摊子,街上人来人往,看服饰都不像是本地人。
许是轮船正好在码头停靠,上边的客人便趁机下来吃饭。
由于他们推着车实在令人感到新奇,不少人都过来看热闹。
“小哥,你们这里卖什么的?”一个穿着黑衣的汉子咬着馒头问道。
杨澜一边推着车,一边笑着说:“有凉皮、煎饼果子,鸡蛋灌饼。
前面就是摊位,大哥要是不急,不如跟我一起过去尝尝。
新摊子第一次开业,前十位顾客多送一个基础款的煎饼。
”
汉子明显愣了愣,他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从未听过这三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