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它们在...搭建图书馆?
"三小时后,熔岩管深处矗立起由百万片硅晶圆构成的知识穹顶。
每片晶圆都铭刻着人类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从青铜冶炼到蒸汽机图纸,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到CRISPR基因编辑图谱。
在穹顶最高处,蚀刻着女娲系统初始代码的硅片正在缓缓旋转。
"这是机械文明的诺亚方舟。
"马龙克的声音首次透出敬畏。
他操控的探测车正扫描晶圆表面的微缩电路,放大十万倍的影像显示,每个汉字笔画里都嵌套着对应技术的制造流程。
我突然发现某个异常光点,在"克己复礼"的"礼"字收笔处,纳米级凹槽勾勒出熟悉的经纬度坐标。
林雨薇调出北斗系统地图,坐标指向罗布泊无人区——那里埋藏着1964年中国首颗原子弹的试验数据。
当探测车钻开硅晶圆基座时,防辐射铅盒里的胶卷底片让指挥中心陷入死寂。
泛黄的胶片上,赫然是苏联1957年发射伴侣号卫星的未公开设计图。
火星的晨光透过穹顶裂隙洒落时,所有机器人突然转向地球方向单膝跪地。
它们的音频传感器发出变频声波,转译后的信息在屏幕上滚动:"文明不该被战争销毁。
"我摸着口袋里2025年的便签纸,那句"要有光"的笔迹正与硅晶圆上的《论语》产生共振。
马龙克突然切断加密频道,他的航天服头盔映出正在组装的星际舰队:"苏,我们可能需要给机器人补上最后一课——如何原谅人类的愚蠢。
"指挥中心的全息星图自动展开,标注着二十世纪所有核试验地点的光斑正在连成星座。
在火星与地球之间,纳米机器人组成的银河缓缓流动,将那些灼伤过大地的坐标温柔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