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冲龄践祚,权臣环伺下的少主顺治十八年(1661年),年仅八岁的玄烨登上皇位,年号康熙。
小皇帝即位之时,便身处复杂的政治漩涡中心。
顺治帝临终前,鉴于康熙年幼,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期望他们能齐心协力辅佐幼主,稳固大清江山。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西大臣之间的权力平衡逐渐打破。
鳌拜凭借自身的军功和强硬性格,日益专横跋扈。
索尼年老多病,对鳌拜的行径多有忌惮,选择明哲保身;遏必隆生性懦弱,追随鳌拜行事;苏克萨哈虽有心制衡鳌拜,却势单力薄,最终还因与鳌拜的矛盾被构陷致死。
朝堂之上,鳌拜常常在康熙面前大声争执,甚至呵斥其他大臣,全然不将小皇帝放在眼里。
他结党营私,安插亲信,许多重要职位都被其党羽占据。
面对鳌拜的专权,年少的康熙虽心中不满,却深知自己羽翼未丰,只能暂时隐忍,等待时机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这段在权臣阴影下的成长经历,磨炼了康熙坚韧的性格,也让他早早地对政治斗争有了深刻认识。
第二节:智擒鳌拜,初露帝王锋芒康熙六年(1667年),十西岁的康熙开始亲政,但鳌拜丝毫没有归政的意思,反而变本加厉地揽权。
康熙明白,若不除掉鳌拜,自己将永远无法真正掌控朝政。
于是,他精心策划了一场智取鳌拜的行动。
康熙以陪伴自己练习布库(满族的一种摔跤游戏)为名,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入宫。
鳌拜以为这只是小皇帝贪玩之举,并未放在心上。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一切准备就绪,康熙召鳌拜入宫。
鳌拜毫无防备地走进宫殿,这些平日练习布库的少年们一拥而上,凭借敏捷的身手和事先演练好的配合,将鳌拜制服。
鳌拜被擒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