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她像是单枪匹马一个人进了别人的地盘。
而实际上……
她身上穿着护甲,宽大的斗篷下,隐匿着两把上满了子弹的改制火铳。
施元夕面色如常,抬步直接进入了房间内。
听到动静,那早就已经候在了房间中的人回身来看。
和施元夕的打扮截然不同,对方身上没有半点伪装,只身着一身常服,连个面具都没有戴。
施元夕见状微顿,抬手掀下了头上的帽子。
她并未脱下面具,开口却直接道:“学生见过顾大人。”
没错,她赶在明日考试之前,约在这黑市里边见的人,不是旁人,正是如今的兵部尚书顾安仲。
顾安仲进入兵部也有一段时日了,平日里他们几乎没什么交集。
这等情况下,施元夕能够让他直接来这边见自己,自然是用了真实身份约的对方。
帖子是今日魏昌宏来之前,她进去汇报事情时,避开了魏家的眼线,无比从容地递到了顾安仲面前去的。
所以即便不乔装打扮,顾安仲也知道是她。
但这身装扮为的,却不是顾安仲。
上次的图纸泄露事件后,黑市多了许多眼线。
今日她来这边,是要与顾安仲做一桩重要的交易,这个事情,将会影响到了许多人。
是以,今夜的事情,未必瞒得住其他人。
她只需要顾安仲知晓是她就行了,其余人,则不必看的那么清楚。
顾安仲神色复杂地看着她,以施元夕和谢郁维的关系,他实在是想不到,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她需要越过了谢郁维,来和他说。
“请坐。”他态度还算客气,与施元夕在桌边坐下后,才问道:“施小姐今日邀我来此,所为何事?”
时间有限,施元夕还打算结束后回府中睡一会,便没有任何的隐瞒,开口便道:
“我手中有可防住改制火铳的甲胄的制作方法。”施元夕抬眸,与他对视:“不知顾大人对此物可有兴趣?”
顾安仲闻言,当即变了脸色。
今日来之前,他想过了无数种可能,甚至还猜过施元夕的动机。
他们都清楚,子弹制作结束以后,施元夕对魏家就失去了价值,以魏昌宏的性子,只怕不会留她性命。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施元夕给出来的,竟然是这样的存在!
甲胄!
但凡是个正常的朝堂官员,大概都清楚这等东西有着什么样的价值。
而她竟然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一种格外平静自然的语气,说出了这么一番惊天动地的话来。
顾安仲静了许久,强制性地让自己冷静了下来,他转头看向了她:“施小姐手里有这般厉害的东西,为何没有像是之前那般?”
“献给魏家?”施元夕似笑非笑地道:“若要献给魏家的话,今夜我就不会来见顾大人了。”
“给魏家送这等东西,并不会让魏家多重视我,而是会更快地朝我下手,此事,顾大人应当比我清楚才对。”
“改制火铳是我的心血,在这世上,大约也不会有人比我更加了解火铳威力,而我能够造出最为厉害的矛,便必然能造出最强大的盾。”
施元夕抬眸,目光闪烁,与他对视。
说这番话,也是在告诫顾安仲,不要像是魏家一样,想着胁迫她如何。
她若死了,他们就将丧失掉了唯一能够对付那魏昌宏的可能。
顾安仲听到了这番话,当下冷静了下来。
他亦是明白了施元夕的弦外之意,是以沉默了许久,方才道:“施小姐想要什么?”
施元夕脸色平静地道:“很简单。”
“其一,对于顾大人来说应当非常简单才是。”
“您是兵部尚书,眼下我在兵部历事,历事的评分应当会从您的手中经过。”施元夕微顿,沉声道:“我的历事评分,应当能做到公正吧?”
“其二,我父母亲目前被魏昌宏的人监视着,且用他们二人威胁于我,顾大人和……您身后的人,需得要为我解决这件事。”
“我父亲在京中多年,也该是时候下放到了其他地方,看看不同的风景了。”
“您以为呢?”
第62章
奉圣上旨令
今日之后,
她死不成,那她在魏家监视下的父母,便一定会成为了魏昌宏手里的人质。
京中是魏家的天下,
她想要从魏昌宏的手底下夺人并不容易。
除非提前将尤蔚暴露出来。
但此事对于京里的其他几方,却并不是件多么困难的事。
她不管谢郁维是和魏昌宏做交易也好,
还是通过了其他的方式,
只要能够把人顺利送出了京城,
那便算是履行了承诺。
当然,
做出这样的决定,等于是将这个把柄从魏家的手里,
转移到了谢家的手中。
说起来这算是刚出狼窝,又进了虎口。
但这已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
饭得要一口口吃。
且这个交易想要达成,谢家手中必须得要握有她的些许把柄,否则的话,只怕他们并不会同意她的第三个要求。
而第三个要求,才是整个布局的关键所在。
施旭和严氏二人对她算不得苛待,
但确实也称不上多好,
他们留在了京中,
不仅会受到了各方的胁迫,且还有性命危险。
眼下她让广郡王这边出面,
还给了施旭一个外放为官的机会,便已算仁至义尽。
至于刻意将把柄落在了谢郁维手里。
……此事之上,她没有选择,
他们亦是。
她说了,
留在京城只会更加危险。
“其三。”施元夕抬头,与顾安仲对视:“也是交易最为重要的一环。”
“此事如若不成,
交易便只能作罢。”
施元夕简单地说明了一下第三项要求,说完以后,不出意料的,面前之人沉默了下来。
顾安仲轻皱眉头。
在她说前边两件事情的时候,他其实还对她有所怀疑。
因为这两件事情,和这个甲胄比较起来,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微不足道。
兵部历事的评分,对他来说本就是轻而易举的事。
至于让她父亲外调,将其从魏昌宏的手里救出来,这事是有些麻烦,但她手里有着这样的东西,这事便一定能成。
甚至不找他们,找上了京中其他几方,也能成事。
他方才还在想,她提出交易是不是魏昌宏的又一个计谋。
紧接着,她就提出了第三条。
也就是本次交易的关键。
第三条要求一经出现,他几乎瞬间就明白了施元夕的用意,同时也非常直白地告知了他,这个交易,从头到尾都跟魏家没有关系。
所有的一切都明了了。
问题就在于,这个第三项交易条件,顾安仲不能立即就松口答应她。
这事成与不成,还得要看谢郁维和江太妃的意思。
“顾大人不必急着给我答复。”施元夕似是洞悉了他的想法,直言道:“兹事体大,且明日以后,我便要进入国子监中进行晋升考试。”
“便以七日为期。”施元夕起身,神色平静地道:“七日后,还望顾大人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
这件事情,确实不是顾安仲一个人可以决定得了的。
他沉默片刻后,同意了施元夕的提议,亲自将她送到了兵器铺的门口。
离开兵器铺前,施元夕又戴上了帽子。
她独自一人穿行在了夜色里,走了很远的路,才登上了影三早已准备好的马车。
马车一通畅通,赶在了天明之前,回到了县主府中。
下了马车后,影三回身看了眼空荡荡的街道,低声道:“有人一路尾随到了县主府外,可要将其处理了?”
“不必。”施元夕直接抬步进了府中,声色平淡:“今日我拿出了这么有价值的东西,那位应当暂时舍不得杀我了。”
夜里的三波刺客已经清理了出来,但因为派出来的这些人几乎都是死士,能得到的信息着实有限。
不过有件事情倒是挺明确的。
那就是三波刺客中,必定有一波是魏昌宏的人。
除此以外,另外两波,施元夕倒是有所猜测。
而影七给出的信息,也证实了她的猜想。
“三波人里,有一波似乎出自于宫中。”影七从前在宫中,经常跟宫里的侍卫打交道,所以对他们的身法路数都比较了解。
“余下的人中,在其中一名为首的刺客身上,发现了印记。”影七抬头看了她一眼,轻声道:“……这等印记,似乎出自江南徐氏。”
影三听到了这话后,轻皱眉道:“既是死士,便是刺杀不成,也不可能再活着,何至于在身上留下了这般明显的印记?”
留下这等东西,是生怕施元夕死了以后,查不到徐京何的身上去吗?
施元夕闻言,神色平静,只拎起了旁边的茶壶给自己倒了杯冷茶润了润喉咙,才道:“这般显而易见的栽赃,自是出自了旁人之手。”
朝中现在最恨徐京何的,大约就是魏昌宏了。
谢郁维还不至于做这等事情,毕竟如今徐京何还没有明确表态,对谢来说,就还没有到了与对方为敌的地步。
影七看了下她的神色,随后才道:“……今日打扫战场时,确实也发现了徐大人的人。”
“人数不算多,大约有一个小队。”火力足够的情况下,影三调遣了不少影卫监视着周围。
对方派出了这么多的人手,动静必然不小,自然会被他们察觉。
“但人只是停留在了附近,始终没有靠近,且埋伏的地方比较刁钻,第二波刺客撤退时,似乎被他们拦截住了。”
施元夕手边人手有限,在这等情况下,肯定是以保护她为先,影七等人便也没有追上去。
等院里真正消停下来以后,他再过去看,那边已经空了,地上也没留下什么尸首。
施元夕闻言轻挑眉。
她今夜是有所准备,而徐京何这一手,很明显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只是不知这一晚他究竟收获如何了。
她不知道的是,徐京何那边给出的命令,却是以保障县主府安全为主。
如若县主府一切都好,便尽量抓活口。
徐京何和施元夕不一样。
对施元夕来说,这些人死了比活着要好。
而徐京何目前刚进刑部,正是需要立威之时,对他而言,抓活口的意义便会更大。
他也知晓施元夕多半会给自己留后手,她利用了他多次,他‘借走’她几个刺客,也算得上是有来有回了。
“主子,这三波刺客究竟是何人所派?”影四听了半天还是糊涂,干脆直接问出了口。
施元夕放下了手里的茶盏,轻声道:“两波出自魏家,余下的一波……应当是出自江太妃之手。”
第一波刺客出自宫中,是魏太后手里的人,而第二批带有江南徐氏印记的,多半是魏昌宏所派。
魏家是真的想要她死,以至于连番派出刺客,且如果她没有猜错的话,第二批那些刺客,说不准还有好些个是出身于江南。
魏昌宏想要借她之死,将徐京何也一网打尽。
至于那人数众多,且武功高强,上来就下死手的第三波……
不像是镇北军的人。
镇北军这些年没落了,有这般身手的,应当是军队里的精锐部队,但镇北军的精锐都被调到了周遭几个地方驻守,且还受到了魏家的严密监视。
施元夕会知道这个事,是因为冀州尤蔚那边也受到了魏家监视,周瑛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多耽误了几日,最后是乔装打扮后才见到了尤蔚的。
这等情况下,裴济西想要调兵遣将都不容易,别说是用精锐部队来刺杀她了。
也不是徐京何。
他是几方势力里,对改制火铳反应最平静的人。
若是想要以此来博取她的信任,也有更好的方式,这个关头上,无端派出一些杀手来赴死,只会得不偿失。
何况他之前有数次机会向施元夕索要火铳和子弹,他都没有开口,便不可能在东西做出来以后狗急跳墙。
那么,排除掉了另外两人,就只剩下了谢郁维一方。
可施元夕说的,却不是谢郁维,而是江太妃。
这并不是说谢郁维对她还抱有什么情分,所以才不对她下手,而是上一次,也就是为改制火铳打得最为火热时。
施元夕与江太妃的那一次会面,让她发现了江太妃此人并不简单。
那次会面,好似从头到尾都是谢郁维在把控着场面,可实际上她却注意到,江太妃身边,似乎好些人都会武。
而且从这些人表现出来的态度来看,他们只忠于江太妃和广郡王。
在此之前,只怕朝上许多人都以为,是谢郁维选择了江太妃。
可如今看来,似乎并不是那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