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段的一佛乘之因跟后半段的一佛乘之果,这两个科判是同时启动的,所以他在“一时”的时候就分成两大部分。
前面是“约迹门开权显实”,约着佛陀一代时教里面所说的法来讲到佛法的真实义,开三乘的方便,显一佛乘的真实,就从初品到<安乐行品>。
从第十五品的<从地涌出品>到后面,是“约本门开近显远”,约佛陀的法身,来展现佛陀的法身的功德。
因地跟果地是同时的,所以它切成两块。
我们再看它详细的区分。
除了两块以外,它这个前面有序、正、流通,后面也有序、正、流通。
我们往下看。
本迹各序、正、流通:初品为序;方便讫授学无学人记品为正;法师讫安乐乐行为流通。
涌出讫弥勒己问斯事,佛今答之,半品为序;从佛告阿逸多下,讫分别功德品偈为正;此后尽经为流通。
智者大师是把本经二十八品先切成两块,初品到十西品是“约迹门开权显实”;十五品到二十八品,“约本门开近显远”。
这两个又各有序、正、流通。
比方说前半的迹门。
迹门当中,当然初品就是<序品>,序分;从<方便品>到第九品的<授学无学人记品>,这是迹门正宗;从第十品的<法师品>到<安乐行品>,这是迹门流通。
我们看本门,从法身的功德来说。
从第十五品的<从地涌出品>,到“弥勒菩萨问斯事己”这个偈颂,“佛今答之”,共半品,为序;从“佛告阿逸多”以下到第十七品的<分别功德品>,这是正宗;后面其他的到二十八品,都是流通分。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佛陀在引导我们凡夫时,因为我们凡夫是摇摆的,一下子空、一下子有,所以,佛陀用两件事情来引导我们:第一个,佛陀的智慧,让我们先修佛陀的智慧。
就是说,我们现在没有佛陀的功德,但是先养成佛陀的思考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