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白二郎就在和他商量着是不是在两家的墙上开一道门,“这样进出也方便些,你一个人住,要是不想做饭了,还能到我家来吃。”
殷或很淡然,“厨娘做饭,我不麻烦。”
“吃不完不浪费吗?”白二郎极力劝说。
“还有下人呢,不会浪费的。”
殷或搬出县衙后院就是嫌吵,又怎么会在墙上开门?
要不是北海县的房子实在少,又难买,他其实更想和白二郎住对门,而不是住墙靠墙。
再开一道门,那和同住一个府苑有什么区别?
见周满和白善到了,殷或立即转开话题,“听说你今天收了三十多个人?”
“对,”白善笑道:“都已经安排下去了。”
明达其实有些不理解,“你近来招募的人也不少了,还要再招多少人?”
现在城外官田上的人已经快两百数了,这样的架势,要不是正值太平盛世,主事的又是白善,她几乎要以为他心怀不轨了。
白善道:“来多少我收多少,不过我自己预估过,除了听到消息过来的流民数量不可控外,其他县过来的人应该不会超过五百人。”
不仅明达公主,连白二郎都忍不住严肃了些,他看了看明达,又看看白善,代替她问道:“那算上流民和本县的人,岂不是有可能上千人?”
“对。”
白二郎眨眨眼,“你该不会想着把县衙的官田都耕作起来吧?”
白善道:“是这么打算的,但这一千人也未必能种完,所以我说我来者不拒。”
“当地百姓不会有意见吗?”便是白二郎都知道,“那些官田本来应该是分给他们成丁的。”
白善道:“我也没说不分给他们,只是现在他们还没有成丁分地,而我不想土地荒废,所以先叫人耕作起来。”
“可是……”白二郎隐隐觉得哪儿不太对。
殷或放下了茶杯,问道:“可是这些长工在这里做久了,将来他们耕作的官田要分给成丁,他们又该去往何处呢?”
白善道:“所以我还每年还需要一部分役丁去开露地养地,将生地养成熟地。”
殷或恍然大悟,然后便忍不住笑起来,“你倒是算计得够长远,就不知下任县令能不能如你这般坚持了。”
要是能继续白善的政策,那么自然是不怕新生儿成丁后无田可分。
周满道:“现在过来投奔的人,要么是已经到了绝路,要么是快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我们总也要顾念他们的。”
当下的人,有勇气离开家乡的人不多,而一无所有背井离乡的人更是少,能找到北海县这里来打长工的,多半是没别的活路了,他们总不能为了将来可能长成的成丁就把不管这些人吧?
白善道:“虽说我当下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北海县,看着似乎是在和其他州县争利,但最后获利的却是到这里来的每一个百姓,他们也都是大晋的子民。”
“甚至等北海县稳定下来,周遭州县也会因北海县受益,”他道:“我素来认得清自己的位置,我是北海县的县令,但也是大晋的官员,公主大可放心。”
明达笑道:“你的忠心我自然是放心的。”
她不过是害怕他过于年轻,因为好大喜功,摊子铺得太开,若是掌握不住崩了,到时候受罪的还是治下的百姓。
周满却对白善很有信心,和她道:“这也不是他一个人在做,你们不是在帮忙吗?”
她道:“你、殷或和白二,谁没有握国之才呢?我不信我们这么多人还管理不好一个县。”
明达:“我?”
“对啊,”周满理所当然的道:“你上次还帮我们看账本了呢。”
明达:……她不是帮的白二吗?
哦,对,白二是帮的白善。
看着笑眯眯的周满和白善,明达这才想起来,他们似乎是不知不觉间插手了很多东西。
明达想扶额。
白善则鼓励他们道:“等江南盐场稳定,我一定在陛下面前为你们请功。”
皇帝的女儿和女婿:“……谢谢?”
并不想要功名,也不会出仕的殷或:……
周满觉得肚子饿了,忍着没去摸肚子,而是左右看了看后问:“我们晚上吃什么?”
殷或回神,和她道:“我知道你最近嫌弃热,今日有道人拿了些野菜来看我,我让人拌了凉菜,酸酸脆脆的,你可以尝一尝,或者开胃。”
周满立即连连点头。
第3030章
花费巨大
北海县穷,连带着道士也不多富裕,殷或前段时间到山里游玩顺便避暑的时候在山里看到了一家小道观,当时就住在了道观里。
他捐了一笔钱,倒不是很多,但他和观主相谈甚欢,临走前还派下人回县衙,从白善和周满那里搜刮了两本经书送给观主。
于是他收获了包括观主在内所有道士的友谊。
此时正值秋收,道观的田地不多,道士们将豆子水稻等都收割了,留下了足够自己吃的粮食,剩下的就给扛到了县城卖。
进城时就顺便掐了一点儿野菜来看殷或。
他们觉得其他的东西殷或也看不上,也就这些野菜或许还能对他的胃口。
殷或果然很喜欢,不仅他喜欢,周满和白善四人也很喜欢。
此时虽已入秋,但天气还是热得很,吃着清脆的凉拌野菜,五人都觉得胃口大开。
吃得高兴了,白善便宣布了一件事,“待秋税收上来,我便开始发役令了。”
之前他就想着在夏收和秋收之间的那短短二十天农闲时候发役令的,但那时一是发生了小刘村劫匪案,二则是天气渐热,他猛然发现青州比京城还要热。
所以一是为了安定民心,二是为了百姓的身体健康,他才没有依照计划发役令。
他眼睛亮晶晶的,扭头看向白二郎,“到时候他们的饮食由县衙负责,你所要做的就是巡察,确定底下的人没有克扣饮食。”
白善道:“给他们安排的工作量和饮食都比照着我们小时候的那篇文章来,我也想对比一下历年劳役的效率,若是能行,我会上报陛下,改善劳役服役条件。”
他看向周满。
周满颔首道:“我会提前准备好一些应急的丸药,以及汤方的。”
白善道:“还得便宜,不然便是我们县有钱给,别的县未必愿意花销这么大来弄。”
白二郎,“只是饮食的花销就很大了吧?别的州县能答应?”
他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小时候写的那篇文章设想很好,但花销可不少。
白善却道:“不能只看花费,而不看他们的劳动成功。役丁好歹不用工钱,若不是役丁,除了饮食外还要额外付出工钱,那才叫高呢。”
他觉得役令的价值远高于他们付出的那点代价,所以他们就算成本提高,衙门和朝廷依旧收获很大。
当然,役丁们建设的基础设施最后还是会回馈到他们身上。
虽然是为他们自己干活儿,白善也不愿意委屈了他们,反正饮食的花销也是从县衙的库房中出的,他觉得他还是擅长经营之道的,不至于连一群役丁都养不活。
白善只是开口给出了条件,然后去写计划案的是方县丞,具体实行自然也是手底下的人。
方县丞就很犹豫,看了眼白善役令的条件,问道:“大人确定了吗?”
白善颔首,“确定了,这两日秋税就要收上来,各里里正也要来县里,便先和他们知会一声,今年需要修的路和水利工程不少,尤其是进出大家洼和龙池的官道,这两条路一定要修好。”
那两条路现在可不太好,尤其是大家洼那条路,那是坑坑洼洼,每次进出白善都骑马的,能不坐车就不坐车,实在是太颠簸了。
要修好这两条路恐怕要耗费不少人力。
方县丞应了下来,想了想还是提醒了一句,“大人,若按照您给的单子提供饮食,花费只怕不少,库房那头……”
现在库房已经不是宋主簿在管了,从白善拉着一堆盐去青州城卖出后,库房就由白善完全控制了,别说方县丞,连宋主簿这个主官都不知道县衙现在到底有多少钱。
虽然方县丞不知道,但也能大致猜得出来,因为最近县衙的花销太大了。
现在他们还在源源不断的接收过来找工作的人,出了外县的人外,还有本县的百姓。
一些人家里的秋收已经结束,或者快要结束,所以也都有了空闲时间,听说县衙这里招工,工钱还是三日一结,便兴冲冲的跑来了。
当然,也不是来的人县衙都要的,首先便声明他们是招收长工,所以只打算干上几天或者一二月的,不收;
然后是因为衙门要发役令了,所以家中只有一个成丁的不收。
但就是这样,被选中的人也依旧不少。
方县丞有时候去城外看到那么多劳力都心惊,这摊子铺得太大了,他生怕第二日县令就告诉他库房没钱了。
这么多劳力在县城外,一旦鼓噪起来,那是会出大事的。
白善却微微一笑道:“你放心,如今钱还还够用。”
方县丞沉默了一下后便点头,然后出门拿了一张单子进来,递给白善道:“当然,既然钱足够,不如给县衙添置一些东西吧。”
白善便接过单子看,微微皱眉,“这种东西不是应该找宋主簿添置吗?”
方县丞道:“宋主簿打回来了,他说没有钱。”
白善不悦,“本县每个月都给他掌管的户房拨了一笔钱银的,就是专门支付县衙支出。”
现在,长工们的所有支出都从白善这边走,他交给了赵明主管。但像官吏们的俸禄,县衙的各类花销,还有底下各里各村的一些常规支出还是找的宋主簿。
白善翻了以前的账簿,直接每个月拨款给宋主簿。
相当于现在县衙有两个库房,一个是白善管着的,一个是宋主簿管着的,像这种笔墨纸砚办公用品的采购,直接找宋主簿啊。
方县丞难得为宋主簿说了一句话,“大人,纸张很贵的,您这五个月的纸张花费是以前北海县两年的量。”
不仅因为最近涌入的大量的人,还因为之前他让各里里正清点人口,这些都要纸张。
白善:“……花费这么大?”
方县丞点头,而且以县令什么都要留档核查的习惯,接下来劳役所用的纸张肯定也不少,所以他才在这时候提起要买笔墨纸砚。
“上个月,崔大人拉走了一箱子的纸,前天又让人过来拉了一箱子过去。”更不要说各色笔和墨条了,花费也不少。
崔巍现在住在龙池那里不动弹,每天丈量的数据还有画画都需要大量的纸张。
白善能在这种事上委屈了千辛万苦请来的工部大佬吗?
第3031章
洛阳纸贵
钱先生也正拿着一张单子去找周满,“周大人,这是明日我们要去青州城采购的清单,您看还需要添置什么?”
周满接过扫了一眼,直接提笔在纸张后面加了一倍,她道:“秋收快要结束了,秋税一收上来,医署的病人会增多,而且我和文大人也商量着在医署里开几次医理宣讲,需要的纸张不少,多添置一些吧。”
钱先生接过单子,还是道:“大人,最近纸张偏贵,而且您没发现吗?医署在纸张上的花销太大了。”
都超过一般县衙的花销了。
在周满的记忆中,除了刚开始认字,科科很穷没有积分外,其他时候她从没有因为纸张而忧心过。
因为商城里的纸张真的很便宜。
就是现在,她偶尔懒得出去书铺买纸,也会从商城里买一些纸,而且不能否认,有些纸张这儿是没有的,但商城有。
好在他们书房都是自己收拾管理,五月她们除了送些吃喝的东西,对书房里的事基本不过问。
所以除了白善,没人知道书房里总是多出一些纸张来。
或许大吉会察觉一些,但他们两个都不开口问,周满便自动认为他们不知道。
所以……“纸贵?”
钱先生道:“进士考在即,而且荥阳郑二郎做了一篇新赋,纸更贵了。”
周满:“……骗人的吧,现在纸张还会因为一篇赋贵起来吗?”
又不是以前产量很低的时候。
钱先生却一脸严肃的点头道:“就是真的。”
周满摸了摸下巴,“说起来荥阳的郑二郎……不会是叫郑斐吧?”
钱先生惊讶的看着她,“正是郑二郎君,大人不认得他吗?”
郑斐的名气也不小的,他以为嫁到世家里的周满便是没见过,应该也是知道的才对。
“你没说名字,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周满道:“不过说起郑斐,我熟啊。”
他的脑袋她可是治疗了很长一段时间呢,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他现在京城,还是在荥阳?”
“这篇赋是在荥阳做的。”
那看来他没有参加今年的进士考啊。
周满若有所思起来,陛下显然是想用他的,去年就过问此事,她还以为今年他会参加进士考呢。
不过她很快就没心思想郑斐的事了,她问了一下青州城书局里纸张的价格后便去逛了一下县城里的书铺。
书铺里的纸比书局里的还要贵一点儿,虽然郑斐的那篇赋对偏远县城的影响不是很大,但青州城的纸贵了,和青州城拿纸的书铺就只能跟着涨价了。
周满正觉得那篇赋的影响不是很大呢,一转身就见一群书生挤进书铺,张嘴就要最好的纸。
“郑二郎的这篇赋须得最好的纸才配得上。”
“有道理。”
“我们北海县的消息还是滞后了许多,要不是宋兄从青州城里抄了回来,我们都不知道郑二郎竟写出了这样一篇赋。”
周满不由回去问白善,“郑二郎写了什么赋,似乎很厉害的样子。”
白善就在书桌上翻了一下,随手翻出一篇赋来给他看,“前两天路县令写信来与我分享的,的确是一篇好文章,文采斐然,见之忘俗。”
周满接过,看了一遍却觉得有点儿不太好,“他这是……想隐世?”
白善点头,“我也有此感觉,郑二郎有个叔叔,现在便沉迷于求道,而听说郑二郎小时候就是他教导的。”
周满就叹气,“难怪他不在京城,看来是真的不参加今年的进士考了,陛下一定很伤心,失一良才矣。”
白善也惋惜,不过这是各人选择,他虽然认识郑斐,但和他还不是很熟,所以他更关心当下的事。
“殿下来信,他要启程回京了,他断了江南往太原一带输送官盐的路,现在这条路是他接管,我要开始给他们供盐了。”
“钱怎么给?”
白善道:“虽然有太子牵线,但为了抢占这片市场,我决定将官盐的价格略微下调一下。”
周满点头,那看来县衙不缺钱了,但她的医署缺呀。
奈何两边的财政是分开的,虽然白善也乐意支持一下医疗事业,但其他地方医署显然是不能够的。
她来青州建医署是为了将地方医署正规化,所以也不和白善开口求援,她决定先自己想着解决。
但出出主意还是可以的,“你说我们医署做些药丸子来卖怎么样?”
“可以啊,不过你打算卖给谁?不担心会抢了医馆药铺的生意了?”
周满道:“我做他们没有的药丸子。”
论药丸子的种类,这世上怕是任何一个药铺医馆都比不上太医署吧?
他们拥有的药方一定是全天下最多的。
但是,卖给谁呢?
周满思考起来,忍不住叹息,“纸张也太贵了。”
白善便忍不住看她,“你竟也有此感叹,巧了,我今日也感叹了一下纸张很贵。不过……”
他往门外看了一眼,见大吉也不在,就附到她耳边小声问道:“你不是有办法弄到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的纸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