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同为京城仕人的陆玠感叹道。
忽地,他用手肘推了推在旁的杨廷魁,敛声屏气说道:“哎,廷魁,你可知这书中朔州雪灾一事?”
杨廷魁面露疑色,摇了摇头。
他们身处遥远京都,朔州远在千里之外,科举考试在即,京都学子也无暇顾及他事,更何况贼人有意瞒天席地。
蓦地,一阵风起,寒风裹挟着银雪破门而入。
大理寺巡捕朱镇抬腿踹门而入,身后乌泱泱一堆人涌入文崇书肆内。
他冷眼瞧了一圈书肆内的学仕们,大气一吐,趾高气昂说了句,“大理寺奉命前来查抄文章”,于是便示意身后的士卒们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强抢学子手中的书论。
“凡读书即如古人面命,何处不当,我们当面对峙!”
在场的举子们无论家境清贫或是殷实皆是知书懂礼之人,何曾见过此等场面,一时间心中皆义愤填膺,甚至有学子怒而骂之:“欺人太甚!
一群粗鄙无礼之人!”
朱镇读书不多,还是靠着和大理寺卿的远房舅侄关系才混的这一官半职,但是久经官场他自是知晓这些酸腐文人有他们的脾气,美其名曰“文人风骨”。
平时他行事总是受到舅舅的谩骂和那些朝廷鹰犬的鄙夷,可如今这些还未出仕的迂腐庸人竟也敢对他出言不逊。
他怒火中烧,抬手示意所有士卒停手,抬眼扫视了在场的举人们咬牙切齿道:“哼—左不过我们在你们读书人的眼里是卑鄙无耻之人,今日就让你们瞧瞧我是如何无耻至极的。”
“哦,不妨再告诉你们文章我们要查抄,人…我们也要抓了哈哈哈哈。”
然后他挥手示意,几个士卒便开始拦掣着群情激愤的学子们,那些学子不抵武力,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书被查抄、践踏甚至毁损。
而那首恶之人却是胁肩谄笑,只轻飘飘留下一句,“若有私议者,依律论处。”
杨廷魁愤愤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