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文茵修成徐老爹 本章:第161章

    烂泥乡(1)

    表了忠心,许县丞心思活络起来,问出之前从上峰口中听到的尾音:“大人您说保一保烂泥乡……”

    沈怀信看向眼前平缓的河水,脑子里却是去年水患时滔天的情景:“许大人可知烂泥乡以前叫什么?”

    许县丞一愣:“以前不叫烂泥乡?”

    “烂泥乡以前叫平凤乡,只是常年被淹,洪水退走后处处烂泥,才得了这个名儿,年头久了后烂泥乡反倒顶替了原来的称呼,大家也都只记得烂泥乡了。”

    “原来如此。”许县丞问:“大人是想把名字改回来?”

    “是何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让那一乡百姓再受烂泥之苦。”沈怀信走上河堤:“明日,几位大人随本官一道去烂泥乡走走。”

    “是。”

    烂泥乡位于县城往北二十余里,是常信县的最下游。

    沈怀信不允人先行告知,直接领着一行人就去了。

    沈怀信从打头那辆马车下来,随后是雅南和吕晓春。得知他今日要来烂泥乡,乔雅南正想实地了解一番,便打算跟来,谁知回去一说,吕晓春也来了。

    吕晓春从不隐瞒自已的身份,依旧穿一身青矜,气度不凡,无需介绍她的身份也无人敢怠慢。

    乔雅南本想做个男装打扮便于在外行走,也被吕晓春给否了:“若你都不敢大大方方在外行走,如何壮其他女子的胆气?”

    身为一个独自走过南闯过北的女人,乔雅南轻易就被说服穿回女装,只是拿出许久未用的粉扑,将自已一身好肌肤藏了藏,让怀信见着勾起了不少记忆。

    一行先沿河边走了走,一块块菜地种得满满当当,只看这一处,除了土地的颜色深了些,树木分为上下两种颜色,这里和其他地方也无不同。

    再沿着小道往乡里走,到处可见被水淹过的痕迹才能看出这个地方遭受的苦难,一眼看去,灰扑扑的全无生机。

    “从地面的形状看来,这里曾经应该是田地。”乔雅南想叹气,这里没有那么多养地的手段,没有那一代代改良过的肥料,农人要养出一块好地不容易,能逼得他们不得不放弃这许多田地,怕是不知承受过多少次颗粒无收的结果。

    “汛期从五月到十月,把两季的种收都囊括了进去。”田埂上不好走,沈怀信伸手牵住雅南:“我查了查,近二十年里烂泥乡被淹了十三次,再好的良田也只能舍弃。烂泥乡这边的山多数是石子山,开垦出来的荒地也比别的地方难养,日子一年难过能熬,两年也能撑,可年年如此,不可想像。”

    这就是看天吃饭的苦,乔雅南四处张望,阳光下的烂泥乡仍有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很压抑。在这个迁移管制极严的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完全看不到希望。

    乡官终于得着消息,前后脚的赶过来,被这阵仗吓得肚腿子直哆嗦。

    “长者不必惊慌,本官来此只为看看常年受灾的地方,无意惊扰。”沈怀信亲自把人搀起来:“长者可否带我们到处看看?不拘何地,只要长者想让本官看到的,尽可带本官前去。”

    三老一颗心高高悬起,嘴里应着,侧身引着他们往前走。这话是好听,他打心底里的想信,但他不敢信啊!

    走过这一片被舍弃的地方,越往前水淹的痕迹就越浅,渐渐的农田映入眼帘,许多农人正在田里忙活,见着一众官老爷在田里就跪下了。

    沈怀信连声让人免礼,下田捧着才抽出来的稻穗细瞧,那样子还挺像模像样。

    吕晓春轻声问身边的人:“他还跟你学了这一手?”

    “不瞒先生,这事我自已都不会。”看着田埂上弯腰和农人说着什么的年轻知县,乔雅南笑道,“他去年在桂花里待了几个月,跟我那些叔伯爷们学的,还为着青粉病没人上报发了通脾气。”

    两人静静的看了片刻,吕晓春才又道:“他会是个好官。”

    “他是。”

    随行的官员也没想到沈大人还懂农事,越加觉得看不懂他,心神就绷得更紧了。

    三老带着人往敞亮的地方看,半圈下来,众人便觉得这烂泥乡是苦,但日子也还是能过的,其他地方也不比这里好到哪里去,当然,桂花里得单独拿出去,不能放在这里边比。

    可乔雅南在乡下待了三年,最知道哪些角角落落里才能看到实情,而且这一眼看去,屋舍有几间?

    她拽了拽怀信的衣袖,附耳说了几句话。

    沈怀信轻轻点头,招手示意沈忠过来嘱咐了几句,沈忠飞快离开。

    只以为是私事,没人注意离开的人,一行继续往前。

    沈怀信又问了几个问题,三老回得很谨慎,生怕说错了招来祸事。

    终于等来沈忠去而复返,听他说了几句,沈怀信停下脚步:“长者领着走了一圈,接下来,不如就让本官这家将给大家带路看看别的。”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何意。

    沈怀信已经率先跟上沈忠,乔雅南忙拉着吕先生一道追上,没上没下得非常自然。

    三老本来还在想官老爷这外来人怎么还能给他带路,只是走着走着,一看这去的方向就愣住了,这是……

    “大人,那边没有田地,只住了些人,莫吓着您。”

    “长者放心,本官胆子大,轻易吓不到。”沈怀信脚步未有半点停顿:“身为父母官,本官正想瞧瞧辖下百姓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三老低垂着头,被时光搓磨过的脸上满是褶皱,瘦弱的身体在走了这么些路后已经有些扛不住了,可这会,他觉得自已不止能走,还跑得起来。

    活了四十七年,已经是一只脚踏进棺材里的年岁,他头一回看到有父母官来到烂泥乡,头一回被人问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头一回,他们烂泥乡被人看到了。

    摸了下眼睛,三老喘着粗气上去快步跟上,已经到了这里,就是拼着这条命不要了,他也想让官老爷们都看看他们烂泥乡的人过的是怎样的日子,让他们看看,他们一代一代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第五百零九章

    烂泥乡(2)

    走过这片看着和别处也无差别的地界,从前方那座小山头的山脚下走过,来到山的背面,沈怀信看着眼前的景象惊愕的停下脚步。

    山窝里,入目所见全是石头房子,像那蛛网一般铺开,命运相连,互相支撑着抱团取暖。

    乔雅南抬头看了片刻,来此将近一年,她也才真正见识到这个时代阳光没有照射到的地方。

    “刚才在外走了一圈,我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现在知道了。”沈怀信看着不远处从屋里出来的孩子受惊似的又跑了回去:“我看到了农田,看到了菜地,看到了池塘,可唯独没看到几座屋舍,原来是在这里。”

    “这算什么屋舍。”乔雅南回头看向深深弯着腰的三老:“长者,我没看错的话是挖的山洞吧,担心会有坍塌,用石头和木头加固了。”

    三老颤抖着声音回道:“正是如此。”

    沈怀信背在身后的手紧握成拳,顺着那条村民走出来的道路往上走去。

    屋里的人听到动静,又或者是小孩通风报信,陆续有人从屋中走出,看到这么多外人,还有官儿在其中,一个个神情惊惶,紧紧抱着孩子躲进屋,然后偷眼往外瞧。

    沈怀信步入最近的那家,昏暗的光线让他闭了闭眼睛适应,他先让跪着的人起身,眼神四望,打量这个蜗居之处。

    果如雅南所言,这就是一个山洞,只是挖得深了些,够人直立行走。不大的地方东西也不多,并不显得杂乱。

    沈怀信抬手摸了摸头顶,应该是用草木灰拌着泥土糊过,但还能摸到石头突起的形状,可见不全是松软的泥土,不会那么容易坍塌。他们还在一些地方用石头和木头做了支撑,入口那地方大概是为了防雨水浸蚀,更是用石头砌出来几圈,所以从远处一眼看着才像是石头房子。

    沈怀信原地转了一圈,走出去转身看着这个头稍高一点就要低头的山洞,和这里一比,其他地方那些低矮的房子都显出好来了。

    沉默着,沈怀信一家一家看过去,看得多了,心里那异样的感觉更甚,可又说不出来,回头看向雅南。

    乔雅南走近低声问:“怎么了?”

    “太整洁了。”

    乔雅南在看第三家的时候就看出来了,指着那一样样起收纳作用的东西给他看:“箩筐,背篓,篮子,木箱……他们所有的家当都放在里边,一旦有水患,担上就可以跑路。”

    “……”这得是吃过多少亏才在平时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沈怀信看着这真正称得上家徒四壁的山洞久久无言,让其他人留下,带上县丞几人走遍每一户。

    乔雅南看着他的背影片刻,就近搬出来三张小几,一张请吕先生坐了,一张强行扶着诚惶诚恐的三老坐下,自已坐到了三老斜对面。

    将一直拿在手里的纸笔放在腿上,她找回了曾经的感觉。

    “长者您别紧张,我官儿还没您大,就是个小里长,不信您问问那几位里长,我们见过的。”

    女里长的大名还没有传到外地去,但是在常信县这个范围内已经非常有名了,三老自也是知道的,不用她自报家门,看到她和县太爷关系不一般就知道了她是谁,哪里还用得着验证。

    虽然不敢怠慢,但里长的身份到底是没那么大的压迫感,三老长叹了口气,道:“桂花里是好地方,好地方啊!”

    “平凤乡本也是好地方,只是水患无情,生生把这里给毁了。”

    平凤乡啊,三老鼻子一酸,好久未从外人口中听到过这个称呼了,就是他们自已,也是烂泥乡烂泥乡的喊。

    吕晓春看向乔雅南,她并不如平时那般注意仪态,弯着背微微向前倾身,这是一副愿意倾听的姿态。

    “我小的时候平凤乡就已经是烂泥乡了,听爹娘说以前的平凤乡因为靠着河,土地比别的地方都肥沃,每年的收成都要比别的乡高上一成,那时候世道乱着,我们就靠着私藏下这一成的粮食吊着命,听我爹娘说,那会我们这里饿死的人是最少的。”

    说起过往,三老浑浊的眼神中透出向往,在他心里,他只听过没感受过的平凤乡,是没有兵祸的现在也比不得的。

    “那会多少人愿意嫁到我们平凤乡来啊!哪像现在,没人愿意把姑娘嫁进来,也嫌弃我们这的姑娘身后一大家子累赘,打光棍的越来越多了。”

    当逼到极致,礼法也就不在眼里了,真到那时候,不知会是一场怎样的灾难,万幸怀信去年淹了这里后心里一直记挂着。

    老天爷有时候也是开眼的。

    三老眼角余光瞥着她,见她脸露同情之色,正欲再接再厉,就听得她道:“长者有想过以后吗?”

    三老摇头苦笑:“我们哪有什么以后,每年都只盼着今年大水不要太大,只淹掉一半农田我们都还有活路,再像去年那样淹一回,我们真就活不下去了。”

    看着走回来的人,三老起身不敢再说话。

    “去年平凤乡被淹是因为我。”沈怀信听到了最后一句,走过来道:“当时我对常信县了解有限,为保住县城,听他们说了平凤乡的过往便理所当然的再让你们承受了一次,是我对不住大家。”

    沈怀信弯腰作揖。

    三老吓得跪倒在地,直呼不敢。

    沈怀信将人搀起来,问:“此地是哪一里的百姓?”

    “回大人,是上粟里。”

    “正好里长都在这里,领我去你们那里看看。”沈怀信看向战战兢兢的几个里长:“记着,本官要看的是眼下所见这样的地方。”

    “是。”

    留下身体孱弱的三老,一众人去另外四里转了一大圈。

    烂泥乡在地图上是一长条,这一长条还全在河边,一旦决堤,一乡五里谁也跑不了,真真是难兄难弟了。

    多年以来,他们互相帮衬,互相扶持,互相结亲,转来转去基本都是亲戚,正因如此,他们乡的关系比之其他乡要紧密许多,遇着事时更是齐心。

    就如眼下,就算提心吊胆,也没一个人后退。

    第五百一十章

    平凤乡

    日头渐高,已近午时。

    三老将一行请到了自已家中,除了山洞凿得稍大些,和其他人家也无不同,把所有吃饭的碗都拿出来也不够给客人倒水,他儿媳妇去借了两户人家才凑齐。

    如果说之前沈怀信还在犹豫,毕竟若真做这事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可当看到一乡五里全是住在山洞,一年年下来被水患训练得随时能落跑,那些犹豫就全都没了。

    “常信县十八乡,我已令十七个乡就近固堤,为今年汛期的到来做准备。独独漏了平凤乡,你们可知为何?”

    三老一愣:“我们乡从不曾固堤过。”

    往年也是如此,所以他们完全不觉得这有何奇怪,水没地方去的时候就淹烂泥乡,自然也就从来用不上固堤。

    沈怀信为他们这份理所当然心酸不已,沉默片刻,沉声问:“平凤乡可愿全体迁离此地?”

    许县丞之前隐隐猜到了沈大人想做什么,可真听到了仍吓了一跳,站起来惊呼出声:“大人慎重!”

    沈怀信看向他:“许大人有何高见?”

    “大人,下官没有别的意思。”许县丞脑子转得飞快:“只是事关重大,下官担心若仓促行事,结果怕是会事与愿违。”

    “哦?”

    许县丞看另外三人一眼,见他们仿佛都没看到,只得硬着头皮继续道:“一乡几千人,迁至何处?住哪里?农田哪里来?这些都是问题啊大人!”

    “这些问题不正是我等该去解决的吗?”沈怀信看着他,眼神深沉:“明知此地百姓生活如此艰难,难道还要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死在这里不成?迁至何处?去寻!住哪里?已入夏,正是好做事的时候,建屋就是!农田何来?开荒养地!不比在此地年年担惊受怕的强?百姓怕的是从头开始吗?不是!他们怕的是不给他们从头开始的机会!”

    三位乡官三老、啬夫、游徼和五位里长都以为自已听错了,互相把着手臂你望我,我望你,确定不是做梦后跪伏于地,嚎啕大哭。

    一声一声,似是从心底吼出来,沾着辛酸,带着苦痛,泣血着,悲鸣着。

    许县丞便是满心反对,此时都怔忡着说不出话来。他不是要和新来的上峰过不去,只是习惯了不去做那与已无关的费劲事。管了,他要多一大摊子事,还对他没半点好处,不管,结果也不会怎么样。

    可此时直面他们的悲苦,他好似也无法如以前一样想了。

    乔雅南张开手掌,掌心断了的炭笔就和她此时断了的理智一般,她听到自已道:“看看桂花里近边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吧,桂花里虽然也才起步,大忙帮不上,但也能稍微帮一把手。”

    住得近些,就可以让他们种些作坊用得上的菜,到了冬天,可以让他们去挖冬笋,明年春天可以掰春笋,手里有几个钱就能熬得过去,同时再养着地,日子总能过起来。

    唯一的问题,是得有地给他们养,桂花里周边怕是开垦不出那么多荒地。

    所有人都看向说这话的人,许县丞忍不住道:“烂泥乡人口再少也有两千多,哪里是桂花里吃得住的!”

    对口扶贫嘛,她熟。

    乔雅南对许县丞并不反感,他说的那些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有他点出来让平凤乡的百姓知晓迁离的难处,也就知晓了沈大人为他们做了多少事,比只告知让他们迁离强。

    所以此时对他态度也尚可:“是帮一把手,不是由桂花里养着他们。这地方被洪水糟蹋成了这样他们也都顽强的生存了下来,换个好地方,他们只会更拼命去活。依我看来不止桂花里该帮一把手,有余力的都该帮一把,是平凤乡牺牲了自已保全了全县,换句话说,这么多年来,全县都承了平凤乡的情,该还。”

    一番话让许县丞没了话,这话实在在理,不说远了,就是去年,要不是淹了烂泥乡,县城肯定保不住。

    乔雅南看向怀信,对上他的视线笑得灿烂,神情中全是支持。

    沈怀信想抱抱她,雅南这话帮了他大忙。他若自已拿钱出来帮助迁离,将来是能得个好名,可这并不是官员的行事方式。官员做事需有章有程,需依法依理,需得让百姓记住,他是恒朝的沈大人。

    将三老扶起来,又示意另几人起身,沈怀信笑着再问了一次:“长者,平凤乡可愿迁离此地?”

    “愿!愿!愿啊!”三老浑浊的眼睛被眼泪洗刷过后亮得惊人,脸上的褶子全都笑开了花,恨不得出去大喊大叫一番来发泄心里的激动。

    他没想到,万万没想到在闭眼前还能等到这一天!

    “大人,大人,您就是我们烂泥乡所有人的再生父母!我们,我们……”三老已不知道怎样的话才能表达出他满心的感谢。

    “是平凤乡,不是烂泥乡,以后都不是。”沈怀信握住他粗糙的手合拢到一起轻轻拍了拍:“我既然应下了就一定会做到,回去后我就让人到处去寻访合适的地方,只是会需要一些时日,你别着急,也安一安大家的心,让大家都别着急。”

    “不急,不急,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有您这句话,我们等得起。”三老哽咽着:“就像您说的,我们不怕从头开始,我们就怕没人给我们从头开始的机会,我们愿意开荒养田,愿意造屋铺路,吃再多苦都愿意,我们就想让娃儿们都能尝尝住屋子的滋味,多少娃儿连正经的床都没睡过啊!大人!”

    三老等了半辈子才等来这个机会,已经什么都顾不得了,就想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告诉给了他承诺的大人,让他知道他们过得有多苦,让他再多可怜可怜他们,使他们过上人过的日子。

    他黄土埋半截了,就是现在死了也活了四十七载,可他们这一乡五里的娃儿这辈子才开始,要是一辈子都得住在这山洞里,短命的啊!他们乡活过五十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不能再短了!

    三老又想跪下磕头,磕死在这里都愿意!

    沈怀信紧紧拉住他,握住他的手,心里难受得厉害。

    第五百一十一章

    可心安?

    平凤乡以李、梁两姓为主,三老便是李家人,单名一个望字。

    望了多年才望到这么一点盼头,见几位大人要走,他心里顿时就慌了,生怕县太爷出了这门就忘了这事,那他死都不能瞑目。

    不敢留人,也不敢再多说惹人厌烦,他只是跪下重重的又磕了三个响头,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三个头中。

    沈怀信把他扶起来:“长者安心等着,沈家人素来说话算话,不会在我这里坏了门风。”

    李望不知道沈家是哪个沈家,但他看着县太爷郑重的态度就觉得这话有份量,心里也放心了一点:“好,好,好,草民等大人的好消息,我们等着。”

    沈怀信再次看了这山洞一眼,尤其是那四个满满的箩筐,只是想象一下他们担起这两对箩筐奔逃的场景就满腹心酸,对此地百姓来说,连有个安稳的家都是奢望。

    回头看了四位属下一眼,沈怀信往外走去,这么多年啊,知道有一乡百姓过的是这样的日子,他们是怎么心安理得的不闻不问。

    出了门,沈怀信看着眼前的一幕心再次颤了颤。

    好像全平凤乡的人都赶来了此地,一个个干巴巴的瘦骨嶙峋,没有几个穿着合身的衣裳,他们互相搀扶着,只要是能站人的地方都站满了,见到他们出来齐齐跪倒在地,却鸦雀无声。

    乔雅南看出怀信此时心绪激荡,正欲上前去,肩膀被人按住了。回头看去,吕先生朝她轻轻摇头,她按捺下来。

    怀信此时是沈大人,他正在经历这条路上的风风雨雨,在破茧成长,她陪伴就好。

    沈怀信清了清嗓子,把堵在嗓子的那口气咽下去,高声承诺,掷地有声:“本官,一定会让大家住上像样的房子!让孩子们睡上正经的床!以后只有平凤乡,没有烂泥乡!”

    “青天大老爷啊!”不知是谁哭喊了一声,很快,呜咽声从各个方向汇聚,连太阳都恰在此时躲进了一小片云层里,周围阳光耀眼,只这一块地方暗着,像极了这些年的烂泥乡,其他地方都越过越好,只留下烂泥乡在原地挣扎。

    不过片刻,太阳破云而出,光芒万丈,消融掉这最后一小方昏暗,和周围融为一片,就好像,烂泥乡终于从一摊烂泥中挣脱出来,做回了常信县十八乡之一的平凤乡。

    沈怀信走远了回头看,那些人还在原地目送,他忍不住想,这时候他们在想什么?再怕吧,怕他只给他们一句空话,怕等不来这个希望,怕,遥遥无期。

    “辖下百姓如此无望的活着,诸位大人可心安?”沈怀信不看几人,大步离开,从没有一刻,他如此理解尸位素餐这个词。

    几人对望一眼,脸色都不大好看。以往的县令从来不在意这些事,平日只在衙门坐镇,百姓是死是活与他们无干,只管自已过得舒服,习惯了这样的上峰,突然来一个沈大人这样来了没几日就往乡里跑的,他们全无准备。

    烂泥乡的情况他们自然知道,可一直都是如此,他们也就觉得,该是如此。

    以前从不曾想过心不心安,今日亲眼所见,却也……无法心安。


如果您喜欢,请把《簪花少年郎》,方便以后阅读簪花少年郎第161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簪花少年郎第161章并对簪花少年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