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刚回来就瞅见他娘已经出来了,“娘,你咋地不多睡会,这会还早呢!”
“已经睡得很好啦,平常在家的时候就得起来煮早饭准备下地干活了,都习惯了这个点起来在床上躺着反倒有些睡不着了!”
王桂枝说,她这醒来之后就想着到厨房里头动个手啥的,但瞅了老半天也没能发现自已能干点啥,灶台上摆着个大家伙还亮着红灯的,她打开锅子一看,里头煮着的二米粥都快好了。
至于做饭的炉子么,得用煤球这种玩意,她也不知道早上要准备点啥,就在那边呆着呢。
“明江啊,厨房里头那玩意是个啥,我咋看到在煮东西呢!”
王桂枝就好奇地问着。
“电饭锅。”谈明江就回道,“就是煮饭煮粥啥的一般用电来烧的,能省不少事儿呢!等往后用这个的肯定人多。”
“是挺省老鼻子事儿的,挺稀罕!”
王桂枝说,但心里也是想着这玩意肯定不便宜,也就是城市里头才能这么整,到了乡下,那还是柴火灶方便,柴火不要钱,电费可是要钱的。
第729章
赶在明年生
谈明江也是掐着时间呢,南墨这会也起来了,看到已经在客厅的王桂枝也是楞了一下。
“娘你咋不多睡会,这会还早呢!”
“你们两口子这说的话那都是一样一样的,”王桂枝就笑了,“娘这么多年都习惯了这个时候早起来,哪里还能睡得着呢,原本还想着给你们把早饭给做了,但一看厨房那头那些东西我也不会整呢!”
南墨想了想也是,在青山大队那边的确每天早上都要早起准备下地干活,人这么多年的习惯养成下来都成了自然了。
南墨就拿了好几把新牙刷出来,带着王桂枝一起去刷牙洗脸,等刷了牙洗了脸之后,王桂枝就进入了正题。
“明言说你这会在医院实习,干的咋样,累不累?”
“还行吧,我就是跟着我教授走,还算适应,主要也是难得的机会,要不我就带着阳阳回青山大队那头和娘你们一块呆着了!”
南墨对于医生这一份职业那也完全是游刃有余的很,毕竟上一辈子都这么卷过来,现在对她来说都能算轻松的很了。
这会她跟在教授在医院里面她干的主要还是打杂的活,干干缝皮的活最多了,偶尔也能跟着一起下手术室,像是阑尾炎手术这种她还能捡到一助的时候。
她也和教授提过关于提前修课程的事情,教授那头也挺支持的,只要她能通过考核自然允许。
“这有啥,还是你们的前程重要,娘就在那头你们有正事儿不回来就不回来只要递个信就成,娘不看重那些虚的!”
王桂枝忙说,能够被教授这么早就拉着去医院实习那证明南墨厉害啊,往后也是穿白大褂当医生的料,她能拖后腿?那必须不能!
“我听明言说,你这肚子有了?”王桂枝笑呵呵地问道,“趁着娘在这儿,你带着娘去把周围的菜市场啥的转转,叫娘知道咋走,到时候你做月子娘来伺候你,你可别怕!”
“我原本还当你和明江就只打算要阳阳一个孩子呢,一个挺好,两个呢能稍微热闹点,这都随便你们!”
王桂枝说,“不过有时候还是想想,都已经有了阳阳,咱们要能再来个小姑娘,凑成一个好也挺好的,可惜咱们家生了几个都是儿子也不知道啥时候能有姑娘呢!你大嫂还有二嫂都在那边说想要个姑娘的事情呢!”
王桂枝也眼馋人家的姑娘啊,可这也没办法不是。
“大嫂和二嫂还打算再生?”
南墨听到王桂枝这话,她就多问了一句,“她两打算啥时候生呢娘?”
“有这个打算,这事儿可说不好,啥时候有啥时候没的,那也不是咱们能说了准的!”
甭觉得好像生个孩子是个十分简单的事情似的,那也是靠运气的,有时候就是很快就有,有时候就是好几年都没有的都有!
而且南墨在大队上的时候,那还能有人帮着调理调理,而且她调理身体吧还真是挺行的,给不少结婚好几年没孩子的看过,绝大部分那都有了孩子呢!
甚至这会其他几个大队有时候都还有点可惜呢,这会还想要调理啥的,那就只能上公社的医院又或者是县城医院去了,但这花的价钱可就大了。
所以王桂枝到现在也还是以自家媳妇为傲呢,青山大队上谁家媳妇能有她的三儿媳妇厉害呢。
“娘,大嫂和二嫂要是还想要再生的话,你回去的时候就叫人抓紧着点,最好是赶在后年之前把孩子生了。”
南墨认真地交代。
“那不就是要赶着明年就得把孩子生出来?”
王桂枝这一算日子那就有些惊讶了,赶着明年生那还有啥讲究不成?这年头生孩子又不看黄历啥的,难不成明年还是个黄道吉年专门生孩子不成?
“您听我的没错,你回头就和大嫂二嫂这么讲,两位堂嫂那边要是有想要生孩子的心思的,那你也给说一句,后年开始,孩子就可能不是咱们想要生几个就能生几个的了。”
王桂枝将信将疑地点点头,但也还是有点困惑呢:“咋,真不给生了?你听到啥消息了?”
第730章
孩子多负担大
“你这是听到了啥风声?”
王桂枝想着老三和南墨总能有比别人先一步的消息,像是之前他们俩说马上就要恢复高考啥的后头就真的恢复了,她也没觉得有啥不合理的地方。
毕竟他们两口子认识的人多,里面有不少都是专家教授啥的,人家消息来源肯定比他们这些在乡下的要来的灵通的。
“倒也没啥大的风声,就是自个琢磨的,这会家家户户都生不少,家庭负担也挺大呢,要是无休止地生下去,那等到往后负担也只会更大。
都说半大小子吃垮老子,家里孩子多是热闹,可往后养大开销就不少,娶媳妇负担也大,这两年好像娶媳妇要花的钱也比以前多了吧,城市里面还讲究起三转一响来了,咱们青山大队可能还没那么多讲究,但往后也说不准呢,毕竟日子是一天天在好过,说不定过个几年也都要三转一响起来了。”
南墨说。
“咋?还有这说辞?”王桂枝可不懂这些东西,“三转一响?”
“可不是,就是要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三样,响的是收音机,不过等再过几年说不定就不是收音机而是电视机了。
一个孩子就要求这么些个,家里孩子多了,那还不得掏空家底去。”
南墨解释说,她也不敢说太多,只能从林格外一个角度来说,毕竟对大家伙来说,孩子长大彩礼问题啥的才是最要紧的,往后还真是三转一响的时代呢,置办整齐这些就得花不少钱,家里孩子多了,一个有了总不能另外几个都没有吧?
王桂枝一听这话,当场就嘶了一声,这三转一响置办妥当至少得五百了,再算上彩礼啥的,那可不得往着六百去了,这一个孩子就是这样大的负担,两个孩子那都一千多了。
可别看现在虎子他们还小,但孩子长大那可真是溜快,一眨眼的功夫那就长大了。
一想家里几个屁孩子,王桂枝那心里就是一个六百一个六百,就是老大和老二能挣钱,但要挣几百块钱下来也得好几年呢。
隔壁两个侄媳妇那也都是生了两个皮小子的,也都还在那边说着要不要再生个,这会两侄媳妇也就三十出头,大队上三十出头的女人还在生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老蚌生珠的也不是没有。
“真要这样一来,那还真生不起孩子了!”
王桂枝说,也得亏老大他们结婚的时候都不兴这个,要不就是拆了他们老两口都没办法,一想到一个六百,她又看向看向南墨的肚子。
“你还没回答娘呢,你这肚子有动静了?”王桂枝还在记挂着这个事情呢。
“这会还不知道有没有。”
南墨回说,她和谈明江是之前就商量好的,甚至还把要孩子的事情和阳阳谈了谈,见阳阳不反对有个弟弟妹妹啥的,他两才决定要,当然如果那孩子真的不行喜欢弟弟妹妹,南墨和谈明江就没打算勉强了。
段子是怎么说来着,一胎是家庭的中流砥柱,虽然他干不了啥,但也能让你啥也干不了。
阳阳这孩子性子好,从来都不是个独霸的个性,也喜欢南墨和谈明江两人认认真真地和他商量事,这样会让他觉得自已像是个大人一样受到了重视。
至于弟弟妹妹什么的,小家伙还期待的很呢,以为想要有了就能有,前一阵子还贴在南墨的肚子上说要和弟弟妹妹说悄悄话啥的。
“不着急,这事儿也不是着急能急出来的!”
王桂枝安慰道,这事儿还真不是能急出来的,反正南墨医术好,自已和明江两个人之间调理的都挺好的,等到孩子要来的时候那还不是十分快的,反正来年她就准备好再当奶奶就行了。
王桂枝心宽的很,等她们刷完牙洗完脸出去,家里的老少爷们也都起床了,南墨就把新准备的牙刷毛巾给了,等他们搞完个人卫生之后就有热乎的二米粥和包子吃了。
第731章
心理负担
等到吃完,王桂枝还想着和南墨一起上菜市场呢,说是要熟悉一下这边的菜市场咋走,趁着这会还早南墨还没去医院正好跟着一起去熟悉一下。
南墨哪能答应,就劝了王桂枝说这会天热,早早出门去逛景点,逛完中午回来歇一歇倒是挺好的,说去菜市场也不着急这一时半会,等过几天把该逛的逛了,等她休息了就带着她去熟悉熟悉。
王桂枝一想也是,如今天热,越往后就越热,而且他们来京城也不全是为了享乐的,大的小的都是来见识见识,见识的差不多了那就能回去了。
因为谈国华和王桂枝在,阳阳昨天就商量了说不想去托儿班,想要多陪陪爷爷奶奶。
小家伙也知道,爷爷奶奶来京城也不是长住的,要是自已这会还去托儿班,那就压根陪不了人几天,他算是知道自已不可能跟着爷爷奶奶回大队上了,虽然爸妈都说等到冬天寒假的时候就回去过冬,但一想到冬天的日子还有很长很长,他就一定要陪着爷爷奶奶了。
南墨和谈明江两人也同意,甚至还给大家准备了一点降暑气的药就怕几人在外头热到了人难受啥的,钱和票也都留好了,还是特地交给谈明言的,还说晚上的时候带着人去吃烤鸭去。
这可把王桂枝还有谈明江两人给心疼的不行,他们俩就想着中午的时候回来自个做饭得了,哪有在外头吃饭的,那可得花不少钱和票呢。
结果南墨就一句话回去了,说家里烧饭用的是电饭锅,明言还没学会怎么生炉子还有用电饭锅做饭呢,中午她和明江都忙,都在单位吃饭也实在抽不出空来做饭。
王桂枝一听这话就看向明言了,“你这孩子也是,都这么长时间了也没学会咋用?你就来你哥和你嫂子这头享福了?”
王桂枝虽然也心疼自家姑娘,可也不希望自家姑娘成为一个手不沾尘的,老三两口子心疼妹子那是一回事儿,可也不能由着人来,油瓶子倒了也都不扶一下的,这样时间长了,当哥嫂的心里怕也不舒服。
而且小姑娘那么懒,回头处对象的时候人家来打听情况,发现小姑娘在哥嫂家里啥都不干,这哪成!
“娘你说明言干啥,她平常吃住都在学校里头,也就过周末的时候来我们这里住一晚,也能帮着干不少活呢,你这还让我把人当做佣人来使唤不成?”
南墨回嘴,“你们难得来一次,也的确该吃点好的,总不能你们回去之后人家问,你们千里迢迢上了京城你儿子媳妇给你们吃了点啥,你们说也没吃啥天天在家做饭也没啥稀罕的?
那我和明江回头还能回大队上?回去还不得被人戳脊梁骨么!
放心,咱也不乱花钱,也就是这两天宽裕点,等过两天咱们还是得一起吃糠咽菜,到时候娘你可别怪儿媳妇没准备点啥好的!”
“那我肯定不嫌弃!”王桂枝笑呵呵地说,“就是你们给娘吃口西北风,娘都不带嫌弃的!”
她就是怕自个过来,天天这好吃好喝的张罗着,把两孩子的份额吃没了等他们走了之后他们就要过上苦日子,但听南墨这话的意思不是打算这么长期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他们,她心里非但不觉得痛苦反而觉得高兴。
就这两天吃好喝好,那他们当爹娘的心理负担就不大了。
“这可是您说的,到时候可别觉得我们吃的不好啥的。”南墨说,“我可记下了!”
“诶,你记着吧!”
王桂枝一边说着一边往着水壶里头灌了早上烧开已经放凉的开水,准备带着水壶出门呢,要不等到半道上的时候要是口渴也没地方问人讨一口水喝,要是掏钱买啥解渴的,她可不乐意。
南墨就朝着明言使了个眼色,让她好好陪着爹娘逛一逛,天热的厉害的时候就回家来歇一歇,不急着一时半会就要把京城给逛完。
谈明言早就已经得了南墨的吩咐,知道该咋做呢,这就领着人出了门去逛今天的点去了。
第732章
大棚养殖
等他们出了门,南墨和谈明江也都收拾了东西出门了,两人还带上了一些老两口特地带来的晒干的野菜香菇木耳一类的。
老两口都仔细地用牛皮纸分好包好了,今天一早的时候还生怕他们俩不好意思拿给别人,还特地拿了出来叮嘱人一定要送给人去,这可是多亏人照应他们呢!
谈明江和南墨这不就带着东西出门了,谈明江进了研究所之后就直接把东西给了几位交好的教授。
几个教授也知道谈明江的爹妈最近上京城里来的事情,知道是从乡下带来的特产也不嫌弃,甚至有些还露出了怀念的神色,毕竟这些教授有些也不是从一开始就留在研究所的,前些年的时候也去了乡下挺长的时间。
“可别说,闻着这味儿就挺好的,今晚回家让家里人给做点吃吃,木耳啥的,拍两瓣大蒜再拌点醋滴点香油,那滋味可别提多爽口了!”
胡教授就说,“还有那香菇,炒青菜的时候放点下去,那滋味也足!”
这会还没形成大面积种植木耳和香菇呢,这些野生的东西说贵不贵,可也还是有些稀罕!
“可不是,”廖教授也应和着,“我前头在农场呆过,那会也喜欢上山捣鼓点这些玩意,后来回了京城之后倒是有好一阵子没碰过了,榛蘑啥的倒是还能弄到点,香菇木耳就少了,我家老婆子前一阵子也还在那边说呢!”
廖教授回忆起那阵苦难的日子虽然很多时候也是辛苦的很,在农场里头也没少干活,但他去的那个农场管事儿的人挺和善,对他们也没多苛责,家里给寄东西的时候也不克扣。
虽然辛苦,可也还有老婆子陪着,现在回想起来的时候会有些心酸会因为那些事情而落泪,但想着夫妻两个人荣辱与共的时候那也都是颇为开怀。
那个时候的事情也不是他们夫妻两人话语之中的禁忌,甚至现在有时候还会用怀念的语气说起农场上的人和事儿呢,也都还和农场那边有些联系。
去年的时候农场那头和他们交好的还给他们寄了点自已晒的东西,一些蘑菇和一些野菜干,他和老婆子也还说着呢,等有空的时候就去农场看看,当然大冬天的时候那就不去了,冰天雪地的,他们这身子骨随着年纪越长越发靠不住了,不过来年夏天的时候倒是可以去转悠转悠。
谈明江这随手给的东西也勾起了不少人的怀念之情,有些是想到了当初的那一段苦日子,有些教授算是受的苦难不多,但有些也受了不小的苦难,煎熬的那一段日子提起来的时候到现在也还是眼泪汪汪呢。
谈明江就一边干活一边听着几位教授的忆苦呢,还有就是说着这些野菜香菇木耳啥的做法,也得亏几个教授干起活来一心两用也没啥问题。
谈明江也在想着这件事情呢,听她媳妇说,这会香菇木耳都是野生为主,还没有开办大面积种植,但到她那会,这些种植就变得很稀松平常了,还有药材种植。
像是大棚菜一样的灵芝人参种植也是以北方最为盛行,按照他媳妇的记忆,今年第一个搞大棚种植的大队就要出现了,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以村集体为主,明年的时候第一个分产到户的村庄也会出现,改革开放也会出现。
至于全国性的分产到户那应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可搞大棚种植那还是有搞头的,尤其是在他们北方,冬天靠的都是提前存储的蔬菜,大多都是耐储存的,什么大白菜,萝卜,土豆一类的,冬天想要吃一把绿叶子的蔬菜那还真是不容易。
真要弄出绿叶子的蔬菜,在市场上面那绝对很有市场,压根就不用担心销量问题。
而且青山大队在种植行业的话也算不上出挑,毕竟现在都还是挣工分的时期,能分到口粮够一家子人吃喝就不错了,前头大队搞养殖这才算一年多了一些分红。
可据他所知,大队上其实钱也不算多,毕竟还有不少的开支,像是肥料啥的,真要到分产到户家家户户自负盈亏的时候,到时候关于分地还能起点争执呢。
毕竟分地的时候总有人会觉得自已的地分的不是特别好,比如离水源地太远一类的,又或者是眼红人家分了好地,这些太容易起矛盾了。
还有就是明言,她学的是农业那一块的,还选了植物专业,问了她媳妇之后偏向于食用菌那一块,小姑娘也有想要报效家乡的意思。
鉴于此,谈明江觉得,还是可以先在大队上推行起大棚种植事业,至少让大家明白关于大棚种植行业,有点甜头之后大家才能更加支持。
第733章
待不住
京城的景点都逛的差不多之后,谈国华和王桂枝就待不住了,说是要回青山大队了,说出来住这儿也有七天了,该逛的也都已经逛过了,可不能再这么呆下去了。
虽然京城这边热闹的很,可两人还是想着青山大队,不想在京城里头这么白吃饭,想要回去下地挣工分。
南墨和谈明江也拗不过两人,毕竟老人就和小孩似的,这会两人也都还利索的很,真要叫人一直留在京城怕是他们自已先不开心了,那也就只能给他们四人买了火车票。
谈国华他们刚来的时候坐火车还有点小畏惧,但这会回去就半点也不怕了,来的时候好歹还为了挣点脸面穿了半新不旧的衣服,等到回去的时候那就干脆换上了旧衣服,打着一些补丁的,就算火车上有小偷也不能偷到他们身上去。
而且明江他们还给自已送上了火车,基本上就是一路坐着回县城了。
“你们两口子好好地过日子!”王桂枝不忘叮嘱,“有啥事儿就给写信,就算虎子他们字还没认全,但还有别的识字的呢!有事儿可别瞒着啊!
冬天的时候要是有事要忙的话不回来也成,娘不讲究这个,最重要的还是不耽误你们的事儿。”
冬天的寒假短,真要有事儿要忙不回来过年就不回来过年也没啥,王桂枝不讲究非要一大家子都全聚在一起热热闹闹个不行的啥的。
“回头你说的那些,我也是会和你大伯讲的,你放心啊!”
谈国华则是记挂着之前谈明江同他讲的关于大队上大棚种植的事情,他呢不管事儿,这种事情到底也还是需要和大哥说,大哥这个当大队长的全权拿了主意才行。
但谈国华对于那啥大棚种植的还真有点兴趣,想想这么多年来大冬天的吃的不是萝卜白菜就是酸菜,一个漫长的冬天下来,就算再怎么喜欢吃那也不能喜欢到那份上啊,那还不是没办法。
这大冬天的要能有点绿叶菜啥的,甭说自个了,应该就不愁销量的,矿上林场每年都往着他们青山大队拉猪呢,实在不行,那就弄到县城省城去呗,肯定不愁。
“不成也没事儿,我就是这么说一嘴。”
谈明江也不在意,反正再过几年就要分产到户了,大队里面搞不起来那干脆就再等几年等到分产之后,到时候大伯这个大队长大概也要卸下重担,至少威信肯定是比不上现在了。
虽说大队长这职责在外人看来十分的风光,但实际上操心的事情也很多,粮食种植啥的首先就是要抓紧着,就怕出了岔子,收粮食的时候那也得上心,有点风吹草动就怕一场雨下来打湿了收回来的粮食。
当了大队长除了每年有工分补贴之外,该下地的时候还是一样在下地,该干活的时候也还是一样在干活。
可别说,他大伯当大队长这几年,精气神虽然还不错,但白头发也没少长呢。
谈明江也就是和他爹谈了一嘴,没说一定要搞成,搞成的话那对于大队的人来说也的确是个好事儿,能多点进项,等到分产之后还一直走种植路线的话,那也挺好的。
至少改革开放之后,做生意的人就多了,刚开始吃螃蟹的那也还是可以的。
谈国华点了点头,知道儿子这会的态度也不是非要成事的意思,而且听着那话的意思,刚开始的时候头投入比较大,这的确也是个问题。
“虎子,豆芽,你们俩也是大孩子了,好好照顾着你们爷和奶!”
谈明江看着虎子和豆芽还在探头探脑地看着的时候伸手摸了摸他们的脑袋,叮嘱道。
“三叔三婶你们放心吧,我们会照顾好爷和奶的,等到了公社就给你们拍电报!”
虎子拍着自已的小胸膛,一本正经地保证道,他也已经是大孩子了,那肯定能照顾好人的。
“爹娘,你们自个要注意。”明言也忙叮嘱了一句,“路上时间长,坐的久了就站起来走一走,肚子饿的时候就买点吃的,可别没人盯着的时候就觉得车上贵一路饿着回家!”
“成咧成咧,我这还能亏待了自个!”
谈国华无奈,难不成还真能饿着肚子回大队不成,二十来个小时的火车,他再能也能不到这份上,更何况还有老伴和两孙子,儿子儿媳妇临了的时候还给塞了粮票和钱,就怕他们在火车上不舍呢。
第734章
说准了
谈国华和王桂枝刚开始在火车上的时候还有点紧张呢,毕竟前头有大学生女儿带着倒是不怕,这会回去嘴上自个说的挺强,但也还是架不住是个没出过远门的土包子,还带了两个半大孙子。
但回到县城又坐上了回东方红公社的车之后,老两口就松了一口气不说,甚至还有点嘚瑟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