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伸出手,乔雅南忙过去扶着搀下马车。
让沈忠等人在原地呆着,一行三人走近忙碌的人。乔雅南现在在整个常信县都是熟脸,有人看到她大声喊道:“小里长来了。”
在太后面前喊她一个小小里长,乔雅南莫名有点羞耻,偷看太后一眼,被她逮个正着,更觉得不好意思了。
“恒朝唯一一个女里长,了不起。”太后笑:“这是你们桂花里的人?”
乔雅南摇摇头:“大家把小里长当成一个称呼了。”
太后看向那头满身的泥却在说说笑笑的人,里长不像官员,没有官威可逞,百姓也不怕,只能是当地的人真心服气才会敬重你。
看太后还往前走,乔雅南忍不住劝道:“前边全是泥,您别过去了。”
“无妨。”
乔雅南只得多注意着些,老人最经不得摔了。
“小里长,你是找人还是?”
说话的人眼熟,乔雅南不记得是哪个乡的其中一个里长了,她回话道:“这是何叔的家里人,何叔过来这边了吗?”
“他和你作坊那些人去了下游,说是那里今天人手少了点。”
“行,我们去下游找。”乔雅南又问:“有人送麻袋过来了吗?”
“送了,今天的够用。”
乔雅南点点头:“让大家轮流歇歇,送来的姜汤水都要喝,别病倒了。”
那人应了一声继续去忙了。
有了前边的话打底,太后不好再留下,站在路边看了看远处的河水便上了马车。
乔雅南在心里给自已竖了个大拇指,这不就把太后坑,不是,带回马车了吗?
马车重新走起来,太后给了她脑袋一下:“看出来了,心眼是挺多。”
乔雅南摸着脑袋低下头去。
太后笑眼看着装乖的人,她看到了那道斜坡,难为她脑子转得那么快,主意张嘴就来。
第六百二十三章
太后之行(2)
雨仍在淅淅沥沥的下着。
太后时不时停下来走走,看看滔滔河水,也看看干活的百姓,她甚至看到衙役和他们一起抬麻袋,身着皂服的小吏也一身泥点子在河堤奔走。
她这辈子见过衙役欺压乡民,见过他们挥鞭子赶着乡民干活,春夫役的时候更是见多了乡民在衙役手底下吃尽苦头,一个月时间就能从人熬成鬼。眼前这般相处融洽的局面,平生仅见。
当看到沈怀信撩起官服一角系在腰间,用蓑衣垫在身下趴地上观察水则碑的时候,太后笑了,不过是上行下效的道理罢了。
沈怀信站起身来,拿起蓑衣重新穿上:“平凤乡要守不住了。”
“我以为昨日你就要动手了。”闻承廉把斗笠推上去一些。
“刚刚才夏种完,太可惜了,有一点可能保住都想保一保。”看了一眼翻滚着的河水,沈怀信准备下堤,一转身就见到了踏上河堤来的人,顿时吓得心跳都差点停了,飞奔过去拦人:“河堤上危险!”
乔雅南看到他如同看到救星,她劝了,劝不住啊!
太后就势握住沈怀信来拦她的手一用力,人就上了河堤:“我站里边些,掉不下去。”
沈怀信算得上是小辈里对太后最了解的人之一,此时见劝不住便不劝了,自已站到靠外边的那面,又让忠叔等人过来做个人墙。
闻承廉以为是沈家的哪个长辈来了,定亲的日子临近,沈家是该来人了。他本打算过来见个礼便先行离开,可走近几步,待隔着雨水也能看清人影了,他差点一个踉跄摔下河堤去,丢了木杖提着衣裳下摆跑过来就要跪。
“出门在外,那些虚礼就免了。”太后让沈怀信把人扶住了。
闻承廉不知多少年不曾如此失态,看着应该远在京城的人不敢置信的道:“您怎么,怎么来了此地!”
“趁着还走得动,出来走走看看。”太后看着他语气很是感慨:“老大人做的,哀家都记得,皇上也记得。”
闻承廉眼底一热,嘴巴动了动想说什么,却没能说出来,最后深深的一揖到底。
太后搀起他,转头看着翻涌的河水笑道:“能在这河堤上见着老大人,哀家真开心。常信县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没想到老臣有幸还能见您一面。”闻承廉真心实意的道:“您还如当年一般精神。”
“老咯,哪还能和当年比。”太后拍了拍堆放的麻袋道:“看老大人身体康健,哀家也就放心了。此番见过便了,之后不必前来拜见,也不用惊动他人。哀家就想自在的过几天,老大人可要满足哀家才好。”
闻承廉躬身应喏。
太后摆摆手,慢悠悠的往回走,待上了马车又开始赶沈怀信:“哀家这用不着你跟着,忙你的去。”
沈怀信确实着急泄洪,他对雅南也放心,告了声罪便上马飞奔着离开。
乔雅南就着雨水沾湿了帕子给太后擦了手,低声道:“前边的路更不好走,您还要去吗?”
“都到这里了,索性再走走。”
朝雨中相送的闻承廉挥挥手,道了声保重,太后靠着软垫叹了口气,待马车走起来才道:“苍老了不少,那时他在京官里都算年轻的。”
吕晓春看雅南一眼,示意她赶紧哄人。
乔雅南使了个眼神回去,她可不是太后跟前的红人,哪有那本事。
“又打什么眉眼官司呢?”太后似笑非笑的看着两人,点了雅南的名问:“听说你和闻家那个小儿子关系不错?”
“您这话听着让人误会。”乔雅南小声嘟囔:“就是一起做买卖,他在邻县开了一家乔记。”
“打算把乔记开遍恒朝?”
“若有人愿意去开我很支持,只需分我红利即可。”
太后撑着头看她:“别人是能力配不上野心,你相反,是有能力却野心不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折腾,若专心用在一道上,不管是乔记,还是你那种种买卖,又或者是专心写话本子,都该是能做成气候的。”
乔雅南可不敢认下这话,忙道:“这恰恰说明了我能力不够,觉得自已拿不住才不去拿。”
吕晓春偷笑:“您看到了吧,这丫头就怕我们拽着她去做女大人。”
太后也被逗笑:“就这么不愿?”
“不是不愿,是知道自已的斤两,不去做超出自已能力范围的事。”乔雅南给自已辩解:“我虽然读了许多书,能帮着出几个主意,但胆子小,行事前怕狼后怕虎,优柔寡断,还容易否定自已,真去做女大人恐怕自已就把自已吓死了。”
太后打趣:“所以只能做沈怀信的夫人,在他的羽翼下给他出出主意?”
要是这种聊天方式,乔雅南就挺喜欢了,笑着点头:“我们说好了,我出主意,他来落实。”
“你们能遇上,不知是多大的缘分。”太后很是感慨,一个敢想,一个敢做,又彼此有情,彼此信任,天生一对。
一行一直去到了平凤乡。
看着已经被淹成一片黄色汪洋的地方,太后问:“你们的打算就是在最后撑不住的时候淹了这里保其他地方?”
“是。”乔雅南看着这景象有些难过:“不久前才插了秧,本以为是可以保住的。”
吕晓春安慰她:“比起以前看不到希望已经好多了。”
“没有这一季粮食,冬天难熬。”乔雅南喃喃自语:“会有办法的。”
太后看着那头沈怀信往这里跑,招呼沈忠过来吩咐道:“叫他自去忙,不用管哀家。散培就他一个儿子,让他小心些,不要置自已于险地。”
沈忠领命离开。
片刻后,太后不用她们催促就主动回了马车上吩咐回程。从窗户看着外边许久,她长叹一口气:“趁哀家还活着,得让皇上出来走走看看,长居庙堂之上,这些事离他太远了。亲眼见过水患滔天,才能知道百姓受水患之苦有多深。”
这话两人不敢接,但乔雅南深觉有理,皇上得知民间疾苦,不能把百姓的灾难当成名词听。
第六百二十四章
千载难逢
眼看着要停的雨晚上又下了场大的,大概是下痛快了,次日天终于放晴了。
乔雅南过来时人都显得有些喜气洋洋的,一张口就是好听话:“一定是因为太后您来了,这天都懂事了。”
“那我这本事可不小。”太后失笑,看她把带来的乔记吃食一样样摆好,又主动的装粥布筷,显然是记住了昨天的教训,今儿空着肚子来了。
“这红彤彤的就是晓春你带回京的那个辣子?”
吕晓春笑:“对,就是这个,这丫头别的事上多有主意不说,这做吃食一道那真是眨眨眼就是个主意,还都挺好吃,您尝尝。”
太后沾着一点剁辣椒尝了尝,点点头道:“挺下饭。”
乔雅南把另一个碗放到太后面前:“您尝尝这个泡菜,泡过的辣子不辣了,还有豇豆和刀豆,天气闷热,吃这个胃口会好些。”
太后喝了口茶水净口,夹了一段泡椒咬了一口,眼神亮了:“这个好,酸酸脆脆的爽口得很。”
“有放一点糖中和。”乔雅南放心了,昨日回来见太后精神有些萎靡,老人肠胃弱,又不好吃太多重口的,她便泡了这个。
太后果真是喜欢得很,配着这泡菜吃了两碗粥,这下连太后身边侍候的女侍看乔雅南都顺眼了,昨晚太后都没吃什么东西,她们正着急。
太后笑问:“这也是乔记卖的?”
乔雅南摇摇头:“没有,辣子大多被我做成剁辣椒了,留下了些自已炒菜吃,等下一茬收了看看要不要做。”
那就是特意为她做的了,太后笑,不怪吕晓春喜欢她,是惹人喜欢。
“今天天好,我想去桂花里瞧瞧你的村学。”
乔雅南知道这是避不开的一个地方,当时吕先生就为村学而来,还混里边去当了先生,回京城后和太后说起桂花里,便不可能不说村学。
若太后真如怀信说的那般要用贫民阶层,那必得兴办学堂,让大家都能念书,之后才能大浪淘沙,捡出有用的人来用。
她甚至为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做了种种心理预设,如果太后问起,她能说些什么,能做些什么。恒朝有女大人,并且女子书院已经在各个府城建了起来,只要多给些时间,朝中女大人的增加是必然,并非因为她的出现才存在,她只是试图让她们低下头来看到更多的人,也给低到尘埃里的人一点希望。
这两个晚上她想了许多。若无意外,她应该还能活三五十年,这几十年,她想日子能越过越好,环境能越来越好,国力能越来越强盛。她想看到四方来贺,八方来朝的盛世之景,她想普通人也能有尊严的活着,想姑娘家也识文断字,而不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她想她的儿女能生活在一个强大安稳的国度,不必经历战争。
她想告诉太后,让百姓启智,一定会让国家越来越好。
乔雅南轻轻按着跳得过急的心脏,她希望她的到来,至少是给人带来了希望的。
一路假寐的太后突然张开了眼睛:“闻到了桂花香,是不是快到了?”
都七月下旬,是该有桂花香了,乔雅南探出头去看了一眼:“马上就进村了。”
“就在这下吧。”
吕晓春敲了敲车厢,马车停下来,她率先下去,两人一个在上边送,一个在下面接,把太后扶了下去。
待到下了车,乔雅南才发现后边跟了一辆骡车,她笑了笑:“强叔,送完货回来了?”
“买了点东西。”刘强摇摇头:“最近不用送货,新楔和寿乐的铺子都淹了,得清理几天才能开门,常信县这家最近生意也不行,兄弟们去河堤帮忙的时候顺便带一车就够了。”
乔雅南一愣:“县城都淹了?”
“对,据说有个县连衙门都淹了。”刘强看吕晓春一眼,从大人那里知道这是京城来的女大人,他们向来敬而远之,见姑娘没有其他话就赶着骡车先行进了村。
乔雅南摸了摸鼻子:“我最近都没管作坊的事,不知道这些。”
“看出来了。”太后牵着她的手挽住往村里走:“拿得起放得下,挺好,越是死死抓着不放的人越说明没本事,怕没了这摊就什么都没了,你是不怕的。”
没有完成原始积累的时候乔雅南也是怕的,可现在她是真不怕了,没了这摊再起一摊呗,再写一个话本子也行。
进了村,桂花的香味更浓郁了。
之前下了许久的雨,树枝上时不时还有水珠滴下,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飞鸟在树顶飞来飞去,更显生机勃勃。
太后慢悠悠的往前走着,深深吸了一口气:“不愧桂花里之名,真香。”
“等过了中秋,还能给村民带来一些收入。”
“你很擅长把身边的东西变成钱。”太后看着她:“桂花是,乔记的吃食也多是当季山里土里的东西,怎么就你想到了呢?”
乔雅南抿了抿唇:“老祖宗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道理都写在书里了,可惜他们吃了不识字的亏,若他们都识字,哪里还有我在这山中称霸王的机会。”
吕晓春抬头看她一眼,有点太着急了。
太后指着前边的屋子:“是这吧?听到读书声了。”
村学坐落在满山的桂花树之间,两个房子前后相连。后边矮小一些的给夫子们住,前边是六间教室,如今五间都坐满了人。
有的在教算术,有的在讲百家姓,有的在练字,有的在讲孝经,最靠里的那间人少些,在读诗经。
太后在每间屋子的外边都听了听,夫子们都讲得非常浅显易懂。
程礼看到他们意外极了,让孩子们自行诵读,他快步出来:“吕先生,您不是回去了吗?!”
“回家了一趟便又过来了。”吕晓春笑眯眯的道:“这学堂可大了不少。”
“对,小里长亏着谁都没亏着孩子。”程礼朝眼生的长者行礼。
太后虚扶了扶,看着他干净的眼神也觉得心喜,这是一个还没被功名利禄冲垮的读书人。
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后之行(3)
“吕先生是看看就走还是……”程礼挺不好意思的道:“最近读书有了些见解,想说与您听听。”
吕晓春看太后一眼,见她微微点头便道:“我应该会留几日,不着急,你先授课。”
程礼很是欢喜的应下,转身进屋之前又想到一事,看了小里长一眼。
乔雅南笑:“吕先生都不着急了,我更不着急,一会说。”
“如今要逮到小里长不容易,不能轻易让你跑了。”听着诵读已经到了最后一句,程礼拱拱手进了教室。
太后看出了点不同来:“这些孩子学的好似难一些?”
“是。”乔雅南详细的给太后解释这其中的不同:“他们有的是之前就在别的私塾识字的,有的是这段时间看下来夫子们觉得有天分的,若他们学得好,夫子们会多教些,将来下场考考童生秀才也未尝不可。其他那几个班的孩子学的多是实用的,对他们的要求就是能识得大部分的字,看得全一本书,写得了一封完整的信,会算术,能算得清账。”
“桂花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这些?”
乔雅南摇摇头:“这里的孩子不止是桂花里的了,应该全乡都来了不少。”
太后静静的听了片刻,又慢慢的从这头走到那头,听着教室里的种种,想着乔雅南那番话。若这一代长起来的孩子人人都看得全一本书,写得了信,还会算术,那将会是怎样的场景?!
走到底,听着旁边这屋子没有动静,她推开门缝一瞧,里边无人:“这是多出来的?”
“不是,您看,墙壁上挂了两个火把,这里应该是大人晚上来识字的地方。”
太后看向她:“大人也来学堂?”
乔雅南知无不言:“是,大人白天要干活,要挣钱,只有晚上有点空余时间可以过来识几个字。”
太后推门走进去,就近挑了张坐下打量这教室。和一路走来看到的低矮房子相比,这教室称得上敞亮,就连桌椅也都是崭新的,整个桂花里,最好的屋舍恐怕就是这里了。
“晚上我想来看看。”
乔雅南看向吕先生,别说看看了,就是住这里她都不反对,还巴不得让太后多看看现在的桂花里多有活力。
从村学走下来,乔雅南看到等在下边的大哥,低声给太后做介绍。
“听晓春说过,也是个好孩子。”太后有些遗憾,若他们的母亲还活着,她很想见见那个用聪慧不足以形容的妇人。
“修远见过长者,见过吕大人。”乔修远行礼,从强叔那听说南南带了客人回来,得知同行的有吕先生他心里那点担心就少了大半,不管来人身份如何,既是和吕先生同来的,那定然和她关系密切,南南就算是陪客了,陪客关系不大。3902
“快免礼,是我们来得冒昧。”太后抬了抬手:“打扰了。”
“您客气了,来者是客,还请进屋喝杯茶。”
太后没有拒绝。
经过村子里时,乔雅南问大哥:“在家的人好像不多,都去护堤了?”
“对,咱们这雨是停了,但是上游好像还没有,水势还没回落。”乔修远笑:“县太爷是我们桂花里的姑爷这事,大家虽然平时不常挂在嘴边,但心里是很得意的。如今县太爷要人用,他们比在自家干活都卖力。乔记最近要货量小,多数人都去帮忙了,每天一早坐作坊的骡车过去,天黑才回,就怕被外人比下去了,等这事忙完了你得好好谢一谢大家。”
乔雅南应下来,人就是这么奇怪,虽然没从县太爷那得着什么好处,甚至因着她的嘱咐怀信来桂花里都少,可大家就是因着这层关系而觉得特别面上有光。
眼见着大哥要过家门不入,直奔作坊去,她提高声音道:“老太太,这就是我家了,只是我住在这里的时候不多,家里另做了别的用途。”
至于什么用途……
太后看着院子里跑着笑着的孩子,堂屋里一个妇人手里还抱着一个在喂吃的,一个小姑娘抱着一个在哄睡,她猜着这用途又和孩子有关。
“雅南,你回来了!”兴婶娘忙站起身走出屋来,再看到吕先生更开心了,她特别喜欢这个看着就厉害的女先生。