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阳没有别的地方去,跟在姜菱和宋观书身后去拜年。
丁艳看见姜菱和宋观书不意外,看见两人身后跟着个陌生小伙子便愣了愣。
她让三人赶紧进门,“过年好过年好,别在楼道里站着了,快进来。”
来丁艳家拜年的人应当不少,茶几还摆着未收走的瓜子壳。
丁艳拿起垃圾桶,将茶几上的垃圾扫进去。
她抓了一把巧克力糖,“快吃,你们小姑娘应当爱吃这个。”
姜菱给面子地尝了一块。
见姜菱吃了,她迫不及待地问,“好吃不?”
姜菱点头,“哪儿买的,真好吃。”
丁艳没告诉她在哪儿买的,只说,“我们家里还有不少,我吃不完,待会你回去的时候,带一些回家。”
“这怎么好意思的呀。”
丁艳转头问起,“这小伙子是谁,你家亲戚吗?”
姜菱笑了笑,“宋观书家的大表弟,脑子不太好使,他爸妈太忙没空照顾他,就给送了过来,我们不放心把他一个人放在家里,怕出了什么事,就带着他一起出来拜年了。”
亲耳听见姜菱称自己脑子不好使的陈向阳:.......没错,我是
丁艳心肠软,她怜悯地打量陈向阳,“多好的小伙子啊,怪可怜见的。”
“你说光看外表谁能看出来呢。”
姜菱跟着点头,“是啊,命运不公。”
丁艳把桌上摆着的干果糖果都各抓了一把,放到陈向阳面前,“吃吧,孩子。”
还怕陈向阳听不懂,她用手比画了吃的动作。
“姐,他是脑子笨,不是听不见。”
“哦对。”
陈向阳幽幽地看了眼宋观书,能不能管管你媳妇,我不擅长演傻子。
宋观书:本色出演就行。
卧室中的孩子哭声解救了陈向阳。
姜菱瞪大眼睛,“姐,你哪来的孩子?”
这姐离婚才多久啊,连孩子都有了。
丁艳知道她这是误会了,冲着卧室喊一声,“小秀,你带着孩子出来一下。”
紧接着,姜菱看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这张脸给她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出来的是明秀。
就是那个给魏明生了个孩子的女人。
姜菱捂住太阳穴,倒在了宋观书身上,“信息量太大,给我靠靠。”
她不可思议地问,“姐,你这是又吃回头草了,你还如此大度地把这娘儿俩给一起接了回来,他到底是哪儿好啊。”
她趴在丁艳的耳边问,“所以是他天赋异禀,异于常人吗?”
都坐在沙发上,她声音再小,宋观书也能听见。
丁艳愣了两秒,才意识到姜菱说的是什么意思。
她脸红得能滴血,“你这臭丫头,瞎说什么呀。”
她气得手痒痒,在姜菱背上不轻不重地拍了两下。
被她打完,姜菱好像很痛的样子,往宋观书身上倒去。
“你都想哪儿去了,根本不是那回事。”
丁艳认命地给她解释,“魏明外面不止明秀一个女人,有个小寡妇给他生了个健康的儿子,他嫌弃这母女俩是拖累,把他俩丢下了。”
跟姜菱解释完自己不是吃回头草,她冲着明秀点点头,“行了,你带着孩子回去休息吧。”
明秀局促地冲着几人点点头,然后抱着孩子回了房间。
当初在医院被丁艳抓住的时候,姜菱就跟在她身边,即便只有一面之缘,明秀也记得她。
“不对啊,我跟踪他的那段时间,没看见魏明还去了别的地方。”
跟踪这种事,就被她毫无避讳地说了出来,丁艳没忍住笑了。
“那件事还要谢谢你。”
姜菱小声嘟囔,“都谢了多少次了,姐你也太客气了。”
“不过,姐你怎么知道这些,她来找你求你帮忙?”
不管明秀现在过得再可怜,都不是丁艳造成的。
丁艳叹口气,“她也是个可怜人,她是被家里以五十块钱卖给魏明的,她没有选择的余地,
魏明带着母亲去找小寡妇和身体健康的儿子,丢下他们娘儿俩,年前的时候,我们单位去医院体检,遇见她跪在地上求医院让孩子看病。”
“魏明和他妈不是个好东西,明秀和孩子是无辜的,我如果我不帮忙,说不定这娘儿俩哪天死了都没人知道。”
虽然听着很可怜,想到这两人的关系,明秀算是丁艳离婚的导火索,姜菱伸出个大拇指,“姐,你才是真正的圣母。”
丁艳嗔了她一眼,“你这丫头,净说些怪话。我是想着人活着不容易,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姜菱压低声音,小声问,“你就不怕养出个白眼狼来?”
丁艳笑了笑,姜菱从她的眼中看出了云淡风轻,“我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剩下的都无所谓。”
她伸手指了下正在吃花生的陈向阳,“就像你们帮这个表弟,难不成是为了回报吗?”
第一次来到陌生人家里,就毫无心理负担地吃东西,丁艳有点信了姜菱的话,这孩子脑子有问题。
“我也不是白白让文秀带着孩子住在家里,她负责家里的一日三餐,还有家务,我每个月给她十八块钱,家里有人陪着我,我也不至于太孤独。”
她到了这个年龄,钱和地位都不缺了,最怕的是孤独,最缺能陪在身边的人。
“她和孩子都挺懂事的。”
来丁艳家拜年的人不少,每次中途有来拜年的客人,姜菱主动提出告辞,丁艳都拉着她的手,不许走。
一直留到了中午,中饭是文秀做的,她去厨房把前一天晚上剩下的年夜饭热了热。
家里一共俩女人一个孩子,一桌子的年夜饭几乎没动过。
丁艳这个年纪的人,自己吃不下去太多的饭,最爱看能吃的孩子吃饭。
陈向阳就是个十分符合的饭桶,吃饭吃得津津有味。
丁艳才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她忍不住感慨地说,“看你们现在的日子多好,我当时就说过,只要跟对的人结婚,哪怕对方穷一点,只要俩人劲儿往一处使,都肯上进,日子就绝对不会差。”
她是知道宋观书开了日化厂,她现在只用恒久厂生产的面霜,除了因为好用,也想要支持姜菱。
明秀给怀里的孩子喂饱了,自己还没有吃,坐立不安地准备离开。
丁艳看不得她畏畏缩缩的样子,“你吃饱了吗,你让他自己去玩,你继续吃饭。”
姜菱只当没看见这一幕,她笑着说,“那还得多亏艳姐,不然我俩根本过不上现在的日子。”
丁艳对自己付出的微小贡献心里有数,不过姜菱的恭维听得她内心陶陶然。
饭后又跟丁艳说了一会家常话,姜菱主动提出,“孩子得睡午觉了吧,还有其他的亲戚朋友家里去拜年,我们先走了。”
这没法子拦着不让走。
离开前,姜菱敲开了次卧的房门,塞给文秀一个红包,“给孩子的。”
出门前,姜菱带了不少的红包,给姜莲家孩子的、给李桂家孩子的,就是没想到丁艳家还有孩子。
这就是姜菱的会做人之处了,没有多少钱,但是会让丁艳感觉到对她的重视。
给这个孩子,也是冲着丁艳的面子,丁艳当然知道这一点,她发话了,“留着吧。”她早上的时候也给了这孩子一个红包,当时跟明秀说是给孩子看病用的。
从丁艳家出来之前,丁艳给陈向阳兜里揣了不少的糖果巧克力,只有孩子才有的待遇。
甚至还塞给了陈向阳一个红包,这是真把他当成是智力有问题。
姜菱看在她的面子上送出去了一个红包,那她不能让姜菱吃亏,他们没有孩子,但是带了个脑袋不灵光的表弟,也跟他们家的孩子没差。
眼看闹出乱子了,这误会可大了,姜菱解释道,“姐,其实他脑子没问题。”
丁艳点头,“我懂。”哪能当着孩子的面说他傻。
姜菱:.......不,你没懂
第71章
在宋观书身上看见的血红牙印
姜菱没忍住拍了下自己的嘴,
怎么就管不住这张喜欢瞎说话的嘴。
陈向阳十分配合地跟丁艳挥挥手,“姐姐再见。”
“表哥,
表嫂,咱们快走吧,我想回家了。”
丁艳脸上露出个果然如此的表情,“你们也是不容易,赶紧走完亲戚带着孩子回家去吧。”
姜菱也是很无语,还是第一次看见有人往自己头上扣屎盆子。
李桂家离丁艳家不远,只要五分钟的自行车车程。
李桂家上午的时候去拜年,下午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热闹。
宋观书敲门的时候,是李桂妻子开的门。
见到不认识的年轻人,李桂妻子便喊客厅中的丈夫,“老李,快出来。”
李桂见到几人便笑,
“呦,我这掐指一算,
就知道是你们来了,
快进来。”
李桂挨个给妻子介绍面前这三人的身份。
介绍到姜菱的时候,
他没有半点犹豫地说,“这是小宋的爱人。”
两人曾经在家里有过一面之缘,他是认识姜菱的。
李桂妻子亲亲热热地拉着姜菱去沙发上坐下,推着在一旁看电视的俩孩子回屋写作业。
俩男孩子显然被父母教过,
家里来了客人要跟客人拜年。
姜菱笑眯眯地夸了句真乖,掏出了两个红包送给他们。
接下来便是不可避免的推让环节,“他俩都是大孩子了,
用不着红包,你别这样。”
姜菱:“不管多大的孩子,
都要给红包,没有多少钱,孩子拿着,去买零嘴儿吃,买鞭炮放。”
李桂妻子不肯收,是想着人家小年轻没孩子,他们是占了人家的便宜。
对方可以不要,姜菱不能不给啊,两封红包加起来也没有多少钱,却会让对方感觉到重视。
两人推让了几个环节后,李桂发话,“行啦,弟妹的一份心,就收下吧。”
然后姜菱就把红包塞到了俩小男孩的兜里,“出去买鞭炮玩吧,不过要注意安全。”
这个时候的孩子,家长虽然重视,却没有说走到哪儿跟到哪儿的情况。
俩男孩子跟爸妈说了一声,没等到同意呢,就蹦蹦跳跳下楼去了。
李桂媳妇没忍住骂了一句,“这俩臭小子。”
“见笑了。”
人家说见笑了,三人必不能应和,夸人家的孩子活泼懂事就够了。
陈向阳偶尔会跟李桂一起出差,两人之间很熟悉了,在这里他不是脑子有问题的表弟。
平常李桂和宋观书坐在一起,大家聊的都是厂里的事情,未来的发展、下一个做什么样的产品等等。
毕竟今天过年,如果过年谈工作,那跟平常日子还有什么区别。
面前的黑白电视上正在放映前一天晚上的春节联欢晚会,李桂媳妇给姜菱扒了个橘子,“这是南方的品种,咱们吃的橘子罐头就是用这个做的,味儿可甜了。”
说是聊家常,李桂问了两句三人父母的情况。
就忍不住问姜菱,“听说小姜在财务科工作,厂里现在情况怎么样呀。”
李桂媳妇没忍住拍了一下丈夫,“恒久厂跟日化厂可是竞争对手,你这么问,让小姜怎么回答啊。”
姜菱笑了笑,“没啥不能说的,跟半年前的情况差不多。”
没有直接驳了李桂的面子,但是也没有透露太多。
他当初不是自己主动离职的,是赵厂长把他给开除了。
开除他不符合程序,但是他还是被开除了,谁让人家有个好爹呢。
李桂一直心存芥蒂,知道前单位过得不好,他的心里就舒服了。
财务状况不好,这也是有迹可寻,下半年日化厂也研究了两款新品,投入市场之后,没有掀起水花,跟他们厂的保湿面霜压根没法比。
与李桂家里一样,赵广平一家也在聊北城日化厂。
赵家是个大家族,家里一共五个孩子,赵广平父亲排老四,上面三个哥哥,下面一个妹妹。
赵家老爷子早年干过革命,极其注重家庭氛围,过年时除了嫁出去的小女儿外,剩下的四个儿子都要带着家眷们来老爷子家里拜年团聚。
过年是炫耀的节日,许久不见的亲戚们终于能够凑到一块,要证明自己这一年过得不错,炫耀自己比拼孩子。
当然了,大家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即便是炫耀,也不会太过直白。
赵广平大堂姐二十七岁还没有结婚,比她小的堂弟堂妹都已经结了婚,年前参加了几场相亲,都没看中。
不是对方没看中她,是她没瞧上对方。
虽然双方家庭匹配,学历不相上下,可她就是看不中对方。
她的婚姻是家里的老大难,提起这件事,赵广平的大伯母大伯母就发愁,总感觉闺女不结婚就低人一等。
一家子亲戚凑在一起,不管是出于好心还是恶意,都要提起这件事。
这种事被接二连三地提起,赵静雪的脸色很差劲,赵静雪母亲看不得女儿受委屈,也怕这孩子当场掀桌,做出什么无法挽回的事情。
于是她便岔开话题,“这丫头主意大着呢,总跟我们说先立业再成家,我们做父母的支持他的想法,想着现在也不是旧社会那阵子了,女同志也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就想着随她吧。”
“你们不知道,她年末的时候还被学院授予优秀教师。”
对于赵静雪获得的奖励,做母亲的如数家珍。
女儿不结婚她虽然着急,但是也为着有这么个优秀的女儿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