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徐瘦禾 本章:第一章

    竹编大师徐贤,因产品质量问题跌落谷底。

    面对客户警告,他能否找出症结又怎样凭借新品研发,在困境中崛起,续写竹编辉煌快来一探究竟。

    1

    困境初现

    清晨的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户,洒在徐贤那间略显陈旧的竹艺工作室里。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竹香,四周摆放着各式各样精巧的竹编作品,竹篮、竹扇、竹椅……每一件都凝聚着徐贤的心血与精湛技艺。

    然而,此刻的徐贤却无心欣赏这些自己的得意之作,他眉头紧锁,脸上满是愁容。

    徐贤自幼便对竹艺编织有着浓厚的兴趣,多年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断钻研技巧,力求将每一件作品都打造得尽善尽美。

    可即便如此,他的竹艺事业发展得却并不顺利。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竹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想要获得关注和订单,宣传推广至关重要。

    徐贤深知这一点,于是他尝试在各大图文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竹艺作品,满心期待着能够借此打开市场。

    他精心拍摄作品照片,录制制作视频,详细地介绍每一件作品的独特之处和制作工艺。

    为了方便客户联系,他还在文案和视频中附上了自己的二维码和电话号码。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

    平台对于这类带有联系方式的内容有着严格的限制,他发布的大部分作品都因违规而被限流甚至下架。

    看着寥寥无几的浏览量和少得可怜的订单,徐贤感到无比沮丧。

    一个月下来,他仅仅依靠竹艺编织赚了五百块钱,这点收入甚至难以维持工作室的日常开销。

    坐在工作室里,徐贤望着堆积如山的竹编作品,心中满是无奈。

    他一遍又一遍地思考着解决办法,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

    难道自己多年来坚持的竹艺梦想,就要这样破灭了吗不,他不甘心!徐贤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

    他深知,传统竹艺想要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做出改变,找到一种既能符合平台规则,又能有效宣传的方式。

    窗外微风拂过,吹动着工作室角落里的竹编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声音仿佛在提醒着徐贤,不要放弃,总会有办法的。

    徐贤深吸一口气,起身走到工作台前,拿起一根竹子,再次投入到创作中。

    他知道,只有不断尝试,才有可能找到那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2

    灵感突现

    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在工作室,徐贤坐在一堆未完成的竹编旁,眼神有些呆滞地望着手中半成品的竹篮。

    接连的挫折让他满心疲惫,却又无法释怀心中对竹艺编织事业的执着。

    突然,窗外一阵喧闹声打破了这份沉闷。

    徐贤下意识地转头看去,只见一个外卖小哥正拿着手机,对着店铺招牌上的二维码扫码付款。

    那一瞬间,仿佛有一道光闪过徐贤的脑海。

    他猛地站起身来,手中的竹篮差点掉落。

    对啊,为什么不能用竹艺编织出二维码和电话号码呢这个念头一旦出现,便如星火燎原般在他心中熊熊燃烧。

    徐贤顾不上收拾凌乱的桌面,立刻冲到存放竹子的角落。

    他仔细挑选着合适的竹子,一边挑选一边喃喃自语:要选柔韧性好又不失坚韧的,这样才能编织出精细的线条。

    经过一番挑选,他选出几根修长笔直的竹子,拿到工作台上。

    他先用刀具将竹子削成薄薄的竹篾,动作娴熟却又带着几分急切。

    竹篾削好后,徐贤盯着桌上的手机二维码,陷入沉思。

    该如何将这复杂的图形用竹篾呈现出来呢他决定先从简单的数字和字母入手。

    徐贤拿起一根竹篾,尝试着编织出一个数字1。

    然而,看似简单的一笔,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竹篾总是不听使唤,不是弯度不够,就是角度不对。

    徐贤额头上渐渐冒出细密的汗珠,可他没有丝毫气馁,一次次调整竹篾的弯曲程度,一次次重新编织。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当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工作台上时,徐贤终于成功编织出了第一个数字1。

    看着这个歪歪扭扭却饱含心血的竹编数字,徐贤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但他清楚,这只是第一步,更复杂的二维码还在等着他去攻克。

    简单活动了下酸痛的肩膀,徐贤又投入到新的挑战中。

    他对照着手机上的二维码图案,在纸上画出草图,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的部分,然后再尝试用竹篾编织出来。

    随着天色越来越暗,工作室里亮起了灯。

    徐贤专注地盯着手中的竹篾,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眼前这未完成的竹编二维码。

    失败,重来;再失败,再重来……在不断的尝试中,徐贤逐渐掌握了一些技巧,竹编的线条也越来越流畅。

    终于,在深夜来临之际,徐贤完成了竹编二维码的初稿。

    虽然还略显粗糙,但整体的形状和图案已经有了雏形。

    他轻轻捧着这个凝聚着自己无数心血的作品,眼中满是兴奋与期待。

    明天,他就要将这个独特的创意上传到平台,他坚信,这或许就是改变自己竹艺事业困境的关键一步。

    3

    初试成功

    天色破晓,第一缕曙光才刚照进工作室,徐贤便已早早起身。

    他怀着忐忑与期待,小心翼翼地拿起昨晚完成的竹编二维码与电话号码成品。

    在柔和晨光下,竹编散发着温润光泽,可徐贤总觉细节处还能更好。

    他赶忙坐下,对其精修润色,每一道竹篾都被他反复摩挲调整,力求完美。

    待觉得万无一失后,徐贤将竹编置于精心布置的背景前,多角度拍摄。

    他仔细挑选出最能展现竹编之美的照片,搭配饱含热情与诚意的文案,上传至各大平台。

    点击发布瞬间,他的心猛地一紧,仿佛将自己的命运一同交付出去。

    接下来的时间,徐贤坐立难安。

    他时而在工作室踱步,时而凑到电脑前刷新页面,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不放过任何一点动静。

    每一次页面加载,他的心跳都随之加速。

    可漫长等待后,起初数据并不理想,浏览量寥寥无几,评论区也一片寂静。

    徐贤的心渐渐沉了下去,难不成又要失败

    就在他几乎绝望时,手机突然叮咚一声。

    他一把抓起手机,竟是平台推送消息:竹编作品审核通过,还被推上了小热门。

    徐贤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确认后,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紧接着,咨询消息如潮水般涌来。

    这竹编太有创意了,怎么卖能定制专属二维码吗……看着一条条消息,徐贤眼中闪着兴奋光芒,手指在屏幕上飞速回复。

    data-faype=pay_tag>

    同时,订单提示音也此起彼伏,每一声都像美妙音符。

    短短几小时,订单量比过去一个月还多,这小幅度增长,在徐贤眼中却是希望曙光。

    一整天,徐贤都沉浸在喜悦与忙碌中。

    他一边回复客户咨询,一边着手安排制作订单。

    虽身体疲惫,可脸上笑容从未消失。

    傍晚,他站在工作室中央,看着记录订单的本子,心中满是感慨。

    这次成功不仅带来订单,更让他看到竹艺新方向。

    但徐贤也清楚,这只是开始。

    市场变幻莫测,如何保持热度、持续发展,是他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不过此刻,他决定先享受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为自己的坚持与努力干杯。

    他相信,只要保持这份热情与创新,竹艺之路定会越走越宽。

    4

    新的挑战

    随着竹编二维码和电话号码的作品爆火,徐贤的工作室一下子热闹起来。

    订单像雪花般飞来,他每天从早到晚都沉浸在忙碌的制作中。

    然而,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一天清晨,徐贤刚走进工作室,就看到堆满角落的原材料所剩无几。

    他眉头紧皱,深知这是个严峻的问题。

    原材料供应不足,意味着订单无法按时完成,这对刚刚有起色的事业来说,可能是个沉重的打击。

    徐贤迅速拿起手机,联系之前的供应商,电话那头却传来无奈的声音:最近竹子产量下降,价格也上涨了不少,短时间内没法大量供货。

    挂了电话,徐贤心急如焚。

    他在工作室里来回踱步,思考着解决办法。

    突然,他想到了邻镇的一片竹林,听说那里竹子品质不错,或许可以从那里寻找新的供应商。

    徐贤顾不上吃早饭,立刻开车前往邻镇。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徐贤终于来到了邻镇。

    他四处打听竹林的位置,在一位好心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那片竹林。

    竹林郁郁葱葱,竹子修长挺拔,看起来十分符合他的要求。

    徐贤兴奋不已,顺着小路走进竹林深处,想要寻找竹林的主人。

    在竹林深处的一间小屋前,徐贤见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老者坐在门口,正悠闲地编着竹筐。

    徐贤赶忙上前,礼貌地说明了来意。

    老者抬起头,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缓缓说道:我这片竹子向来都是自给自足,很少对外供应。

    而且,我看你年纪轻轻,能把竹艺做出什么名堂

    徐贤心里一紧,他知道老者对自己有所怀疑。

    于是,他耐心地向老者讲述了自己的竹艺事业,以及目前面临的困境,还拿出手机,给老者看了自己在平台上爆火的作品。

    老者看着手机里精美的竹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仍有些犹豫:年轻人,我可以给你一些竹子,但价格可不会便宜。

    而且,你得答应我,要好好对待这些竹子,不能浪费。

    徐贤连忙点头,感激地说道: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些竹子,用它们做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老者见他态度诚恳,终于松口,答应与他合作。

    谈妥合作后,徐贤心中的大石头落了地。

    然而,当他看到竹子的运输问题时,眉头又皱了起来。

    这片竹林位置偏僻,运输工具难以进来,如何将大量竹子运出去成了新的难题。

    徐贤站在竹林边,望着漫山的竹子,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否则,一切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5

    运输难题

    站在那片竹林边,望着一丛丛修长的竹子,徐贤的眉头紧蹙。

    虽说好不容易和老者谈妥合作,可这运输难题却如同一堵高墙,横亘在他面前。

    徐贤先是沿着竹林周边仔细查看,试图找到一条能让大型运输车辆通行的道路。

    他拨开丛生的杂草,荆棘划破了他的衣袖,手臂上也留下一道道细微的血痕,可他浑然不觉。

    然而,转了一大圈后,他才发现竹林四周皆是蜿蜒崎岖的小路,别说货车,就连小型卡车通行都困难重重。

    无奈之下,徐贤返回老者的小屋,想听听他的建议。

    老者坐在门槛上,吧嗒着旱烟,缓缓说道:这片竹林地势偏,路不好走,以前往外运竹子,都是靠人力背出去,再到外面装车。

    徐贤听闻,心中一沉,人力运输效率太低,远远满足不了订单需求。

    但他还是礼貌地向老者道谢,而后陷入沉思。

    回到工作室,徐贤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竹林和周边地图研究起来。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距离竹林不远的一条小河上。

    他脑海中灵光一闪:能不能利用水路运输呢想到这儿,徐贤立刻行动起来。

    他先是联系了当地的航运管理部门,咨询在这条小河上运输竹子的可行性。

    工作人员告知他,小河部分河段水浅,需要进行简单疏浚,并且要办理相关运输许可。

    徐贤没有丝毫犹豫,马不停蹄地准备各种申请材料,奔波于各个部门之间。

    在办理许可的同时,徐贤又忙着寻找合适的船只。

    他四处打听,联系了不少船运公司,可得到的答复大多是船只太小,无法满足运输量,或者不愿意承接这种短途且河道情况复杂的运输业务。

    徐贤并未气馁,他不断扩大寻找范围,终于在邻市找到一家愿意合作的小型船运公司。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时,又一个问题出现了。

    疏浚河道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而徐贤目前的资金大多投入在原材料采购和订单制作上,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

    他站在河边,望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内心焦急万分。

    徐贤深知,不能就此放弃。

    他回到工作室,盘点了手头的资产,咬咬牙决定抵押部分设备来筹集资金。

    同时,他向一些合作良好的客户说明情况,希望能提前收到部分货款。

    幸运的是,客户们被他的坚持和诚意打动,纷纷表示愿意支持。

    资金问题暂时解决,徐贤立刻联系施工队开始疏浚河道。

    他每天都守在河边,监督工程进度。

    看着河道一点点变深变宽,他心中燃起希望。

    可他也清楚,在运输真正开始前,还可能出现各种变数,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挑战。

    6

    质量风波

    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竹子运输的难题总算是解决了,首批竹子顺利抵达工作室。

    徐贤满心欢喜,立即投入到订单制作中,想着能按时完成订单,让竹编事业更上一层楼。

    可就在他将一批精心制作好的竹编二维码产品寄出去不久后,麻烦却找上门来。

    徐贤正在工作室里忙碌,手机突然响个不停,打开一看,全是客户发来的消息和投诉。

    你这竹编怎么回事,才用了几天,竹篾就断了。

    这质量太差了,根本没法用,赶紧给我退款。

    看着这些消息,徐贤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心急如焚地拿起一件尚未寄出的成品,仔细检查起来。

    果然,部分竹篾出现了细小的裂缝,这在之前制作时竟丝毫没有察觉。

    徐贤明白,这是严重的质量问题,若不妥善解决,辛苦积累起来的口碑将会毁于一旦。

    徐贤迅速召集工作室里仅有的几名助手,一同对所有库存产品进行全面检查。

    大家神情凝重,仔细翻看着每一件竹编,气氛紧张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检查结果让徐贤的心沉入了谷底,有近三分之一的产品都存在类似质量隐患。

    徐贤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一向注重质量的自己,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疏漏。

    他静下心来,开始回忆整个制作流程。

    从竹子采购,到晾晒、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在脑海中一一闪过。

    突然,他想到了新采购的这批竹子。

    因为运输耽搁了些时间,原本晾晒的周期缩短了,会不会是竹子含水量过高导致的呢

    为了验证这个猜测,徐贤立刻前往存放竹子的仓库。

    他拿起一根竹子,用专业工具检测其含水量,结果证实了他的猜想,这批竹子的含水量确实超出了正常范围。

    徐贤懊悔不已,都怪自己当时一心想着解决运输问题,忽略了竹子晾晒这一关键环节。

    事不宜迟,徐贤马上联系所有收到问题产品的客户,诚恳地向他们道歉,并承诺会免费补发全新的高质量产品,同时给予一定的补偿。

    客户们在看到徐贤如此积极的处理态度后,情绪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还是对他提出了警告,若再出现类似问题,将不会再与他合作。

    处理完客户这边的事情,徐贤又马不停蹄地开始想办法解决竹子含水量过高的问题。

    他一方面安排助手对仓库里剩余的竹子重新进行晾晒,加强通风,密切监测竹子的干燥程度;另一方面,他四处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学习如何更精准地把控竹子晾晒的时间和湿度。

    徐贤深知,这次质量风波是对他的一次沉重打击,但也是一个成长的契机。

    他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更加严格地把控每一个环节,绝不让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一定要重新赢回客户的信任,让自己的竹编事业重回正轨。

    7

    新品研发困境

    经历质量风波后,徐贤一心扑在提升产品质量上,经过努力,工作室的竹编产品质量终于重回正轨,之前流失的客户也逐渐回归。

    但徐贤深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仅靠现有产品难以长久立足,必须研发新品。

    他整日泡在工作室,查阅大量资料,浏览各种创意网站,试图寻找灵感。

    看到一款国外的创意家居产品,徐贤脑海中闪过一丝灵光,他想将竹编与现代简约风格的家居用品相结合,设计一款竹编台灯。

    既能保留竹编的传统韵味,又符合当下年轻人对简约时尚的追求。

    有了想法后,徐贤立刻动手。

    他精心挑选了质地优良的竹子,将其削成薄如蝉翼的竹篾,准备先制作台灯的框架。

    然而,当他开始编织时,难题出现了。

    以往竹编多是平面或简单立体造型,台灯框架需要独特弧度和精准尺寸,才能完美适配灯泡与灯罩。

    徐贤尝试多次,编出的框架不是弧度不对,就是尺寸偏差,导致灯泡无法安装。

    助手们见他眉头紧锁,也纷纷过来帮忙。

    大家围在工作台前,你一言我一语地出主意。

    有人提议用模具辅助,有人建议先制作纸模确定形状。

    徐贤听取大家建议,先制作纸模,反复修改调整。

    经过数小时努力,终于确定满意形状,可当把纸模换成竹篾编织时,新问题又出现了。

    竹篾柔韧性有限,在弯曲特定弧度时,极易断裂。

    一根又一根竹篾在徐贤手中折断,他的手心也被竹篾划破,渗出丝丝血迹。

    但他顾不上疼痛,继续尝试。

    他试着用热水浸泡竹篾增加柔韧性,可浸泡时间短了没效果,时间长了又影响竹篾强度。

    这时,一位助手想起曾在古籍中看到过一种特殊处理竹篾的方法,用某种植物汁液浸泡竹篾,能增强其韧性。

    徐贤听闻,立刻让助手寻找相关植物。

    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找到那种植物。

    他们将竹篾放入汁液中浸泡,满怀期待地等待。

    当浸泡好的竹篾取出,徐贤小心翼翼地开始编织。

    这一次,竹篾仿佛听话了许多,虽仍有难度,但总算能编织出大致形状。

    可当框架完成,准备安装灯泡和灯罩时,徐贤发现整体造型并不美观,与他设想的简约时尚风格相差甚远。

    看着眼前并不理想的成品,徐贤有些沮丧。

    但他深知,新品研发本就充满坎坷,不能就此放弃。

    他决定重新审视设计,从细节入手,对造型进行优化。

    他坐在工作台前,对着台灯框架,陷入沉思,脑海中不断构思新的改进方案,新一轮的挑战又摆在了他面前。

    8

    柳暗花明与未来展望

    徐贤盯着那盏不尽人意的竹编台灯,陷入了长久的思索。

    他不断地在纸上勾勒新的设计草图,每一笔都倾注着对成功的渴望。

    助手们围在一旁,看着他专注的模样,都不忍心打扰。

    经过反复推敲,徐贤决定对台灯的整体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

    他将原本较为繁琐的竹编部分简化,突出线条的流畅感,以契合现代简约风格。

    在细节处,他巧妙地融入一些传统竹编的纹理,增添文化韵味。

    重新选材时,徐贤更加谨慎。

    他跑遍了周边的竹林,与当地的竹农深入交流,终于找到了一种质地更为坚韧且富有弹性的竹子。

    回到工作室,他亲自对竹子进行处理,每一道工序都亲力亲为,确保竹篾达到理想的状态。

    再次编织台灯框架时,徐贤已然胸有成竹。

    他手法娴熟,竹篾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灵动地穿梭交织。

    一旁的助手们也各司其职,帮忙传递工具,协助调整细节。

    经过数小时的努力,一个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的台灯框架呈现在众人眼前。

    安装灯泡和灯罩时,徐贤格外小心。

    当最后一颗螺丝拧紧,他轻轻按下开关,柔和的灯光透过竹编灯罩散发出来,映出温馨而独特的光影。

    那一刻,工作室里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徐贤眼中也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这款竹编台灯一经推出,立刻在市场上引起了轰动。

    新颖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订单如雪花般飞来,徐贤的竹编工作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订单的增加,徐贤开始思考工作室的未来。

    他深知,想要持续发展,不能仅靠自己和几位助手。

    于是,他决定扩大规模,招聘更多专业人才,包括设计师、工匠等。

    他还计划与当地的职业院校合作,开展竹编技艺培训课程,为行业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

    同时,徐贤积极拓展销售渠道。

    除了传统的线下销售,他大力发展线上电商平台,让竹编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他还参加各类文化创意展会,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徐贤的努力下,竹编这一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创新,不仅实现了竹编事业的成功,也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看着工作室里忙碌而充满希望的景象,徐贤坚信,未来竹编之路会越走越宽。


如果您喜欢,请把《竹编技艺者,靠二维码编织搞钱》,方便以后阅读竹编技艺者,靠二维码编织搞钱第一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竹编技艺者,靠二维码编织搞钱第一章并对竹编技艺者,靠二维码编织搞钱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