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推荐 第389章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李启铭方婉清 本章:良心推荐 第389章

    对整套价值体系的冲击:在计划经济话语里,“富裕”本应是集体主义大树上自然结出的果实,怎可通过个人“钻营”获得?

    这种认知茧房的坚硬程度,从方婉清将工资条与“打够级”并置的愤怒中可见一斑——她本能地将市场行为等同于破坏规则的游戏,因为在她的认知框架里,经济活动本就该是按计划分发的“够级牌局”,而非充满不确定性的博弈场。

    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是这场前所未有大变革的重中之重,要将人们思想禁锢打开,是走向全面市场经济关键所在。

    摸着石头过河,总会伴随着一些乱象产生。

    1992年南巡讲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本质上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构。

    在这之前,“富裕”与“剥削”在意识形态中被牢牢绑定:百货大楼里的万元户需要戴着墨镜遮挡进口表,倒卖小商品的个体户被称为“二道贩子”,甚至出现“长途贩运是否等于投机倒把”的学术争论。

    这种观念困境的本质,是将生产关系的纯洁性凌驾于生产力发展之上——就像李启铭提到的“等国营厂锅炉凉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如同被锅炉恒定加热的蒸馏水,看似纯净却失去了自我循环的活力。

    李启铭在沈阳火车站看到的“倒铝锭”现象,正是价格双轨制下的市场雏形。

    计划内200元吨与黑市800元吨的差价,表面是投机空间,实则是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留下的“破茧缝隙”。

    这种双轨制的设计充满改革智慧:它没有首接否定计划经济的合法性。

    避免意识形态震荡,却通过市场轨的价格信号,让千百万个“李启铭”用脚投票,在实践中理解“价值规律”。

    当李启铭用蛇皮袋装轴承螺丝挤绿皮火车时,他背负的不仅是商品,更是用身体实践在验证新的价值法则——虎口的老茧从操作机床的印记,转变为搬运货物的印记,这个身体语言的转变,正是劳动者从“国


如果您喜欢,请把《放飞理想》,方便以后阅读放飞理想良心推荐 第389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放飞理想良心推荐 第389章并对放飞理想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