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直接明示:“杨学兄,您认识的人多,可以将此事宣扬出去,尤其是我找没见识过的花花草草,大小动物的事,凡是我没见过的生物,我来者不拒的。”
周满写完以后将信吹了吹,见墨没那么快干,便先放到了一边,然后把晾在旁边的给唐鹤的信给折起来塞进信封里。
周满摸了摸肚子,觉得还不是很饿,还能再写一点儿,于是抽出一张信纸摊开。
明达摇着团扇的手就忍不住一顿,“你还要写给谁?”
周满一脸严肃的道:“我想着太子现在也在江南,既然送信的人要去江南,总不能只带给杨学兄的一封信,太亏了,所以我给太子也写一封好了。”
明达:……
周满沾墨,一个大宫女敲门进来,躬身道:“公主,周家大娘子来了,还带来了食盒。”
正懒洋洋靠在软枕上的明达立即坐直了,“哦?可带了咸菜来?”
大宫女笑道:“带来了,还带来了一小锅小米粥,奴婢看着熬得可香了。”
明达就催促周满,“别写了,你都写了多少封信了,太子哥哥日理万机,看见你这信未必会高兴。”
周满却摇头,“就算殿下不高兴,他只要知道我的目的有益于万民,总会帮忙的。”
她道:“唉,杨学兄官小,说的话未必有太子管用,所以太子殿下肯为我美言两句就好了。”
“而且不是有句俗语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若是江南的官员觉得这是太子的喜好,必定会努力的寻找这些动植物的。”
明达目瞪口呆,“你这话说的,是要把太子哥哥往昏聩上引啊。”
“放心吧,我求的是种类,又不是数量,每一样东西,有一个我算一次机会,有三个我还是算的一次机会,一种树,他就是给我拿来三千株,我还是只给他算一次机会。”
所以送来的人除了为保持活性外,还大量的搜刮送来,那不是聪明,而是愚蠢了。
明达便抽了她的笔道:“你常有理,我不与你辩,但此时是吃午食的时间了,万事皆休,先吃午食再说。”
明达拉着她去用午食。
小钱氏和五月正和宫女们在摆菜,看到她们两个相携而来,便笑道:“我想着上次便有宫人来说公主胃口不太好,不喜过于油腻的东西,所以就干脆做了些菜送过来,公主看合不合胃口。”
照顾公主的姑姑上前来扫了一眼,见咸菜其实只有一小碟,更多的是各色青菜,还有一道清炒的肉片,一道肉丸子冬瓜汤,看着便很有营养。
所以姑姑笑了笑,没有阻拦明达公主,退到了一旁。
明达看着桌上的饭菜也觉得很有胃口,拉着周满坐下,还让小钱氏跟着坐。
她先喝了一口肉丸子冬瓜汤,吃了一口肉丸子,眼睛微亮,“这是牛肉丸子?”
小钱氏笑着应是,“是,一头老牛,县衙这边批的杀条,我知道以后赶忙去选了两条肉,都是上好的,大部分都剁了给你们做肉丸子,还有的则切片,等晚上还能给你们炖个牛肉,那个也不腻,公主可以尝一尝。”
明达连连点头,也不知为何,府里的厨娘手艺并不差,但做出来的菜,明达不是看着觉得过于油腻没有胃口,就是看着清淡,一吃便又没了胃口。
倒是小钱氏做的菜,明明也没多美味,明达是公主,吃过的珍馐美味不知有多少,但这段时间小钱氏做的菜就是很对她的胃口。
以至于她这段时间都是去找周满吃饭,偶尔不去了还委屈得不行。
五月也给周满盛了一碗汤,小钱氏见她碗里的丸子有点儿少,便给她夹了两个,“快吃,吃了牛肉啊,孩子有劲儿,以后腿脚长得好。”
作为太医的周满,“还有这样的说法?”
小钱氏肯定的点头道:“自然,老话传下来的,不会错的。”
周满闻着鼻尖的美味,瞬间相信了,狠狠的点头道:“好!”
于是她把碗里的丸子全吃了,别说,真的好好吃呀,好劲道。
第3054章
常有理
用过午食,小钱氏便和下人们把碗筷收了,问道:“你们下午想吃什么茶点,我去给你们做。”
大宫女:……这才刚吃完午食呢。
明达此时肚子很饱,但依旧精神一振,道:“我想吃甜的。”
小钱氏道:“那我给你们做米糕吃?”
明达还没说话,周满已经连连点头,“好呀,好呀。”
她扭头和明达道:“我大嫂做的米糕可好吃了,是整个村子里做得最好吃的。”
不就是米做成的糕点吗?
明达在宫里也是吃过的,她是想吃甜的,但也没想吃甜米糕啊。
不过周大嫂做的东西总是与别人的有些区别,于是她颔首,“行,就吃米糕好了。”
明达扭头和她道:“等你吃了就知道了,我大嫂做的米糕最好吃了,爽口清甜,一点儿也不腻。”
她也没机会吃腻过。
米糕比较费力气和时间,还耗糯米。
周家地是不少,但糯米的产量比稻米的产量还低,每年周家都只种一亩的糯米。
除了平时所用,也就过年和大节气的时候小钱氏才会蒸了糯米饭捶成米糕。
但老周家人多啊,做的再多,那也是不够吃的,尤其是这么好吃的东西。
即便是现在周家不缺钱,也不缺糯米了,但因为做米糕太费力气和时间,小钱氏也很少会做。
这几年周满又经常不在家,更难吃到了。
所以算起来,她已经很久没有吃到小钱氏做的米糕了。
她道:“知道我最喜欢吃白善家里的哪道点心吗?”
明达:“白善家里的不就是你家里的吗?”
“哎呀,说的是很久以前,不是现在,唉,现在贺嫂子做的糯米糍也没有容姨做的好吃。”
明达:“你喜欢吃糯米糍啊。”
“是啊,就是糯米糍,”周满道:“糯米糍就是米糕炸一下,两道点心都好吃,但我大嫂做的米糕是百吃不厌。以前在村子里的时候,我的同窗和小伙伴们都特别羡慕我。”
“可惜我也只能吃三块,多的就没有了,所以我只能分给白善和白二郎,其他人只能看着。”
周满能分到三块已经够多的了,那还是老周头和钱氏把自己的那一份给她了呢。
明达被她说得期盼起来,便拉了她道:“反正今日你休沐,白善他们下乡去了,你干脆留我这里吧,让大嫂在我府上做,需要什么东西列了单子让他们准备,也让厨房里的人帮忙。”
她的理由特别体贴,“总不好让大嫂太过劳累。”
周满嘻嘻的笑,“你是想让厨房里的人偷师吧?”
明达便撞了撞她的肩膀道:“我让厨房里的人也教大嫂一些菜品,他们的厨艺也很不错的,跟着我来的两个还是尚食局里出来的呢。”
周满眼睛微亮,立即点头,“好呀,我让大嫂在这里做。”
小钱氏自然没意见,实际上米糕只是费力气和时间,她觉得并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大家肯定都知道做的。
她不过是在这里做一遍,还能学到自己从没听说过的菜色,那才是占了便宜呢。
既然周大嫂都留在此处,周满自然也不走了,她去书房里继续写信。
明达跟着过去看,见她抽出信来,抬头就是“敬爱的陛下”五字,一下就惊呆了。
“你你你,你还要给父皇写信?”
周满点头,还是同一个理由,“信使不能白跑了。”
明达:“……你为何不上折子?”
周满道:“药的效果还未完全确定,怎能上折惊扰陛下?”
她道:“我私下写信就好。”
“可我看你刚才给萧院正写的是公文。”
“那怎么一样?萧院正是我上官,我可能做出了一种新药,说什么都要和上官报备一下的。”
明达:“总之你就是有理由,你干脆叫常有理算了。”
周满笑嘻嘻的问她,“我要给陛下寄信,你要不要顺便也给陛下和娘娘写一封信?”
明达就认真的想起来,然后认真的问她,“到底是你家的人送信,还是我的侍卫回去送信?”
之前几次往京城的信件,都是写着写着就变成明达的侍卫回去写信了。
虽然她是不介意的,但这会儿明达就想占周满的便宜。
周满也特别的大方,宠溺的和她道:“我的人送,我的人送,你只管把信拿来。”
明达一听,立即在边上找了张桌子坐下,让宫女们伺候笔墨,“我还要给长豫姐姐,三哥,大嫂和三嫂写信。”
周满豪气的挥手,“写!我都给你送!”
几封信而已,能占多少地方,到时候往盒子里一装,包袱一包,背着就能走,几封信还能装成几辆车不成?
明达却被她的豪气感动了,于是也提着笔思考起来她要给父母亲人写什么信呢?
周满已经给皇帝写了满满一大张的字,犹嫌不够,还抽出一张白纸来继续。
信件并不慢的到达京城和江南,送到各人的手上时,柳大郎的病已经好了。
不仅柳大郎一家,就是周满和文天冬都兴奋得不行,这说明他们做出来的药是有效的。
周满道:“可惜相似的病患在青州城不好找,不然可以收集到更多的用药数据。”
文天冬也惋惜,“要是在京城就好了。”
周满就垂眸思考,“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她道:“我们可以将做好的药送回京城,或是送到边关去。上次太医署发过来的公文,说哪几个学生去了边关?”
文天冬愣了一下后立即道:“苏木被契苾将军抢去了军中。”
周满立即道:“将药给苏木送去一些,叮嘱他使用的事项,让他记录好用药的数据。除了他还有谁?”
周满不太记得,但文天冬却记得,因为这些都是同窗,而且他们联系还挺频繁的,时常有信件来往。
文天冬悄悄看了一眼周满,毕竟,他这里可是有周先生的,他打败了这么多人才抢到这个位置,太医署的其他学生不免羡慕嫉妒,于是就特别想知道他跟在周先生身边都学到了什么。
而他也想知道他们的就业情况,所以一来二去的,他们的交流就多了。
文天冬拍着胸脯表示,“先生放心,这事可以交在我身上。”
第3055章
重视
周满想了想,便决定给萧院正也送一份回去,顺便把制作的详细方法给他寄去,多管齐下嘛,说不定京城更快出结果呢?
萧院正根本没想到周满又给他写了一封信,还寄了东西,他今天刚收到她让人送回来的公文和信件。
前者是公务,后者是私事。
萧院正在折子和信之间迟疑了一下,决定还是先拆信,有了心理准备,她折子上写什么他都能够坚强的承受住。
而此时,皇帝也收到了周满的信,嗯,跟着明达的信一块儿进宫来的。
其实要不是有明达的信,周满的私信并不能那么快的到皇帝跟前。
真以为谁都能给皇帝写私信不成?
真以为皇帝闲到每天都会看外头人寄给他的私信吗?
别看他是皇帝,给他寄信的人还是很多的,比如王氏的族长,他就很喜欢写信和皇帝探讨一下棋艺。
虽然皇帝很不喜欢隔空与人谈棋,但为了维持彼此的感情,他偶尔也要看一看,再回个信的。
但他很消极怠工,收到的私信都是丢在一旁,等哪天心情不好,或是心情大好又有闲心时就去看一看。
周满和白善的信件要不是总跟着明达的一起回来,皇帝便是会特意挑了他们的信先看,也不会看得这么及时的。
此时皇帝身前就摆着两封信,他在两者之间来回看了好几眼,最后还是先看闺女的,并不只是因为这是他闺女,更因为周满会给他写信,总觉得不会有废话,说不定最后还得叫人来议事,所以先看闺女的。
明达的这封信就是问候信,顺便报平安的,告诉皇帝她在青州过得很好……
皇帝笑眯眯的看完,收好信后便去拆周满的信。
古忠给皇帝奉茶,站在一旁悄悄的看他的脸色,就见他脸上的笑容一点儿一点儿的消失,放松的姿态慢慢坐直……
但熟悉皇帝的古忠知道,他这不是生气,而是看重。
古忠垂下眼眸站在一旁,就听见皇帝用手指敲了敲桌子,有翻动纸张的声音,半晌后道:“去宣萧院正和工部侍郎,不,将尚书请来吧。”
古忠应下,躬身退了下去。
皇帝就来回翻动周满的信,在那几行新药的疗效上点了点,看了眼她在后面的展望。
虽然有种说大话画大饼的感觉,但周满平时就给人这种感觉,他们却不能否认,她真的很靠谱。
即便这是画的大饼,也值得皇帝张嘴去啃一啃,何况这可能还不是虚画的大饼,而是真的,还带肉馅的!
萧院正拿到皇帝递来的两张画,这才知道周满都把主意打到了皇帝身上。
皇帝问他,“周满在信上说的新药果然那么厉害吗?”
萧院正只能躬身道:“臣没见过周大人所说的新药,因此不敢下定论,但以周大人的为人,她应当没有特意夸大。”
皇帝沉吟,“若新药真的可以抑制外邪侵入伤口,那战场上的伤亡还要再降。”
萧院正是大夫,想的更多一些,道:“不止如此,此药若真如周大人所言,对于一些外邪入体而起的咳疾、肺病,甚至是脏病都有效果。”
皇帝和旁听的工部尚书:……
“不过周大人也说了,现在新药刚做出来,药效未曾试验过,且此药本身就具有风险,因此不能滥用。”
皇帝道:“让周满送一些药回来,太医署在京城试药。”
京里有很多死刑犯,各种病人也多,试药的速度要比青州可快太多了。
萧院正也是这么考虑的,但这不是没来得及写信就被叫来了吗?
不过叫来了也好,萧院正看了一眼韩尚书,总比他自己去工部找人钻研针筒要好得多。
皇帝在此,既有便利,不用他是王八蛋。
所以萧院正直接举着周满的那张针筒图画道:“不过周大人说,此药暂时没研究出服用的来,而是液体注射入体起效,所以这工具也至关重要。”
皇帝就看向韩尚书。
听了半天,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叫来旁听太医署研制新药的韩尚书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里了,他沉默了一下,不得不上前一步躬身应道:“臣会尽力而来的。”
皇帝便脸色一沉,严肃的道:“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必须做到。”
他眼中冒着寒光的瞪着韩尚书,“已经有了神药,若是因为工具不凑手用不了,朕……朕得呕死!”
别说皇帝了,就是韩尚书一想都觉得很呕得慌,他默默地应下了。
皇帝这才说起另一件事来,他慢悠悠的拿出另一张画,问萧院正,“这上面的树是什么药吗?”
萧院正仔细的看了看后摇头,“臣没有见过。”
皇帝就皱起眉来,“这是周满画的,说是要找这种树,谁要是能找到便许对方一个找她问诊的名额,朕以为这是一味很重要的药材呢?”
萧院正便响起了周满信中所写的事,忍不住问道:“不是说凡是她没见过的生物都算在其中吗?”
皇帝:“……哦,她也写信告诉你了吗?”
不错,她还让他和认识的药商药农宣传呢,说她来者不拒,要是不想要问诊的名额,要钱也可以。
她会视送来的生物珍贵程度给钱的,十万钱以下她都能接受。
萧院正差点儿怀疑她贪污受贿了,不然哪来这么多的钱,这样的财大气粗,一样东西便可能给出十万钱,那人家要是送来百十种,她得给出多少钱去?
皇帝就摸了摸下巴,最近周满怎么如此热情?
她不是有孕了吗,竟然不是研究新药,就是满世界找药物的?
没错,在皇帝看来,周满要找的就是药物,还说什么得是她没见过的植物和动物,皇帝心中一动,问道:“朕听闻周满一直在写药典,其中记载了她见过的所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