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那些人向往,和真实的历史,那可不一样。”我慢慢解释,“你说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你说的‘老百姓’,包不包括那些天天在地里干活的农民呢?”
“那肯定包括啊。”她回答得很干脆,一点都没犹豫。
我表情严肃,“那你知道吗?在你所谓那个永乐年间,就算是碰上风调雨顺的好年头,没有打仗,没有灾祸,也有好多守着自己田地的农民活活饿死了。”
史之瑶脸上全是怀疑的神情,“这怎么可能呢?有田种还会饿死呢?”
“田是他们的吗?”我直接问道,“大部分地都不在农民自己手里,粮食打下来,先得交租子给地主,再交皇粮给国家,最后还能剩下多少?”
“要是碰到好心的地主乡绅,说不定还能勉强吃饱饭,可问题是既然都做乡绅地主了,又有几个是好心的?在永乐年间卖儿卖女的事儿,也不是没发生过。”
她张了张嘴,好像想反驳我,可最后什么也没说出来。
我接着继续跟她辩驳:“你说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对你们那个时代来说,大多数人其实就是勉强能活下去,不至于饿死冻死,在那个时代,能不饿死、不冻死,大概就跟我们现在说的小康水平差不多。”
“但还有更穷的人呢,死了也就死了,拿张草席一裹,扔到乱葬岗去,没死的,就给地主乡绅当奴才当仆人,自己的命都不由自己说了算。”
“明朝虽然没有明目张胆的奴隶制度了,但实际上,那些穷人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就只是一些消耗品,就像家里的一个物件儿一样,那时候制度是错的,那一切都是错的。”
“可是......”史之瑶的声音低了下去,“老百姓......大多数确实都挺笨的,得有人教他们,得有人管着他们,得靠朝廷和那些有学问的人来管理。”
“就像你们现在,好多愚民读了书,不也一样被网上这些......”
她用手指了指屏幕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信息,“被这些东西一下子就给煽动得成了怪物,明明什么都不懂还一个劲儿乱发脾气,在我看来,你们这个时代的愚民更恐怖,所以事实证明,哪怕大多数愚民读过书,也依然都是蠢笨盲目的”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深深看着她,“你一直都没法把那些你说的‘笨老百姓’,当成跟你一样平等的人来看待,所以你就不明白,当一个人活不下去的时候,一个普普通通的穷人,凭啥不敢拿起锄头,去砸那些当官的和有钱人的大门。”
“你只会觉得,他们又笨又疯,干的事儿让人没法理解,你们的官府也一样,甚至想不明白这群愚笨的平民为什么敢反抗,不就是克扣点粮食吗,在你们眼里这点粮食死不了人,但是可以让自己多挣钱,但那时候多数官员根本看不到那些为了争抢一点粮食打死人的事儿。”
“你们那时候饿死人是常态,我们现在真存在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那上到官方机构,下到民间企业,都会被遭到清算,在我们眼里人都有最基本的人权,然后在此基础上谋福利,当然肯定还是会有不足的时候,可只要饿不死冻不死,就好过以前朝代千万倍了。”
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了。
史之瑶呆呆看着我,手指头不自觉地就攥紧了。
她从那个时代带来的那些观念,就像一层厚厚的茧,把她紧紧地裹在里面。
现在,这茧被硬生生地撕开了一个口子,那些她理解不了,也否定不了的东西灌了进来。
过了好半天,她才抬起头,眼神很复杂。
“我......我得再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