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自己人不骗自己人。
翻译员朝杨玉芬比了个大拇指,微微点头示意自己明白。
“这位大娘是一位工艺大师,若不是家里出了问题,也不会将这些东西拿出来卖,这一套十二生肖,单个只要两刀,全套拿下,赠一个笔筒,笔筒上是我们的四君子,著名诗人的诗句……”
翻译员一套高大上的话语给杨玉芬的竹制品价值再次拔高了一个高度。
杨玉芬看到那花花绿绿的钱的时候,除了数字,其他的她认不出来,不过看到一旁管理员羡慕的目光,杨玉芬知道这钱是好东西。
“大妈,您别急着走,一个小时后我来找您。”
翻译员哄着一众洋人买下了差不多大半的东西,又带着人走了。
杨玉芬在人走了之后又遇上了来看东西的人,一看就是自己人的,杨玉芬就说一元,洋人,学着之前翻译员说的,拿着一个喊文刀了,土刀了。
就这样,杨玉芬又卖出了好几样东西。
“大妹子,你是这个!”
管理处的大爷朝杨玉芬比了个大拇指。
杨玉芬疑惑,管理处大爷就继续开口了。
“就是该好好宰他们这些洋鬼子,大妹子学得还挺快,他们这一美元等于咱们这里1.5到2元的。”
杨玉芬闻言,可算是清楚为什么了。
“刚才那小姑娘看着可厉害了,老大哥可认识?”
杨玉芬开口打探。
“认得,那是小范,高材生,英语专业的,会三门外语,俄法英,每次招待这些洋鬼子的时候,小范都专门把人带到这边来,这里的人几乎都认得小范。”
“那小姑娘是真厉害!”
说一个小时,范娟真的就一个小时就来了。
“来来来,喝水,嘴皮子都干了。”
杨玉芬拿了一个竹杯稍微冲了一下,给倒上了一杯水。
为了给两个孙孙带够口粮,她出门都是直接将暖壶给带着的。
“谢谢大娘了。”
范娟也不客气,她是真的渴了。
咕顿顿喝了一杯水才觉得活过来。
“我还以为大娘不会等我呢。”
“大娘我也在想,你也不怕我不等你呢。”
两人说话间突然都笑了起来。
“大娘,这是双胞胎吧,长得真好看。”
范娟想把竹杯还给杨玉芬,被杨玉芬推了回去。
“是呀,我儿媳妇在研究院工作,我儿子是烈士,就只留下这两个孩子了。”
范娟闻言肃然起敬,就连管理处的大爷也听到了,没想到会是这样。
“我是怕大娘不知道这美刀怎么换成咱们的人民币,还有这外汇劵,顺带的,想跟大娘谈个合作,我给大娘拉人过来买东西,按照定价,高出的部分我需要抽成,抽三成。”
范娟跟别人合作,那都是对半抽的。
“应该的,不过我也不能天天来,这东西不是一下就能做出来的。”
“那大娘五天来一次怎么样?这样做得出来吗?当然,要是大娘想要自己卖也可以,大娘的东西还是好的,即便没有我带着人来,其实也卖得出去。”
别说,这个利润还是很高的,范娟还是想要好好谈一谈。
“可以。”
杨玉芬一口同意了下来。
范娟又仔细的问了每一样制作出来的难度跟时间,发现杨玉芬都有很好的规划,也就不担心了。
“我下午还有一波外宾,大概四十分钟后,大娘再等等,我再带人来。”
两人约定好,范娟又急匆匆的走了。
下午来的一拨人跟早上又不一样,不过这些人对竹编的东西确实很感兴趣,杨玉芳这竹编的东西在这里可以算得上是独一份了。
范娟带着人一逛差不多到了四点才抽出了空来带杨玉芬去银行兑换。
“下次大妈您就能自己到银行取兑换了。”
“今天倒是辛苦小范你了,来这是你的那份。”
杨玉芬把该给范娟的抽成拿了出来,还凑了整。
杨玉芬骑着车带着孩子回家,先将孩子换下来的脏衣服全洗了,又给两个孩子洗白白喂好哄睡了,这才抽出空来数钱。
十二生肖五套,全都卖完了,洋人不讲价,拿了四套,一套是散卖的。
杂七杂八下来,竹子不要钱,都是手工,扣掉给范娟的抽成,这一天赚了二百八十六块钱。
这还是有人想要双胞胎睡的小竹床被杨玉芬给拒绝了的。
杨玉芬觉得这生意能做,一个月她去六次,一次就是按二百算,也有一千二,回头就可以打听哪里有房子卖,总不能光住儿媳妇的,还是得有自己的房子。
杨玉芬也发现了,越是精巧的东西越贵,洋人不喜欢讲价,就像那个箱子一样,五十块钱,洋人直接就拿了五十美元出来,到了银行一块换1.8元呢。
第038章
租客,熟人
杨玉芬发现,雕花刻字的东西也很受喜欢,这个比手编的东西简单太多了,一天她就能做出许多来。
花鸟笼子她没有做过,但是今天有人问了,杨玉芬打算试一试。
有进账,杨玉芬浑身都是劲。
家里还剩有竹条呢,也不急着休息,拿起刀就开始忙活。
两个孩子被杨玉芬带出门习惯了,每次出门都极其高兴,只是当杨玉芬第四次带着东西去八达岭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人跟她一样摆了竹制品出来卖。
工艺上或许没有她做的好,但是价钱便宜。
而且,这些人不像杨玉芬要带着两个孩子,直接将东西挂在身上主动凑到游客面前去兜售。
“杨大妈,对不起,这卖竹制品的人一下多了起来。”
范娟觉得很不好意。
“这也不是你的错,今天你特意多带了些人来,口舌都说干了就为了帮我拉生意,我都看在眼里,就是下次我可能就不来了。”
天越来越热,杨玉芬也舍不得孩子受苦,她这几次做的东西多,加上价钱高,远比她预想的赚的多,有人眼红也是正常。
“下次大妈要是还有什么东西带来卖,我也可以给大妈帮忙拉客人。”
范娟也觉得可惜。
可是这里终究不是她能说得算的。
杨玉芬清点了一下自己这些日子赚的钱,加上存款,有六千三百多块钱了,三百多拿出来给孩子买奶粉,剩下的,杨玉芬决定去看看能不能买房子。
文教授也得知了杨玉芬不去卖竹制品了,也过来安慰了一番。
“你要买房子?”
“嗯,我现在住着念念的房子虽然方便,可是我总想着万一哪一天我那个孽子突然出现呢,也算是给他留点东西,要是将来,也可以留给两个孩子,钱在手里我也不知道拿来做什么,还不如买了房子吃租金。”
杨玉芬这般说,文教授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你这般考虑也对,这样,我帮你打听一下,你有手艺自己能收拾,我看看能不能寻到便宜一些的合适的房子,若是差一些,我可以先借给你,回头收了租金再还我就行,一家人不说那么多外道的话。”
文教授主动揽了事情过去,杨玉芬也不好意思一直占便宜,把种的菜摘了好些装篮子让文教授带走。
要不说人脉很关键,若是杨玉芬自己找,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可是文教授一出手,三天的时间找到了两家有意想要卖房子的。
“这两家都在大学城附近,一家要三千五,一家要五千,就是小了一些,加在一起才有念念家的老院子那么大。”
这已经是文教授帮忙压过的价钱了。
杨玉芬没去看,但是她相信文教授不会坑念念。
“我觉得两家你都可以要,你做的竹制品还是能卖的,念念每个月还有工资。”
文教授自己也看中了一个院子,想着买了也不会砸,将来退休了,那院子刚好合适养老。
“你有六千,我再借两千五给你就足够了。”
杨玉芬闻言想了一下,决定接受文教授的建议,再三要求写下借条按上了自己的手印。
冬天了她还能卖烤红薯,一天就能赚好几十,一个冬天就能还上,不用动用儿媳妇的工资。
文教授陪着杨玉芬一起去办的手续。
“户主改什么名字。”
房管局的低着头填写信息。
“秦念,两个房子都写秦念。”
杨玉芬把户籍本递了过去。
文教授在一旁闻言愣了一下,看着房管局的同志写下名字盖上章,一切成了定局。
“你这房子既然是给念念买的,那借条便算了,当我们给念念的嫁妆。”
文教授在进了家属院后突然开口。
“这怎么行,借的就是借的,你们给念念的那是念念的,我给的是我给的,我这也是有私心的,将来念念还要照顾我老呢,这不一样。”
杨玉芬闻言吓了一跳。
文教授见状,不由的笑出了声。
“行,不过亲家母也不要急着想还,照顾好孩子跟自己的身体重要,我们不急着这钱用的。”
文教授最后说了一句。
杨玉芬也笑了,这句亲家母算是完全认可了。
杨玉芬又开始了收拾屋子的工作,两个孩子也不闹腾人。
当然,也是杨玉芬带娃带出了经验,没等孩子哼哼呢就已经知道孩子要做什么了。
天越来越热,杨玉芬带娃出门就会将席子也带上,将院子用水冲干净等干了就铺开席子让孩子在席子上躺着翻身玩。
“我听着这院子这几天都有动静,据说是要往外租的,这个时候应该有人在。”
杨玉芬听到墙外边的声音,然后没一会就看到了人走到了大门前。
“杨大娘!”
四目相对,范娟没想到自己来租房子还能遇到熟人。
“你们认识啊,那就好说话了,我那家里也还有事儿,你们自己聊。”
陪着范娟来的大娘说完话儿后,还真的急匆匆的走了。
“是小娟啊,你要租房?”
杨玉芬已经把院子收拾得差不多了。
“是,大娘,这是您租下来了?”
“这是我拿我儿子抚恤金还有之前赚的钱又借了一些买下来的,想着离大学也近,回头看做点小生意。”
“大娘,你可太厉害了!”
范娟都不得不赞叹杨玉芬的想法跟行动力。
“大娘是还做竹编生意吗?我之前也来过这里,没看到大娘你,大娘你应该不是住这里的吧?”
“嗯,我儿媳妇是研究院的,我带着孩子住家属院。”
“那这一来一去也太辛苦了,大娘,要不这样,你把院子租给我,既能收房租,然后您编出来的东西也卖给我,我做二道贩子替您卖出去,或者我帮您接一些订单,您这样既方便照顾孩子,又能有收入如何?”
范娟实在是太喜欢这个小院的位置了,可惜她没那么多钱,虽然她赚的也不少,可是她花的更多,另外就是,她在别处买了,没能抢到这个地方。
“我是我们学校外语交流社的社长,平日里就会带着社员一起接各种接待外宾的活动,需要给这些人准备一些有意义的纪念品之类的,我觉得您做出来的东西就非常好。”
第039章
七月
“也就是小娟你帮过大娘,要是别人,大娘真舍不得这么租出去,你也看到了,这院子屋子我都仔细修缮了,东西搬一搬就能住人了。”
范娟直接开出了十八块钱一个月的价钱,不过是三个月一交,即便这样,入手就四十二块钱了,杨玉芬觉得还是非常不错的。
范娟也看到了,这比她去别处看到的屋子收拾得要好太多了,也是因为这样,她才舍得开高一些的价钱。
当然,杨大妈也好相处,她们也算是合作了。
“这太急的单子我就接不了,别的还跟之前一样,有事你也可去研究院家属院去找我。”
“好咧。”
范娟高兴,还想请杨玉芬吃饭呢,杨玉芬带着两个孩子拒绝。
杨玉芬跟范娟合作,这竹编的价格自然就不能像之前卖给洋人那样定价。
往下降了降,降到了合理的价钱。
这样就不需要杨玉芬带着两个孩子出去风吹日晒的摆摊了。
骑着三轮车,杨玉芬扭头去了另一个小院。
范娟都不知道,高高兴兴的回了学校去搬自己的东西。
随着她赚的越多,就越不敢把东西留在学校里了,可是自己当初捡漏的院子离学校又太远,平日里有个着急的事情拿东西都不方便,所以才想要单独再租个地方住,自己那个院子可以租出去。
文教授知晓杨玉芬这两个院子,也在帮忙找租客,得知已经租出去了一个院子,文教授刚好把另一个院子也替杨玉芬租了出去。
十二块钱,地方虽然小一些,可是五脏俱全,进出方便。
一年是一百四十四块钱,杨玉芬没有急着还给文教授。
放起来了一百,剩下的给孩子买东西用。
马上就要端午了,杨玉芬做了一些应时节的竹编竹器,小龙舟还有粽子。
之前的鸟笼也琢磨出来了,只是不去八达岭了,杨玉芬也没想着卖,这不顺带拿去给了范娟。
范娟看到了鸟笼子,第一时间想起了自己的教授,平日里总是请假的,多少得哄一哄,于是把鸟笼子送了过去。
“还行,算你有良心。”
教授面上不显,心里却很是高兴。
学生有能耐,但是也怕学生误了课业走了歪路,不过现在看来,这个学生还是极好的,尊师重道,还知道投其所好。
范娟自己掏钱将这鸟笼子的钱付了,她的教授丢给了她一本小语种,技多不压身,上边都是教授的笔记,标注得非常清晰。
范娟痛苦并快乐着,夜里熬灯苦读。
文教授知道杨玉芬又开始做竹编的活儿了,也就不再担心。
反倒是担心起了远方的秦念。
“小秦同志,快来,你帮我看一下到底是哪一步错了。”
老教授拿着一本数据过来,秦念伸手接过,迅速的翻开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