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迅速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随后,康熙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但念其往日战功,免其死罪,终身监禁。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康熙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不费一兵一卒,成功铲除了鳌拜势力,夺回了朝政大权。
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康熙过人的胆略,也向天下宣告,大清的这位年轻帝王,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帝国,开启了属于康熙的时代。
第三节:三藩之乱,平定南方割据势力康熙亲政后,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便是“三藩”问题。
清朝初年,为了平定南方,清廷分封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位明朝降将为王,分别镇守云南、广东、福建,史称“三藩”。
三藩手握重兵,在各自辖区内俨然成为独立王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因年老请求归老辽东,让其子尚之信袭爵继续镇守广东。
康熙趁机提出撤藩,吴三桂和耿精忠为试探朝廷态度,也假意上书请求撤藩。
康熙力排众议,毅然决定批准三藩全撤。
吴三桂得知后,起兵叛乱,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以“兴明讨虏”为口号,很快便占据了云南、贵州、湖南等地。
耿精忠和尚之信也相继响应,一时间,战火燃遍大半个中国。
面对严峻局势,康熙镇定自若,调兵遣将,制定了分化瓦解、重点打击吴三桂的策略。
他一方面坚决打击吴三桂的主力,另一方面对耿精忠、尚之信等人进行招抚。
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战争,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攻入昆明,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自杀,三藩之乱终被平定。
这场战争的胜利,消除了南方的割据势力,加强了清朝中央集权,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西节:收复台湾,完成国家大一统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将目光投向了孤悬海外的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