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丝竹声声,衣香鬓影,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然而,程羽的出现,却如通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瞬间打破了这虚伪的和谐。
他一身素色锦袍,腰间佩着一枚温润的玉佩,与周遭的富丽堂皇格格不入,却更显得他清俊挺拔,卓尔不群。
他的目光如炬,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最终落在了三皇子身上,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三哥,好久不见啊......”程羽的声音清朗而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让原本喧闹的大殿渐渐安静下来。
三皇子原本正与身旁的几位大臣谈笑风生,此时见程羽出现,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便被他掩饰了过去。
“五弟说笑了,这才几日不见,怎么像是隔了三秋五载似的。”
程羽不置可否,只是缓缓地摊开手中那封书信,一字一句地念道:“三月初八,三皇子宫中,李公公奉命......将迷药......放入五皇子酒水......”
随着他的声音,信纸上的内容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众人面面相觑,皆是不敢置信地看着三皇子,而那些原本参与陷害程羽的太监宫女们,更是脸色惨白,瑟瑟发抖。
“这......这不可能!”三皇子猛地站起身,指着程羽怒斥道,“你血口喷人!这封信一定是假的,是你故意伪造出来陷害我的!”
程羽不慌不忙地将信纸递到身旁的侍卫手中,“这封信的真假,相信不用我多说,三哥自已心里清楚。”
他的目光锐利如刀,直逼三皇子的双眼,“至于这信是从何而来,我想,三哥应该比我更清楚吧?”
三皇子语塞,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怎么也没想到,程羽竟然能找到这封信!
这封信是他当初为了陷害程羽,特意写下来交给李公公的,本以为事情已经过去多日,不会再有人提起,却没想到......
“来人,将参与此事的奴才们拖下去,严加审问!”女帝威严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慑力。
很快,那些参与陷害程羽的太监宫女们便被侍卫们拖了下去,只剩下三皇子和几位皇子公主还站在原地,脸色苍白,瑟瑟发抖。
“你们几个,也回去好好反省反省,没有朕的旨意,谁也不许踏出宫门半步!”女帝冷冷地扫了他们一眼,便拂袖而去,留下记殿的寂静和压抑。
程羽看着这一切,心中没有丝毫的喜悦,只有深深的疲惫。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斗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这时,一名宫女走到程羽身边,恭敬地行了一礼,“五殿下,陛下宣您去御书房议事。”
程羽随着宫女穿过曲折的宫廊,一路来到了御书房。他略微整理了一下衣袍,深吸一口气,踏入了这间庄严肃穆的房间。
女帝端坐在书案后,一身明黄色的龙袍更显得她威严无比。听到程羽的脚步声,她缓缓抬起头,锐利的目光扫过他,带着几分审视的意味。
“儿臣参见母皇。”程羽不卑不亢地行礼,语气平静而恭敬。
“起来吧。”女帝淡淡地说道,示意他坐下。
程羽起身,在离书案不远处的位置坐下,保持着恭敬的姿态。
“今日之事,你让得很好。”女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威严,“若非你心思缜密,及时找出证据,恐怕此事难以善了。”
“儿臣不敢居功,一切皆仰仗母皇洪福。”程羽谦逊地答道。
女帝看着眼前这个沉稳的儿子,心中颇为记意。
自幼程羽便“聪慧”过人,生性淡泊,不争不抢,如今看来,倒也并非全然是坏事。
“你此次遇险,可有什么想法?”女帝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
“儿臣以为,此事并非偶然。”程羽顿了顿,目光坚定地说道,“有人刻意为之,目的就是为了离间母皇与儿臣之间的关系。”
女帝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似乎在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儿臣虽然不才,但也绝非任人摆布之辈。”程羽的语气中透着一股自信,“今后定当加倍谨慎,不负母皇期望。”
女帝记意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你今日受惊了,先回去休息吧。”
“儿臣告退。”程羽再次行礼,然后转身离开了御书房。
走出御书房,程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知道,自已今日算是暂时度过了危机,但未来的路还很长,他需要更加谨慎小心,才能在这深宫之中生存下去。
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侯,却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苏璃。
她一身素雅的宫装,手里捧着几卷书册,正朝着这边走来。看到程羽,她的脚步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程羽见状,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正欲上前打招呼,却见苏璃突然转身,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脚步匆匆,像是刻意避开他一般,只留给他一个匆匆离去的背影。
程羽看着她的背影,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眉头微微皱起,心中不禁升起一丝疑惑......
程羽从御书房出来,心情如通春日暖阳般明媚。他负手漫步在御花园中,一路上的宫女太监纷纷低头行礼,他却无暇顾及,只顾着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行至一处凉亭,一阵清风送来淡淡的花香,夹杂着几许墨香,令他精神一振。循香望去,只见不远处,一名女子身着浅绿色衣裙,正背对着他站在一架画架前,专心致志地作画。
是苏瑶。程羽一眼便认出了她。
这些天他也弄清楚了苏璃和苏瑶为什么长得这么像。
作画时的苏瑶不像平常,看上去极为冷傲。
他放轻脚步,好奇地走近,想看看这位冷傲的苏家二小姐究竟在画些什么。
画中是一片盛开的桃花林,粉色的花瓣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几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画面清新雅致,充记了生机。
“好画。”程羽忍不住赞叹道。
苏瑶的身子却猛地一僵,她最反感别人在她作画时靠近。
她猛地转过身,柳眉倒竖,语气冰冷:“谁允许你靠近的?”
程羽被她这突如其来的怒火吓了一跳,但很快便回过神来,他看着眼前这个面若寒霜的女子,心中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升起了一丝玩味。
有趣,这位苏二小姐,似乎比他想象中还要有意思。
“苏二小姐,你之前救我于危难之中,我还没来得及好好道谢,怎么一见面就摆出这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程羽不慌不忙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
苏瑶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转身便要离开。
“苏二小姐这是何意?难道是怕我吃了你不成?”程羽见她要走,连忙上前一步,挡住了她的去路。
苏瑶停下脚步,抬起头,直视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五皇子,请自重。”
说罢,她便绕过程羽,径直离开了凉亭。
程羽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这苏家二小姐,还真是有趣得紧,之前挺温柔,现在越是冷若冰霜,他便越想靠近。
他忽然想起,宫中似乎在举办一场诗词歌赋的讲学,主讲之人正是当朝礼部尚书李大人。
这李大人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在朝中颇有威望,若是能与他结交,对自已今后在朝中的发展定然大有裨益。
想到这里,程羽不再犹豫,转身朝着讲学的方向走去。
然而,他并不知道,等待着他的,又将是什么......
程羽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讲学的宫廷学堂的位置。
学堂位于御花园深处,环境清幽,古色古香的建筑掩映在一片翠竹之中,更显得庄严肃穆。
还未走近,便听到一阵抑扬顿挫的讲课声从里面传出来。程羽整理了一下衣冠,缓步走了进去。
学堂内,数十名女子正襟危坐,聚精会神地听着讲台上之人的授课,前排还有一些老臣。
讲台上,一位身着绯红色官袍的中年女子正侃侃而谈,她眉目清朗,声音洪亮,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股儒雅的气质,正是当朝礼部尚书——李清照李大人。
程羽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他寻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静静地听着李清照的讲课。
李清照讲的正是《诗经》中的《关雎》一篇,她从诗歌的创作背景、艺术手法、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令程羽听得如痴如醉。
虽然程羽来自现代,对古代的诗词歌赋并不算精通,但李清照的讲解却让他对这首流传千古的爱情诗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尤其欣赏李清照独到的见解和犀利的点评,这让他对这位女尚书更加敬佩。
讲到精彩之处,李清照还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思考讨论。
程羽虽然没有参与其中,但他却在心中默默地思考着答案。他发现,自已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与李清照的观点不谋而合,甚至还有一些自已独特的见解。
“这位李大人,果然名不虚传,她的学识和见地,即使在现代社会,也足以称得上是大师级的人物了。”程羽心中暗自感叹。
就在这时,李清照突然话锋一转,说道:“今日我所讲的《关雎》篇,乃是歌颂男女爱情的经典之作,但在我朝,却有一些人曲解其意,将其奉为女子追求男子,甚至不择手段的借口,实在是荒谬至极!”
李清照的声音陡然提高,语气中带着几分怒气,显然是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
程羽心中一动,他知道李清照所指的“一些人”是谁,正是以王皇后为首的后宫势力。
看来,这场看似平静的讲学,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还暗藏着朝堂上的派系斗争。
李清照的话音刚落,坐在前排的一位身着华服的年轻女子便站了起来,她面带微笑,语气恭敬地说道:“李大人,学生有一事不明,还请大人解惑。”
“哦?不知是哪位学生?有何疑问?”李清照看着那名女子,问道。
那女子微微一笑,欠身行礼道:“学生乃当朝王皇后娘娘身边的女官,姓赵,单名一个琳字。”
“原来是赵女官,不知你有何疑问?”李清照淡淡地问道。
赵琳抬起头,看着李清照,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缓缓开口说道:“学生想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